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源於對自我的不信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你站在橋上看你嫉妒的人,

看風景的人在窗內嫉妒著你。

——催眠師小明

在人際關係中,兩性關係尤甚,有一種情感體驗我們並不陌生。

那就是嫉妒。

嫉妒是一種消極的情感體驗,其情感組成也較為複雜。

但界定嫉妒最恰當的有三種基本情感:傷害、憤怒和恐懼。

這種痛苦的體驗,在幼兒身上就已經開始出現。

當媽媽忽視他和別的小朋友玩耍時,孩子便會產生這種嫉妒的情感體驗。

所以二胎開放後,區別於獨生子女,很多家長都開始去學習如何平衡兩個孩子的感情和心理需求。

嫉妒與羨慕的一線之隔

有時候,我們會把嫉妒和羨慕混淆。

實際上兩者差別很大。

當我們希望得到他人擁有的事物時,我們就在羨慕他們;羨慕的特點是謙卑地渴望得到他人所擁有的。

嫉妒則相反,它是一種由傷害、憤怒、恐懼交織在一起的複雜心理,源於擔心失去自己已經擁有的事物或者自己不想放棄的親密關係。

兩性關係中的嫉妒

反應性嫉妒(reactive jealousy)是指人們在覺察到自己所珍視的親密關係面臨實際威脅時產生的嫉妒心理。

這種體驗會讓當事者感到受到威脅,而這種威脅或許並非當前事件。

它可能發生在過去,那些讓我們耿耿於懷的;或者預計發生在不久將來的事件,那些讓我們誠惶誠恐的。

懷疑性嫉妒(suspicious jealousy)是指伴侶並沒有不軌的行為,個體只是由猜忌所引起的嫉妒。

這種懷疑完全沒有事實的根據,只是個體臆想,子虛烏有。

雖然事件是不真實的,可是我們體驗到的情緒確真實存在,也會困擾我們生活。

在這種情感體驗下的個體,很容易行為過激,或變得偏執。

懷疑性嫉妒看起來是兩性關係中的隱形殺手,而有一種人根本不會被它所困擾-那些對自己有足夠信心,對親密關係有足夠安全感的伴侶。

這兩種嫉妒類型,看似獨立卻又必不可分。

當伴侶不忠時,幾乎所有人都會體驗到反應性嫉妒這種情緒,而當事件過去後,經歷過不忠的伴侶,即使對方已經回心轉意,但信任丟失會很難修復,所以在數年中很有可能反應性嫉妒演變成懷疑性嫉妒。

嫉妒從哪來?

嫉妒源於內心的一種不自信。

在親密關係中,如果感到自身能力不足,則會嫉妒感增強。

人們開始擔心達不到伴侶的期望,或者憂愁自己不是愛人所期望的理想對象,對親密關係的持久就不太有信心,這些人比那些確信自己能滿足伴侶的人更容易產生嫉妒的心理。

個體總的自我價值觀無疑會影響親密關係中的自信,高自尊的人會比低自尊的人更少嫉妒別人。

簡單來說,如果你被別人嫉妒,是因為對方不夠自信。

而從這一點上,你們就開始有了很大的差距。

與嫉妒感過招

依靠自己(self reliance):在任何人際關係中,應對產生的嫉妒感,我們所能期望的並不是別人變差,都是自己變得更好。

要知道這是一種很自然的情感反應,沒必要感覺到恥辱,要清楚的是,我們產生嫉妒,並不是別人做了什麼,而是你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像別人那樣。

支持自己(self bolstering):很顯然,當我們對自己的行為和生存能力能保持自信,就足以將嫉妒控制在易處理的範圍之內。

與嫉妒的互動中,是高手過招乾淨利索,還是招架不住纏纏綿綿?這裡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作者青妤

80後心理諮詢師,催眠師,沙游師。

崇尚後現代心理學 not knowing-不知道問題也可以解決問題的心理學精神。

相信個體的潛意識能量,潛意識之旅的引導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在愛情里,「吃醋」是良藥還是毒藥?

當你的伴侶在社交軟體上和別的人偷偷聊天,或是眼睛總往別人身上瞟、跟別的異性出去吃飯卻故意瞞著你,你是什麼感覺?你可能會直接發難,然後爆發爭吵,平息之後一有空就要陰陽怪氣的拿出來炒冷飯;或者心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