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繪本內容之死亡概念分析研究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詳目顯示 ; 0 ; 論文摘要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國近三十年來所出版之兒童繪本中,死亡相關概念的呈現情形,故在收集內容中有提及死亡情節的兒童繪本後,採用內容分析法來探討兒童 ...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65.22.51.111)您好!臺灣時間:2022/08/0501:23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黃雅琪論文名稱:兒童繪本內容之死亡概念分析研究指導教授:張湘君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系所名稱:心理輔導研究所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學類:心理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04畢業學年度:92語文別:中文中文關鍵詞:兒童文學、圖畫書、死亡概念、兒童讀物、內容分析、兒童繪本、生命教育相關次數:
被引用:38點閱:4161評分:下載:534書目收藏:40
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國近三十年來所出版之兒童繪本中,死亡相關概念的呈現情形,故在收集內容中有提及死亡情節的兒童繪本後,採用內容分析法來探討兒童繪本中關於死亡的描述,以死亡概念類目表為主要的研究主軸,分析七大死亡概念在兒童繪本中之出現情形,並於分析後進行編碼者間一致性及再測信度。
而兒童繪本中的主要元素包括了文字及圖片,故本研究之分析單位包含二者,以便呈現較完整的結果。
本研究根據上述原則及研究目的,所得到之結論如下:一、不同年代兒童繪本所傳遞的死亡概念之分布與差異情形1.七十年代:死亡概念在繪本中出現的比例依序為「其他」、「原因性」、「非肉體之持續」、「普遍性」、「擬人化」、「不可逆性」,而「無機能性」出現最少。
而以死亡概念、生命教育為主題的繪本則尚未出現,在七十年代的繪本仍以故事性為主。
2.八十年代:死亡概念在繪本中出現的比例依序為「其他」、「普遍性」、「非肉體之持續」、「原因性」、「不可逆性」、「無機能性」及「擬人化」。
八十年代中陸續出版一些以死亡為主題的兒童繪本,包括如何面對死亡、戰爭或意外災害等等的題材。
3.九十年代:死亡概念在繪本中出現的比例依序為「非肉體之持續」、「其他」及「普遍性」、「無機能性」及「擬人化」。
九十年代出版之兒童繪本中,以死亡概念為主的繪本亦佔多數。
4.比較:不同文化與繪本中各類目出現的次數的關聯性並不顯著。
但數據上仍可看出西方國家出版之繪本出現較多的死亡概念次數,相對東方國家出版之繪本中所描述之死亡概念則較少。
二、不同文化背景撰寫的兒童繪本所傳遞的死亡概念之分布與差異情形1.東方文化背景:死亡概念在繪本中出現的比例依序為「原因性」、「普遍性」、「非肉體之持續」、「其他」、「不可逆性」、「無機能性」、「擬人化」。
2.西方文化背景:死亡概念在繪本中出現的比例依序為「非肉體之持續」、「其他」、「普遍性」、「不可逆性」、「原因性」、「無機能性」、「擬人化」。
3.比較:根據統計數據,不同文化與繪本中各死亡概念出現次數的關聯性並不顯著。
不過在東西方國家出版之兒童繪本中,死亡概念的呈現狀態仍有不同。
三、我國近三十年間出版有關死亡概念題材的兒童繪本所傳遞的死亡概念。
1.整體結果:死亡概念在繪本中出現的比例依序為「非肉體之持續」、「其他」、「普遍性」、「原因性」、「不可逆性」、「擬人化」、「無機能性」。
2.呈現方式:(1)兒童繪本中發現較多的文字分析單位,圖片則較少,顯示我國出版之兒童繪本以文字為主、圖片為輔的特性。
(2)就圖片而言,由西方國家出版繪本所翻譯之繪本中,圖片出現比例較東方國家高。
(3)就圖片而言,其出現比例與出版時間成正比,亦即九十年代出版之繪本中出現的圖片最多,七十年代最少。
(4)文字中出現最多的死亡概念為「其他」,其次為「非肉體之持續」、「普遍性」、「原因性」,出現較少為「不可逆性」、「無機能性」及擬人化。
圖片中出現最多的死亡概念為「非肉體之持續」、「不可逆性」、「其他」、」擬人化」、「普遍性」、「原因性」,而「無機能性」在圖片上則沒有出現。
透過本研究結果,除了對兒童繪本內容中所描述之死亡有更系統的了解外,並對出版單位、兒童繪本編著者、教育工作者、教育單位、父母親、幼兒照顧者、未來學術研究者、發展兒童讀物的有心人士、圖書館界單位及政府相關單位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字:兒童繪本、圖畫書、死亡概念、內容分析、生命教育
第一章緒論1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1第二節研究問題4第三節名詞界定5第二章文獻探討7第一節兒童的死亡概念7第二節兒童讀物之相關探討20第三節內容分析在兒童讀物研究上的運用25第三章研究設計27第一節研究步驟27第二節研究對象32第三節研究工具34第四節資料分析方法43第四章研究結果與討論44第一節兒童繪本內容中死亡概念概況分析44第二節兒童繪本內容死亡概念的描述分析59第五章結論與建議86第一節結論86第二節建議92參考文獻99
中文部分于中奎(2000)。
國小單親兒童死亡態度之研究。
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文科(1999)。
教育研究法。
台北市:五南。
王石番(1996)。
傳播內容分析法。
台北:幼獅。
王純琪(1998)。
重症兒童對死亡的覺察、情緒經驗及其父母的反應之研究∼以罹患白血病兒童為例。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麗莉(1988)。
從兒童讀物看兩性角色的關係。
新竹師院學報,2,158-174。
佛洛伊德(1986)。
論創造力與無意識。
中國展望出版社。
何三本(1995)。
幼兒故事學。
台北:五南。
何秀瓊(2003)。
論圖畫書對「死亡」的詮釋。
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吳和堂(1997)。
海德格的死亡觀對死亡教育的蘊涵。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13,263-280。
吳和堂(1997)。
海德格的死亡觀對死亡教育的蘊涵。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13,263-280。
吳明清(1991)。
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
台北市:五南。
吳淑玲(2001)。
特殊關懷與繪本主題閱讀。
國教新知,48卷,2,50-57。
宋筱蕙(1991)。
兒童詩歌的原理與教學,台北:五南。
李復惠(1987)。
某大學生對死亡及瀕死態度之研究。
師大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開敏等譯(1995)。
J.WilliamWordren著。
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
台北:心理。
李遠哲等(1999)。
享受生命─生命的教育。
台北市:聯經。
李慕如、羅雪瑤(2000)。
兒童文學。
高雄:復文。
林千琪(2002)。
生死教育輔導方案對國小五年級學童死亡概念、死亡焦慮、生命價值觀之影響。
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輔導教學碩士論文。
林武憲(1993)。
兒童文學與兒童讀物的探索。
彰化市:彰縣文化。
林真美(1996)。
圖畫書─幼兒閱讀之窗。
載於施政廷主編。
認識兒童讀物插畫。
台北:天衛文化。
林烝增(1997)。
兒童對死亡的認知與情緒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所碩士論文。
林學君(1996)。
幼兒圖畫書中利社會行為之內容分析。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
邱愛玲(1989)。
台北市國中教師對死亡及死亡教育態度之研究。
師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碧惠(2002)。
多元化教學的生死教育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兒童死亡態度影響之研究。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論文。
信誼基金會(1990)。
幼兒閱讀狀況調查研究。
台北:信誼基金會學前兒童教育研究發展中心。
施政廷編(1996)。
認識兒童讀物插畫。
台北市:天衛文化。
段德智(1994)。
死亡哲學。
台北市:洪葉文化。
洪文瓊(1978)。
內容分析法簡介。
國教之聲,11卷,4,21-26。
洪瑜堅譯(1997)。
EricE.Rofe等著。
與孩子談死亡。
台北:遠流。
洪慧芬(1996)。
幼兒圖畫書中父親及母親角色之內容分析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
徐素霞(1996)。
從美育觀點談─國內兒童讀物插畫品質的提升。
載於施政廷主編。
認識兒童讀物插畫。
台北:天衛文化。
祝士媛(1989)。
兒童文學。
台北: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
翁璱芬(2001)。
國小中小年級教科書之死亡概念分析--以國語科、社會科、道德與健康科為例。
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子芬(1990)。
幼兒故事概念發展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大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英陣(1994)。
死亡與哀傷。
收錄於郭靜晃等著。
心理學。
台北:揚智。
張清榮(1991)。
兒童文學創作論。
台北:富春文化。
張淑美(1996)。
死亡學與死亡教育─國中生之死亡概念、死亡態度、死亡教育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高雄市:復文出版事業公司。
張朝琴(2001)。
死亡的智慧觀。
訓育研究,40卷,2,25。
張湘君(2000)。
兒童讀物中老人角色之研究。
台北師院學報,6,163-186。
張湘君,葛琦霞(2000)。
生命教育一起來。
台北:三之三。
張湘君、葛琦霞(2000)。
以童書在國小推行生命教育之可行性探討,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聯經。
郭于華(1994)。
死的困惑與生的執著。
台北:洪葉。
郭恩惠(1998)。
兒童與成人對兒童圖畫故事書的反應探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麗玲(1991)。
在畫中說故事的「圖畫書」。
社教雙月刊,46,20-33。
郭麗玲(1992)。
談我國兒童圖書的出版。
社教雙月刊,47,48-57。
陳世芬(1990)。
兒童及青少年死亡概念內涵與發展之研究。
國立中山大學教育所碩士論文。
陳世芬(1999)。
兒童及青少年死亡概念內涵與發展之研究。
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永昌(2000)。
兒童閱讀的中外經驗--推廣兒童閱讀國際經驗交流系列活動紀實。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22,19-21。
陳芳智譯(1994),DavidCarroll著。
生死大事。
台北:遠流。
陳俊輝(1994)。
海德格論存有與死亡。
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
陳美姿(2000)。
以兒童繪本進行幼兒情感教育之行動研究。
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
陳美娟(2000)。
國小高年級學童死亡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娟娟(1997)。
道德題材兒童讀物之分析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珮琦(2000)。
1989-1999年台灣地區兒童圖畫書中兩性角色之分析研究。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偉仁(2001)。
文學的閱讀,死亡的敘說~資優兒童死亡世界的展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琦(1991)。
說故事的技巧。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陳淑霞(2002)。
幼兒死亡概念與情緒反應之質性研究---以嘉義市某幼稚園四歲至六歲幼兒為例。
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傅偉勳(1993)。
死亡之尊嚴與生命之尊嚴。
台北:正中彭寶旺(2001)。
團體輔導對國小高年級喪親兒童死亡態度改變之研究。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論文。
曾文秀(2002)。
死亡教育課程方案對國小四年級兒童死亡知識、死亡態度之影響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淑賢(1992)。
兒童閱讀指導的輔助工具─兒童讀物檢索系統選介。
台北市立圖書館訊,10卷,2,68-73。
馮觀富(1994)。
壓力˙失落的危機。
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天中(1991)。
死亡教育概論Ι─死亡態度及臨終關懷研究。
台北市:業強出版社。
張湘君(主編)(1995)。
認識幼兒讀物。
台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
黃瑞琴(1994)。
質的教育研究方法。
台北:心理。
楊孝榮(1984)。
傳播研究方法總論。
台北:三民書局。
楊孝榮(1985)。
認識兒童文學。
台北:兒童文學學會。
楊孝榮(1989)。
傳播研究方法總論。
台北:三民。
楊淑朱(1984)。
幼兒死亡概念的發展。
教師之友,35卷,1,50-55翟文棋(2002)。
生死教育團體方案對高中生的生命意義感與死亡態度影響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惠美(1989)。
幼兒死亡概念之研究。
師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蔡秀錦(1991)。
城鄉學童死亡概念、教育度及教育需求。
師大衛教所碩士論文。
蔡長衡(2002)。
生死取向之生命教育研究--以國小五年級學童對死亡概念與態度之實證分析。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論文。
蔡振傑(2002)。
閱讀教學中實施生死教育課程方案對國小高年級學童死亡態度影響之研究。
臺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蔡嘉仁(2002)。
閱讀討論兒童小說中的死亡描述對國小高年級學生死亡概念之影響。
臺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蔡蕙珊(2000)。
兒童文學中的圖畫書在閱讀教學中的角色。
教師之友,41卷,3,35-42。
鄭雪玫(1994)。
臺灣地區兒童讀物文學類中譯本出版狀況。
文訊月刊,63卷,31-33。
鄭雪玫(2000)。
淺談「推廣兒童閱讀」與「公共圖書館的兒童青少年活動」。
書苑,45卷,1-8。
鄭曉江(1994)。
中國死亡智慧。
台北市:東大圖書。
鄭曉江(1999)。
超越死亡。
台北市:正中。
鄧蔭萍、何佩芬(1999)。
由兒童死亡概念探討圖畫書中死亡成份的呈現。
幼兒教育年刊,11,83-119。
錢穆(1976)。
靈魂與心。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謝文斌譯(1973)。
Kübler-Ross,Elisabeth著。
論死亡與瀕死。
台北:牧童。
鍾玉鳳(1995)。
近十年圖畫故事書內容價值觀之分析研究。
私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所碩士論文。
鍾家瑄(1992)。
說故事之研究。
台灣大學圖書資訊所碩士論文簡宗佑(1997)。
智能不足兒童及青少年對於「生命體」及「死亡」的知覺概念之探討。
國小特殊教育,22,52-57魏徳驥等譯,路易斯˙波伊曼編著(1997)。
解構死亡:死亡、自殺、安樂死與死刑的剖析。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蘇伊文(1992)。
內容分析在兒童文學研究的應用。
國教輔導,32卷,2,14-17。
蘇完女(1991)。
死亡教育對國小中年級兒童死亡態度之影響。
彰師輔研所碩士論文。
馬景賢(主編)(1987)。
認識兒童讀物插畫。
台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
龔仁棉(1991)。
近十年有關家居生活幼兒讀物親子角色之內容分析。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所碩士論文。
西文部分Corr,C.A.(1993).Copingwithdying:LessonsthatweshouldandshouldnotlearnfromtheworkofEllisabethKübler-Ross.DeathStudies,17,69-83.Dyregrov,A.(1991).Griefinchildren:Ahandbookforadults.Bristol:JessicaKingsleyPublisher.Faivre,M.I.(1981).Childrenandtheirconceptsofdeath.(ERICDocumentReproductionServiceNo.ED254310)Florian,V.,&Kravetz,S.(1985).Children’sconceptsofdeath:Across-cultualcomparisonamongMuslims,Druze,ChristiansandJewisinIsralel.JournalofCross-CulturalPsychology,16(2),174-89.Glazer,JoanI.(1991).LiteratureforYoungChildren.(3rded.)MacmillanPublishingCompany.Grollman,E.A.(1977).Explainingdeathtochildren.JournalofSchoolHealthy,336-339.Hargrove,E.L.(1979).Anexploratorystudyofchildren’sideasaboutdeath,withaviewtowarddevelopinganexploratorymodel.DissertationAbstractsInternational,40,1688A-1689A.Hoffman,S.I.,&Strauss,S.(1985).TheDevelopmentofChildrenConceptsofDeath.DeathStudies,9,469-482.Holsti,Ole.R.(1969).ContentAnalysisfortheSocialSciencesandHumanities.Reading,Mass.:AddisonWesley.Huck,C.S.,Hepler,S.&Hickman,J.(1933).Children’sliteratureintheelementaryschool.Columbus:HoltRinehartWinston.Kane,B.(1979).Children’sconceptsofdeath.JournalofGeneticPsychology,134,141-153.Krippendorff,K.(1980).Contentanalysisanintroductiontoitsmethodology.BeverlyHills,CA:SagePublications.Kübler-Ross,E.(1969).Ondeathanddying,NY:MacmillamPub.Com.Lazar,A.,&Torney-Purta.J.(1991).Thedevelopmentofsubconceptsofdeathinyoungchildren.:Ashort-termlongitudinal.ChildrenDevelopment,62(6),1321-1333.Maslow,A.(1970).Motivation&Personality.2d.ed.,NewYork:Harper&Row,19-33.Maurer,A.(1970).Maturationofconceptsoflife.ThejournalofGeneticPsychology,116,101-111.Nagy,M(1948).Thechild’stheoriesconcerningdeath.JournalofGeneticPsychology,73,3-27.Norton,D.E.(1983).ThroughtheEyesofaChild:AnIntroductiontoChildrenLiterature.Cplumbus:CharlesE.MerrillPublishingCompany.Orbach,I.,&Glaubman,H.(1987).Suicidial,aggressive,andnormalchildren’sperceptionohpersonalandimpersonaldeath.JournalofClinicalPsychology,34(4),850-857.Orbach,I.,Gross,Y.,Glauman,H.,&Berman,D.(1985).Children’sperceptionofdeathinhumanandanimalasafunctionofage,anxietyandcognitiveability.JournalofChildPsychologyPsychiat,26(3),453-463.Piaget,J.&Inhelder,B.(1969).Thepsychologyofchid.NewYork:BooksInc.Pressly,M.(1977).Imageryandchildren’slearning:puttingthepictureindevelopmentperspective.Reviewofeducationalresearch,47,585-622.Speece,M.W.,&Brent,S.B.(1984).Children’sunderstandingofdeath:Areviewofthreecomponentsofdeathconcept.ChildDevelopment,55,1671-1686.Stambrook,M.&Parker,K.C.H.(1987).Thedevelopmentoftheconceptofdeathinchildhood:Areviewoftheliterature.Merrill-PalmerQuarterly,33(2),133-157.Tamm&Granqvist(1995).Themeaningofdeathforchildrenandadolescents:Aphenomenographicstudyofdrawing,209.Weber,R.P.(1985).BasicConentAnalysis.BeverlyHills,CA:SagePublications.White,E.A.,Elsom,B.,&Prawat,R.(1978).Children’sconceptsofdeath.ChildDevelopment,49,307-310.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以兒童繪本進行幼兒情感教育之行動研究
2.
兒童與成人對兒童圖畫故事書的反應探究
3.
某大學學生對死亡及瀕死態度之研究
4.
死亡教育對國小中年級兒童死亡態度的影響
5.
城鄉學童死亡之概念、焦慮度及教育需求之研究
6.
說故事之研究
7.
1989-1999年臺灣地區兒童圖畫書中兩性角色之分析研究
8.
近十年圖畫故事書內容價值觀之分析研究
9.
幼兒故事概念發展之研究
10.
幼兒圖畫書中利社會行為之內容分析
11.
幼兒圖畫書中父親及母親角色之內容分析研究
12.
兒童對死亡的認知與情緒之研究-兒童死亡世界的話與畫
13.
國小單親兒童死亡態度之研究
14.
國小高年級學童死亡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15.
生死取向之生命教育研究--以國小五年級學童對死亡概念與態度之實證分析
1.
吳和堂(1997)。
海德格的死亡觀對死亡教育的蘊涵。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13,263-280。
2.
吳和堂(1997)。
海德格的死亡觀對死亡教育的蘊涵。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13,263-280。
3.
江麗莉(1988)。
從兒童讀物看兩性角色的關係。
新竹師院學報,2,158-174。
4.
吳淑玲(2001)。
特殊關懷與繪本主題閱讀。
國教新知,48卷,2,50-57。
5.
洪文瓊(1978)。
內容分析法簡介。
國教之聲,11卷,4,21-26。
6.
張朝琴(2001)。
死亡的智慧觀。
訓育研究,40卷,2,25。
7.
郭麗玲(1991)。
在畫中說故事的「圖畫書」。
社教雙月刊,46,20-33。
8.
郭麗玲(1992)。
談我國兒童圖書的出版。
社教雙月刊,47,48-57。
9.
陳永昌(2000)。
兒童閱讀的中外經驗--推廣兒童閱讀國際經驗交流系列活動紀實。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22,19-21。
10.
楊淑朱(1984)。
幼兒死亡概念的發展。
教師之友,35卷,1,50-55
11.
蔡蕙珊(2000)。
兒童文學中的圖畫書在閱讀教學中的角色。
教師之友,41卷,3,35-42。
12.
鄭雪玫(1994)。
臺灣地區兒童讀物文學類中譯本出版狀況。
文訊月刊,63卷,31-33。
13.
鄭雪玫(2000)。
淺談「推廣兒童閱讀」與「公共圖書館的兒童青少年活動」。
書苑,45卷,1-8。
14.
鄧蔭萍、何佩芬(1999)。
由兒童死亡概念探討圖畫書中死亡成份的呈現。
幼兒教育年刊,11,83-119。
15.
簡宗佑(1997)。
智能不足兒童及青少年對於「生命體」及「死亡」的知覺概念之探討。
國小特殊教育,22,52-57
1.
近十年來台灣與歐美地區繪本中的死亡概念分析
2.
論圖畫書對「死亡」的詮釋
3.
繪本中關於「死亡」議題的敘事藝術研究
4.
從生命教育的觀點探討死亡-以兒童繪本的分析為主
5.
兒童對死亡的認知與情緒之研究-兒童死亡世界的話與畫
6.
兒童繪本死亡相關概念之研究
7.
幼兒園以繪本教學實施死亡教育之探究
8.
以兒童繪本進行幼兒情感教育之行動研究
9.
台灣兒童繪本主題研究──以1988∼2007年繪本為例
10.
日本優良繪本作品之分析研究
11.
死亡主題圖畫書閱讀反應研究——以國小一年級學童為例
12.
以兒童繪本增進幼兒友誼互動之研究
13.
2005至2018年出版之兒童繪本對死亡的詮釋
14.
生死取向之生命教育研究--以國小五年級學童對死亡概念與態度之實證分析
15.
親子共讀死亡主題繪本互動歷程之個案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延伸文章資訊
- 1應用創意技巧於成人繪本之創作研究
詳目顯示. Email地址: 轉寄. 展開. twitter. line · 電子全文 · 國圖紙本論文. 研究生: 曾柏儒. 研究生(外文):, Po-Ju Tseng. 論文名稱: 應用創意...
- 2繪本教學提升幼兒閱讀理解能力之行動研究 - nhuir - 南華大學
故事結構教學對提升幼兒故事敘說能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頁(11) 。 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故事. 背景. 情節. 事件. 反應. 內在反應.
- 3繪本與生命教育之研究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研究生: 張儷齡. 研究生(外文):, Li-ling Chang. 論文名稱: 繪本與生命教育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 The study of between Picture book...
- 4兒童哲學研究 繪本中的哲學概念分析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 ...
繪本(圖畫書、Picture books)幾乎是每個兒童,從小就開始接觸的兒童讀物。它雖是以簡單的文字和圖畫呈現故事情節;但其內容、角色之間的對話,卻隱藏著許多有趣的 ...
- 5兒童繪本內容之死亡概念分析研究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詳目顯示 ; 0 ; 論文摘要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國近三十年來所出版之兒童繪本中,死亡相關概念的呈現情形,故在收集內容中有提及死亡情節的兒童繪本後,採用內容分析法來探討兒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