誰才是對的人?想要的,還是最好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人群當中尋尋覓覓,究竟,我的真命伴侶在哪裡。

每個人心目中有存在著一個假想的完美伴侶,他必須要擁有某些特定的條件,例如聰明高智商、美麗的外貌、良好的經濟能力等等。

「這個人是否配得上我?」這句話雖然聽起來似乎很勢利,但實際上,我們對伴侶的滿意度確實是靠比較而來的。


在過去,我們相信,當我們在挑選伴侶的時候,會拿對方跟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型做比較,看看有多少程度的符合。

這點吻合、那點不吻合、這個差一些、那個更勝於我所期望的標準。

同樣的,我們自身也擁有這樣我們偏好的特質,可能我的條件比我的伴侶好;也可能我的條件並不如我的伴侶。

我們透過將眼前這個潛在伴侶的特質與自身比較、與心中的理想伴侶比較,來決定是否要建立這段關係、這段關係能帶來的滿意程度,以及願意花多少成本去維持這段關係。

但最近的研究發現,我們不僅僅是將伴侶與自身或理想型相比較,我們更將這個伴侶跟環境中的所有潛在伴侶相比。

康羅伊賓與其他研究人員們模擬了擁有119名男性及140名女性的配偶池,且這裡頭的所有人現正都擁有實際伴侶,而與實際伴侶的這段關係平均約七年半。

這群人都被要求評價關於理想伴侶的27種特質的重要性,以及每個特質與自身及實際伴侶的符合程度。

研究人員透過他們的新方式,去計算每個人與他們的伴侶的配對值,或在配偶池中的理想性,這個理想性是與所有人的理想特質偏好平均相較。

每個人同時還需要回報對於與實際伴侶的關係滿足及幸福程度。

研究發現,我們對於一段關係的滿意程度,並不僅僅是將伴侶拿來跟心中的理想型相比,更是與所有在配對池的人們相比較。

當伴侶的理想性高於自身時,也就是當伴侶在群體當中被視為條件優於自身時,就會對這段關係感到滿足,且無論伴侶是否符合自己心中的理想型。

然而,當伴侶的理想性低於自己的時候,也就是當自身在群體中是被為條件較好的一方時,伴侶必須比配偶池中的所有潛在伴侶都要符合理想型,才會對這段關係有滿足感。

也就是說,有時候,比起理想型的伴侶,條件高於標準的伴侶似乎能讓我們更加滿意。

由於伴侶的條件較優,或者是較其他潛在者更符合理想型(條件較自身差的情況下),都會讓我們有強烈的動機去守護這段關係。

為了維持這段關係,人們可能透過提升自己的理想性或吸引力,或者將伴侶從潛在的競爭對手們隔離開來,甚至是出現「配偶守衛」這樣的行為。

配偶守衛指的是當一個人在一段關係中,感到自己的地位動搖(可能會被甩),出現忌妒心時,會產生的行為舉止。

典型的配偶守衛例子,即是對奢侈品的追求。

從男性的角度來說,可能透過購買奢侈品禿顯財力,以提升自身的吸引力;而女性多會要求男性贈送,以宣示配偶的忠誠及主權,無論從男性或女性,都是為了一個目的—為了逼退潛在的關係威脅者。

雖然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之下,是會有用的,但仍舊並非長久之計,更可能因為過度行使,讓對方喘不過氣,而變成兩人分手或關係破裂的原因。

總結來說,對一段關係的滿意及快樂程度,是不明確的,畢竟條件是可能改變的,雖然會受到高攀或低就等條件差異的影響,但一段關係最重要的仍舊是心靈的契合程度。

不妨試著檢視看看,在現在這段感情當中,你以及你的伴侶是處在怎樣的相對關係當中,雙訪可以如何互相調整,以讓這段感情能夠更加長久的經營下去。

更多精彩內容,微信關註:wben800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我是如此優秀,卻得不到自己喜歡的人

根據我長期觀察,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社會現象:優質男性總希望在信息不對稱條件下找到一個符合他高標準的女性伴侶——說白了就是,其實老子我有房有車有背景但是我還是要裝窮裝挫裝屌絲來找一個不在乎我窮挫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