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有人眼饞開放式婚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致命女人》的大火,除了烈女殺渣男的爽片模式奪人眼球,也帶起了開放式婚姻的話題熱度。

除了60年代,另兩段感情都涉及這個概念。



Simone發現丈夫喜歡同性後,在保持婚姻關係的前提下,有了自己的小鮮肉,也接受了丈夫和同性愛人的關係。

兩人的婚姻從封閉走向開放,並在丈夫得病後的陪伴與扶持中實現了令人羨慕的升華。


至於2018年那一段,夫妻兩人一開始就達成了開放式婚姻的共識,因此才有了後來的三人行。

身邊不少已婚的朋友,看到這樣的關係之後,悄咪咪地表達了羨慕的意思。

尤其是Simone那段,雖然沒有在同一個人身上得到所有,可進能坐擁小鮮肉,退能和老公心靈相通,也算魚與熊掌得兼了。

我們都聽過司儀問新人:「無論是順境或逆境,富裕或貧窮,健康或疾病,快樂或憂愁,你是否願意毫無保留地愛她,對她忠誠直到永遠?」

誰能想到,普通的婚姻中人很多沒做到,一對形婚夫妻做到了,而且還是在各有新歡的情況下。

你說氣不氣人?

電視劇為了製造衝突,會稍微極端一點,不必入戲太深。

可我們對開放式婚姻的眼饞,部分也是實情。

雖然知道政治不正確,不敢公開講,但暗搓搓和閨蜜摯友交流的時候,估計也沒少表達。

我不是道德衛士,不會發什麼人心不古的論調。

比起武斷地給結論,我更好奇的是:在我們心裡,開放式婚姻是什麼時候從匪夷所思變成可以接受的?當我們對開放式婚姻表達羨慕的時候,我們表達的究竟是什麼?


我們多數人關於開放式婚姻的經驗,應該都是聽說過豬會跑,但從沒親眼見過,更別提吃豬肉了。

身為情感博主,我較頻繁地聽說,偶然間見過,抓住了就沒少刨根問底。

今天分享一段,用了化名,但事情千真萬確。

一對生活在上海的夫妻。

丈夫Steven是醫療器械銷售,全國各地跑業務,常年不在家。

Steven儀表出眾,收入也不低,加上銷售的職業鍛鍊,顏值和情商長期在線,身邊從來桃花朵朵開。

婚後好一點,但因為Steven身邊那些似是而非的關係,夫妻倆也沒少吵架。

妻子Emily做藝術教育的工作,有大量閒暇,日常出沒各種演出和展覽。

Emily的家境不錯,自己的收入也夠花,對物質消費沒有太多執念,更看重的是精神世界的充實。

談戀愛的時候,兩個人情投意合。

雖然Steven不是學藝術的,為了追Emily也沒少補課。

用Emily的話說,哪怕Steven是半路出家,可他看著說著,也慢慢摸到點門道。

更重要的是,一個人願意為了你的愛好而不怕露怯,拚命努力,這不就是愛情嗎?

這當然是愛情。

可惜愛情的保鮮期並不總是那麼長。

如膠似漆的日子很快過去,Steven越來越忙,越來越難滿足Emily的情感需求。

Emily對Steven表達不滿的方式也很剛烈,動輒發脾氣,強迫他在工作和婚姻之中二選一。

一來二去,關係變得僵持,感情自然也產生了裂痕。

Steven很苦悶,覺得和Emily完全無法溝通,於是更加頻繁地出差,來躲避回家的壓力。

他的情感需求也自覺不自覺地向別處釋放,線頭越放越多,到後來,連洗澡都要把手機帶進浴室。

Emily開始覺得不對,不爽也越積越多。

直到有一天,兩個人在沙發上看電視,Emily無意中瞥見Steven的微信,收到一張女性自拍,下面配了一段曖昧的話。

火藥桶的引線終於點燃了。

Steven百般解釋,說只是言語撩騷,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發展,可Emily怎麼肯信,大吵大鬧,吵累了冷戰,冷戰完了接著吵。

兩個人都上頭了,Steven沒繃住,甩了一句:之前我也在商場裡看到你和前任在一起,那天你告訴我是去閨蜜家啊。

反正聽到他和我講述這段,我是震驚的。

嚇到之後回過神來,內心的OS是,你們倆在一起真的挺配的,別出去折騰其他人了。

Anyway,我怎麼想不重要。

重要的是Emily聽完這個話沉默了。

沉默了兩三天之後,他們進行了一次開誠布公的溝通。

溝通的結果是歷史性的:兩個人決定從根子上解決打翻醋罈對關係和心情的影響。

怎麼解決呢?裝鴕鳥。

你只要別讓我知道,只要和我在一起的時候開開心心的,其他隨意。

我真的嚇得眼珠都要掉出來了。

但我故作鎮定地問Steven,後來怎麼樣了。

Steven掐滅了手裡的煙,在菸灰缸里擰了一擰,回答我:「都出軌了啊。

」我以為接下去應該是輕聲嘆息。

但他跟了一句:「出軌之後,我和Emily的感情變得更好了。

「你們有證據確定對方出軌嗎?」我問。

「沒有證據,也不想找證據,心累。

心照不宣吧。

」他說。

「所以你還挺能接受現在的狀況的?」我又問,感覺被他翻了無數個白眼。

「有什麼不能的?不吵架了,不折騰了,在一起就好好的,不在一起就各過各的唄。

」他說這話的時候,感覺像總結陳詞。

作為一個覺得每個人只要不犯法,能夠承擔代價,就有權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人,那一刻我竟無法反駁。

回過神來想想,很少有人一開始就選擇開放式婚姻。

因為如果想要開放,完全不需要結婚。

所以Steven和Emily應該是很典型的慢慢過渡到開放式婚姻的路徑。

他們幫我理清了一點思路。

憧憬開放式婚姻的人,有一個基本前提:一對一的婚姻關係,在他們眼裡是不滿意的,需要改變的,至少可以「優化」的。

他們有開放的動機。

那怎麼算開放呢?就是在保留婚姻關係不變的情況下,允許感情、性、財產等等從默認排他變成可以分享。

你要的我滿足了,其他的我怎麼處理你不需要知道,或者你知道了不可以干涉。

反之亦然。

這裡面有一個認知的疊代。

傳統婚姻很大程度上承載了家庭乃至社會穩定的責任,所以它要求夫妻雙方把身心靈肉所有一切都綁定在一起,並基於這個目的發展出一整套的宗教、文化和社會觀念。

忠誠、長情、克制、奉獻,都圍繞這個脈絡,而這些道德標準,本身又不斷藉由各種故事,傳播到更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裡。

而開放式婚姻的底層邏輯是,每個人關於愛都有不同的需求,有些是肉體的,有些是精神的,有些是求新鮮的,有些是求穩定的。

最理想的狀況是,出現一個人,符合我們所有的預期。

就像錢鍾書先生形容楊絳先生:是妻子,是情人,是朋友。

但我們都是凡夫俗子,遇到這樣一個人的機率得有多低啊?退而求其次,把不同的需求對應到不同的人身上,行不行呢?這就有了開放式婚姻。

人性都是自私的。

所謂開放式婚姻,本質上希望自己是開放的,可以兌現所有需求。

可想到自己的另一半對別人開放,心裡多少有點障礙或者不舒服,所以大多數人沒有辦法那麼坦蕩,要求就是你可以開放,但不要告訴我。

自己爽,不雙標,這就是開放式婚姻得以成立的核心。

說到底,不就是什麼都想要的貪圖嗎?

婚姻有很美好的東西,也有大量煎熬和磨合。

有些人願意接受試錯,相信成長,於是堅守承諾,哪怕過程中有不少痛苦。

有些人不想面對煩惱,喜歡享樂,作為個人選擇,也無可厚非,自己承擔代價就好。

可能你會問,既然想要開放,想要享樂,那離婚不行嗎?

就像我前面說的,開放式婚姻是什麼都想要。

婚姻作為一種關係,一種制度,也能夠給人財產和心理上的安全感。

這也是很多人不捨得放手的東西吧。

這是好是壞說不上來,但肯定是普遍的人性。

今天我們聊愛里的灰色地帶比較多。

如果你問我個人,我不支持,也不實踐。

但我是這麼想的,有新的現象,不必急著下結論,想透一點,說深一點。

作為個人選擇,尊重。

作為自我參照,謹慎。

相信愛情,相信婚姻也給人很多正向的東西,這一點始終不變。

開放式婚姻究竟好不好,我不知道,或許如人飲水。

但我能說的是,Steven和Emily最終還是分開了。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徹底坦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表演到底。

眼饞開放式婚姻的同學,這篇文章送給你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掌握婚姻核心技能,令男人拋棄第三者求你複合

這是貝貝(化名)第三次來找我,前兩次她來找我的時候,只是哭訴老公忘恩負義,大罵第三者不要臉。當時我為她分析完利弊後問她,是否需要幫助,她沉默了許久說:「再等等,再考慮下。」我告訴她,不管她做什麼...

老公出軌後,我用一招讓他和第三者斷了

這是珊珊第三次來找我,前兩次她來找我的時候,只是哭訴老公忘恩負義,大罵第三者不要臉。當時我為她分析完利弊後問她,是否需要幫助,她沉默了許久說: 「再等等,再考慮下。」我告訴她,不管她做什麼決定,...

變心是一種本能,忠誠是一種選擇

01最近很喜歡的一句話:有了很愛很愛的人,就該安分守己,別再渴望遇到更好的人,我希望你喜歡我,是來自心臟,而不是口腔。感情,就像是一潭湖水,看似波瀾不驚,但是這平靜的背後是什麼,是否正在瘋狂涌動...

誰殺死了她們的婚姻?

每年都會有女性題材的英美劇成為收視爆款,女性的感情生活和婚姻故事是一個古老且永恆的命題,就像《致命女人》里三個家庭居住的同一幢豪宅,不一樣的時代和婚姻關係,也逃不出同一種命運的牢籠。女性的獨立意...

猜疑心不僅傷害對方更傷害雙方感情

網友自述:我和男朋友通過相親相識於一年前,我們兩個覺得年齡相仿(我26,他28)條件也合適,而且彼此也聊得來,於是就確定了戀愛關係。4個月後,我們兩個就結了婚。可沒想到結婚後我才就發現了他的一...

夫妻之道,出軌真的只有0次和無數次的區別嗎?

提及出軌這件事情,也許有的人能果斷決絕地做出自己的選擇。可是當這其中摻雜進了家庭經濟、父母子女、多年感情之後,事情往往不再是那麼簡單就能決定的了。一邊面對回歸家庭的愛人,心中依然有著多年情誼,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