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曾經最親愛的你|如何科學地處理與前任的關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果想要做朋友,

正確的打開方式是?

雖然在分手時總想「老死不相往來」,但是多項研究表明,分手做朋友的情況其實比我們想像得要普遍。

2011年的調查發現,65%的人曾經有過「分手後友情」,22%的人則和不止一個前任做過朋友。

1

為什麼人們要和前任做朋友?

在分手時常見的一句話就是:「我們還是做朋友吧。

」在「做朋友」這個行為的背後,都有怎樣的動機和期待呢?

有學者總結出,選擇和前任做朋友,主要是出於4個原因:

1. 對安全感(security)的需求

對大多數人來說,遇到曾經彼此深深吸引過的人,投入過感情、也交換過經歷和記憶,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我們不願意失去這樣一個可以信任、依靠的人,一個有共同語言、可以交流的人,一個可以分享秘密的人,或者一個可以彼此給予支持、幫助、建議的人。

有時候,僅僅是「還有這樣一個人存在著」,都是我們在這個世界獲得安全感的方式。

2. 現實的原因

有時候,在關係破裂後保持朋友關係,也是出於現實的原因。

比如,一方需要一方提供經濟支持,雙方有共同的孩子,工作上有交集,有共同的朋友,不願失去因為這段關係而帶來的社會資源,等等。

一方還有可能害怕過於激烈、決絕的分手會造成雙方反目成仇,導致另一方泄露關於自己的秘密,或者散播對於自己不利的信息等。

3. 出於禮貌

分手方式有種「積極口吻」的分手策略,指的是分手者會去努力地共情、照顧對方的感受(「我知道你很難過,我也和你同樣難過」),從而在分手的過程中選擇認錯、自責等方式,比如自願承擔分手的全部責任,即便事實並不是這樣,提出希望和對方繼續保持友情(「雖然我們不能在一起了,但我仍然非常欣賞你,還是希望能和你做朋友」)。

這些都是屬於「積極口吻」策略的表現。

2

要不要和前任做朋友?

我們無法直接判斷你的選擇是否正確,今天我們只列舉一些分手後不適合做朋友的情況:

1. 你們關係的實質並不是真正的友情。

關係中的人只是以「友情」作為幌子來滿足其他的期待,這時,維持「友情」多半是有害的。

比如,有的人嘴上說著做朋友,實際卻把對方當做「備胎」,想要給生活增加一種可能。

我們之所以說這樣的關係是有害的,是因為它不完全真實,關係中的一方隱瞞了自己真實的意圖。

在這樣的關係中,雙方實際上的期待是不符的,也是不對等的。

因此,在這樣的「友情」中,也通常會存在一方不斷嘗試突破邊界的情況。

2. 這段友情帶給你的負面感受更多。

如果你選擇了和前任做朋友,但是在這段友情中,你痛苦的時候總是比快樂的時候多,負面感受總比正面感受多,甚至影響到你正常社交,那麼維持友情可能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比如,當你在與前任聯繫、見面時,實際上是在不斷提醒你傷痛的過去;聽對方提起新生活(比如交了新的女朋友、過上了更好的生活)的時候,你發現自己總是感到不滿、嫉妒、憤憤不平,當你發現有這種情況時,你需要先離開這個給你帶來負面感受的人。

3. 你們的關係,阻礙著雙方建立新的親密關係。

你可能會過度關注你的前任,因為從對方身上找到了足夠的信任感、安全感,而不再需要向外尋求新的連結;你可能會理想化了和前任之間的關係,不斷地拿前任和新人比較,而總是無法對新的人、新的關係滿意。

這對你和Ta都是不利的。

但如果,你不和前任做朋友,只是因為現任和潛在下一任不喜歡和不允許這樣的友情存在,你也需要再好好思考一下,對方這樣的要求是合理的麼?是不是符合你的價值觀?主動權永遠都掌握在你自己手上。

3

和前任做朋友的正確方式

1. 對關係進行充分的溝通。

在我們分手之前,往往都會經過一段時間的爭吵折磨,研究證明,在這段時間裡,如果你們能夠就對雙方不滿的原因進行識別和探討,則會對彼此持有更多積極的情感,也更容易成為朋友。

請勇於和對方溝通,共同正視並找到你們的困難所在。

2. 找到合適的邊界和距離。

分手的實質是邊界的轉換。

在戀愛的時候,你們的距離非常靠近,邊界甚至會彼此融合,但在友情中,儘管也存在親密的部分,但邊界一定會更加疏遠和堅固。

因此,能不能把握好邊界,找到一個令雙方都舒服的距離是非常關鍵的。

不過研究發現,那些和前任仍然是Facebook好友的人,比起互相刪掉好友的人,在分手後的負面情緒、對前任的性需求和渴望都更少。

刻意切斷消息、看不到對方的狀態反而會給人造成神秘感和誘惑。

歡迎來懂你APP上說出你的困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