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並不意味著孤獨終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心之助(微信:luyuexinli)
文 | 心之助資深作者 Miss柳 盧悅
主播 | 婉安
19:44單身一輩子,有沒有可能?來自心之助
早在14歲,我就開始認真考慮要不要一輩子單身了。
我寫信給大我6歲的堂姐,說與其重蹈父母的覆轍,在不快樂的婚姻里彼此消耗折磨,還不如選擇孤獨一生。
是的,在那個14歲少女的心中,單身就等於孤獨。
但寧可孤獨,也不要在未來的某個颱風來臨的深夜裡,和丈夫冷戰到空氣都凍成冰,一呼一吸間,又冷又痛。
一邊是受傷,一邊是孤獨,兩害相權取其輕,這不過是最基本的自我保護。
01
人天生有合群的本能。
因此,即使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只要沒有經歷什麼意外風波,生命的最大的可能性仍然是遵循著社會主流價值觀,中規中矩地過日子。
對於20多歲的人來說,戀愛和結婚就是社會下達的硬性任務。
而那些眼神堅定地宣稱「我要一輩子保持單身」,並真的踐行的年輕人,絕大多數有著自己的理由。
比如,自從有記憶以來,父母的關係就沒有真正好過。
他們先是吵架,吵到天翻地覆;然後是冷戰,平靜之下,風暴一觸即發;最後是分居,如果沒有特別的事情,數月不聯繫都是常態。
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只要他們兩人同時出現在一個空間,氛圍就立刻緊張起來。
當父母劍拔弩張的時候,我根本不敢出門,害怕家裡突然發生什麼變故;也不敢在他們面前不合時宜地出現,擔心成為新一輪爭執的導火索。
於是,就一個人躲在書房裡,默不作聲地讀著書架上那些美好的愛情小說。
世界上也許真的存在著幸福的愛情和婚姻吧,可惜遠在天邊,遙不可及,和我沒有半分關係。
最要好的閨蜜總勸我不要太悲觀、太極端。
她的父母琴瑟和諧,去學校開個家長會,都能秀得一手好恩愛。
所以她相信,婚姻本來就是美滿愉悅的。
喜歡我的小男生,不得不充當起「知心哥哥」的角色。
每當他表達出愛慕和欣賞,話題就會被我引向形上學的討論,連老師沒收的小紙條上,聊的都是這樣的主題:
-
什麼是喜歡,什麼是愛?
-
所謂的愛,是不是一種謊言或幻象?
-
如果愛是存在的,那為什麼相愛的人在結婚之後,又會互相傷害?
破碎的父母意象,一團糟的親密關係模板,我實在沒有突破困境的自信和勇氣。
因為在害怕不幸福的同時,也同樣恐懼著幸福——如果擁有了小說里一樣的愛情,那是不是對我父母的背叛?他們正在冰天雪地里艱難跋涉,我怎能自私地坐在溫暖的小屋裡享受安寧?
唯一「完美」的路線,就是躲避。
躲開被傷害的可能性,也躲開微乎其微的幸福的可能。
儘量切斷和世界的連結,這樣,就沒有人能影響到我內心的平靜了。
02
聽說,想好好過單身的日子,需要具備兩個條件:
-
強大的心理素質和抗壓力;
-
經濟獨立。
對我而言,好像不是很難。
外向型的人,能量資源大多來自外界,因此,她需要和世界有更多的連結。
比如,塑造一個符合外界規則的自我形象,然後在他人的認同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
而我恰好是一個內向型的人,而且習慣了不合群。
缺愛,但也把孤獨視為理所應當。
能量資源來自內在,無需去努力符合某個社會標準,也能擁有足夠的自我價值感。
親戚中同輩的姐姐和弟弟已經開始到處遛娃,長輩們對我的期待從「好好挑,一定要找個條件好的」變成「差不多就行了」,但毫無殺傷力。
依然是執著地專注在自己的小世界裡,讀書、學習、寫作、看電影、獨自逛街和旅遊,連健身、穿搭、化妝,都僅僅是為了愉悅自我而已。
如果說,進入親密關係是為了幸福快樂,那一個人已經有了事業、有愛好、不缺錢,生活足夠滿足,還有什麼必要結婚,徒增一大堆現實層面的煩擾呢?
算不上什麼獨立或強大,只是,如果原本沒抱期望,就永遠不必失望。
那些有趣的事物和愛好,總歸比人可靠,比危機四伏的親密關係要安全可控得多。
這是一個沒有背叛和傷害,可以任意改造的心理安全區。
很多偉人不也是如此?不結婚,只把事業當成終身伴侶,投注整個生命的熱情,果真一輩子甜甜蜜蜜。
03
好友糯米走的是另一種不婚主義的路線:談很多次刻骨銘心的戀愛,但從不進入穩定的長期關係。
每當對方的激情達到頂峰,有了下降的苗頭,她就堅決離開。
她要的是最純粹的愛,就像媽媽對孩子一樣,親密無間,恆久不變。
問題是,男人好像都是一樣,得到了就不再珍惜。
追求她時,吃個火鍋都能隔著霧氣看到他眼中的愛意;一旦確定關係,在朋友圈發過一兩次合照之後,就開始以加班和開會為由,一整天不主動打電話了。
戀愛尚且如此,何況結婚?
糯米的父母是絕佳的事業搭檔,白手起家共同創業,每天在被窩裡聊的都是公司的未來發展,語氣永遠沉穩平淡,公事公辦。
她小學起就被匆匆扔到寄宿學校,每周回家一次。
可回家也只有保姆照顧,還不如學校熱鬧。
與父母唯一的關聯,好像就是每月收到的一筆生活費。
某次分手後喝酒,她苦笑:你們相信嗎?我折騰這麼多年,不過是想要一點人氣,一點溫暖。
在那些短暫的關係中,她所求的其實是一份缺席的共情——得不到父母在心理層面上的滋養,父母之間的關係也是相敬如賓,缺乏情感深度。
想向外尋找補償,潛意識裡卻並不相信真的能找到。
所以,一方面像小嬰兒一樣,沒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和磨合;另一方面,關係一旦深入,就會觸動塵封已久的依戀創傷,激發逃跑的衝動。
04
在給堂姐寄出那封信的十年之後,我第一次放下了對單身的執著。
那時,我遇到了一個更執著的追求者,偏偏還和我有共同的愛好。
不僅能理解我的小世界,還帶來了新的視野和角度。
他把我想像得很完美,但在看見我內心深處的巨大缺口時,仍然溫柔如一。
再內向的人,也很難拒絕得了這樣的連結感。
而在我接受他時,並不知道後來要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
我害怕爭吵,可我們之間總是存在不得不正面溝通的矛盾,必須直截了當地表達意見;
我缺乏安全感,可我們的愛情從異國狀態開始,他還無比隨性,時不時就來個斷聯;
我極度敏感,他不拘小節,答應的事情不是都能做到,每次失約都像是一個釘在心裡的小釘子。
所有心理雷區,幾乎都被他狠狠踩了一遍。
終於,我在一次語音時哭得天昏地暗:如果知道會發生這些事情,我絕對不會選擇和你在一起!
親密關係是座圍城,無論你和多麼相愛的人一起走進去,都不免會有想破牆而出的時候。
而當一個人原本就認為自己根本沒有力量建立理想的親密關係時,更是會把所有的衝突與不和,當成關係徹底破裂的標誌。
但他在幾天的糾結逃避之後,居然坦然接受了我的意見,做出了關係發展中最重要的轉變。
長久以來的不安和焦慮漸漸平息,取而代之的是更深層的情感連結。
這不是一個遇到真命天子後被徹底療愈的童話故事,而是一個帶著舊傷,經由一個契機,跌跌撞撞地發現自我的過程。
而有一天,花蝴蝶一樣的糯米宣布:我再也不談淺薄的戀愛了。
一次次在烈火烹油的激情中索求著被全方位關注的感覺,又一次次體驗親密感打破的痛苦,這個死循環所帶來的滿足感和自我價值感,已經越來越稀薄。
每次感到被輕慢,頭也不回地離開時,腦海中的聲音都是一模一樣:看吧,我是真的不值得被好好地愛啊。
在內心深處,她一直是那個「棄兒」,在學校宿舍里因為想家而整夜整夜地哭。
長大後,試圖通過愛情來定義自我,尋找人生的意義,卻總被匱乏感擊潰。
表面雲淡風輕,實則撕心裂肺。
但總算漸漸想明白,藉由一段關係而建立的自我價值感,畢竟只是沙上之塔。
強烈抗拒婚姻,動機依然是恐慌:如果我不能像別人那樣幸福,我的人生就徹底失敗了。
對於「要不要單身」這個難題,我們需要在初步完成「自性化」的過程,回歸自己的本源,思考清楚「我喜歡什麼」「我的人生要怎樣才有意義」等問題之後,才能給出比較有覺知的答案。
05
到底是結婚好,還是單身好?進入關係或保持單身,其實沒有高下之分。
我們既不需要一個童話般王子與公主的結局來證明人生的圓滿,也不需要固執地拒絕那些愛慕與好意,刻意維持獨立。
是否要保持單身,從來不是癥結所在。
因為不管你選擇哪條路,都一定會有糾結痛苦的時候。
親密關係中,你需要在自我和對方之間取得平衡,放棄一大半的自由時間。
如果結了婚,還得應付千變萬化、層出不窮的問題:生活習慣、金錢、孩子、雙方原生家庭……
單身狀態時,你要獨自應對親朋好友的輿論壓力,以及深夜一個人去掛吊瓶的孤獨,在無人依靠時自強自立。
成年人的世界,一切皆是冷暖自知,並不存在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或者所謂「趨利避害」的技巧。
你有選擇的權力,也有對選擇負起全責的義務。
人生如學校,功課可以一個人「單修」,也可以找個夥伴來「雙修」。
不過,心靈進化的議題是永遠逃不掉的,走在哪條路上,都只能老老實實地升級打怪,在不同時間和情境的轉化之中,完成當下的人生功課。
對我來說,功課是學會和他人建立真實的連結,不再僅僅沉迷於「物」的世界;對糯米來說,功課是構建真正的主體性,不再以關係來作為自我價值的標尺。
那麼,怎麼確定自己到底適合單身,還是適合結婚呢?
答案很簡單:全心全意地去體驗。
如果你現在是單身,不要預設它是「好」或「不好」的,請不帶評判地去感受;如果你現在身處關係中,不要抱怨或炫耀,真實地看到自己和對方的內心需求,去學習更好地經營感情。
你想要某種形式的生活,肯定是由於那樣的生活狀態能帶給你最大程度的意義感、存在感和自我價值感,讓你愉悅滿足。
所以,不要因為恐懼而做出任何的選擇。
不要因為害怕孤獨而找個人結婚,或者害怕被傷害或害怕麻煩而徹底拒絕所有的親密關係。
因為這樣的選擇,會讓你永遠困在舊傷和限制性模式之中。
你竭力想避開的孤獨、傷害、麻煩,以及所有「負面」的感受,都是生命不可剝離的一部分。
而最強大自由的狀態,是成為一隻「兩棲動物」:與人連結時,不會擔憂;單身獨處時,沒有恐慌。
適應生命的各種可能性,接受和內化更豐富的自我意象。
說到底,無論選擇單身還是結婚,自己感覺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簡介:Miss柳,心之助簽約作者,廈門大學文學碩士,企業PR,諮詢師。
喜歡神秘學,好奇心強大,在動盪世界裡安然享受人生。
大齡單身男女何去何從?
記得2012年看完了(離婚前規則)的結局,自己感觸很深。不由自主的開始反思自己的愛情,工作,人生。在城裡的想出來,城外的想進去。單身久了會習慣一個人,凡事會自己獨立完成,沒有依賴,沒有牽掛,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