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發 | 你身邊有這樣的人麼:看起來很無害,其實卻在攻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春節期間我們休假一周,不能及時出新文章敬請諒解。

休假期間,我們精選過去已經推過的文章,供大家回顧。

我們節後見。

原作者:Darlene Lancer, JD, MFT

譯者:Mackenzie

你有遇見過這樣的人麼?

在日常交流中,他們好像總是很被動,很無害,但言行之中卻總讓你不舒服,覺得隱藏了一種說不出來的攻擊性。

當他們知道你想得到什麼以後,就會悄悄的費盡心思去阻礙你。

你每次和他們交流完之後,你都覺得又沮喪又懊惱,覺得很憤怒。

但他們卻會在這個時候表現地異常平靜,甚至會問你「你幹嘛忽然這麼生氣?」——好像一切的錯全都落在了你身上——讓你就像一拳頭打進棉花里一樣憋屈,難受。

這種時候,你很有可能就是收到了對方的「被動攻擊」(passive-aggressive behavior)

這是一種「敵意」的不直接的表達,有時通過拖延對你的回應,有時通過頑固不化,有時通過反覆地、故意地在本應由ta負責的事情上犯錯、失敗。

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就是,當被動型攻擊的人處於一段親密關係中,以及作為伴侶的你應該如何應對的問題

初步認識被動攻擊人格

被動型攻擊人格曾在美國心理協會編寫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4)中被認作是一種人格障礙,認為這種人格障礙的患者在人際和工作場合中,對於自己應該有的表現存在一種無處不在的消極態度和消極對抗。

這樣的行為通常傳達的是「個人不敢於公開表達的敵意」。

通常,擁有被動型攻擊人格的人,會在與另一個人(或團體)的關係中變得依賴性過強,又因為無法從關係中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從而通過被動型攻擊的行為來表達對於關係的不滿。

(APA, 1968, p. 44, code 301.81)

在長達40年的研究過後,心理學家們於1994年判定被動型攻擊人格並不是完全的人格障礙。

這一診斷在隨後出版的第四擴展版中被移到了「附錄」中,認為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最新出版的DSM-5正式部分已經刪除了這一診斷。

——這只是因為診斷學的一些研究需要,這種人格表現仍然被學者們廣泛討論著。

許多研究表明,被動型攻擊人格經常於邊緣或自戀型人格障礙、較陰暗的童年或者濫用藥物的經歷有關。

被動型攻擊的人,常常置身於依賴共生的不健康關係中(點擊查看名詞解釋:什麼是依賴共生關係),並扮演著助人者的一方,也就是經常放低自己的需要,去滿足對方的需要,但又秘密控制著對方,滿足著自己的精神需求。

——被動攻擊就是秘密控制對方的一種手段。

他們在親密關係中常常感覺到羞恥,或者自尊心極低。

他們擅長於通過取悅對方來讓對方平靜下來,然後再通過暗中的反擊來控制對方。

如果你有一個善於被動攻擊的伴侶,你可能在還沒意識到的時候就受到了情感控制,因為他們表達敵意的方式通常很隱晦卻又控制力極強,導致了情感關係中很多的矛盾和親密問題。

哪些特徵可以看出被動型攻擊人格?

擁有這種人格的人群,通常不能進行很坦誠直接的對話交流,所以人際關係中出現的問題就變得更難以解決。

他們口上答應著你,做出來的行為卻處處寫著反抗。

他們會用盡各種手段來阻擾你,不讓你達到你想要的目的。

其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也都時常會有一些被動攻擊性的行為,但是當你發現自己反覆出現以下多項症狀的時候,很有可能你已深受被動型攻擊人格的困擾了。

1. 否認

就像大多數處於依賴共生關係中的人一樣,被動型攻擊人格的人不願意承認自己行為導致的結果。

他們一味責怪他人、不願意看清自己犯下的錯誤。

2. 忽視

比起面對面地拒絕你或是向你直接表達憤怒,這類人群更有可能「無意」地「忽視」你的生日或者你曾經和他討論過的某些計劃,又或者「忘記」給你的車加油,「忘記」去幫你拿你的藥單,「忘記」答應幫你修理漏水的廁所

最後只剩你又生氣又傷心,卻無能為力。

3. 拖延

這類人群傾向於躲避責任感,所以特別不喜歡安排好的日程表或者是臨近的截止日。

他們每天編著不同的藉口不停地拖延,其實是把這種行為視作另一種反抗。

尤其是對你要求他們做的事。

4. 隱晦的阻礙

這又是一種無聲抗議的方式。

有時候你在和他們商量一些未來的計劃,比如什麼時候去哪裡度假,或是租什麼樣子的公寓,他們並不會直接提出反對,而是不停地在你的每項提議里找各種錯,然後也不願意提供自己的任何建議。

5. 模稜兩可的態度

他們不喜歡錶達出他們真實的想法和慾望。

但是他們的所作所為又往往能夠透露出他們的心聲,即否定而消極的態度。

他們始終通過這種方法來保證對他人的暗中控制,但同時又可以把控制欲強的罪名怪到你的頭上。

6. 從來都不生氣

他們從來都不會直接表露出內心的憤怒。

在成長的過程中,這類人群可能曾因公開表達憤怒或是反對意見而遭到懲罰。

所以他們能夠泄憤的唯一途徑便是被動攻擊性的行為,即暗中反抗的表現。

7. 做不好事情

當他們總算去做你反覆要求他們做的事情之後,有極大的可能性你還得親自上馬重新去做一遍。

比如說你叫他們去修理東西,稍後你就發現,東西並沒有完全修好,而你還得幫他們清理修理過程中留下的滿地垃圾。

而在工作之中,這類人則最容易犯下很多粗心錯誤。

8. 遲到

習慣性遲到也是一種隱晦的抵抗方式。

約定好一個時間,卻總是會遲到一點才出現。

9. 消極態度

他們表現出來的性格會顯得頑固不化、如果你和他們足夠熟悉,你會發現他們其實也愛爭辯。

抱怨、嫉妒、以及對更優秀人群的秘密的仇恨就是他們內心的主旋律。

10. 永遠是受害者

這類人群認為自己身上經歷的各種問題永遠都是他人導致的。

他們對自身的羞恥導致他們愛演受害者,然後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

11. 依賴性高

雖然他們不喜歡被控制,但同時他們的個性又很具有依賴性,常常猶豫不決且不相信自己。

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對於依賴的傾向,所以在有時候意識到的時候總是努力反抗,比如說對別人意願的阻礙就是一種爭取自我獨立的假象。

他們並不會主動離開一段關係,但卻會控制住親密度或是完全保持距離。

一個自主獨立的個人通常抱有自尊心,能夠堅定自己的立場並且實現立下的承諾,但擁有被動型攻擊人格的人群就做不到這些。

他們行為的準則就是儘可能避免自己的責任感,所以事實上他們對於伴侶的依賴性都是極高的。

12. 自我克制

克制住溝通的衝動是另一種表達憤怒和通過被動展現權力的方式。

他們會避免一切真誠討論問題的機會,或者又開始扮演受害者,說著「你永遠都是對的」,然後就這樣終止談話。

在這些對話中他們完全沒有辦法表達出他們真實的想法、感受和慾望,於是他們和你開始冷戰,然後不再給你提供物質支持、不再讓你覺得被愛或是不願意和你上床,總之就是決絕給你任何你想要的東西。

遭遇了被動攻擊怎麼辦?

因為被動型攻擊的人,使用的都是不直接的表達方式,所以有時你可能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

但你必須學會辨認出自己伴侶被動型攻擊行為的特徵。

看看以上提到的這些特徵中有沒有在你伴侶身上特別顯著的,然後再仔細回想下自己在這段關係中的感受。

你可能經常感覺到憤怒、疑惑或者在想要獲得伴侶支持的時候卻感覺無能為力。

如果這些都是你生活中經歷過的事情,那麼很有可能你的伴侶就有被動型攻擊行為。

在和這類人群交往時,最重要的是:不要給予直接反饋

當你明顯表現出憤怒並開始辱罵抱怨時,矛盾只會變得更大,因為ta就有更多理由來把錯誤和責任都推到你身上。

最理想的狀態是,既不採用被動的表達,也不展現任何攻擊性。

相反的,你有一種直截了當並且堅定的態度。

當你看到關係中的問題、或是伴侶的不配合,要直接地和伴侶提出來,但是說的時候要注意措辭,不要讓他覺得你在怪罪他、說他有什麼問題,而是要說「這是我們共有的問題」。

不要去批評你的伴侶,但是要明確告訴他哪些行為你並不喜歡以及為什麼你感覺到難受,最後再說明你想要什麼樣的關係。

最後極其重要的一點在於,你不能持續地容忍你伴侶使出的各種小伎倆,也不能接過他不願意承擔的各種責任。

否則,這麼做的話,你只會縱容他的被動型攻擊行為。

有一句在心理學界已經被廣泛引用的短語,「firm but nonaggressive, and loving but not seductive」 (Kohut and Seitz,1963)沒有敵意的堅決,不含誘惑的深情。

「沒有敵意的堅決」是你在面對被動型攻擊者的「伎倆」時,值得考慮的態度。

當然 it’s always easier said than done.

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嘗試一個被動攻擊的實驗吧!操作如下:

在商場或者餐廳、或者電梯口,任何地方,拉開一扇門,保持住15秒,你會發現距離你一段距離的陌生人都紛紛開始跑起來。

在這個非常簡單的實驗中,你的舉動看似是被動的,沒有要求他們跑步。

但是你卻秘密的操控了他們的行為。

也許這能讓你對被動型攻擊的控制性有一種直觀的感覺。

你遭受過被動型攻擊麼?你是一個被動型攻擊者麼?留言告訴我們吧~

點擊標題閱讀相關文章:

其實你可以說「不」:「自我堅定」(Assertiveness)

你為什麼會習慣性拖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