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筆記(認知發展) @ DHP 106x - 痞客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教育心理學認知發展論皮亞傑Piaget 1. 認知結構與基模2. 組織與適應3. 同化與調適的平衡研究兒童智力發展,建構出一套人類認知發展的理論,皮亞傑認為智力即為生命 ... D.H.P106x 跳到主文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是幸福的 部落格全站分類:不設分類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Nov07Mon201622:54 教育心理學筆記(認知發展) 教育心理學   認知發展論 皮亞傑Piaget 1. 認知結構與基模 2. 組織與適應 3. 同化與調適的平衡 研究兒童智力發展,建構出一套人類認知發展的理論,皮亞傑認為智力即為生命適應的形式,而在人類認知(智力)發展的過程中不變的是組織與適應的功能;具有可變功能的是認知結構或基模。

基模視為人類吸收知識的基本架構,因而將認知發展或智力發展,均解釋為個體的基模隨年齡增長而產生的改變。

皮亞傑的思想深受哲學的影響,尤其以康德為主;皮亞傑的理論亦受結構主義的影響。

認知發展理論的階段  皮亞傑認為兒童的認知發展影響兒童內部知識的成長, 影響認知發展有四點,一.為生理成熟,二.為個別經驗,三.為社會互動,四.為平衡作用。

將人類自出生至青少年期的認知發展劃分成四個階段 1.感覺動作期(sensorimotorperiod)   又稱實作智慧,約由出生到兩歲。

利用各種感覺與動作吸收外界知識。

1.憑感覺與動作以發揮其基模功能 2.從本能性反射動作到目的性活動 3.物體恒存的概念 2.前運思期(preoperationalperiod)  2-7歲運用思維時常不合邏輯,主要由於基模功能受到一些心理上的限制。

1 中心化 2不可逆性 3.自我中心 3.具體運思期(periodofconcreteoperations)   7~11歲,推理思維能力只限於眼前所見的具體情境或熟悉經驗。

1序列化 2去中心化 3守恒 4類包含 4.形式運思期(periodofformaloperations)   11歲~成年,個體的思維能力已發展到了成熟階段。

維果高斯基Vygosky 1.假設演繹推理 2命題推理 3組合推理   感覺動作期 (0-2歲) 前運思期 (2-7歲) 具體運思期 (7-11歲) 形式運思期 (11-15歲) 認知保留概念 ‧不具認知保留概念 ‧時間知覺只限於「現在」 ‧空間知覺只限於「目前」狀態 ‧初步知道方向與目的 ‧對結果判斷受物體外表影響 ‧自我中心觀 ‧直覺判斷 ‧重視結果,不重視轉換過程 ‧不能應變 ‧集中性 ‧移轉推理 ‧具補償替代的可逆思考 ‧已獲得下列概念:保留、可逆、移轉、排序及分類概念 ‧有可逆性反應 ‧具保留概念 ‧具轉換觀念 ‧會做抽象思考 ‧可將假設、假說的可能性作為理論上解決問題的基礎 主要行為特徵 ‧包含從反射動作至有意義行  動,分成六小階段 ‧只有動作智慧  ,而無表象和運算智慧 ‧用身體動作直接與環境互動 ‧新方法的發現純屬嚐試中的偶然 ‧不會對結果做判斷 ‧開始由外在的行動轉到心智  的行動 ‧會使用想像、模仿、扮演遊戲、畫畫、語言表達傳遞經驗 ‧瞭解並能運用口語溝通 ‧萬物有靈論 ‧無法轉逆思考方向 ‧行動易受知覺影響 ‧對世界充滿好奇心 ‧具加減算術運算法則 ‧具多重分類概念 ‧具補償及乘除法則 ‧具測量觀念 ‧具現在、過去 及未來時間概念 ‧開始對遵循規則感興趣 ‧能在腦中運思具體實物 ‧能使用多元分類方式 ‧能進行假設、演譯推理 ‧具推理猜測能力 ‧對道德價值提出批判 ‧時間觀念擴大 ‧能綜合再創新 ‧能以理解方式 皮亞傑的觀點 綜合以上所述,皮亞傑的認知發展論其主要觀點為: 1.以兒童為中心,認為孩子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2.認知發展是階段性的,知識是內發的、自然產生的,是個體建構論。

3.孩子要達到一定的成熟後,再透過自我學習外在的事物,且和人、環境互動產生知識。

亦即生理的成熟要先達到,心理成熟自然容易達成。

4.發展先於學習,發展是學習的先備條件,而非學習結果。

5.語言,是一種自然狀態,是一種自我中心的表達,無法幫助個人認知發展,是認知發展的副產品 維果高斯基Vygosky   認知發展論   維果斯基的社會歷史理論特別強調:人類高層次的心智發展源自歷史文化的傳承以及個人的社會經驗。

其論點堪為教育理論基礎者有二:  (一)符號化與認知的同步發展  (二)人際間社會化賦予符號 以使用語言文字的程度來看,兒童語言發展階段 兒童的認知發展大致可區分為四個階段:  (一)非語言期:未能使用制式的語言文字符號來表達意念。

  (二)指標性語文期:使用的語言符號被納入認知思考的結構。

  (三)外在語文主導期:運用環境中的語言文字符號來導引自身行為,             並解決面臨的困境。

  (四)語文內化期:外在的語言文字可有可無。

 (五)自我中心語言 依照維果斯基的見解,社會文化不僅以其內涵規範了人類認知高下的層次,也是促進心理智能升級的動力。

其中後者與教學直接相關的是『近側發展區』的概念:意指個體在與他人互動激發下所表現出來的、高於他獨自工作的能力差距。

鷹架(Scaffolding)作用 架構(scaffolding)的步驟 架構有六個步驟,分別是: 1.引入(recruitment) 2.示範(demonstration) 3.簡化作業(simplifyingthetasks) 4.維持參與(maintainingparticipation) 5.給與回饋(feedback) 6.控制挫折感(controllingfrustration)等。

   引入是指教師應先讓學生願意共同參與思考解決問題,而不是只做一個旁觀者。

當學生有意參與問題解決時,教師應先示範正確的問題解決方法。

然後交由學生來解決。

但必須先簡化問題,讓作業的難度對兒童而言不會太難,但也不可以太簡單而無挑戰度。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讓學生持續地主動參與思考解決問題。

這包括適時地給學生回饋,不僅讓學生知道自己思考的方向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也應讓學生知道自己的解題模式為何不正確。

當然,如果學生無法解決問題時,教師應再簡化問題,以控制學生的挫折感。

(二)交互式教學(reciprocalteaching)    交互式教學也是維考斯基理論應用成功的一個例子。

是由教師及學生分別扮演討論團契中領導者的角色。

主要用于訓練閱讀成績低落的學生閱讀能力。

首先由學生閱讀文章,然後由教師示範討論領導人。

這位領導人的主要工作是提一些問題,以將文章做一摘要,或預測文章後續發展、或釐清學生錯誤理念等。

接著,教師選擇較簡單的文章,讓學生輪流擔任討論領導人的角色。

此時,教師不主動介入,而只是在學生的討論走偏時,才介入。

(三)應用兒童私人語言(自言自語,privatespeech)    根據維考斯基的理論,教師應重視學生的私人語言,將它視為學生內化教師較成熟的問題解決模式的一個過程。

甚至,當學生對問題解決模式尚未熟練時,可以鼓勵學生將其思考過程說出來,以協助自己解決問題。

                   三、綜合分析:   (一)個人建構主義與社會建構主義的發展無直接關係,建構主義之間亦是如此。

但重要的是,這些思想均導向了相當一致的方向,對實證主義傾向客觀主義的知識論觀點提出質疑。

  1.社會建構主義所強調的是人類認知與知識形成的社會性基礎。

  2.個人建構主義所強調的則是作為認知主體的人,在認知過程的主動性與建構性。

          文章標籤 皮亞傑Piaget 維果斯基Vygosky ZPD 鷹架理論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peggy106x D.H.P106x peggy106x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散文筆記個人分類:心理學此分類下一篇:教育心理學筆記(社會發展論) 上一篇:第一章幼兒生理發展與保育 下一篇:教育心理學筆記(社會發展論)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QRCode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1PIXNET 關閉視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