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是一種能力,可惜並不是人人都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導讀在關係中,你也許會遇到以下不適:

你想要追求更高的發展,但另一半害怕你的改變,於是產生分歧。

你覺得好友之間的聯繫太過頻繁,卻怕告訴對方後失去這份友誼。

你無法拒絕別人的「要求」,怕駁了面子,工作中幹得多卻變成理所應當...

親密是一種能力。

01 追求親密:專屬女人的工作?

我在整理閣樓時,偶然發現一首詩,那是我在威斯康星州麥迪遜市讀大學二年級時寫的。

我慢慢拾起當時給我寫作靈感的模糊記憶:那短暫的激情風月,在我們還沒有回過神來時就已無疾而終,留下的只有不可跨越的距離。

當你緊緊抱住我時

我們緊緊地貼在一起

像融化了的糖

難捨難分

然而

漸漸地

漸漸地

我們退回到陌生人的位置

這首詩同這浪漫的片段一樣,並沒有給我留下深刻的記憶。

它顯然沒有記錄下最初給我帶來狂喜的一份關係戛然而止時,我所承受的痛苦。

但是我因而明白,親密的內涵是什麼,不是什麼。

正如一句法國諺語,「所有故事的開端都是溫情而又美好的」。

但是,親密並不是那最初「黏合階段」的關係。

在我們維持一份長期的關係時(不管是出於需求還是一種選擇),我們的親密才真正得以考驗。

也只有在長期的關係中,我們才需要把握好「相互獨立」和「相互關聯」之間微妙的平衡,才需要挑戰如何在糟糕的情況下也能讓二者得以保持。

同樣,親密和熱烈也不是一回事,儘管在我們的文化里,這兩個詞很容易混淆。

不管其多麼肯定,強烈的情感都不能用來考量一份真摯而持久的親密關係。

事實是,一份強烈的情感可能會讓我們無法客觀地審視自己是如何與生命中重要的人進行交往的。

02 定義親密

對於初次思考這個問題的人來說,親密意味著:「在一份關係中,我們可以做最真實的自己,同樣也容許對方如此」。

「做最真實的自己」要求我們做到以下幾點:

開誠布公地談重要的事情;對重要的情感問題持有清晰的立場;明確在交往中可以接受和承受的底線。

「同樣也容許對方如此」意味著我們從心底接受差異,接納對方的思想、情感以及信仰,而沒有必要去改變、勸說或者限制對方。

在一份親密的關係中,沒有一方會沉默、犧牲或者背叛自我,任何一方都會以一種平衡的方式展現自己的強大和脆弱,能力和缺點。

當然,如何平衡「相互獨立」(「我」)與「相互關聯」(「我們」)是一門很深的學問。

當關係惡化、讓人感到痛苦時,她們勇敢地邁出改變的步伐,這就是女人們的人生的轉折點。

不管何種情況,她們的改變都是為了尋求更加完整和獨立的「自我」;同時,為更加親密和滿意的「我們」提供了基礎。

但是,沒有任何一種改變是在舒適中輕易完成的。

起作用的勇敢改變,是與生活中重要的人打交道時所做出的改變,這些改變可能會深刻地影響我們對自我的理解以及我們如何平衡與他人的親密關係。

我們的目標是,不管是與男人還是女人建立關係時,我們都不能犧牲自我去促進關係,也不能犧牲他人來保持自我。

這是一個很高的要求,準確來說,這是一個伴隨終生的難題,它卻是親密的精髓。

03 買主當心

我們提倡女人應當不斷地改變自我,成為更好的妻子、戀人或母親——讓自己更吸引男人,或減少對男人的依賴,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家庭,或減去那多餘的贅肉。

關於女性戀愛的書籍數不勝數,書中的女性要麼愛得飛蛾撲火,要麼愛得蜻蜓點水;有的用錯了愛的方法,有的選錯了愛的對象。

毋庸置疑,我們不需要複製別人的道路。

但是,十分確信的是,為了我們自己,在重要的關係中,我們需要成為更加有力的主導者。

或許,我們首先需要思考,為什麼關係問題就像換尿布一樣,近乎是女人的專利。

關注、建立人際關係,提升交際本領向來是女人們的專屬領域。

當一份關係出現問題時,女人通常是首先做出反應、感到痛苦、尋求幫助、嘗試做出改變的這一方。

這並不意味著女人比男人更加需要與他人建立關係。

與大眾的錯誤觀點相反,研究表明,在獨自一人的情況下,女人比男人的成就要大得多,而且女人無法從她們的婚姻中獲得較多的收益。

但是,一旦進入交往階段,男人們通常極少關注關係的改善或改變。

同樣,男人們也很少關心如何提高自己的交際本領,除非這會有利於他們升職。

我們最好問問自己,為什么女人密切關注交際本領,尤其是與男人之間的交往;而相比之下,男人顯得有點兒漠不關心?傳統的愛情與婚姻,它們將交往中的不平衡表現得淋漓盡致。

04 女人是專家

在我成長的年代裡,對於女孩和女人們來說,交際本領是不折不扣的求生工具。

遊戲規則很簡單:男人們尋求錢財,女人們尋求男人。

男人們的任務是為自己創造出點兒什麼,而女人們的任務是為自己找一個成功的男人。

不管我的職業規劃是什麼,我都感受到了這一點,這也是男女之間最基本,同樣也是無法改變的差異:男人們必須成為某人,而女人們必須找到某人。

對於「找到某人」這一任務,女人們從不敢怠慢。

就我自己而言,我和大學朋友們對男人的討論遠比對學習的討論精彩得多。

曾經女人們學習如何去「勾引」「誘惑」或「釣」金龜婿的本領,因為這會給她們帶來經濟保障和社會地位,然而當代女人們的地位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多數女性的成功仍然取決於以下幾點:與「男性文化」進行協調;具備取悅男性的能力;做好順應同單位中男性價值的準備。

不管我們是全職主婦還是位居高職,都無法輕易地疏遠男人、無視他們的內心。

即使在當今社會,一個失去丈夫的女人,同時可能因此失去她的社會地位以及丈夫生前給她(和孩子們)創造的生活水平。

對於那些沒有男性伴侶的女性們,社會仍然不會給予同等的重視,儘管事實是隨著我們不斷成長、心智不斷成熟,我們發現找個好男人實在是太難了。

鑒於「半塊麵包總比沒有麵包來得好」這一經驗,我們可能會在擇偶標準上做出妥協,而之後這種妥協會給我們帶來諸多不適。

我們緊接著又費盡心思地去改變他們,做浪費精力的無用功。

其實,強迫對方做出改變就如同追著松鼠要和它交朋友一樣徒勞。

我們著重於關係研究的部分原因是女性的從屬地位,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的感受是被誤導、被誇大或者錯誤的。

相反,對親密和依附關係的重視是一種資產,而不是一種責任。

然而,當我們把親密和獲得認可混為一談,當我們把親密關係視為唯一自信的源泉,當我們以犧牲自我的方式進入一份關係時,問題就產生了。

從歷史角度來看,女性學會了如何犧牲「自我」來成全「我們」,而男性恰恰相反,他們常常犧牲與別人必要的關聯來成全「自我」。

05 男人們的漠不關心

鮮有男性擅長調整親密的關係,因為他們也不需要擅長。

在男女關係中,女性的要求少得出奇,不管是在情感的培養,還是在誰打掃廚房這樣的問題上都是如此。

我們會為了自己的戀人或丈夫做出小小的改變,去容忍那些我們並不認可,或者在親密的同性友誼中被視為不公平的行為或安排。

同樣,在溝通和必要的關聯上,父母對女兒的期待要比對兒子的多(「兒子畢竟是兒子」),而孩子們也學會了對父親少抱期待。

在如何保持親密關係的問題上,男人們通常不知所措,儘管這種焦慮可能會被他們的淡漠或不感興趣所掩蓋。

許多男性都是由這樣的一對父母撫養長大的,父親最突出的特徵是他們缺乏在情感和物質上的投入,而無處不在的卻是充滿「女性特質」的母親。

從而,男孩們從小就學會了拒絕履行他們父親所欠缺的、母親所擅長的「女性特質」。

這種古老的「家庭」模式很難培養男性學會在與別人保持親密情感的同時,發展鮮明的自我。

當關係出現問題時,男性更傾向於疏遠伴侶(或者尋找一個新的伴侶),而不是堅持下去以尋求改變。

最後,同樣也可能是最重要的,男性並不會因為他們在人際關係中的投入而得到回報。

在這個看重結果的社會,那些通過少做生意、少拜訪客戶或少發論文來經營各種現有情感關係的男性並不會因此受到嘉獎。

我們圈內有一個出名的笑話,一個精神分析師的兒子說他長大之後想成為一名「(精神)病人」,這樣他就可以一周見到他父親五次。

而全心投入事業的父親們在講述這類笑話時並沒有任何歉意,相反毫不掩飾他們的自豪。

讓我們接受這樣的事實吧,名譽和榮耀並不會青睞那些努力平衡生活、重視各種重要人際關係的男人。

男性在關係上進行投資,只會獲得私人形式的回報.....

關於作者:哈麗特·勒納(Harriet Lerner, PhD),美國最受尊敬的女性心理學家之一。

其經典著作《憤怒之舞》已在美國暢銷30餘年。

作品累計銷量已逾300萬冊,並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不想失去愛情的姑娘們,別輕易問男人這句話

一對男女吵架,男執意要走,女拉住他手說:你為什麼不愛我了?你說我哪裡不好,我改還不行嗎?於是,男留了下來。一天,因為一件小事情,男憤怒了,對女說:跟你說了多少次呢?你一點變化都沒有,你要我怎麼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