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里的七個冷知識,轉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身體接觸能夠有效提升兩個人親密度

在感情中,很多人有個誤解,認為升級關係的方式只有一種:表白。

表白不是發起衝鋒的號角,而是宣布勝利的旗幟,指的就是表白的時機一定是確定對方對你有足夠好感時,確認關係的舉措,而不是在不確定對方心意的前提下,測試雙方關係的方法。

升級關係最有效的手段是主動的肢體接觸,心理學也證明進行過肢體接觸後,雙方對於彼此的好感度都會增加。

Gueguen(2003)的實驗發現,如果試驗者輕輕地碰一下被試的胳膊,被試更願意為作為陌生人的實驗者撿起其掉落的物品。

試驗組願意提供幫助的比率是93%,而控制組只有60%。

Vaidis and Halimi-Falkowicz (2008)讓大街上的行人填寫問卷。

被觸碰兩次的被試比只被觸碰過一次的被試更願意配合填寫問卷。

當一個女實驗者觸碰一個男被試的時候,順從率最高。

Gueguen (2010)的研究發現,男人容易把一個不帶性色彩的輕微身體接觸(觸碰手臂)誤認為帶有色情意味。

而女性被試在被輕觸手臂後,也較願意給在大街上邂逅的男性實驗者留電話號碼。

所以利用約會的時機,主動去牽起對方的手吧,如果她自然而然的接受了你的肢體接受,再進行表白。

2.單身的人更容易生病

人們對親密關係的訴求最主要的是歸屬需要(need to belong),如果這種訴求得不到滿足,就會發生各種各樣的問題。

支持歸屬感最有利的證據來自於對喪失親密關係的人群進行的研究(Ryff & Singer,2000)。

親密關係的喪失會損害人的身體健康,人們離婚後比婚姻關係美滿時血壓更高,免疫系統更弱。

當大學生孤獨無伴時,免疫反應會變弱,更容易患上感冒和流感。

愛人和朋友都很少的人,比擁有幸福伴侶的的人死亡率更高,一項歷經9年的大規模縱向研究發現,缺乏親密關係的人比正常人死亡機率高出2-3倍。

為什麼人類這麼需要親密關係,可能的解釋是:歸屬需要是人類長期演化的產物,逐漸成為所有人共同的自然傾向(Baumeister & Leary)。

由於早期人類生活在很小的部落族群中,生存環境惡劣,周遭都是猛獸毒蛇。

所以,孤僻的人比合群的人在繁衍子女和養育後代的成功率上更低。

這種環境下,能夠與他人形成穩定持續,充滿關愛的人際關係的個性傾向,就具有演化學上的適應意義,這些個性傾向的人,就更容易生存下來。

3.戀愛中的「墨菲定律」

在電影《星際穿越》中提到過這樣一個有趣的心理學定律:越害怕發生的事情,越容易發生。

在戀愛中也存在這樣的墨菲定律:在心儀的女生/男生面前,特別怕犯錯,結果卻往往容易表現刻意不自然,讓對方對自己失去興趣。

這一切都是戀愛中的得失心作祟,對對方的需求感太強,導致表現減分。

情深不壽,用情至深,態度會變得過於執著甚至偏執,心思會變得患得患失甚至脆弱。

如果你們還沒在一起,那麼必然會導致自我感動式的一味付出,渴求通過日復一日的追求去感動對方。

如果你們已經在一起,那麼必然會因為對這段關係的期待過高,依賴過深導致對方在這段關係里疲憊不堪。

好的關係是基於共性和吸引,雙方其實都會體會到輕鬆地愉悅,壓迫,捆綁和一味付出只能讓這段關係喘不過氣來。

4.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間歇性強化」的魔力

只懂得一點心理學還非要去應用的人超可怕,他們看誰都像巴普洛夫的狗。

一句「表現好了給獎勵,表現不好給懲罰」被奉為金玉良言,但是在實際使用時,卻沒發現你的目標因此養成多好的表現欲。

所謂間歇強化,指的是一種偶然地或間歇地、不是每一次都對所發生的行為進行強化的方法。

心理學家斯金納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三隻貓關在三個不同的裝置中,第一隻只要觸碰按鈕就會有貓糧,第二隻觸碰後隨意給予貓糧,第三隻無論怎樣觸碰都不給貓糧。

一定時間的馴化後,你猜哪只貓觸碰按鈕的頻率最高?

第二隻!

在感情中,沒什麼比這種隨機性更讓人慾罷不能。

不要每天都找ta聊天,每周都找ta約會,那樣你會成為第一隻貓。

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愛情中都包含著一絲掌控欲,讓ta看到得到的可能,但又不是每次按鍵都一定會得到正向反饋。

就連金莎都在《愛的魔法》里唱道:不是每一次的約會,你約我就出現;不是每一通的電話,你打了我都會接.

殺人於無形的不是巴甫洛夫的狗啊朋友們,是讓人糾結猜不透的貓撓心啊!

當然,這種東西只能偶爾五六次來一次,你用多了人家會覺得你神經病和你急眼的。

5.首因效應:第一印象比你想像中還重要

第一次與人短暫的謀面後,對別人形成的判斷深刻而持久。

初期的認知在數月之後還會影響著人們的判斷,在初次交往的時候如果十分厭惡某人,那麼我們就會迴避與他做任何進一步的接觸。

然而,及時發現了新朋友的其他特點,第一印象仍然會持續影響著我們的評價。

研究者在正式安排大學新生的見面會之後發現,學生們最初形成的印象在9周後仍然繼續影響彼此的情感(Sunnafrank&Ramirez,2004)。

在遇見一瞬間的時候,人們就會做出判斷。

這裡的"瞬間"指的是1/25秒,這是辨認陌生人面部表情是否憤怒所花的時間;

只要十分之一秒的考慮,人們就能斷定陌生人是否值得信賴(Willis&Todorov,2006);

只要觀察陌生人和異性5秒鐘的聊天,人們就能確定ta的外向程度,良知水平和智力高低(Carney 2007)。

人們根據第一印象妄下結論的速度,太快了。





6.完美愛情=激情+承諾+親密

一段完美的愛情是怎樣的?

美國心理學家斯滕伯格給出過這樣的結論,一段完美的愛情應該具備這三種要素:激情,親密,承諾,也就是經典的「愛情三角理論」。

激情是愛情中的浪漫,性吸引力和情緒上的著迷。

親密是雙方三觀契合的部分,即便剝離戀人關係,也是親密的朋友。

承諾指雙方對未來生活共同的預期,規劃,以及相互之間的責任感。

只有激情,叫做迷戀;只有親密,叫做友誼;只有承諾,叫做空洞。

7.浪漫的愛情終會結束

人們常說:愛情這種東西都是有保質期的,或者說愛情終將變成親情。

其心理學本質,是愛情中激情的部分,是會消耗殆盡的。

過去的你們,只要看到對方一眼就心跳不已,想了解對方的過往,愛好,對你的想法,每次溝通都帶著期待。

但隨著相處和了解,新鮮感減少,荷爾蒙分泌降低,激情便燃燒殆盡了。

李宗盛的那首《陰天》里,也有這樣一段歌詞:

開始總是分分鐘都妙不可言

誰都以為熱情它永不會減

除了激情褪去後的那一點點倦

所以激情需要夫妻雙方主動創造。

每個紀念日的儀式感,日常的小驚喜,一起去經歷新奇或特別的事物,都可以帶來激情與浪漫。

把這些作為往後餘生的調劑品,愛情才得以保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男女約會,想進一步提升關係的秘訣

女孩子是做單純的生物。她們想要的無非是浪漫、快樂和你對她的關心。當然人跟人也是不一樣的,女孩子的年齡不同閱歷不同,她想要的也不一樣。但是很多男生卻不知道怎麼和喜歡的女孩兒聊天,可能是遇到了一些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