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實錄‖「園長來了」張娟:和孩子做有效溝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文是頭條親子公開課「園長來了」張娟老師系列課程的最後一期「和孩子做有效溝通」的答疑實錄,課程主講老師是布布園幼兒園創辦人,北京兒童教育科技發展中心主任,同時也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她已從事幼兒教育一線工作長達18年之久,授課過程中也深受廣大家長朋友的喜愛。

本次課程共有279個微信群在線聽課,覆蓋家長約有八萬人,規模龐大啊有木有!你想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麼和孩子做有效溝通嗎?快點搬來小板凳,一起聽張娟老師說~

問題一:

跟孩子溝通效率比較低,比如孩子從英語班回來,問她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有趣的事,都很難獲得答案。

一般都是「不知道」「沒什麼」。

該如何和孩子對話?

你去感受一下孩子,那個不願意說的背後是什麼?她感受到了你對他的期待,對嗎?她感受得到你問他這個後面,他可能要面臨的一些東西。

如果他表現很好說了,可能你挺高興的;如果他真說了,他上課搗亂了,然後他被老師罰站了,他被老師批評了,我想這個媽媽肯定要抓狂了,肯定要生氣了。

所以當孩子在這樣的興趣班上回來不願意說的時候,其實我覺得對媽媽是一個很好的提醒,就是你要反省一下,你在跟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給了孩子怎樣的一個印象,或者說他對你有了怎樣的一個擔憂,而不太敢把他真實的狀態呈現給你。

當然,這個跟孩子的年齡和他的氣質類型也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媽媽是只可以跟孩子做一個深入的溝通。

可以用上我們今天的一致性的溝通的方法,比如說:「當媽媽每次回來問你在英語課上表現的時候,你總是不肯說,或者是不知道,媽媽心裏面稍微有一點點失落,媽媽猜想你可能是有一些擔心,也許你如果表現不夠好,媽媽可能會不高興,如果是這樣的話,媽媽想跟你說,媽媽不是那樣的想法,媽媽只是想了解一下你在課上的狀況。

當然,如果你還是不想說,媽媽依然會尊重你,但是如果有一天你能跟媽媽說一些你在課上的情況,媽媽會覺得很高興。

」試試看,讓孩子收到這樣的訊息。


問題2:

離異家庭,不帶孩子那方的家長要用什麼方式和孩子親密無間的溝通?

這個問題很很特別,既然你平時沒有跟孩子在一起,然後我就覺得沒有辦法跟孩子達成親密無間的溝通。

因為我覺得孩子隨著他的年齡的增長,因為我不知道你這個離異家庭孩子多大,男孩還是女孩,但是實際上,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我覺得他們對情感的需求還是挺不一樣的。

因為每個階段都不一樣,可能小的時候你給他的關注更多的是吃喝拉撒,那可能再大一些,它可能更多的是一種支持,就是你有這個人在,或者在關係里有這麼一個角色,他覺得對他來講是更安全更穩定的,心裡的感受會不同。

所以我對這個家長有兩點建議,第一點就是說,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另外一方的不好,一定要讓孩子建立一個認知,爸爸媽媽的分開是爸爸媽媽自己做的能夠負責任的成人之間的決定,並不是因為我不好,或者說它是我造成的。

第二個部分就是爸爸媽媽,一定要在孩子面前維護另一半的父親或者母親,這是一個單純意義上的身份角色的權威和尊重。

也就是說,無論你們離婚的原因是什麼,那麼再提起另一半的時候,要讓孩子在他單一的他這個父親或者母親單一的角色上,讓孩子充分的感受到這個角色對它的意義。

那比如說你要告訴孩子,即使你的爸爸很可能確實不太好等等,但他就是你的爸爸,他是給了你生命的那個人。

類似這些語言還是要讓孩子清晰的。

在你能跟孩子相處的那個時間裡,就像我在講座里說的,還是要去了解你的孩子,他到底是更多的需要什麼?他是哪個類型的孩子?他更希望在跟你的關係中獲得什麼,獲得怎樣的感受,然後你就去做就好了。

但是我不建議你把這樣的關係的期待,比如說我希望跟他關係很親密很好。

這樣的期待給到孩子,因為很多事情是你做出來的,當你真正跟孩子有連結,你開始用你的方式表達你對他的愛,然後你們之間彼此相處的很好,孩子自然而然的就會跟你建立一些很好的關係,所以可能更多的是經營,用心的去經營。

其他的我覺得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因為孩子本身已經失去了一些三口之家在一起經歷這個溫馨時刻的這樣的機會。

所以他可能會在跟你的一對一的這樣的關係中可能會有很多很多的狀況呈現,我覺得,更多的就是了解你的孩子,跟上孩子心理和年齡成長的步伐。

去知道他的愛的語言是什麼,協助他在未來生活中的成長,做你自己能做的最好的那個部分。

好,謝謝。

問題3:

孩子做事情很慢,常常喊了他半天,他還在慢騰騰做自己的事情,不回應你的話。

爸爸性格比較急躁就會批評他,一批評孩子就會眼淚汪汪的。

在孩子的磨蹭、爸爸的急躁上,我該如何引導?

我不知道孩子多大,但是孩子磨蹭,基本上是每個孩子的一個特點,我覺得是一個天性使然。

因為孩子跟我們不一樣,他是活在當下的。

他沒有辦法,像一個機器一樣的聽指令,我們說往東他就往東,我們說往西,他就往西,他在自己的節奏和頻道上。

所以我覺得可能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成人要有一份等待的心

就是說,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對他自己的一些自我意識的強化和增加,他的節奏會慢慢跟上來,他會越來越能夠處理這種磨蹭帶給他的後果,並且他能夠調整自己磨蹭的毛病。

這是需要一些時間的,不是一蹴而就就能改變的。

我覺得爸爸越急躁的一個方式,越強化了孩子在這個問題上的延長和它的強度。

相反的,我覺得爸爸要更多的接納他一下,就是了解他這個部分,同時當你知道孩子有磨蹭的毛病時,我就不建議你做這樣一種家長「你快點啊,你趕緊的啊,還有5分鐘,還有3分鐘」,別做這種事。

如果你覺得他的磨蹭讓你困擾了,在第一時間,你要帶著她一起去做,縮短磨蹭的進程,以免太長了激怒到你,讓你爆發。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在這個部分做出調整。

那做爸爸做媽媽就是這樣的,我們永遠不能期待孩子來為我們改變。

其實,我們的父母是有一個特點的,就是我們中國的父母,總是覺得孩子有很多的問題,他需要改變,他磨蹭他吃飯慢,他寫字怎麼不快?他怎麼上課不回答問題,他怎麼不……

很少有家長來覺得說,「我需要改變,孩子這個問題我應該如何」,所以當我們的集體意識轉變了以後,當家長們越來越多的能夠看到自己的局限,能夠來做自己的調整和改變的時候,其實我覺得換一個角度換一個狀態,你可能會發現完全不一樣。

所以在這個問題里,我希望爸爸能夠更多地看到孩子,磨蹭只是他這個年齡段呈現的一個特點,並不是他就一直會這樣。

並且在他磨蹭的過程中,能不能給孩子一些積極的經驗。

比如說讓他能夠快速地知道不磨蹭的後果和磨蹭的後果分別是什麼?比如說他可能想聽5個故事,那他可能不磨蹭,說他就聽了6個了;那他磨蹭,他只能聽兩個故事,那這個過程就是讓孩子直接通過行為後果的方式,慢慢去調和他的這個部分。

這跟孩子的心智和認知的發展是有很大的關係的,所以我衷心的希望急躁的爸爸能夠耐下性子來,深呼吸,尤其是在你的孩子磨蹭的時候,在你快抓狂的時候,深呼吸,然後走到他身邊,帶著他一起做那個你覺得他做的很慢的事情,然後你會發現,當我們願意改變的時候,孩子也就開始改變了。

問題4:

寶寶三歲左右一直說自己是小鳥,有時候叫他做什麼,叫寶寶叫名字喊半天都沒反應。

叫他小鳥他就會迅速回應。

這種情況已經半年了,他還是一直沉迷這個角色,他這樣是什麼原因?我問他為什麼要當小鳥,他說因為小鳥可愛,還讓我做小鳥媽媽。

這種情況我應該如何引導?

這個狀態孩子3歲多,我不能給到你很精準的回答,是因為,我不確定這個孩子是在角色扮演的遊戲里還是他確實有神遊的情況。

因為在心理學上有一種心靈欺騙,我們把它稱為神遊。

就是孩子會在一個情形裡面出不來,我是覺得要看看它的頻繁度吧,如果他每天都是這樣,每次都是這樣,那我覺得媽媽還是需要關注一下,檢索一下自己的這種原生家庭的父母的溝通模式,以及孩子從小到大成長的經歷里,有一些什麼樣的因素可能造成這個部分。

如果拋開這個部分,就是他只是偶爾行為,或者他只是有的時候喜歡在這個角色里。

那個小鳥希望被保護,希望被更多的愛。

他覺得小鳥很自由,很可愛,他只是很喜歡而成為小鳥的話,我覺得那不用太多的關注,那媽媽甚至就可以配合他一下,我就是小鳥媽媽,怎麼怎麼樣。

我覺得這要看這個孩子發生這種情況的度,我們用度的度量,來看看它是不是屬於一個正常化的範疇

我覺得如果是半年的時間,里都是很密集地出現的話,實際上媽媽是需要稍稍微留意一下的。

不一定有什麼樣的問題,但是如果他會在這個年齡段這麼長期地沉迷且密度很高的話,是需要被關注一下的。

但是媽媽也不用過多的擔心,因為我相信就像我今天文章里說的,我覺得每個父母還是要相信自己的本能,你來判斷它,如果有一些緊急的狀況,或者說在家庭的一些其他的關係角色上,孩子是能夠正常和你對話的,該幹嘛幹嘛,你說什麼事他完全能夠聽明白,不是每一個時刻都沉浸在這種角色裡頭,我覺得也不用過多的擔憂,所以媽媽要先用你的這種做媽媽的敏銳和智慧,先來判斷一下孩子的頻率到底有多大,然後再做進一步的觀察和調試。

問題5:

孩子中班,班主任非常嚴厲。

他有點害怕老師。

作為家長,如何做好雙方溝通?

這種情況還是挺常見的。

在幼兒園裡,我經常會,聽到一些來訪的家長說到自己的孩子,被很嚴厲的老師管束了,呈現的一些性格和心理上的一些狀態。

其實我覺得媽媽要看看這種情況,如果說很嚴厲,給孩子造成了很嚴重的困擾,甚至在心裡上都有點懼怕,或者很牴觸學校,其實,如果我要是你,我就果斷就給他轉園了,換人了。

那我覺得,這對孩子來講是一種精神的暴力,因為他在一個完全情緒不安全的一個老師手底下,老師隨時隨刻都可能跟他發怒,甚至是來指責他,這樣對孩子來講是挺大一個不安全的情感因素。

因為畢竟他在幼兒園的時間也都會比較長,所以我覺得媽媽可以考慮這個部分。

如果沒有條件轉園,或者是做其他選擇的話,因為現在學校的幼兒園老師是參差不齊的,我不知道你這個老師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他能不能接受這樣的建議和溝通,但是我覺得如果我是你,我可能還是會跟老師試一試,當然不是去指責她不好,就讓他更多的了解我的孩子是一個怎麼樣性格的孩子,他對成人的一些態度和一些情緒可能更敏感一些,希望老師能多幫我們費點心。

我會更溫和的去跟老師講,但是到底能有多少改善,我就真的不能保證了。

因為在這樣的幼教行業里,我知道有很多的老師並不是真的熱愛這個行業。

對他們來說這更多的是一份工作,對於自己的成長和狀態,他是沒有覺知力的,他也沒有這樣的悟性,去內省的力量看自己。

他更多的是遷怒於孩子,讓孩子為他的情緒負責和買單。

其實孩子遇到這樣的老師,真的是挺可憐的,但是這樣的老師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還是非常非常多的,所以媽媽在家裡就更多地關注這個小朋友,正確地疏導他的情緒,他在學校里有一些情緒的時候,幫他做一些處理和疏導,那麼讓他在家裡感受到更多的積極地引導和關注,從而增加他的心裡力量去面對老師的那種情緒暴躁,帶他的這種壓力和傷害。

問題6:

作為比較傳統、內向的父母,很難把「愛你」,「喜歡你」這些表達出來,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缺失嗎?如何彌補?

我不能說一定是一種缺失,但是我相信你這樣教養出來的孩子,在未來的人際關係中他一定已經不占優勢,因為他不會表達自己內在的感受,他不懂得把自己對別人的情感說給對方聽,那他在人際的交往和溝通上,就已經是有局限了。

當我們能夠意識到,我們很難把「我愛你」、「喜歡你」這些表達出來,可能會讓孩子少了這樣的經驗,那我們要做的就是我們要改變自己

可能剛開始來講會確實有一些困難,但是你還是依然要去練習這個部分,就好像我們學校里招來的新老師。

剛開始,他真的是覺得跟孩子說我愛你,或者是請你怎麼怎麼樣?他是很難受的,因為他們都是受科班教育出來的。

他們在學校里學的幼教知識都是孩子需要聽老師的。

但是我們會對他們的培訓是說,你就按我的這個模子來,遇到孩子的問題,蹲下來就說:「你看著我的眼睛,老師愛你」,然後孩子一哭,你就過去說:「我可以抱抱你嗎?」孩子有什麼樣的情緒,該怎麼處理,我們就完全模式化。

剛開始說的時候你可能覺得有點不自在,你可能覺得有點假,你可能覺得「唉呀我怎麼說不出口」,但是就是在這樣的不自在,這種假的過程中,讓他把它說成真的,那老師們現在再說這些的時候就特別自然而然了,我覺得你的家庭里需要這樣一個練習的氛圍。

你試試看,如果你能跟你的孩子說,媽媽真的很愛你,你是爸爸和媽媽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寶貝,我們非常非常在乎你,非常非常愛你的時候,這個力量對孩子來講是很巨大的。

因為他的價值觀,他那種被接納被愛的信念,在他的生命里已經建立起來了,這樣的一份信念和安全感會支持他在未來的人際關係中,不容易迷失自己,他不覺得自己是缺愛的。

因為孩子感受愛的方式其實很簡單,他不像我們大人,比如說我們上一輩的父母對我們的愛是深沉的愛,我們知道就好了,但是現在的小朋友,我覺得我們需要說給他聽,我們要告訴他,我們愛他,因為對於他來講,他多了一個合適的機會,甚至越是在我們生他氣的時候,越是他做了一些出格的事情的時候,我們一定要來表達的是,媽媽愛你,但是媽媽並不愛你的行為,你今天做的這個事情不太對。

那這些事都一定要在,甚至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表達給孩子。

因為這樣對孩子的內在世界來講,就會多了很多的愛和安全感,未來在他經營自己的人際關係時,他會更容易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情感。

因為我在一線做接待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是博士博士後,但是在經營關係的時候完全沒有智慧,他不會說這些話,他說不出來,我覺得其實還是蠻大的損失。

所以,一旦我們現在意識到這是個問題,我就希望媽媽能做改變,能試試看,從跟你的配偶跟你的孩子開始,欣賞他,說「媽媽覺得你特別的棒」,「我覺得這件事情處理得特別的得當,是媽媽沒有想到的」……我覺得這些語言是需要的,在一個家庭里也是一股正能量的流動,每個人都會喜歡這個部分,加油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