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塵戀愛學:不扯犢子穩固吸引的逆天法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你的情史多不?
那當然。
有多少次啊?
也就100多次吧。
有那麼多嗎?我怎麼記得屈指可數啊。
我把暗戀也算進去了。
那能算嗎?你這個悶騷男!
怎麼就不能算了?
你和你前男友啪啪啪的時候你舒服還是他舒服?
你好污!
男人和女人失戀就會變得負能量,並且墨跡。
時間久了,還會失去朋友,再久一點,就失去自我。
我們學員張他們戀愛四年半,一年半的相隔異地,三年同城。
男孩想結婚了,女孩口頭贊同,但行動很墨跡。
婚紗照調了三次時間,婚禮公司一直沒見。
雙方父母會面了,男孩自嗨,女孩發獃,氣氛很懵。
男孩孤獨的張羅著自己婚姻大事,女孩貌似很忙。
最近一次旅行,男孩在登機口焦急的等,女孩趕在關門前的最後—分鐘到達。
她竟然起晚了。
最近幾次約會,例行公事的格調,看正熱的電影,逛家門口的商場,吃保證味道的海底撈或連鎖餐館。
男孩想自己設計點浪漫,女孩的臉,毫無生氣。
一個人用多大力也出不了奇蹟,愛情里,是不存在個人英雄主義愛是相互的,她不做,你特麼就引導啊!像個男人那樣!
最後,女孩也攤牌了。
「23歲,不想結婚,太早。
」
哦。
男孩飆了三天,隨後怒火平靜,心涼得夠嗆。
喪氣的狀戀,掛在瞼上,同時傳到朋友圈。
各路備胎快馬加鞭,噓寒問暖。
其中的佼佼者,趁虛而入,貌似還入得挺深。
內優外患之下,可以確定的是,之前那段四年的愛情,要收官了。
男孩分手了,他很悲傷同時後悔。
隨後的兩個月,他成為了負能量黑洞。
周邊朋友,對於他離奇的愛情悲劇,可以倒背如流,更對他固定的結尾印象深刻。
「我接受不了。
」
大多人,不知道該怎麼精準的接下去。
暖一點的,就說「沒事,慢慢來......有朋友呢。
」
男孩說「我接受不了。
」
......
橫一點的,就說「接受不了,也他媽得接受,多大人了!」
男孩說「我接受不了。
」
......
真是一個死循環,自己設的局,自己掉坑裡,自己喊著「出不去」,更可怕的是,最後你發現,周邊都沒人了,世界只剩自己。
越長大,就會經歷越多的離別。
然而處理「離別」,真他媽考驗情商。
領導兼兄弟,談到分手,給了些建議,大慨如下:
第一,不要自殺,不值得。
第二,會難過,但要給自己一個時間線,三個月差不多,半年是極限。
第三,瘋狂的充實自己,用各種形式。
健身,旅行,把時間填滿,讓身心俱疲,總歸是好事兒。
這公式很靠譜,那再追加幾個歪招。
第一,好好利用備胎。
在你談戀愛的時候,不要把自己圈子搞死。
別不好意思,你用他(她)們,他(她)們也高興著呢。
第二,喝酒,喝大醉,身體難受幾次,心靈的疼痛就被置換了。
第三,陪爸媽,然後你會發現,在親情這個部分,欠著債呢。
我們更不必用悲傷證明愛情,不必效仿韓劇或《小時代》,所有經歷的事兒,總歸是要讓自己變得更好,更結實。
她最近的一條朋友圈,挺悲壯。
「去尼瑪的愛情。
」
我沒有點讚,留了句評論,
「去尼瑪的,過去的愛情。
」
此後的他找到了我們,原來這麼回事。
開始時女生每天都會主動聯繫這個男生,但時間一長女生覺得對她漸漸疏遠從而讓他覺得自己失去了主動權。
我繼續問他,那你都做了什麼。
他說開始女孩說喜歡他,兩個人也都不出。
但男孩想要關心,就覺得這個女生對她關心不夠。
我說都表現在哪裡呢。
他眼神中略帶憂傷的回憶著她們的點滴細節。
在親密關係里的挫傷和失敗都來自於「你不懂我」而做出的「你不愛我」的結論。
在伴侶關係里,人們常常對對方有個期待:我期待你可以知道我想要什麼,當我沒有告訴你的時候。
並且能夠自動滿足我。
當這個期待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他們就會發展出形形色色的行為來證明愛,或者放棄愛。
或者給對方施壓。
男生在疑惑的時候問這個女生:你到底愛過我沒有?女人堅定的告訴了他:「不愛你怎麼會跟你呢?」。
但男生覺得他的行為這個女生沒愛過,覺得從來沒被愛過。
因為這個女生的行為沒有滿足對他的期待。
比如我見過的很多初婚夫婦的爭執。
男的覺得我為家賺錢,付出了那麼多,女的一點都不理解而心涼。
女的覺得男的過於冷漠不管不顧就知道忙自己的事兒覺得不被愛。
其實不光他們連我也是如此。
我以前的關係里,當我生病的時候,我期待女票可以主動給我倒水,問我體溫。
但是她沒有做,當我要她去做的時候,她也做了,但還是感覺很不好。
比如有的女生希望男生主動做些什麼,但是男生沒有。
情感專家會建議「你想要就去要啊」,女童鞋們還是覺得要來的沒意思,那不是愛。
比如熱戀中的男女在「今晚吃什麼」、「情人節有沒有送花」上數次爭執賭氣。
男生的木訥和不懂人能讓女生目瞪口呆,女生的作和複雜也讓男生瞠目結舌。
所以他們才吶喊出「你不懂我,我不怪你」的呼聲,對自己評價出了「我並不在乎物質,我只想有個人能懂我」。
在我剛開始學心理學的時候,我覺得這些人都有問題。
因為他們活活的把愛情給作沒了,他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單一化了愛的渠道,固執的用自己能接受的方式來索取愛。
後來我幫助他們打開了愛的渠道,他們看到了愛其實一直都在,不必證明,是自己蒙蔽了雙眼。
比如我上面說的,當我開始跟她一小段時間,她悔不當初。
在她的世界裡,愛不直接表達,就不是愛。
在老公的世界裡,愛說出來要比做出來難100倍。
我們都把自己從原生家庭裡帶來的模式和缺失放到了親密關係中,於是每個人都學會了不同的付出和表達愛的方式。
當這個方式有差異,而且通常差異是必然的的時候,他們的衝突就會產生。
家庭成長環境對戀愛影響的重要性
很多人在小時候因為各種原因,比如父母忙碌、孩子較多等原因沒有被過多的關注,就會造成了自己不相信自己是值得被關注的,而不斷想從伴侶那裡獲得,不斷索取和證明自己是被重視的、被關注的。
一旦得不到,就像當年覺得父母不愛自己一樣,覺得伴侶不愛自己。
避免這個情況的發生你需要去了解對方家庭的成長環境。
做出一定的判斷。
以及在你能忍受的範圍內,給予對方期待性的塑造。
因此某種程度上說,我們找到的伴侶,就是找到的另外一個父母。
我們長大後和他人的關係,都是在重複早年和父母互動的模式。
親密關係作為人際關係的升級版,尤為如此。
當年我們怎麼學會了「怎麼不被愛」,我們就會從伴侶類似的行為中體驗到同樣的不被愛。
我們會告訴學員讓他們了解女方他們的父母在他們小時候沒有做什麼,哪些是好的父母該做的事情而他們的父母沒有做。
比如小孩子應該是被重視的、無條件接納的、安全的、被讚美的、被認可的、被看見的、被及時滿足的。
但是他們的父母沒有做,這時候你就需要再為她們做一次,讓她們意識到,她們是值得被滿足的,這樣就形成了依賴感。
既然我們可以做,真正的戀人,為什麼不可以做好這些,自行維護感情呢?
很多人還會計較:我不是你的,我只是你的愛人。
你媽媽欠你的,不該我還。
道德上來說,無可厚非,你不該承擔這些。
但是實際中,他媽媽欠他的,他媽媽不還,只能你這個戀人來還了。
誰讓你要愛他,跟他在一起呢?
我不是一定要你回來
只是當又一個人看海
回頭才發現你不在
留下我迂迴的徘徊
我不是一定要你回來
只是當又把回憶翻開
除了你之外的空白
還有誰能來教我愛
記得
你有個關於愛的朋友
梵塵戀愛學
撩妹技巧、脫單困擾、戀愛調解、搞定女神
關注梵塵戀愛學公眾號:PUAFUN999 與更懂女人的內行人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