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花7年跟拍8對夫妻,那些笑著嫁給愛情的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那些嫁給愛情的人,後來怎麼哭了?

每個人結婚前都有對婚姻有一種典型的想像,誓詞里說的:「白頭偕老,不離不棄,幸福永遠」……或許就是所謂的「嫁給愛情」。

但現實是,民政部數據顯示:31年來,結婚率連續4年下降,離婚率連續15年上漲,上漲了6.53倍,近五年來晚婚現象明顯……

來到心理諮詢室里的夫妻們說的最多的問題之一是:

我覺得我們感情越來越淡了;

他第三次出軌了;

我覺得她結婚後就變了……

當我們親眼看到一對對情侶從相愛結婚時的幸福慢慢走向平淡、冷漠,甚至是惡意攻擊、彼此傷害,到最後疲憊不堪……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那麼多人恐婚了。

上周我看了一部紀錄片叫《幸福定格》,一個人花7年跟拍8對夫妻從相戀、結婚、生子的生命過程,這部片子改變了一直以來我對婚姻恐懼的感受。

這部片子的靈感來源於導演自己的真實經歷,結婚後他和妻子不再有那麼多話聊,他希望跟妻子能回到結婚前那樣每天都有很好的、平等的對話的生活。

於是他花了七年,跟拍八對夫妻,從教授、小吃店老闆、白領職員到藝術工作者、創業家、家庭主婦……

他想在其他人的婚姻里探索一個真相——為什麼結婚後生活不再有激情?

婚姻里,真正的傷害是沉默

《幸福定格》里有一個妻子問丈夫:「你每天和我講話有超過1小時嗎?」

丈夫笑笑,沉默地看著她:「你都是一直對著手機,你也不會對著我講話啊。

這個細節讓我想到有一次,我去一家特別浪漫的法式餐廳跟朋友吃飯,隔壁桌的一對夫妻從落座開始就一直在刷手機。

丈夫問妻子:「你想吃什麼?」

妻子緩緩地抬頭:「你看著隨便點吧。

然後繼續低頭看手機,有時他們會發出笑聲,但卻不會去分享彼此看的內容,最讓我驚訝的是吃飯的時候,兩個人都是右手拿筷子,左手拿手機。

那一刻我全身發冷,感受到一種深不見底的孤獨感流淌在這兩個人中間。

沒有回應的婚姻,就沒有投入。

沒有投入,就有沒有愛。

薩默塞特·毛姆直白地道出了愛情悲劇的原因:「愛情的悲劇,並不是生離死別,而是冷漠。

我想起了塗磊和他妻子的故事。

塗磊剛開始做《愛情保衛戰》的嘉賓時是2010年,那時候節目組發工資都是給一個裝著現金信封。

那時他還沒出名 ,工資也不多。

發了工資後,他總是第一時間把信封帶回家交到妻子手上,妻子會很開心地撲過來抱自己的丈夫 ,對他說「你辛苦啦」。

可是後來,節目的名氣越來越大,他賺的錢越來越多,裝工資的信封也越來越鼓。

有天他拿回信封給妻子時,她數著一張張鈔票卻開始嚎啕大哭。

他驚慌地問她怎麼了,她說:「我看著你賺的錢越來越多,我就覺得你工作越來越累,而我們在一起聊天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了……」

那時候塗磊才意識到,他只忙著賺錢,陪伴自己妻子的時間太少了,他不知道,她有多孤獨。

婚姻一定建立在彼此深刻的理解上

為什麼很多夫妻婚後越來越沉默?

因為他們從來沒有真正地理解過對方。

《幸福定格》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對教授夫妻。

他們因為照顧父母的壓力及照顧小孩的意見上的不同,常常產生爭執。

在討論一個敏感的問題時,丈夫突然操起一把椅子摔向地板,砸得稀巴爛。

但在那個當下,妻子突然感覺到丈夫不是在對她發怒,他是在說:「我真的盡力了,我很累,你能不能理解我一下?」

所以太太並沒有發怒和反擊,她理解了丈夫那時的感受:「此時此刻對我發怒的你,此時此刻失控的你,不過是在哭求我的幫助。

於是,她靜靜地用眼睛注視他的丈夫,等待他冷靜下來,仿佛在說:「我感受到了,你真的很累,我想和你一起承擔。

我理解你,所以我不怪你。

在那一剎那我強烈地感覺到,婚姻存在的意義,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深刻的理解和看見。

我看見你了,看見你的悲傷、痛苦、快樂、嚮往,我理解你為什麼會這樣,我願意和你站在一起。

為什麼很多人結婚後會「幻想破滅」?

我們自小到受到太多至幻至美的愛情電影或小說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些幻想延續到了對婚姻的理解之中,認為夫妻一定要心有靈犀,默契無比,婚姻一定要完美幸福,一生一世。

即使我不說,你也知道我也想什麼;

你為我買房,就是在乎我;

我嫁(娶)你就是為了過得幸福,你就應該把一切都給我,對我無私地奉獻, 讓我幸福。

對不起,這不是愛情。

心理學家榮格說:「每個人都有『人格陰影』。

在成為夫妻前,我們都只是一個人,一個獨立的個體。

我們之所以相遇,是因為每一個人都不完美,也因為這個世界太孤獨,太浮躁,太複雜,我們需要被另一個人看見和接納自己的「陰影」,才能更好地活出自己。

我們在一起,是因為別人看不到真實的我,而你卻可以。

所以,別把那些不成熟的對愛情的幻想放到婚姻中。

沒有人是天生就應該付出,也沒有人總能完美地滿足你的需求,我們都要在漫長的婚姻旅程中謙虛地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妻子,如何做一個丈夫。

後來,紀錄片《幸福定格》里的教授太太得了癌症——第三期肝癌。

死亡威脅的靠近讓他們有了更多內心的對話,深度越深,時間越長。

他們在生命的最後,才真正開始理解彼此。

想起以前我做抑鬱症專題時,看到知乎有一個問題是:抑鬱症患者談戀愛是什麼感受?

有一個匿名回答至今印刻在我心裡:

後來,他們結婚了。

作為一個恐婚者,我不得不承認,這種時刻的確非常打動我。

婚姻的確表面看上去沒有那麼美好,但它也足夠真實。

在層層經驗的堆積後,婚姻會淬鍊成另一種情感,比愛情更巨大,可能更接近生命的親密。

如同英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所說:

如果我愛他人,我應該感到和他一致,而且接受他本來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為我希望的樣子,以便使我能把他當作使用的對象。

最好的伴侶是60分丈夫(妻子)

紀錄片里還有對夫妻,是典型的中產階級,不缺錢。

丈夫卻每天喝酒,早出晚歸 ,不僅不幫忙照顧小孩,還覺得小孩嚴重打擾了他的睡眠。

終於有一天,妻子爆發了,她痛哭著對他說:「我做了所有事情,我只是叫你幫忙一下你就這樣子……」

看到他們的對話,一直是:「我…….」「你……」「我……」

在他們的關係里沒有團隊,沒有協作,只有你和我,從來沒有「我們」。

有人問我:「你不覺得結婚很累嗎?要做到多好才叫一個好伴侶呢?好像你要付出的太多了。

我認為,做一個好的伴侶,做到60分就夠了。

溫尼科特曾說:「60分媽媽,就是最好的媽媽。

既不像100分媽媽那樣需要時刻回應你所有的需求,企圖控制你,也不像0分媽媽那樣以自我為中心,忽視你。

60分媽媽就是在你需要的時候出現,和你並肩戰鬥,同時放手給你足夠的空間去探索自己的人生。

好的伴侶不也是這樣嗎?

別再用「我太累」「工作太忙」「我也沒辦法」這些作為藉口,也別再用「我在乎你才管你」施予控制。

在對方需要的時候 —— 比如育兒、家務一起協作,在對方想要空間創作、旅行的時候支持對方,做到60分丈夫、60分妻子足夠了。

婚姻真正的名字,不是愛情,是友情

在我見過的所有愛情故事裡,永遠有一對讓我對婚姻充滿希望,那就是《老友記》中的錢德勒和莫妮卡。

他們是最好的朋友,婚前婚後都如此。

當莫妮卡因為職場關係而苦惱,說「我的上司不喜歡我」時,錢德勒像朋友一樣安慰她:「怪了,我的上司也不喜歡我。

當她覺得自己嫁不出去時,錢德勒安慰她:「不,你不會變成老姑婆。

當錢德勒說了一個很「冷」的笑話大家毫無反應時,莫妮卡會像朋友一樣安慰他「我有笑啊」。

她永遠支持他,哪怕他已人到中年,想從頭開始,換一種職業。

她說:「我希望你能做你真正喜歡的工作,而不是什麼難懂的統計分析與數據重構。

當他們決定要結婚時,莫妮卡卻不忍心花掉錢德勒的錢來置辦婚禮。

這讓我想起「結婚前因房子戶口沒寫兩人名字分手」「7年感情敗在了房車上」那些故事,覺得無比諷刺。

在最好的關係里,他們永遠是彼此的最佳隊友。

他們不需要整天把對方捧在手心,無時無刻地照顧關注對方,也不需要房車和盛大的婚禮來作為婚姻的必需品,但他們永遠在對對方講同樣的一句話是:「我挺你啊,挺你到底。

用「一年續約一次」的概念來看待婚姻

導演沈可尚在拍攝《幸福定格》之後找到了和妻子「好好聊天」的方法:

「我後來想想,關鍵是因為我把她當我老婆,所以我覺得就會用先生對老婆的方法來溝通,所以後來在剪《幸福定格》之後我慢慢就改了一種方式,就是我每天回家看到我老婆我就一直在心裡對自己說,她不是我老婆,她是我朋友。

如果她是我朋友的話,你不會希望朋友一定會要做什麼,你不會覺得朋友非要做什麼才是對的。

你會覺得朋友需要什麼,我會聽,我能幫就幫。

他對婚姻的定義也有了新的理解:「比起說婚姻是做白頭偕老的夫妻,我寧可相信婚姻是一種協作關係。

《一條》採訪截圖

一生一世相守到老是個不現實的說法,人沒有辦法在20幾歲的時候想到60、70歲的時候的事情變成什麼樣。

比起這樣的執念,更加值得我們思考的是:我怎樣面對我這個婚姻合作夥伴。

如果你試著用朋友的標準去看待對方,平等地對待彼此,互相協作,而不是用一種固有的評價的方式去看待對方,用傳統框架上男性該扮演什麼角色,女性該扮演什麼角色來要求對方,婚姻會幸福很多。

沈可尚說:「我們可以試著用『一年續約一次』的概念來思考婚姻。

《一條》採訪截圖

你喜歡和我在一起嗎?

不喜歡的話,我們可以討論一下。

你喜歡和我合作嗎?

如果合作不愉快的話,我們可以討論一下。

哪裡我們可以改進,如何調整自己,如何更加理解彼此,更好地協助彼此。

重新定義彼此間的關係,才能去面對那些所謂的婆媳問題、孩子問題、時間分配問題、權利關係問題、經濟強度問題。

用不一樣的、新的角色相處,婚姻才可能成為一種很浪漫的人生階段。

很多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我想,只是因為只有愛情、少了堅固的友情而已。

一段美好的婚姻里,一定是愛情+友情都具備,雙方是愛人,也是好朋友。

如果我們放下對婚姻錯誤的幻想,跳出原有的固定框架,願意用「好朋友」的身份,用真實的自己面對、理解、回應、支持對方,或許會覺得婚姻也沒有那麼恐怖,也值得去嘗試。

或許我們都該學習一下存在主義心理學大師歐文·亞隆對愛情的態度:

我所夢想的一種愛情,是兩個人共享一種一同追求某種更高層次真理的熱情,或許我不應該稱呼它為愛情,或許它真正的名字是友誼。

如何讓你的婚姻變成一種很浪漫的人生,主動權在你的手裡。

正確定義彼此的關係,用正確的角色相處,前提是我們真的懂愛、會愛:

懂得在婚姻的重要關口,做出正確的選擇;

懂得如何聰明地索取,不委屈自己,得到寵愛;

懂得如何滿足對方,讓彼此的心更近;

懂得如何表達情緒,而不是情緒化地表達。

這樣的人,我們稱為具有超高「愛商」的人,他們在愛情中知進退,懂拿捏,知道如何去愛,如何表達愛,如何被寵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所有離婚都沒有離開這個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因為新婚姻法的實施,我們這兒很多有錢人家,嫁女兒也選擇陪送房子。原因是萬一將來要離婚,女兒起碼不會流落街頭。 給兒子買房子,更是買得越早越好,因為早買房就寫兒子一個人的名字,是婚前財產。買晚了就...

如何使你的婚姻遠離婚外情(上)

授課講師:幸知在線高級情感諮詢師李晨本文版權歸屬幸知在線,如有轉載請告知,並註明來源sharpshow。婚姻關係是非常特殊的,因為兩個毫無血緣關係、家庭和成長背景也完全不同的人,要在成年後的某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