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策略逐步養成策略在教學上的應用(97年1月7日) 特殊教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種原理,不管應用在小孩或大人身上,效果都一樣,因為逐步養成原理,能在無形中使人受到改變而渾然不知。

有個案例:一個自閉兒因為母親突然把家中的一個大櫃子搬走, ...   ◆教養策略逐步養成策略 在教學上的應用(97年1月7日)   文/謝丹琴     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或改變一種行為模式,常常不是說改變就改變,而是必須藉逐步養成的訓練才能達成目標。

這種原理,不管應用在小孩或大人身上,效果都一樣,因為逐步養成原理,能在無形中使人受到改變而渾然不知。

   有個案例:一個自閉兒因為母親突然把家中的一個大櫃子搬走,天天大吵大鬧,母親沒辦法,只好請人在放櫃子的牆壁上,畫了個和先前一模一樣的櫃子,他才安靜下來。

但客廳牆壁上畫個大櫃子實在有礙觀瞻,母親只好隔一段時間,就請人把櫃子再畫小一點。

這樣經過無數次的改變,才讓孩子漸漸習慣櫃子不見的事實。

   同樣的策略,如果應用在教學上效果也不錯,尤其對智障又有固著行為的自閉兒,有立竿見影之效。

   第一次見到伯安,他清秀的臉龐上兩個大大的眼睛,一直不安的環視資源教室的一切。

外婆拉著他的手,焦慮的告訴我,已經入小學的伯安,無法把字寫進作業本的格子內,期望資源班教師能給予指導。

   經過幾天測試,發覺伯安手腕的協調性非常差,無法控制字的方向、長度。

了解伯安的情況後,針對他的需求擬定了教學策略,尤其是在寫字能力上做了周詳計畫,希望利用逐步養成的策略,讓伯安一步步學習,避免造成太大的壓力而適得其反。

  首先由穿珠、穿線、投球等項目,開始訓練伯安的手眼協調,其間並和同儕比賽,增加趣味性。

隨後又編寫許多直線、斜線、圓圈、點、曲線……的學習單,並依線條的形狀,設計配合的情境,讓伯安用彩色筆跟著描繪。

如:畫直線表示「沖天炮沖上天」,畫斜線表示「下起大雨了」,畫曲線表示「雲霄飛車飛上飛下真有趣」,畫圓圈表示「大湯圓、小湯圓圓滾滾」等,把原本無趣的活動,變得活潑不無聊。

   接著,又印製一些簡單、有趣的動植物圖案,讓伯安沿著線條練習描繪,再引導其表達畫中的情境,訓練其思考發表的能力。

但是學習的最終目標,是希望伯安能如同一般孩子拿鉛筆寫好字。

所以,必須把手中粗粗的彩色筆換成細細的鉛筆。

   開始,伯安雖不習慣,甚至畫得歪歪斜斜,經過幾次的練習後,也就能成熟的運筆了。

不過,學校的作業本對手眼協調性不好的孩子來說,總是嫌格子太小,尤其有些字筆畫很多,要把字寫進格子裡,更是困難重重。

   開始練習時,把圖畫紙分成四格,其中三格用點狀的方式讓伯安跟著描繪,再留下一格空白讓他試著寫寫看。

依此模式再把圖畫紙上的格子,慢慢由四格變成八格、十六格,讓格子愈來愈小,描繪的部分也逐漸減少;後來空格逐漸增多,直到最後和作業本的格子一樣大小,而伯安竟能寫得進去且端正,真是讓人高興。

當然這樣的成果,不是一蹴可幾,而是日積月累,應用逐步養成策略訓練的成果。

   不管在生活中或教學上,這種策略可作為改變各種行為的指南,造成的壓力也不大,教師或家長可善加利用。

不過,在訓練過程中,當任何目標行為出現時,就必須給予適當的增強物,才能固定其良好的行為,不再削弱。

.   回上一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