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還是結婚?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現如今,隨著離婚率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不相信愛情,與其在不快樂的婚姻里彼此消耗折磨,還不如選擇單身自由自在。

我依舊一個人過著自己的生活

01

人天生就有合群的本能。

即使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只要沒有經歷什麼意外風波,生命的最大的可能性仍然是遵循著社會主流價值觀,中規中矩地過日子。

對於20多歲的人來說,戀愛和結婚是社會下達的硬性任務,好像不結婚就是犯了大罪一般。

而那些堅定地宣稱「我要一輩子保持單身」,並真的踐行的年輕人,絕大多數都有著自己的理由。

比如,自從有記憶以來,父母的關係就沒有真正好過。

他們先是吵架,吵到天翻地覆;然後是冷戰,平靜之下,風暴一觸即發;最後是分居,如果沒有特別的事情,數月不聯繫都是常態。

什麼是喜歡,什麼是愛?

所謂的愛,是不是一種謊言或幻象?

如果愛是存在的,那為什麼相愛的人在結婚之後,又會互相傷害?

02

聽說,想好好過單身的日子,需要具備兩個條件:

強大的心理素質和抗壓力;

經濟獨立。

親戚中同輩的兄弟姐妹已經開始到處遛娃,長輩們對我的期待從「好好挑,一定要找個條件好的」變成「差不多就行了」,但毫無殺傷力。

如果說,進入親密關係是為了幸福快樂,那一個人已經有了事業、有愛好、不缺錢,生活足夠滿足,還有什麼必要結婚,徒增一大堆現實層面的煩擾呢?

很多偉人不也是如此?不結婚,只把事業當成終身伴侶,投注整個生命的熱情,果真一輩子甜甜蜜蜜。

03

好友糯米走的是另一種不婚主義的路線:談很多次刻骨銘心的戀愛,但從不進入穩定的長期關係。

每當對方的激情達到頂峰,有了下降的苗頭,她就堅決離開。

她要的是最純粹的愛,就像媽媽對孩子一樣,親密無間,恆久不變。

問題是,男人好像都是一樣,得到了就不再珍惜。

追求她時,吃個火鍋都能隔著霧氣看到他眼中的愛意;一旦確定關係,在朋友圈發過一兩次合照之後,就開始以加班和開會為由,一整天不主動打電話了。

戀愛尚且如此,何況結婚?

糯米的父母是絕佳的事業搭檔,白手起家共同創業,每天在被窩裡聊的都是公司的未來發展,語氣永遠沉穩平淡,公事公辦。

她小學起就被匆匆扔到寄宿學校,每周回家一次。

可回家也只有保姆照顧,還不如學校熱鬧。

與父母唯一的關聯,好像就是每月收到的一筆生活費。

某次分手後喝酒,她苦笑:你們相信嗎?我折騰這麼多年,不過是想要一點人氣,一點溫暖。

在那些短暫的關係中,她所求的其實是一份缺席的親情——得不到父母在心理層面上的滋養,父母之間的關係也是相敬如賓,缺乏情感深度。

想向外尋找補償,潛意識裡卻並不相信真的能找到。

所以,一方面像小嬰兒一樣,沒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和磨合;另一方面,關係一旦深入,就會觸動塵封已久的依戀創傷,激發逃跑的衝動。

04

到底是結婚好,還是單身好?其實二者並沒有高下之分。

我們既不需要一個童話故事中王子與公主的結局來證明人生的圓滿,也不需要固執地拒絕那些愛慕與好意,刻意維持獨立。

是否要保持單身,從來不是癥結所在。

因為不管你選擇哪條路,都一定會有糾結痛苦的時候。

親密關係中,你需要在自我和對方之間取得平衡,放棄一大半的自由時間。

如果結了婚,還得應付千變萬化、層出不窮的問題:生活習慣、金錢、孩子、雙方原生家庭……

單身狀態時,你要獨自應對親朋好友的輿論壓力,以及深夜一個人去掛吊瓶的孤獨,在無人依靠時自強自立。

那麼,如何確定自己到底適合單身,還是適合結婚呢?答案很簡單:全心全意地去體驗。

不要因為害怕孤獨而找個人結婚,或者害怕被傷害或害怕麻煩而徹底拒絕所有的親密關係。

因為這樣的選擇,會讓你永遠困在舊傷和限制性模式之中。

說到底,無論選擇單身還是結婚,自己感覺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親愛的自己,要幸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愛無能的人有什麼特點?

有一類朋友很長時間,沒有談戀愛。因為害怕,害怕對別人心動,覺得談戀愛是很麻煩的事情。覺得自己人生是無欲無求,生老病死在他心裡不過一場空。常年會掛著一幅性寡淡的臉,淡淡地說:「自己好像了沒有了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