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之間,你真的會溝通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學習溝通前必須知道的事

1 溝通有多重要

本文關於溝通的主題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講夫妻之間溝通的一些原則,第二部分分享情緒和憤怒這兩方面的內容。

在婚前輔導的課程里,有關溝通的內容是放在夫妻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責任那一課之前就要學習的。

這個次序可能令一些弟兄姊妹覺得驚奇。

因為在我們通常的觀念中,夫妻的角色和責任可能更重要,例如很多婚禮上的證道,都會講聖經以弗所書中教導的內容——丈夫是家庭的頭,妻子要順服自己的丈夫,丈夫要像基督愛教會一樣愛自己的妻子。

婚禮證道很少涉及溝通。

但是在婚前輔導課程中,卻是先講溝通。

把溝通放在婚姻的意義和要求之後的第一位,這樣的安排,就表明了溝通是婚姻當中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很多家庭中,夫妻之間的矛盾百分之九十都是由溝通引起的。

例如,往往不在於你說了什麼,你說什麼可能對方都沒有聽清,反正你說了對方就發怒了,因為你說話的方式,對方不喜歡。

所以,溝通方面的問題常常成為家庭矛盾的焦點,而且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後果,嚴重到這方面的問題可能會給婚姻帶來巨大的危害。

甚至,有時候離婚就是長久以來溝通所遺留的問題造成的,沒有什麼大問題,就是不好的溝通模式積累矛盾所導致的。

2 我們自以為會溝通

我們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我們常常覺得我們都會溝通。

大多數人以為,自己不需要學習溝通,天然就會。

而實際上,溝通是一項需要學習的技能和一種需要訓練才能獲得的能力。

我們的孩子,從上幼兒園就開始學鋼琴、學跆拳道、學輪滑、學英語等等,每一個人從上學到大學畢業到參加工作,都會上各種培訓班,學各種各樣的東西,學各種技能。

但似乎很少去學習如何與人溝通。

雖然現在職場上有關如何溝通的訓練很多,但很少有培訓是針對家庭中的溝通模式的。

為什麼婚姻中如何有效溝通的學習這麼少呢?因為我們覺得我們都會溝通。

為什麼會這樣認為呢?是因為我們覺得我們都會說話,也就是說,我們把「溝通」的含義跟「講話」的意思基本上等同起來了。

我們覺得,只要彼此談話了,就叫溝通了。

在寬泛的意義上這當然可以看作是溝通,但是距離我們所說的婚姻中夫妻雙方良好溝通的要求還很遠。

會說話只是良好溝通的基本前提而已,話語只是溝通的方式和工具之一。

為什麼需要良好的溝通能力?

第一個原因:我們總以為我們知道別人在想什麼,同時我們也以為別人知道我們在想什麼。

在這方面,對於不熟悉的人,我們可能沒有這樣的期待,但是對於我們熟悉的人,比如自己的好朋友,熟悉的同學,尤其是配偶,我們心中基本上都有這樣的期待。

甚至我們心裡想一件事的時候,還沒有跟對方說,就認為對方已經知道了。

我們以為夫妻之間應該有這種神奇的感應。

這是夫妻溝通中常見的問題,甚至在談戀愛的戀人之間也有這個問題。

弟兄還好一些,姊妹們往往存著一種幻想,她要找一個「善解人意」的人,這個善解人意主要是對自己的「善解」,就是我是怎麼想的,我只要說一兩句話,他就必須非常清楚準確地把握我的意思。

她認為,這樣才叫心有靈犀一點通。

然而我必須要說,這樣的人很少。

我們不要有這樣的幻想,即使真的有一天夫妻之間默契到這個程度,那也是在長期的家庭生活當中,兩個人彼此磨合、靠良好的溝通模式達成的。

並且,必須是靠良好的溝通模式,而不是靠不好的溝通模式。

良好的溝通模式是長期磨合才能培養出來並實現比較深層的默契的。

因此,為什麼說溝通是如此必要呢?首先就是因為,對方的感受和想法,你往往不知道,而你的感受和想法,對方也不知道。

我們需要意識到這兩個方面的問題。

雖然我們常常覺得,他怎麼想的、他的感受,我都知道,我怎麼想的、我的感受,他也應該知道,事實上卻不是這樣的。

所以,不能猜測,不要憑感受。

第二個原因:夫妻雙方的差異

夫妻雙方的差異,首先是兩性的差異。

男性和女性有很大差異,這是我們必須承認的。

除了上帝所賦予的兩性差異之外,還有我們各自背景的差異。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經歷都不一樣,受的教育也不一樣,家庭環境不一樣,周圍的朋友、同學也不一樣,並且,對方經歷的很多事情是你根本沒有經歷過的。

這個差異有時候大到一個程度,會讓我們完全無法理解對方,甚至你會覺得對方有問題。

事實上,很多時候,是我們雙方都有問題。

背景的差異再加上人性的弱點可能帶來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們會把我們過去所經歷的,當作是普世的、所有的家庭、所有人都應該遵從的。

我們可能會把自己的那些標準,當成普遍適用的真理。

我們發現,我們的背景差異,有可能帶來很多衝突,並可能持續我們的一生,你常常覺得別人的方法不好,只有你的方法最好。

但是在家庭中,很多事情並不存在一個最好的方法,甚至我們可以說,即使你的看法是對的、是好的,也不一定就要在家庭當中要求別人必須照你的方式來。

世界非常精彩,上帝給了不同的人不同的個性、不同的恩賜,我們必須尊重這一點。

我們在考量婚姻時,有時是會考慮門當戶對的因素的。

不是說考慮誰家有錢誰家有地位,而是考慮他們彼此之間的差異。

當差異大到一個程度時,我們會提醒,你們考慮過將來的挑戰嗎?如果存在巨大差異,這個差異在各自的生命中造成的張力大到一定程度,會每天吵架,那我們可能會建議他們慎重考慮兩人的關係。

衝突可以有,但是不能讓衝突構成你們生活中的主題。

第三個原因:我們都是罪人

之所以要提到這點,是因為這一點關係到溝通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我們都有一種既定的反應模式,跟人說話的時候,我們裡面會有一個自己可能都沒有意識到的模式,就是別人只要一說某一句話,你心裡立刻就會出現一個你特有的反應。

作為罪人,我們很多時候是憑著在罪性當中的感受去判斷一件事情的。

很多事情我們是憑感覺——「我覺得就是這樣的」。

我們家的衝突有時就是如此,我妻子說完一句話我就說,你別說了,我知道你什麼意思。

她說你知道嗎?我說你就是這個這個意思。

她說我不是這個意思。

我說我還不知道你嗎?我覺得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憑著一種感覺下結論。

但事實呢?罪人很多時候不關注事實,只關注自己。

我常常說,我們不要把自己當上帝。

每個人心靈的領域,是上帝沒有給其他人人開放的,是唯獨屬於神自己的。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良心原則」,意思就是,一個人內在心靈當中的是非、善惡的判斷,是唯獨屬於神的,上帝沒有把它開放給其他人。

你想侵入那個領域,你想代替他說這就是對的這就是錯的,是不可能的。

只有上帝說,來我們辯論,「你的罪雖像朱紅,必變成雪白」,那是在良心的法庭上,上帝告訴他,你是有罪的,你不服的話,我來告訴你為什麼我說你是有罪的。

當你承認你有罪的時候,上帝還可以讓你的罪被洗凈,讓我們天良的虧欠被洗凈。

但我們在家庭的溝通中,夫妻的一方、特別是丈夫,常常會代替上帝的角色:你就是這樣的,我已經審判了,你不用說了。

姊妹有時候也會這樣,說「他就是這樣一個人」。

很多時候,我們溝通時看重自我的感覺超過了看重事實,就因為我們裡面有這種扭曲的判斷,相應地,我們可能就會有很多臆想和猜測。

因為有這三個層面的原因,所以我們需要溝通。

我們會看到,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不僅是家庭範圍內的溝通,只要是溝通,本質上就是一件「非自然」的事。

也就是說,良好的溝通能力,不是天然的,不是天生的,是需要經過訓練的。

沒有人天生就掌握了高效的、良好的溝通模式。

如何與人溝通,是一個必須要學習才能獲得的能力。

能夠建立和深化關係,才叫溝通

既然溝通如此重要,我們就要知道溝通的內涵。

如果溝通不是簡單的說話,那我們在一種比較平和的氛圍當中去說一些有信息含量的話,是否就是溝通了呢?從某個角度來說,這都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夫妻間的溝通。

只是,很多時候,夫妻彼此之間的溝通模式,是連開會都不如的。

開會尚且有基本的尊重,等一個人說完了,下一次輪到他的時候再發言。

但我們發現,夫妻間的溝通,很多時候都是搶著說,常常打斷對方說,你別說我先說。

或者指著對方說,你閉嘴。

我們常見到的我們以為的溝通,就是這個樣子。

究竟應該怎樣定義溝通?夫妻間的溝通,或者說親密關係間的溝通,應該定義為「對關係的建立和進深」。

這既是溝通的定義,同時也是溝通的原則。

如果今天你跟一個人談話的時候,你心裡已經打定了主意說,我去了就是要罵對方一頓,訓斥一頓,發泄一下情緒,那我基本就會建議你還是先別去了。

有時候,我們可能打著溝通的旗號,但其實是去告知、教導、定罪、發泄,這都不叫溝通,這些是單方面的自我表達,甚至是對對方的輕視或者傷害的行為。

當你想要溝通時,必須先從最基本的內涵來思考:我下面要說的話、我要採取的行動,有助於我們建立一個良好的關係嗎?有助於我們原有關係的恢復嗎?有助於我們原有關係的進深嗎?也就是說,當你所做的,是增進你們兩個人彼此的關係,這才是溝通的內涵。

有一次婚前輔導的時候,參加輔導的其中一位說,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過一個溝通的定義,說溝通就是兩個原本不可接近的心靈努力試圖彼此接近。

這個對溝通的解讀我印象很深。

這可以看為《聖經》里說的,在基督里彼此之間建立肢體的關係。

原本不可接近,如今在基督里就可以彼此接近了。

因此,溝通不是簡單的說和簡單的聽。

聽和說都是溝通的方式,不是溝通的目標。

給對方施壓或提出要求的言語不是溝通

溝通不是講課,不是演講,不是談判,也不是對對方的要求、責備和改造。

如果你的言語當中,已經帶著向對方施壓的目標的話,就已經不再是一個好的溝通模式了。

但是,夫妻在彼此說話的時候,常常會帶著要讓對方感受到壓力的動機,甚至你的話語當中會帶著一種訓斥的語氣,帶著要求對方必須改變的內在要求。

很多時候,我們對這些基本表達方式的理解和使用都有問題。

生活中很多溝通場景中的問題,我們可能根本就沒有意識到。

不好的溝通模式有哪些?

1 戰爭型溝通

在家庭當中,不好的溝通模式,首先是戰爭型的,就是我們常說的吵架。

在一次婚禮上,有位嘉賓上去做祝福發言時講了一句話,她說,有一場戰爭,沒有贏家,只要你進入戰場,只要你參戰,你就輸了,所有其他參戰的人,也都跟著一塊輸。

但吵架卻是很多家庭常用的溝通方式。

人們怎麼會用這種模式進行溝通呢?

首要的根源,就是我們裡面的罪,我們的自我。

這個自我,有三重體現。

自我的第一重表現,是驕傲。

我們會認為,我心裡的想法、感受是第一位的,是最重要的,我對這個問題的判斷就是對的,這就是我們在溝通中的「自我」在作祟。

自我的第二重表現,是對對方的藐視。

如果你一說對方就聽從你了,你自然覺得心裡很舒服。

對方只要稍微提一點點不同的看法,你馬上就很生氣,說話時的眼神和語氣都帶著對對方的藐視。

自我的第三種表現,是遷怒。

家庭中出現任何問題,我們都容易遷怒於對方。

什麼叫遷怒呢?就是家裡發生了一件事,一定要把責任放在對方身上。

甚至有時候你心知肚明這事其實跟對方沒關係,但也非要說:都是因為你,所以這事發生了。

這個就叫遷怒於對方。

在夫妻之間,這就是互相之間的責任推諉。

而「自我」的根源背後,還有更深層的東西,就是恐懼。

我們心裡有害怕,我們怕自己要承擔這個事的責任,我們怕當一件事出現之後我承認我錯了,對方就會來欺負我。

我們怕這個事如果是因為我的話,我在家裡的地位就會失去。

我們擔心我們在對方心中的形象。

我們會發現,很多時候,是恐懼在指揮著我們在溝通中去推卸責任並控制和轄制對方。

當我們努力要在一個溝通中占據主動時,就是因為我們心裡有懼怕,我們唯恐讓別人覺得我是有過錯的,我是軟弱的。

因此我們就一定不能認錯,至少不能先認錯。

在家庭中,無論對於弟兄還是對於姊妹,這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對弟兄來說,這是一個更大的挑戰。

其實,「愛面子」只是自我的一個淺層表現,更多的是他心裡有懼怕。

內心懼怕的根源,則是因為我們與上帝的關係出問題了。

懼怕是與上帝遠離造成的,遠離上帝是因為人要自己作王,要「更加自由」,要自己決定善惡對錯。

但人一旦遠離上帝,他的心靈就失去了保護者和供應者,不但不會更自由,更智慧,反而會被奴役,被蒙蔽。

所以,恐懼,是一個失喪者的基本特徵。

驕傲只是恐懼的另一面,人們很多時候是以一種自欺式的、虛假的強大來掩飾內在的虛弱和無助感。

2 退讓型溝通

第二種不好的溝通模式叫退讓型。

恐懼對一個人生命的影響是雙向的,向外就表現為爭吵,向內就表現為退讓,就是他不願意跟你衝突,或者說害怕衝突,怕吵架。

這種時候,當兩個人產生不一致時,某一方馬上就會說,我們今天可以不討論這個問題嗎?或者說要不我們先等一等,或者馬上就顧左右而言他。

比如說弟兄一回來發現,地板怎麼被顏料給染了,姊妹馬上就說,我去做飯了。

這就是迴避,就是把這個問題擱在這兒不處理,選擇視而不見。

然而,退縮在本質上是另一種抗爭。

甚至我們可以這麼說,退縮和迴避比吵架還糟糕。

所以我的建議是,寧可吵架,也不要在冷漠中沉默。

其實吵架有時候是避免不了的,關鍵不在於吵架,關鍵在於怎麼吵,這個很重要。

3 討好型溝通

還有第三種溝通模式,叫討好型。

討好型比退讓型更往前走了一步。

也就是說,當一方發現兩人之間的不同、可能產生衝突的時候,他採用的方式不單單是沉默和退讓,而是違心地說:好吧就照你說的辦,你說的挺好,我認同。

也就是說,他擔心因為意見不同、表達不一樣的看法,就會破壞彼此間的關係,所以他就用撒謊的方式來建立他們的關係,他不是真心地去認同,其實他心裡很不認同,但他用虛假來維持一種不真實的關係。

這是家庭中常見的三類溝通模式,都不是好的方式,但這三種里相比較而言最好的模式是吵架。

其他兩種溝通模式,最大的問題就是把矛盾給掩蓋了。

積累問題是家庭溝通中最大的殺手。

溝通需要哪些前提?

前提一:彼此的尊重

如果在溝通之前你心裡對對方已經沒有什麼尊重了,就想去教訓他一翻,發泄情緒,就想讓他屈服於你,就想讓他的思路改變過來,你想的是如何說服他,甚至想恐嚇他,訓斥他,這種時候,我的意見是,還是先不要去「溝通」。

此時,還缺乏良好溝通的前提。

所以,很多時候,你有件事想找對方談一談之前,你需要做的是什麼呢?你需要先到上帝面前為自己禱告。

好的溝通是需要預備的。

禱告什麼呢?禱告看自己心裡有沒有對對方的尊重。

我們必須意識到,我們都是上帝創造的人,所有的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

在家庭中,無論是面對配偶,還是面對孩子,雖然有秩序有權柄,但你必須知道,那個人是屬於上帝的,我們不能隨意對待他們,不能輕視和轄制他們。

這是良好溝通的第一個前提,如果我們一禱告發現我們心裡沒有這個,就要先為此來悔改。

前提二:對對方的信任

信任也是溝通的必要基礎。

為什麼有時我們的溝通是無效的?就是因為一方會說,不管他說什麼我也再不信了,因為他已經說過很多遍了,過去幾年一直這樣說了很多次了,所以他再說什麼我也不相信了,他說唄,我就聽聽而已。

聽到這種話的時候,我就會想,那雙方為什麼還坐在一起溝通呢?為要展現自己的涵養嗎?我們必須要意識到,既然願意坐在一起面對面來溝通,你心中就應當有一個信心的盼望在裡面。

你必須意識到,能坐在一起談,就表示你心裡已經建立了這個信任,這也是溝通的一個目標。

這是夫妻之間建立關係非常重要的一個前提,不管對方多少次沒有做到他所說的話,但是你依然對他有信心和盼望,或者是對上帝有信心。

如果沒有這點,坐在一起的時候一再講我不信任你了,另一方可能就火了:你不信任我那還談什麼。

前提三:謙卑

可以說,謙卑是溝通的所有前提中最重要的。

如果你跟另外一個人溝通的時候,心裡沒有在上帝面前的謙卑,溝通基本上就是無效的。

謙卑的含義是什麼呢?謙卑的第一層含義就是,你必須承認,你不是上帝,你也不如上帝。

但很多時候,我們已經把自己置於上帝的位置上了,我們認為,我們說的話就是真理、就是不容置疑、不容挑戰、不能商量了。

要是這樣的話,你發號施令就行了,就不要溝通了。

謙卑的第二層含義是,把對方看得比你重要。

把那個坐在一起要跟你溝通的人看得比你重要,就是你必須承認,他的感受和他的想法,比你的感受和你的想法優先級更高。

沒有這一點,也很難有有效的溝通。

這就是《聖經》所說的,「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

所以,一個良好的溝通其實是需要預備的。

當你在上帝面前先為自己禱告,我的建議就是從剛才那三個方面禱告。

我有對對方的尊重嗎?我還對他有信心嗎?我在他面前真的認為他比我更重要嗎?可以說,如果這三個方面預備好了,你就真預備好了,不用使什麼技巧,基本上就會有好的溝通了。

你會發現,有一種愛與溫和,會從你的語言、你的神態當中,表現出來。

夫妻溝通的原則

第一個原則:方式比內容重要

大家可能會問,內容難道不重要嗎?不,我不是說內容不重要,而是說在溝通中,方式很多時候比內容更重要,優先級更高。

因為,方式比內容更真實更深入。

也就是說,方式體現的是你說話背後的動機。

人是會偽裝和欺騙的,語言是會有欺騙性的,你可以跟一個人說,對不起,但從你的眼神和你的口吻,對方可以感覺出,你的「對不起」是真的還是假的。

所以,我們說方式比內容重要,就是因為方式反應了內在的真實,反應了內心。

我們在說話的時候,除了語言本身之外,還帶著表情、手勢、眼神、口氣,也就意味著你的肢體語言和你的面部其實同時在表達,可能表達的是比語言更真實的東西。

人是有靈性的,稍微經過訓練,仔細觀察,就可以察覺一個人說的話是出於真心還是應付。

所以,如果你發現你不能用良好的方式去表達,就表明你的內心和你所說的內容不匹配,所謂的「用愛心說誠實話」,就是你說的誠實話必須配合你的愛心。

因此,既然方式有時候比內容更重要,所以我們就更要關注我們說話的動機。

第二個原則:聽比說優先

我們一般認為,所謂溝通就是說話,溝通是說話的藝術。

但真正的溝通同時也是聆聽的藝術,而且聽比說優先。

聽,是溝通的一個要素,溝通,首先是聆聽的藝術。

所謂「聽比說更優先」,就是在與對方溝通的時候,你要選擇一個立場,雙方都要選擇一個立場,這個立場就是,讓對方先說。

一定要選擇這個立場——我聽你說比你聽我說更重要。

這就是我們剛才所說的謙卑的基礎和前提。

如果你認為對方的感受、對方的想法比你的感受和想法重要,你就會選擇先了解對方是怎麼想的、他的感受是什麼。

對方的所有感受和想法,也就是你聽的目標,一定要體會對方的感受是什麼,然後去理解他的想法是什麼。

我們說聆聽是基礎,是真正有效溝通的優先級更高的環節,是因為這不單單向對方表明,我們承認對方比我重要,他的感受、他的想法比我的重要,同時也表明,我真的想接近這個人的心靈。

1 怎麼聽才對

很多時候,我們聽不是真正的聽,而只是為了回應。

雙方有一方可能會表現的非常大度,說「你先說」。

但他說「你先說」的時候,他背後的想法是,「我要聽聽你是怎麼說的,好看待會兒怎麼回覆你,怎麼反駁你。

2 不要急於給建議

因此,我們在聽對方說話的時候,不要那麼快地給建議,不要充當醫生的角色,望聞問切,我知道你現在出問題了,你說吧,然後我根據你說的診斷出你有這個這個問題,然後馬上給一個解決的答案——你就應該這樣這樣。

有時候家庭中弟兄一旦給了建議或者答案,姊妹們就會比較生氣。

她說,我不是要一個什麼樣的答案。

很多時候,當一個人想傾訴想表達時,可能只是為了讓你更多地去了解他,這個需求比你告訴他怎麼解決他生命當中的問題要重要。

3 不要以為自己是上帝

而且,很多弟兄,之所以習慣給答案,往往是因為他已經離開了謙卑的立場。

那一刻,你有意或無意地扮演了上帝的角色,因為你認為,我這個答案一拿出來,問題馬上就解決了。

如果你聽了我說的解決方案,你的問題還不能解決的話,那就是你有問題。

但事情往往都不是這樣的。

如果弟兄一回應問題就解決了的話,每次牧師把《聖經》的經文讀一遍,弟兄姊妹所有生命的問題就都解決了,但通常不是這樣。

不要試圖扮演那樣一個角色——「我就是解決你問題的那個人,我在家裡是醫生、工程師、教師、法官」,不是的,你首先是那個聆聽者。

這就是理解對方的感受很重要的原因,你得進入到對方的感受當中,你要體會他心裡到底是什麼樣的感受,所以你的聆聽得是非常努力地去聽,而不急於回應,也不要為了回應去聽。

要單純一些,而且,單純了,你就會發現,你也沒那麼累了,你的大腦也不用轉得那麼得快,不用時刻想著提供答案。

這是聆聽的基礎。

4 聆聽的器官不是耳朵,而是心靈

因此,聽的器官不是耳朵,而是心靈。

也因此在聽的過程當中,你需要有對對方的關注和一定的反饋,所以聽的過程需要看著對方,你的眼神和對方的眼神需要有交通,你在語言上也需要有交流和回饋。

要有回應,一種是為要準確理解的回應,一種是總結性的回應。

有人說,聽是一門藝術,但我們絕大多數人都不會。

的確,聽是非常費力的一件事,聽的時候,不單單要處理很多信息,更是要承載一個生命、一個靈魂向你的敞開,其實,那一刻,你自己的心靈也在敞開。

說的原則和技巧

原則一:在愛心中說誠實話

這是說話的最重要的原則。

愛心就是你說話的動機,誠實就是你說話的內容。

可以說,你的愛心和你所說的誠實話,有點像我們吃的膠囊藥一般。

愛心就像膠囊的殼,藥面就是誠實話。

誠實話一般比較苦,要沒那殼的話,藥麵兒沒人能吃得下去,所以,你的愛心跟你所說的真實的誠實話,必須是配套的。

我們不單強調愛心,也強調誠實。

可能有人會問,在夫妻關係中,我心裡受傷害、不高興、很難過,這些負面的情緒和感受要不要跟對方表達?要表達。

就是你內心的真實感受是需要對方知道的,不要壓抑,不要隱瞞,也不要掩飾。

不要說反正過兩天就沒事了。

只是怎麼表達呢?就是要配套前面那個愛心。

說話的藝術中,最重要的,乃是在上帝面前的預備。

不是你說話時的方式,而是你說話前的功夫。

你一定要禱告到你在說這個話的時候裡面沒有控告,沒有苦毒,沒有怨恨,而是帶著愛心才可以說。

很多時候,我們的表達都是控告,說自己受的傷害說得很多,想要說完之後令對方深深愧疚。

但我們要知道,愧疚是一種壓力,但愧疚這個推動力可能帶有副作用,不如愛心的推動力更好。

原則二: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

那麼,有了愛心,又有了誠實話,是不是就意味著你就可以講了呢?不是。

說話的第二層面乃是,「要隨時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這是《以弗所書》的經文。

「造就人的好話」的意思是,你說某些話的目標是為了對方的益處。

我們文化中的親密關係很少在語言上去造就某個人。

但《聖經》卻是這樣要求的。

原則三: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

這個原則是從負面的角度說,叫「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

不管是弟兄還是姊妹,都不說任何污穢的話。

可能很多人認為,只有弟兄們會說污穢的話、罵人的話,但我們要把惡毒的話也歸入污穢的話。

姊妹們有時候說的話,其殺傷力是在於那些話是惡毒的話。

她可能不會說什麼髒字兒,但是她說話的殺傷力會很大,比如說「廢物」等等。

這樣的話是一定不可以講的,但有時候我們在吵架的時候、情緒失控的時候,就容易把一些你所知道的對方最難以承受的話拿出來。

所以特別要注意這點,必須要在心裡為自己設置一個語言的界限。

原則四:把握說話的對象、場合、氛圍和時機

《傳道書》說:靜默有時,言語有時。

因此,說話要留意對象、場合、氛圍和時機。

這方面,我們分享兩個與說話方式有關的技巧或說要點。

第一個技巧是,說話前需要準備。

也就是說,在說話前,要到上帝面前為自己禱告。

兩人吵完架,一方說,我心裡很難受,因為他剛才說了很多過火的話,那我怎麼誠實地去表達這個感受、又不形成控告呢?答案是,你要到上帝面前禱告,禱告到你內心當中真的饒恕他。

即使不饒恕,也要禱告到對上帝有信心,就可以講了,例如,你可以跟對方說,你剛才說的那句話對我是很大的傷害,我非常傷心,等等。

對方可能會因為剛才做了錯事而愧疚、內疚、難受,因此,如果你願意饒恕他,你表達完自己的感受之後,一定要加上說,我已經禱告了,我願意饒恕你。

如果你還沒有饒恕對方,你可以說,我雖然心裡還很難過,但是我相信神會幫助我們,我們能解決這個問題。

這些都是需要你事先預備的。

第二個技巧是,我們說話一定要明確。

在溝通的過程中,一定要說特別明確的話,不要說似是而非的話、帶歧義的話、怎麼理解都行的話,因為有時候我們可能會故意說一些帶歧義的、模稜兩可的話。

我們更不要說那些弦外之音,不要話裡有話,不要說暗示性的話,不要說的很艱深,需要對方琢磨好幾天才明白原來你是這個意思,一定說得非常明確。

你對對方有要求,有期望,有想法,要很明確地表達,這是溝通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面。

包括你的感受,一定要明確地表達。

很多溝通培訓都會特別講到,說話不要說評論,什麼叫不要說評論,就是千萬不要說,我覺得你就是這樣一個無藥可救的人,這叫評論。

我們往往既不說事實也不說感受,上來就說結論:我看透你了。

發生衝突了怎麼辦?

原則一:抓住時機

衝突解決的第一個重要原則是關於時機,《聖經》告訴我們,「不可含怒到日落。

」夫妻兩個人吵架了,但俗話說,「夫妻沒有隔夜仇」。

所以,要在睡覺前解決問題。

但有些矛盾不是這麼快能解決的,比如說吃晚飯的時候兩人吵架了,睡覺前的時間內,你可能解決不了這個衝突,那什麼時候解決呢?早上起床的時間也很好,至少在下一次參加教會事奉之前解決。

原則二:矛盾不要馬上公布和擴散

關於衝突解決, 還有一個建議:夫妻之間發生了矛盾之後,不要馬上公布。

我們現在有微信群,有小組的群,各種群,你不能一吵完架,兩個人都還在生氣,一方早上吃完早飯上班去了,另一方就把吵架的過程詳細地「發表」在群里。

矛盾沒有解決之前就公開,這矛盾就會更加難以解決。

作見證的時候可以這樣講,但解決之前不要公開到全教會都知道。

可以找牧者,找組長,找你熟悉的弟兄姊妹來幫助解決,這些都可以,但是不要在公開場合先宣揚。

原則三:彼此認罪、彼此饒恕

雖然把這個原則放在了最後分享,但其實對於衝突的解決,核心原則卻只有這一個,這個原則可能是我們很熟悉卻又不熟練的,就是彼此認罪、彼此饒恕。

只有走到這一步了,這個衝突才算真的解決了。

要彼此認罪。

你在上帝面前認罪了就行了嗎?還不夠。

這只是個起點,你都知道你錯了,但卻面子上過不去,不肯向對方去道歉,這是不可以的。

在上帝面前為自己禱告之後,要在對方面前認罪,表達歉意,表達悔改。

然後,被傷害的那一方,要表達接納和饒恕。

只有走到了彼此認罪彼此饒恕的這一步,這個衝突才算是真解決了。

禱告

天父,我們再次到你面前仰望你的憐憫和恩典。

主,你知道我們都是不完全的罪人,無論是心懷意念還是我們的口舌都常常得罪你,也得罪我們的配偶、親人。

但主你的恩典卻可以覆蔽我們這一切的過犯,你的話語也帶著智慧的亮光來指教我們。

唯願你使我們能夠在你面前謙卑、敬畏你,並且能夠把從你所領受的這些通達的知識用在我們身上,你就讓我們品嘗在婚姻中你預留的美好和甜蜜。

禱告奉我主耶穌的名。

阿們!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守望家庭,轉載時有刪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夫妻間缺乏有效溝通的原因分析及對策

問:如何解決我的情感問題?答:點擊右上角「關注」或」私信「我即可~也許挽回的道路是艱難的,但是只要肯你去嘗試,肯踏出那一步,利用一些感情的技巧去挽回她(他),相信奇蹟會發生的。如果你也遇到了情感...

加強雙流動夫妻溝通技能訓練,促進婚姻穩定

在溝通理論中,強調人際溝通在人際關係中的重要性,認為許多人的行為問題都是出在人際溝通方面,如不能很好的給予或接受信息反饋,不能恰當的接受、選擇和評估信息等。在婚姻關係中溝通則是指丈夫和妻子之間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