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知徐志摩,讀懂才知是渣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嘉興海寧硤石人,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

曾用過的筆名: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雲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

提到徐志摩,大家都知道他是中國現代文壇不可多得的大才子,但是拋開文采學識,縱觀徐志摩的一生情史,也不得不讓人感概,就算是再有才華,渣男的罵名也是受之有餘的了。

「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

「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找我唯一之靈魂伴侶。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每次看徐志摩的作品,都不得不佩服他真的是個不折不扣的情詩聖手,文采斐然,句句深情,三兩行就能給讀者勾畫出一個追尋真愛的孤獨靈魂。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看似深情款款的男人,卻是渣男中的戰鬥機,從此生無愛的張幼儀,到求而不得的林徽因,再到孤注一擲的陸小曼,他感情路可謂是一波三折,最是多情又薄情。

01

嫁給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是怎樣一種體驗?徐志摩的結髮妻子張幼儀,應該算是非常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

這一切,都要從1915年的隆冬說起,因為那一年,徐志摩與張幼儀結了婚。

然而本該浪漫溫情的洞房花燭夜,徐志摩卻冷漠至極,敷衍了事地行使了作為丈夫的義務。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作為包辦婚姻的犧牲品,張幼儀嫁給徐志摩的時候僅僅16歲。

但是剛結婚,徐志摩就宣稱「我要成為中國第一個離婚的男子」,在他眼裡,張幼儀就是一個「土包子」,不足以成為他理想中的靈魂伴侶。

▵張幼儀和徐志摩

結婚後,張幼儀很快懷孕生子,徐志摩認為自己已經完成了傳宗接代的任務,就迫不及待的離開了家,打著求學的幌子去了北京。

後來又到了英國,本來夫妻二人可以好好相處,但是徐志摩不願與張幼儀單獨相對,特意邀請了一位中國留學生同住。

而此時,張幼儀發現自己又懷孕了,她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徐志摩,不料她的丈夫竟然讓她打掉孩子。

當時流產風險很大,徐志摩卻冷漠地說:「還有人因為坐火車死掉的呢,難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車了嗎?」接著又補了一句:「這種事在西方是家常便飯!」

02

婚後生活之慘烈,讓張幼儀痛苦又不解,來自丈夫徐志摩的鄙視,甚至讓她懷疑起自己的價值,自己到底是有多不堪,就讓他這麼想逃離?直到後來她才明白,其實徐志摩不是不想談戀愛,他只是不想跟她談戀愛而已。

因為在倫敦,徐志摩結識了林長民和他自認為的生命中的「女神」林徽因,當時的林徽因剛滿16歲,小小年紀卻才貌過人,聰明靈秀,既有傳統大家閨秀的氣質,又對西方文化信手拈來,性格開朗,思維活躍。

▵林徽因

徐志摩不僅瘋狂地迷戀上了她,並且絲毫不顧忌自己已有的妻室張幼儀,後來甚至拋下懷孕的妻子,消失了幾周,走時連行李都沒帶。

也是在這個時候,張幼儀才不得不面對這個可悲的事實——對她冷若冰霜的徐志摩,對林徽卻有著那麼大的熱情。

悲痛欲絕的張幼儀,還是選擇在柏林投靠兄長生下次子,身邊沒有一個貼心的人照顧,孤苦無依之際,徐志摩作為孩子的父親,卻在此時追到柏林雪上加霜,要求和張幼儀離婚,還寫了那句著名的「無愛之婚姻忍無可忍,自由之償還自由」。

徐志摩還直言,他的女神林徽因要回國了,現在非離婚不可。

這一刻,張幼儀知道已經不需要再挽回,她成全了徐志摩,選擇離婚。

03

離婚後,徐志摩立即回國,試圖追回林徽因。

然而頗為諷刺的是,徐志摩和張幼儀離婚了,林徽因卻選擇了梁思成。

當他一跨進林家大門,赫然就是這樣一副楹聯——「長者有女年十八,遊學歐洲高志行。

君言新會梁氏子,已許為婚但未聘」。

林徽因已經被許配給梁啓超的兒子,梁思成。

徐志摩備受打擊,但因林徽因與梁思成還沒正式定婚,所以他沒有放棄。

他邀林徽因夜遊香山,向她傾訴,甚至當著梁思成的面來找林徽因。

後來,連梁啓超都坐不住了,給他寫了一封長信。

大意便是:「你就不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了,你這種做法,不論你未來是否能夠與徽因在一起,現在就已經給人帶來痛苦了。

」徐志摩對此視而不見,堅定不移地挖牆角。

儘管徐志摩是梁啓超的學生,但次數多了,還是被梁思成給轟了出去。

最後,還是林徽因親手斷了他的念想,說她馬上就要和梁思成去美國了,他們必須「離別」,徐志摩這才無可奈何地意識到,他的女神已經決然離去。

林徽因在寫給徐志摩的分手信中寫道:「我忘不了,也受不了那雙眼睛。

上次您和幼儀去德國,我、爸爸、西瀅兄在送別你們時,火車啟動的那一瞬間,您和幼儀把頭伸出窗外,在您的面孔旁邊,她張著一雙哀怨、絕望、祈求和嫉意的眼睛定定地望著我,我顫抖了。

那目光直透我心靈的底蘊,那裡藏著我知曉的秘密,她全看見了。

雖然無從查證,但我想徐志摩對待張幼儀的態度,在林徽因那裡肯定是減了分的,同為女人,縱然遇到再「浪漫」的愛情,看到一個男人如此冷漠的對待結髮妻子,內心終究都是難以平靜的。

另一方面,林徽因雖然也崇拜徐志摩,內心卻覺得這樣的熱情如火的男人性情不夠穩定,而且他的愛充滿了詩人式的不切實際的幻想,遇到現實難免會變味,給不了林徽因想要的安穩和幸福。

04

幾年後,徐志摩在北平交際場找到了另一位靈魂伴侶,19歲的陸小曼,正是京城一道不可忽視的風景。

可這個深深吸引徐志摩的女子,當時卻早已羅敷有夫,並且她的丈夫王賡,還與徐志摩是故友。

日防夜防,兄弟難防。

王賡為了讓陸小曼過上更好的生活,把自己的精力都花費在了讀書、工作和學問上,這倒是讓喜歡交際的陸小曼倍感寂寞。

後來王賡被調去哈爾濱後,交待徐志摩要多多幫忙照顧在京的妻子,沒能想到的是,好友卻毫不掩飾地對陸小曼展開了攻勢。

▵陸小曼

徐志摩在給陸小曼的信中寫道:「不要成為一隻潔白美麗的稚羊,讓那滿面橫肉的屠夫擎著利刀向著它刀刀見血的蹂躪謀殺。

」其中「屠夫」指的是陸小曼的丈夫王賡,而「稚羊」指的便是陸小曼。

他不斷鼓動陸小曼離開她那「殘忍」的丈夫,也不要管那「庸俗」的父母,和他走就對了。

兩年不到,雙方已經相愛得不能自拔。

在他的猛攻下,陸小曼終於決心開始新生活,甚至墮胎打掉了王庚的孩子。

王庚無奈,只得同意離婚。

各自擺脫婚姻的兩人決定結婚,但是這場婚姻遭到徐家父母的強烈反對。

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是浙江省海寧縣硤石鎮的一個富紳,他認為兒子離婚已是大逆不道,再娶一個有夫之婦更是有辱門風,再則他不喜歡陸小曼,認為這樣的女子肯定品行輕薄,不會給徐志摩帶來安定的生活。

徐申如告訴徐志摩,他若想要再婚,必須徵得張幼儀的同意。

原來,徐申如一直認為兒子和張幼儀在德國的離婚沒有徵得雙方父母的同意,是不作數的,他是不承認的,他一定要親自聽到張幼儀的意見才行。

張幼儀是個聰明人,反正都已離婚了,何不成人之美呢?就同意了。

過了第一關,徐申如還是不肯痛快地答應。

後來,經胡適、劉海粟等人出面周旋,徐申如最後勉強答應,但他要求婚禮必須由胡適做介紹人,梁啓超證婚,否則不予承認。

05

1926年,徐志摩和陸小曼在北京北海公園舉行了一場兼具娛樂性和轟動效應的婚禮,證婚人是梁啓超,主持是胡適,參加者都是在中國近代史上響噹噹的大人物。

不過比起梁啓超這個證婚人的祝詞,前面提到的盛況都只不過是過眼亂花罷了。

在婚禮上,梁啓超對自己的學生說:「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以至於學無所成,做學問不成,做人更是失敗,你離婚再娶就是用情不專的證明!陸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過來人,我希望從今以後你能恪遵婦道,檢討自己的個性和行為,離婚再婚都是你們性格的過失所造成的, 希望你們不要一錯再錯自誤誤人,不要以自私自利作為行事的準則,不要以荒唐和享樂作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當作是兒戲,以為高興可以結,不高興可以離,讓父母汗顏,讓朋友不齒,讓社會看笑話,讓……」

徐志摩可從沒想過恩師會在婚禮上來這麼一出,頓時面紅耳赤,雖有些怒氣卻又不敢放肆,只能訕訕地說:「請老師不要再講下去了,給學生一點面子吧。

」梁啓超這才沒往下說,最後就補了一句,「我希望這是你們兩個人這一輩子最後一次結婚。

後來,徐志摩的筆名「雲中鶴」被表兄金庸安在《天龍八部》里一個淫賊身上,連魯迅也批他是「流氓」,兩人當時惹來的爭議,由此可見一斑。

06

令人欣慰的是,張幼儀和徐志摩離婚以後,並沒有自暴自棄,她從婚姻之中突圍,升華為成功獨立的女子,她靠自己的努力,活出了精彩的人生。

張幼儀帶著一顆破碎的心輾轉德國,一邊工作邊學習,學得一口流利的德語,她嚴肅的人生理念契合德國嚴謹的工作作風,找到了自信,夜找到了人生支撐點。

張幼儀曾將自己的一生分為「去德國前」和「去德國後」——去德國以前,凡事都怕;到德國後,變得一無所懼。

回國後,因為深得徐家二老喜愛,張幼儀在離婚後被他們收為義女,還掌管了家裡的財政大權。

後來合夥創辦了一家服裝公司,不僅賺了很多錢,還成為當時時尚圈的名流。

張幼儀還是中國女性銀行總裁第一人,是標準的女強人。

多年後,功成名就的張幼儀說:我要感謝徐志摩,若不是離婚,我肯能永遠都沒有辦法找到我自己。

相比張幼儀的風光,徐志摩就狼狽多了。

他和陸小曼結婚之後,兩人骨子裡都是需要人照顧的孩子,婚後生活過得並不好,陸小曼繼續揮霍頹廢的生活,而徐志摩為了養家,不得不四處兼職,到處講課補貼家用。

1931年,徐志摩在一次飛機失事中遇難,這位浪漫多情的詩人,終於如來時一般輕輕地離開,帶走了詩情和才華,也帶走了陸小曼的生活信心,死時只有34歲。

後來的陸小曼,也完全失了民國才女的風采,後半生一塌糊塗。

07

徐志摩曾說,愛情是他甘願為之獻身的宗教,然而他那激情燃燒的愛卻經常灼傷旁人。

從張幼儀到林徽因再到陸小曼,對髮妻無情,對親子無愛,對朋友無義,以尋求真愛為名行傷害他人之實,放到現在的社會,這不是渣男是什麼?

在他的傳奇情史里,他有時冷漠得像塊石頭,有時又偏激得像個小孩子。

你可以說甘願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激情,是一種極致的浪漫主義,但我依然覺得,真正的愛不該蓄意刺傷旁人,也遠遠不該這麼自私。

(圖文綜合整理自網絡,侵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