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種不一樣的愛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斯滕伯格愛情的悖論

美國心理學家斯騰伯格提出的愛情理論,認為愛情由三個基本成分組成:激情、親密和承諾。

激情是愛情中的性慾成分,是生理情緒上的著迷,也就是當有性感小姑娘從我們身邊走過,不由自主的多看兩眼,美其名曰「回頭率」的那種感覺。

親密是指在愛情關係中能夠引起的溫暖體驗;就像與父母或兄弟姐妹的感覺。

雖然也有摩擦,但你始終會相信他們是不會坑自己的。

承諾指維持關係的決定期許或擔保。

比如:婚禮上主持人或牧師總是要說千篇一律的問那麼幾句話。

——無論富貴貧窮,無論健康疾病,無論人生的順境逆境,在對方最需要你的時候,你能不離不棄,終身不離開直到永遠嗎?這就是承諾。

親密是「溫暖」的,激情是「熱烈」的,而承諾是「冷靜」的。

根據激情,親密和承諾三大要素不同的組合可以分為:

喜歡式愛情(親密):既沒有占有對方的慾望,也沒有長相廝守的承諾。

只是在一起很舒服。

迷戀式愛情(激情):例如:約炮,說句低俗一點的話「脫褲辦事,提褲走人」。

不照顧對方的感受,也不會考慮對方以後會怎麼樣。

空洞式愛情(承諾):很多政治性的婚姻是這樣的。

浪漫式愛情(激情、親密):很多的婚外情就是這樣,都知道沒有結果。

但就是著迷,而且能保持一段不短的時間。

伴侶式愛情(親密、承諾):大部分家庭會出現這種問題。

比如:七年之癢的問題。

雖然誰都離不開誰?但總有一種左手摸右手的感覺。

愚蠢式愛情(激情 承諾):實際是把約炮當真情。

完美式愛情(親密 激情 承諾)這樣的類型在愛情小說里屢見不鮮。

實際上在七種之外還有一種類型,就是無愛式愛情(三樣都沒有)。

這樣算來,就是八種類型了。

按照斯滕伯格的理解呢。

好像只有完美式愛情才是真正的愛情。

其他七種都不是。

這應該也是很多崇尚愛情至上的人所認可的。

但按照優勝劣汰的原則。

真的完美式的愛情那麼好,是所有人追求的終極目標的話,其他幾種形式即使不消亡,也應該被極大的弱化。

就像人類的尾巴,不需要了,一點點的就沒了。

但現實的生活中,其他幾種形式仍然按一定的比例存在著。

如果能夠存在,必然有它存在的理由。

我重點想說的也在與此。

任何理論只要能夠傳承,必然有他的合理性。

但也無法避免時代的局限性。

就像「開卷有益」這個詞,以前可以說是至理名言。

一位以前,技術落後,印刷書籍是很貴的。

所以,亂七八糟的書是絕對不會印的。

這就導致當時能看的書很少,而且質量也非常高。

開卷自然有益。

但現在還適用嗎?別說看書,就是全國出版書的目錄,你也不一定看得過來。

而且內容、質量也良莠不齊。

看一些質量差的書,與其說開卷有益,不如說浪費時間。

當然,我不是全盤的否定斯滕博格理論。

而是只將完美式的愛情無限推高,而貶低其他幾種愛情形式。

我覺得是有問題的。

喜歡式愛情

他們之間只有親密感。

在一起感覺很舒服,但是覺得缺少激情,也不一定願意廝守終生。

這讓我想到了一件事。

我曾經在一個單位上班。

有兩位中年師傅,男的離異,是那種比較老實的類型。

女的長得比較丑,可能因為這個原因一直未婚。

兩個人沒事就在一起,好像有著談不完的話題。

而且他們經常找一個私密的空間——那是一個廢棄的倉庫。

一些老師傅都會背後議論,說兩個人一定有事。

我當時的工作是統計員,我的辦公室恰巧與這倉庫就隔了一堵,說是一堵牆,實際就是一層中密度板。

當時我也年輕,就想聽聽他們在幹什麼。

於是,我就拿著一個玻璃杯扣在牆上(這是我在一部電影里學到的技術)。

對面的聲音聽的清清楚楚。

女的說自己因為相貌,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對象,而且總是家裡外頭讓人嘲笑,為此而苦惱。

男的講的是,曾經的婚姻給他造成的傷害。

接著,兩個人相互開導,相互理解。

我聽著那個泄氣啊!本來是想上堂生動的生理課的。

結果是聽了一段同志間的純真友誼。

好幾次都是這樣。

我真不理解,「陳穀子爛芝麻」有什麼好聊的。

後來有一些多事的人,看他們常在一起,本想撮合。

但被男的拒絕了。

他說,他們只是朋友而已。

但後來,他無意間與我說了實話。

「當朋友是聊天,當妻子是要「辦事」的。

但和這個女人實在「辦」不起來。

而找那女的談,女的倒是同意了。

但提出了一系列的條件。

不能和前妻的孩子走得太近,工資要全給她保管……這實際上就是要一種承諾,但男的根本就不會答應。

生活中仔細觀察,不乏有這樣的藍顏知己、紅顏知己。

他們尋求的是一種親密感。

或者形容是可以喘息一下的寧靜港灣。

他們交流的內容,要麼,是不被大家所接受的,要麼,是不方便光明正大說的。

這就需要一個像親人一樣的人來包容他。

這裡面其實還存在一種移情的反應。

他們將對方都想成了他們現實成長經歷中,最值得信賴的人。

或者想像中最值得信賴的人。

這樣的關係是很難發展為婚姻關係的。

因為雙方都不想承諾對方什麼。

在性方面也不會相互吸引。

只是追求一種情感的宣洩或依賴而已。

就像我剛才說的故事。

男的對女的沒有性的需求。

女方要的承諾男方也不想給。

這種類型,中年人偏多,而且,大部分都有工作和家庭的壓力。

屬於「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

他們需要一個宣洩的出口。

這種出口不是性,因為中年人性能力已經在下降,性已經不是他們追求的唯一目標。

他們更渴望親人一樣無微不至的體諒和關懷。

但在這種互動中,他們不會給對方承諾,因為他們已經不堪重負,所以不想再背上新的負擔。

但這種關係是我們生活中需要的。

一方面、他們沒有超越底線,另一方面、確實起到了緩解焦慮的效果。

諮詢中,我還接觸過一個中年嫖客。

他每周都去嫖宿。

找的是一個年齡相仿,但長相一般的中年女人。

其實憑他給的費用。

他完全可以找一個更年輕,性感的。

後來他跟我說,他到那個女人家,有時候,並不發生性關係。

就是談談心。

圖的是,讓自己的心理舒暢些,能夠在女人那裡睡個安穩覺。

而年輕的女人只知道在床上應付完他,拿錢走人。

這個嫖客非常迷戀在那個女人家的感覺。

但他表示,肯定不會娶那個女人。

因為他認為對方不乾淨。

親密也有一定風險,因為親密往往與信任有關。

當你百分之百信任一個人,而那個人卻是個百分之百的騙子,那你可就慘了。

我們需要親密,也可以給予旁人親情,但這需要「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親密的基礎在於互動。

而且親密與承諾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性質,一個是感性的體驗,一個是理性的決定。

千萬不要混於一潭。

親密是一種愉悅的感覺,但因親密而被迫做出承諾,只會是一種負擔,最終使親密感降低。

迷戀式愛情

這種男女關係只有激情體驗。

認為對方有強烈吸引力,除此之外,對對方了解不多,也沒有想過將來。

這可能也是目前被主流價值觀否定的一種方式。

就有人曾對我說過「沒有愛的性,就是牲口交配。

但這種論調有一個誤區。

時代在變,人們的關注點也在變。

舉個例子,當年在一個貧困的山區,計劃生育很難推行,孩子年年超標。

用了各種辦法,都不見效。

後來村裡有了電,生育率直線下降。

計生幹部非常不解,自己沒做什麼新的措施啊!

實際原因很簡單,沒有電,天一黑就沒有娛樂活動了。

只能「造小孩」解悶!有了電,接著就有了電視,電腦,手機。

自然有了更多有趣的事要干。

孩子自然就少了。

愛情也許也是精神生活貧乏的一種衍生品。

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的出現。

導致人們眼界開闊了,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

以前,愛情也許是大多數年輕人最求的目標,但現在的精力可能會被其他更有吸引力的目標所分流。

不是人人都需要那種海誓山盟的愛情。

但不需要愛情的人,不一定不需要「性」。

你可以將愛情捧上神壇,頂禮膜拜。

但你不能用你的價值觀綁架他人的意志,讓他人接受。

其實,有些人更希望將「性」擺脫親密,和承諾而獨立存在。

我就認識一個中年的女性,老公是個富商,比她大十幾歲。

性能力已經不行了。

於是她就在外面找了一個小帥哥。

知道的人,都說她不守婦道。

但她反唇相譏,「四十來歲,就讓我禁慾,這人道嗎?」

這樣的女性不會承諾與帥哥結婚。

由於年齡的代溝也不會產生深厚的親密關係。

那個帥哥只是她的一個真人版「自慰器」而已。

這種關係只是她生活的補充。

而如果她去追求完美的愛情,她就要撇下優越的生活,還要在容顏漸衰的情況下,要求一個她喜歡的男人,承諾和她長相廝守。

還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建立親密。

對於愛情至上的信徒也許可行,而對於其他一些人,從投入和產出的效益來考慮,是極不合適的。

性本身就具有娛樂功能。

在我的諮詢中,也時不時的出現,約炮,換妻,甚至3p這樣的個案。

有些人也許定義這些行為放蕩,淫亂。

但如果單純的將其作為一種遊戲呢!

對於一些人,將激情、親密、承諾集中在一起的完美式愛情視為一種檔次,一種品味,一種追求。

但對另一部分人則可能是在浪費時間、生命。

親密、承諾就像一個包袱,讓他們疲憊不堪。

而單純的「性」對於他們只是一種調劑。

費用低,時間短,消耗少,即無親情的騷擾,也無承諾的負擔。

他們可以將節省下來的大量時間,精力用在自己認為更有價值的事情上。

當今這個世界太精彩了。

精彩到,時間顯得是那樣的寶貴,需要精打細算,不能浪費。

其實,同樣是「性」,對於不同的人感受是不同的。

就像我們一直說,麥當勞,肯德基是垃圾食品,它高脂肪,高熱量。

但對於一個體力消耗巨大產業工人呢。

自己不認可的事,自己不去做就是了,但也沒必要對他人的行為指指點點、品頭論足。

我個人覺得,只要是在私密空間,不影響第三方,雙方自願並且不會給對方造成不可修復的傷害。

滿足這四條,應該是可以被允許的。

如果說到此,你還是不能夠容忍「性」單獨存在合理性的話。

認為這是墮落。

那麼我們就換個思路。

激情或者說性的開放是社會發展的副產品。

就像我們常說的,「十人九痔」.但動物為什麼沒有痔瘡呢。

因為人站立行走,肛門向下。

動物是趴著,肛門向後。

由於人類腦袋與身體的比例比動物大的多。

為了托起人類碩大的頭部,讓自己更聰明,只能直立行走。

代價則是痔瘡。

痔瘡是使我們得到更大的利益時,付出的小小代價。

性的開放也是如此。

我接觸過不少這樣的人,他們將大量的時間用在自己的愛好上,事業上,而且到了痴迷的程度。

而愛情只有最基本的,原始的本能成分「性」,才能讓他們稍微轉移注意力。

而將投入到親密,承諾中的時間省出來,更好的享用這個社會;這是一個人的選擇,沒有對錯。

只有適合與否。

但我下面想說的是任何事情都有它的規則。

激情也是如此。

如果你只是痴迷於此,就不要在其他方面藕斷絲連。

舉個例子:我認識一個男人。

獨身主義,但不禁慾。

所以經常約炮。

認識個女的,三十五六歲,年輕,身材好。

後來,兩個人就熟了,經常微信聊天,而且越聊越投機。

一來二去,女的動了真感情,不顧一切了。

女人動了感請,有時感覺和恐怖分子沒什麼區別。

後來女方因此家庭破裂,賴上那個男的了。

最後鬧得不可收拾。

空洞式愛情

只有承諾。

缺乏親密和激情,純粹的為了結婚為目的的交往。

男女互動中,單純的注重承諾,有這麼幾種人。

第一種類型,他們沒有激情,或被壓抑;親密關係建立,對於他們也是勞民傷財不合算的事。

簡而言之,他們沒有這兩方面的能力。

這可能與他們幼年時父母的教育有關。

我見過一個小伙子,從小,父母比較冷漠。

缺少親情的互動。

在性方面父母也隻字不提。

導致他長大後,無法與身邊的的異性正常交流。

看著同齡人一個個的結婚了。

自己也著急了,費了千辛萬苦才找到另一半。

結婚後傻眼了。

他是為了結婚而結婚。

對另一半即沒有更高的性需求,也不知道如何親密。

但總不能剛結婚就離婚吧。

只能用承諾來作為補償。

工資全交,家務全乾,只想落一個「這小伙子真不錯」的好名聲。

他的妻子為此非常的苦惱,因為所有的事,丈夫都幹了。

但都是因為「應該干」,而不是「想干」。

大家可能不太理解這兩者的區別:前者的意思是,反正該做的,我都做了。

沒有我的責任了。

這最終會使生活變成白開水。

而「想干」則是出於愛妻子的動機。

第二種類型,這樣的人生活在高超我(道德,良心)的家庭,超我是弗洛伊德提出的概念。

父母要求嚴格,特別是在誠實守信方面。

父母長時間的教育,導致孩子形成內化機制,也就是說,他的心裡塑造出同樣嚴厲的父母形象。

只要做得不好,就會遭到心中父母的嚴懲。

孩子長大後,會通過這些承諾,來體現自己是個好孩子。

但這種承諾不會讓人感到舒服。

就像一個瓶子裡放三種顏色的豆子。

其中一種顏色過多時,意味著其他兩種必然減少。

一個人過於強調承諾會導致對激情和親密的忽略。

當對方提出質疑時,這樣的人總會說「你有什麼好抱怨的,我做的還不夠好嗎!」在他們的心裡承諾可以代表一切了。

而且凡是這種類型的人,總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

那種承諾更像是對你的施捨。

第三種類型,這樣的人不是不懂得激情和親情。

而是受過傷害。

所以用承諾來代替。

我認識一位老兄,985大學畢業。

後來成了一個科技部門的技術尖子。

和自己的女友青梅竹馬。

但女友因出國與他分手了。

那種決絕的神態,這位老兄一輩子也忘不了。

憑他的條件完全可以再找個不錯的。

但他卻找了一個相貌平平,學歷不高的女孩。

並對女孩很好,答應的事,言出必行。

其原因很簡單,激情,親情得到後失去,更讓人難以接受。

既然這樣,我乾脆就不要了,找個差的,我還對你好。

這總沒問題了吧!

還有一種承諾,與其說承諾,不如說欺騙。

我們經常看到這種場面吧!一個男孩單膝跪在女孩面前。

承諾「現在雖然什麼也給不了你,但我真心愛你。

將來我會讓你有房子、車子、票子、給你最好的生活,讓你成為最幸福的人。

電視里好像竟是這樣的情節。

因為勵志,所以很多人愛看。

我們曾經批評一類女孩子「寧可在寶馬車裡哭,也不在自行車后座上笑」的言論。

但我想說,如果你一味的相信剛才那個單膝跪地小伙子的話,有一種可能你會在「自行車后座上哭」。

這種承諾幾乎是空頭支票。

這裡面有一種無奈的成份。

在競爭條件不如身邊的競爭對手的情況下。

再不「畫餅」就更沒有機會了。

過於注重承諾的人往往會迴避親密。

因為他有一個潛在的動機「我該答應的,都會做的。

別再煩我了。

而性方面他們也是會有的,但那與激情已經無關了。

「我之所以和你合法的發生性關係,是因為這可以證明我們是夫妻。

這實際已經是一種承諾性質的「性」了。

」甚至我見過最極端的情況,男人是通過手淫讓自己勃起,然後再與妻子發生性關係的。

想起來都感到可悲。

空洞式的愛情一定一無是處嗎?至少對當事人不是這樣。

它與迷戀式的愛情有同樣的好處,節省時間和精力。

當雙方都需要一個家庭,以便讓自己感到安全,但又想保留自己的獨立空間,不願意因親密,激情而影響現有的生活質量,這種婚姻是適合他們的。

還有一個好處是,凡是過分承諾的人。

往往在親密,激情方面,要麼有嚴重缺陷,要麼受過嚴重創傷。

這會使他們在見到異性時異常的焦慮,無所適從。

而承諾則成了他們緩解心理焦慮,能夠與對方互動的唯一渠道。

他們一般也會很看重承諾,因為再丟掉它,就什麼也沒有了。

除非他們自己感到痛苦,否則,他們沒有必要改變。

只需要找到自己匹配的人就可以了。

我就見過一對這樣的奇葩夫妻。

男的有錢,想要個孩子,但對養孩子十分恐懼。

而女方也喜歡孩子,並且認為照顧孩子是個樂趣,但對生存(錢)有著憂慮。

於是男的承諾賺錢,女的承諾養孩子。

浪漫式愛情

有親密關係和激情體驗,沒有承諾。

這種「愛情」崇尚過程,不在乎結果。

那些認為找到真摯愛情的第三者都是這種類型。

為了這份感情,她們可以為了自己的「另一半」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在她們看來,對於有真感情的人,承諾只是一種「做作」形式,毫無實際價值。

但這裡面有一個先決條件,處於這種模式下的男女心理必須非常強大,自信。

否則會鬧出不可收拾的慘劇。

記得,以前我們在媒體上經常時不時的看到一個第三者與那個已婚男鬧僵,一氣之下給已婚男的孩子潑了硫酸的報導。

這樣的過激事件,大多不是因為物質利益的糾葛引起的。

開始的時候,第三者只是因為愛男人才和他在一起的,有激情,有親密這已經讓他們十分陶醉。

也就不圖什麼乾巴巴的名分了。

但隨著性得到了滿足,隨著親密關係也越來越緊密;女人開始越來愈痴迷這些。

而越是痴迷,越擔心有朝一日失去。

這時她越來越渴望男人的承諾。

這本來是她以前不屑於顧的。

但在這種浪漫式的愛情中,承諾是他們剛建立關係時,已經約定好了放棄的。

於是女的就處於一種長期的焦慮之中。

焦慮無法宣洩會產生憤怒。

既然講不出理來,就不講理了。

悲劇就出來了。

浪漫式愛情在於洒脫。

而洒脫來自於沒有承諾的負擔。

所以如果你尋求浪漫,千萬不要貪得無厭。

就像看電影,花錢就是為了找消遣,電影演完,曲終人散。

別在那裡磨嘰沒完。

你什麼也得不到。

浪漫的愛情需要技巧,也就是「火候」問題。

火大了,就燒焦了;火小了,不熟。

這種浪漫式的愛情對傳統婚姻是最有殺傷力的。

因為他們好像該享受的都享受了,又沒有各種責任來約束他們。

但他們的尷尬在於,他們會使一段傳統的婚姻解體,但他們卻不一定都願意最終進入傳統式的婚姻。

伴侶式愛情

有親密關係和承諾,缺乏激情。

這是一種傳統式的愛情模式。

也曾經被認為最穩固模式。

但這種關係里總感覺有一種理性的實用主義色彩。

現在的社會貧富分化。

應了那句話「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拽。

條件不太好的人,如果想結婚,沒有過多的選擇餘地。

雙方內心自卑,對婚姻考慮的比較現實,比較重承諾。

並注重營造親情。

他們考慮更多的是「收入是否穩定,身體是否健康,對家是否真心付出……」而激情則是可遇不可求的。

這種婚姻的穩定是建立在環境不變的情況下。

環境變了,可能就是最不穩定的。

我生於70年代,我們這個年代正處於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折期。

那時候,我們的父輩貧富都差不多。

所以我們的理念也是「媳份兒、媳份兒、每人一份」。

能找到異性結婚就不錯了。

那時候,我們也想找章子怡,鞏俐。

哪找去啊!只能找那種,也許不太會激發性慾,但適合結婚的女人。

婚後我們也會把精力都放在家裡。

漸漸的有了親密感。

但隨著改革深入,有一部分人發財了。

然後出事了!

「男人有錢必學壞,女人學壞必有錢」其實男人有錢之前也不一定好。

只不過沒有機會。

因為以前確信自己得不到,也就不想了。

但現在可以得到了,以前壓抑的激情的衝動一下子就噴涌而出。

形成一浪高過一浪的離婚潮。

這樣的婚姻結構穩定性在於外界的誘惑。

就像一個乞丐,他天天經過一家五星級賓館,但從來沒往裡看一眼,因為他知道這不屬於他。

有朝一日撿了一大筆錢,陡然而富。

他第一個想去的地方,就是那個他天天經過的賓館。

激情實際就是那個賓館。

伴侶式的婚姻應該現在很少了,因為,隨著80後,90後的成年。

他們要求自由,張揚個性,一段沒有激情的婚姻他們是難以接受的。

伴侶式愛情更多的尋求安全感,穩定,不喜歡折騰。

我見過這樣的一對夫妻,女的前夫死了,一個人沒有安全感。

男的離異,一個人生活,家裡一團糟。

兩個人走到一起,承諾白頭到老,平日裡相互照顧。

這樣的婚姻的關鍵在於對激情的要求不是很高。

在這裡我還要多說兩句,每一個人都對性的渴求度是不一樣的。

這也是我反對完美式愛情的地方。

那種對於安全感,穩定需求遠遠大於激情需求的人適合這種婚姻。

因為對激情的過於感興趣,可能會影響家庭的穩定。

因為激情的特點是追求刺激,追求的是新鮮。

甚至是衝破禁忌的快感。

愚蠢式愛情

這是一種只有激情和承諾,沒有親密關係。

沒有親密的激情頂多是生理上的衝動,而沒有親密的承諾不過是空頭支票。

這是有些年輕人非常痴迷的方式,而我恰恰反對的方式。

性是短時間的生理衝動。

而承諾是長時間的理性思考的產物。

沒有親密的緩衝,這兩者很難調和。

因為他們的目標不一樣。

曾經有個電視劇,兩個初中生發生了性關係,女學生懷孕了。

整個學校鬧得滿城風雨。

在醫院裡,孩子生了下來。

女生的父母覺得非常沒有面子。

但女生卻說,男生承諾過對她負責,愛她一生。

而且還幻想著,男生跪在她面前,捧著玫瑰向她求愛的場景。

但等到的結果,卻是男孩轉學到了外省。

再也不見她了。

現在明白家長為什麼反對早戀了吧!孩子們認為自己進行的是純真的愛情,可以長相廝守。

但當你具體問他們「你愛對方什麼?」。

孩子就說不出口了。

我想起小時候在胡同里,幾個大娘評價性感女孩的話「楊柳細腰,大屁股小腳。

」這可能就是青春期的男孩喜歡的。

他們認為女的一輩子都不會變。

他的承諾也一輩子不會變。

也就是他們將激情與承諾混淆了。

不只是青春期的孩子,成年人也是如此。

我們不時聽到一些閃婚、閃離的報導。

為什麼閃婚?短時間內無法建立親情,吸引雙方的只能是激情。

他們將激情與承諾等同起來,所以迅速的登記結婚。

當激情很快消退後,兩個人又沒有建立可以依靠的親密關係,這時發現承諾就是個笑話,只得離婚了。

但這種愛情就真的不適合存在嗎?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

誰能保證你們因激情在一起後,不會在對方身上看到另外更吸引你的特質呢!

這裡的關鍵是承諾。

也就是說,「你們如果適合,下一步怎麼樣。

如果不適合,下一步應該怎麼樣」,都應有一個理性明確的思路。

這時的承諾就變成了激情的矯正器。

結果可能就不一樣了,

無愛式愛情

沒什麼可說的了,激情、親密、承諾,它三個因素都不具備。

如果還能在一起,只能是利益了。

比如:我想研究生畢業,就和博導在一起。

相當女一號就和男導演在一起。

……也就是說,無愛型可以與任何類型的人在一起。

只要有利益。

電影,電視中經常有這樣的情節。

大學時,一對男女確定關係,快要分配時,男的又被一個高官的女兒看上了。

高官許以這個男孩錦繡前程。

男孩經過長期的痛苦的思想鬥爭,決定與現在的女友分手。

我想說,那種情節只是為了劇情的需要。

讓劇情起承轉合劇烈一點,以便吊觀眾的胃口。

現實生活中我見過這種情景,根本就不是電視里的那樣。

從高官女許願,到男孩做決定。

前後沒超過半小時。

作為傳統的愛情價值觀,對這種行為當然不可接受。

但一般無愛的人,心中都會有些創傷。

那種對愛的麻木,也許是一種自我的保護。

對他本人未嘗不是個好事。

很多人會質疑我的說法。

「你諮詢師是幹什麼的?你可以教他愛!讓他體會從愛中得到的幸福!」

「你會讓一頭狼,來體會羊吃草的快感嗎?」我嘔心瀝血,花費大量時間讓一個無愛者體會到一點點愛的快感。

而這種快感遠遠低於他在無愛時的舒適感。

你覺得這是有成效的諮詢嗎?

有這功夫,我還不如告訴身邊的人如何鑑別無愛者。

不要看他是怎麼說的,而是看他是如何表現的,特別是細節方面是騙不了人的。

他說對你有激情,卻沒有一絲的生理反應;他說對你像兄妹,卻不願意花一點時間來陪你;他對你承諾,但這種承諾根本無法兌現。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那你就要考慮你身上是否有什麼物質的利益吸引著他。

即使對方是個高級的無愛者,能夠用一系列方法掩飾。

但時間也可以慢慢的揭開他的面紗。

完美式愛情

它同時具備三要素,包含激情、承諾和親密。

斯滕伯格認為,只有在這一類型中,我們才能看到愛情的廬山真面目。

將完美式愛情當成極致,就像應試教育中的唯一標準答案。

好像只要你努力最終會達到這個標準,而且是唯一偉大、光榮、正確的標準。

你可能以為三方面要素在你的愛情中都有,所以不會出現移情別戀的問題。

但你是否想過,也正因為你身上三樣都有,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在你身上看到他所需要的東西;你被誘惑的可能性也越大。

追求激情的人,在你身上看到了性感;追求親密的人在你身上找到了依戀。

追求承諾的人在你身上看到了未來確定的預期。

你成了眾人追求的靶子。

你要有多強的定性才能抵禦這些誘惑啊!

即使你人品正派,但「樹欲靜,而風不止」啊!

而且,這裡面還有一個「100分魔咒」的問題。

這是我起的名字。

當你考一百分的時候,家長誇獎,同學羨慕,自己自豪。

但接下來呢!你無論如何努力也不可能再提高了。

但稍不留神卻會更低。

你由此產生了焦慮。

我諮詢過很多完美式的愛情,他們有時感覺更脆弱。

就像一張乾淨的白紙,讓人看著很舒服。

但是有了一點瑕疵,就會讓你受不了。

曾經有個書商,我們暫且叫他B吧。

能賺錢,不花心,關心慈善,愛老婆。

妻子也是溫柔賢淑,通情達理。

我們暫且叫她A吧!那是典型的完美式愛情吧。

一次B,參加一個圖書博覽會,遇到一個女作家。

兩個人一拍即合。

一時亂了方寸,發生了關係。

B雖有愧疚,但想,一個人在外地。

沒人知道。

事情過去了也就過去了。

但巧合的是,被A的閨蜜發現了。

閨蜜的老公也是書商,而且很花心,所以閨蜜只要老公一出差就嚴防死守。

但閨蜜雇的私人偵探恰巧將B也拍下來了。

更具有戲劇性的結果是,閨蜜並沒有離婚。

倒是B與A離婚了。

因為A說,雖然只有一夜情,但每想到此,心如刀絞。

就像精心煲了一碗湯,色香味俱全。

但不小心掉進一顆老鼠屎。

即使是撈出去了,但湯實在是咽不下去。

為了A的感受,B同意離婚。

但心情長期抑鬱,每天也是對A牽腸掛肚。

我不否定完美式愛情,但這需要一定的檔次,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的。

也不是單靠努力可以得到了。

就像老話所說的「買得起馬,就得配的起鞍」享受完美的愛情,不但要雙方都有追求完美的強烈願望,還需要長期經營的耐力,抵制誘惑的定力,以及一旦出現問題,迅速解決問題的能力。

說實話,我比較反感「完美」這個詞,因為在我的的印象里,它總是和強迫症聯繫在一起。

除非你從追求完美的「自虐」中尋求到了快樂。

否則還是80%完美可能更適合一點兒。

談到完美,中國人與外國人在愛情方面同樣的誤導了大眾。

他們喜歡編造完美式的愛情。

但這種愛情他們自己都認為有點懸。

於是他們不約而同的想了相同的辦法。

與其梁山伯與祝英台婚後出軌。

羅密歐與朱麗葉婚後家庭暴力,不如讓他們在故事最後統統死翹翹。

即使僥倖活下來的牛郎織女,也讓他們長期的兩地分居。

這樣既保證了對完美愛情的憧憬,也避免了出現問題後不知道怎麼解決的尷尬。

愛情就像自助餐,不同的愛情形式就像不同菜的「涼、熱、葷、素」。

吃他們之前,請選擇適合自己的口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愛情藥方,是什麼讓他/她對你欲罷不能?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叫生死相許。「自古以來,多少人被愛情魂牽夢鎖;古往今來,又留下了多少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但愛情是什麼?這問題如同宇宙未解之謎一般,橫亘在世人面前久久得不到答案。今天,之軒導師...

應該為了孩子不離婚嗎?

謝謝邀請。「」夫妻之間沒有話題可說,已經完全沒有感情,形同陌路,相處很壓抑,應該為了孩子不離婚嗎?「」可以看出,題主目前所處的環境,以及心中的苦惱和痛苦。不過,在做出決定之前,我們還是要來分析下...

原來愛有7款,那你的愛是哪一款?

原來愛有七種,那你的愛是哪一款?接著看下文,方便大家對號入座!1.迷戀式愛情只有激情,沒有親密和承諾,如初戀。認為對方有強烈吸引力,除此之外,對對方了解不多,也沒有想過將來。第一次的戀愛總是充滿...

走在一起是緣分,一起走是幸福

那天下午在圖書館 遇到了 好幾年沒見過面的朋友阿麗, 我們找了一家咖啡廳坐了下來,問她這幾年過的如何。從聊天過程中了解: 她結婚了,那時候家裡人硬是不同意他們在一起,他們談了3年時間, 她父母嫌...

斯騰伯格:愛情的類型

有的愛情細膩溫婉,有的愛情激情四射。你的愛情會是哪種類型?愛情需要承諾嗎?愛情真的是「只在乎曾經擁有,不在乎天長地久」嗎?心理學家斯滕伯格試圖用理論來解釋愛情。在他看來,愛情有三個成分構成: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