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愛情的樣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結婚,但未必經歷愛情

一個已經是第三次婚姻的朋友跟我說:「你一直在跟大家分享『愛是什麼』。

可是我周圍的人,包括我在內,都是把愛情和婚姻當作兩回事的。

一對情侶,他們未來過得是否幸福,跟他們之間愛的成分的多少、彼此默契程度如何有著密切關係。

如果考慮情感之外的東西過多,自然是非常不協調的。

把愛情活出來,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大家都結婚,但是大家未必都經歷過愛情。

我們聽過這樣的說法:愛情是什麼?愛情就是鬼,聽過沒見過。

首先,我們的父輩是羞於談愛情的,因此他們在參與孩子婚姻討論時也不提愛情。

孩子結婚時,爸爸媽媽不會問他:你們相愛嗎?父母的關注點往往落在買學區房、落戶口這些特別實際的問題上。

直到現在,大部分中國人選擇婚姻的時候,雖然也考慮愛情,但不會將愛情作為婚姻的充分必要條件,而將婚姻的持久穩固視為比愛情更重要的事情,將重點放在物質條件、社會地位等方面。

愛情是靠不住的

在中國古代四大民間傳說中,七仙女、白素貞,追求愛情,但基本上都是悲劇結尾。

白素貞被壓在了雷峰塔下,七仙女跟董永隔著銀河遙遙相望。

好像我們普遍認為愛情是悽美的,追求愛情,就沒有好下場,「愛情是不可能的」。

所以經常有老一輩人教導年輕人,不要只考慮愛情,甚至不要考慮愛情,愛情是靠不住的。

要選擇讓你感覺安全持久的東西,比如社會經濟地位,或者是否門當戶對。

老一輩之所以這樣教導,是因為:

我們每個人都藏著對愛的渴望,但是同時,我們又會存著很深的對愛的絕望。

所以,即使有了愛情,在表達上,我們也都心虛氣短,覺得不可能實現。

不敢、不會把愛活出來

在國內的導演里,王家衛對愛情的表達最到位。

王家衛的電影里,男主角和女主角的愛只有一條線那麼細,那條線似有若無,卻連綿不斷。

就好像跳舞,兩個人碰到了,雙目相投,卻擦肩而過。

這種表達非常符合中國特色,很渴望愛,但又不敢,在兩個人就要表露,就要在一起的時候,擦肩而過。

大部分人對待感情的態度,就是這麼壓抑,都是含蓄的、曖昧的、沒有勇氣實現、只能一輩子心心念念。

在中國傳統的教育觀念里,是沒有「兒童」這個物種的,有的只是「小大人」。

我們的成長過程,似乎就是一個學會壓抑的過程。

因此大部分人從小就在並不適合自己身心發育的環境裡成長,我們對愛的體驗都是非常絕望的,生命里的熱情、感性、奔放,就好像跟我們徹底沒了關係,統統被壓抑了。

這種體驗一再重複、加強,情感的需求被一再壓抑,所以後來即使長大了,也不敢、不會把愛活出來,因為我們很害怕這種傷害:

我很渴望你,但是你會讓我體驗到絕望。

愛情是悽美虛無的,物質保障才是可靠的

為什麼我們對情感的態度會是這樣呢?這裡面包含著幾個層次的原因。

首先,大部分人,即使是一些已經不用擔心溫飽的人,也沒有足夠的物質上的安全感,因此,在選擇婚姻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物質條件的保障。

其次,我們對情感的態度,跟原生家庭、個人的成長經歷、所受的教育都有極其密切的關係。

人和人之間界限極不清晰,而且彼此越位、侵蝕嚴重;這些人一旦成家,組成家庭,就不是彼此獨立的,他們一旦成為父母,培養出的孩子,其人格在進入婚姻之前也不是一種獨立的狀態。

所以即使大家覺得家人之間很相愛,但其實完全是共生的,甚至是寄生的關係,這種情感是依賴的、是病態的;一旦孩子戀愛、成家,他遵循的也是和他的父母一樣的軌跡,而不是享受兩個獨立的個體之間成熟的愛情。

除此之外,在我們的集體意識里,人們一提到愛情,反應就是悽美的,靠不住的,像肥皂泡一樣,一吹就破的。

愛情是兩個獨立的人才會有的東西,但是在中國的兩性關係里,往往只有一個人能夠綻放。

這個人是核心,另外一個人要圍著他轉,滿足、照顧、烘托他的情緒。

我們不妨想想自己周圍朋友們的家庭結構,兩口子之間是不是大多數是這個樣子。

這種關係時間長了一定會失衡,失衡就會出問題。

一出問題,大家又會覺得,愛情是靠不住的,還是物質比較靠得住。

因此,很多人將愛情和婚姻區分開來這種現象,是與文化、與現有的經濟狀況和社會財富積累程度,與代代相傳的家庭意識,都有深刻關聯的。

不管是發展社會經濟,增加社會物質財富的積累,還是調整我們的家庭觀念和養育觀念,逐步培養人格獨立、心智健全的人,都需要經過長久努力才能慢慢地發生改變。

在此之前,就讓我們根據自己的客觀情況,儘量清醒、審慎地選擇自己的愛情與婚姻。

夫妻關係是家庭關係的定海神針

在中國的家庭中,孩子出生後我們經常會看到這種現象:丈夫被排擠了,媽媽和孩子構成了聯盟。

一個家庭比較理想的模式是:夫妻首先由愛情開始,他們之間感情很深。

在愛情中,剛開始,女人確實需要把男人當孩子似的引領,而同時,男人需要包容女性的情緒。

就像兩個人在跳雙人舞一樣,是一種有進有退的、非常美妙的關係和節奏。

生了孩子之後才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女性包容孩子的情緒,而男性要支撐這個家。

男性曾經包容過女性的情緒,女性才能很好地包容和這個男性所生孩子的情緒。

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逐漸長大,父親帶孩子的參與度越來越高。

但在前期,男性確實需要主動地去包容體諒女性的情緒。

一個非常有智慧的母親,她在家庭關係構建中的做法是:

當她發現丈夫和孩子鬧了矛盾,就跟孩子說:「我的丈夫是我選的,你在我的家庭當中,在你長大成人之前的很多年裡,你都要跟我一起來適應他,因為我接納他,所以你也要接納他。

但是我不要求你接納他一輩子,因為將來你會有你自己的家庭。

但是希望我們這個家庭,給你帶來的更多的是溫暖和包容。

這個孩子就會意識到「爸爸跟媽媽是一夥的,所以我在家裡要規矩一點兒,我在家裡要尊敬我的爸爸,要愛護我的媽媽」。

這個媽媽在有意識地處理她和孩子的聯盟關係,不要太過於緊密。

他們的孩子特別感恩自己的父母。

父母的愛情是孩子內心最篤定的根基。

不管生活、事業當中遇到多少挫折,孩子都堅信自己會成為一個很好的自己,不被父母牽絆,相信自己將來也會建立一個非常好的家庭,和父母當年一樣溫暖。

所以在家庭關係中,夫妻關係永遠是第一順位,夫妻關係是家庭關係的定海神針。

夫妻間的愛,就是家庭之樹的根。

男性和女性共同學習、成長,保持、增進夫妻間的愛,才是一個家庭幸福、健康的根本。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什麼是最好的婚姻?這幾點你一定要知道~

兩性關係很複雜,不是你跟丈夫都賺錢或者都獨立就能獲得美滿姻緣,現實中我也看多了獨立女性依舊離婚敗給嬌滴滴只會撒嬌的小三,獨立女性優勢在於爭奪撫養權以及迅速適應變化的環境。事實上男人出不出軌,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