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愈多,分手就愈難熬,分手後你會忘掉前任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忘不掉前任,不是因為前任有多美好,而是因為你忘掉了所有的不好,只記得好的地方。
因為你沒有去想自己解脫了,而是去想自己不甘心。
所以記掛前任,是一種心理狀態,是一種情緒變化,而不是愛情。
記住,好的愛情永遠是當下。
現在對你好的,才是最好的。
有些事可能讓我們的感情世界整個崩塌,像是與交往多年的情人分手。
有些人很久都走不出來,甚至陷入憂鬱。
分手的人可能食不下咽、24小時纏著朋友傾吐心事,或縮回自己的保護殼裡,拒絕與外界接觸。
為什麼分手這麼痛?
墜入情網最美妙的部分就是跟對方親近到幾乎融為一體,研究證實隨著關係變深,情侶之間的心理學界線也以好幾種不同方式變得模糊。
每次你掏心掏肺,每一次的交流,都會讓情人分享彼此的特徵、技能、觀點和情感。
她可能交男友後也跟著愛上NBA,他可能漸漸學會欣賞韓劇。
感情愈深,兩人就愈傾向從「我們」的角度思考:怎麼做對我們最好、我們想要什麼、我們未來會怎樣。
一旦這個過程逆轉,會讓人無所適從、抑鬱沮喪,結束一段關係,會讓我們開始質疑許多對自己的想法。
付出愈多,分手就愈難熬
付出是維持一段關係的無價資源,讓伴侶有動力照顧彼此,促使你們為對方原諒、犧牲,也提供一種安全感。
付出不只是堅守在愛人身旁,也與對方建立密切的感情關係,你思考的未來裡面會自動出現他。
但付出也有風險,高度奉獻的情人分手機率較低,不過一旦分手,情感上的衝擊也會非常糟糕。
事實上,一段關係的長短和甜蜜與否不必然影響分手的毀滅性衝擊,但那些對伴侶做出具體貢獻的人(例如搬去一起住、計劃結婚),分手後對生活的滿意度也急遽衰退。
就像放棄部分自我認同會讓你受傷一樣,放棄未來規劃也會傷人。
如果你假設你的餘生都會跟另一個人在一起,分手代表你必須被迫放棄你計劃的海外旅行、家庭計畫甚至替孩子取的名字,這種大規模的心理修正,令人混亂、精疲力竭、覺得難熬。
正面面對分手,不要逃避去想、去談論
對分手的完美合理反應,就是儘可能不去想。
多數人不希望無限重覆吐露分手的細節,也肯定不想對陌生人傾吐負能量。
策略性避開前任
大約有半數人會希望與前任當朋友,約90%年輕人會以某種方式留下前任的蹤跡,例如偷看臉書近況。
如果你屈服於這種衝動,可能就得付出代價。
看到前任的時候,人們通常會覺得更悲傷(而不是好笑),也會覺得更愛前任,這對走出來沒有任何幫助。
用網絡追蹤對方可能也很有害,研究證實用臉書監視前任動態,會帶來抑鬱、渴望,減少個人成長。
曾有朋友突然問我,前任結婚了,到底該不該去?看起來,這是一個世紀難題。
我的同事小周就去過他前女友的婚禮,但是很慫,沒進去。
他站在外邊,看著他們接新娘,看著他們迎賓客,看著他們鬧洞房……從早上站到晚上,然後孤零零一個人走到KTV,一邊喝一邊唱,一邊喝一邊吐……
其實我們都很明白,曾經堅守過的那段感情,早已成了過去式,可就是無法將它從心裡真正抹去,所以才會悲傷、憤怒、怨恨、謾罵……
分手可以非常難熬,但你應該保持樂觀,因為悲傷通常走得比你預期更快。
而且分手不只是受苦的緣由,也可以是成長的機會。
在反思分手時,我們會開始認識到自己做為人、做為伴侶有多少長進,我們可能跌跌撞撞地找回先前因伴侶不喜歡而被忽視的自我認同,也可能重新發現自己的潛質。
即使心知分手是正確決定,與另一個曾彼此交纏的生命分開,也不是容易的事。
如果你分手了,還會時常想前前任嗎? 留言一起來討論一下吧~
分手後,請你別再聯繫我!
在我們生命經驗中,或多或少,都曾經嘗過戀愛的幸福酸甜,卻也因為愛情而身陷情沼感到苦澀。聽著、看著身旁友人、隔壁同學的戀愛史,我們也曾嚮往轟轟烈烈、洋洋洒洒的愛情故事,但我們鮮少提到當沒有緣分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