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中累積了太多失望,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很多親密關係中,我們常常會對伴侶有不同的期望:

期望他對自己好;

期望他能記住自己說過的東西;

期望他會為自己而努力改變.......

然而最近有一位朋友跟我說,她已經厭倦「期望」的感覺了。

這兩年來,她和男朋友總是因為同一個問題吵了一次又一次,每一次吵架到最後,男友都說會改。

一開始她相信了,可是後來又吵了好幾次,精疲力盡之餘,她感到心灰意冷。

她實在架不住一次次的期望之後又一次次失望的沮喪,最後她對男友說,算了,我不再期望你去改了。

她確實也這樣做了,為了避免自己失望,她故意把自己的期望值調到最低,並且提前在腦海里一遍遍地預演最壞的結果。

而當男友再次犯了一模一樣的錯後,她心裡一邊慶幸:「果然跟我想的一樣,他就是改不了的」,另一邊卻依然擺脫不了那種失落的心情。

都說「不去期望就不會失望」,然而你卻發現,即使放下了期望,也很難擺脫內心的失望感覺,這也讓很多情侶在關係中陷入了兩難:當一段關係中堆積了太多的失望,是否應該抽身離開?

你當然可以選擇離開,但你無法忽略一個事實,即使里離開了這段感情,在以後的每段感情里,你還會再次面臨同樣的問題。

因為「不去期望就不會失望」的背後,埋藏著一個心理防禦機制—— 理想化與貶低(Idealization and Devaluation)。

在戀愛一開始的時候,也就是暈輪期,我們總是會對戀人和愛情本身,產生很多「理想化」的想像。

這些想像,有可能是不切實際的,背離事實的,所以一旦你進入到磨合期,發現現實和這些期望產生巨大落差時,我們的理想化就破滅了;我們可能會因此而感到憤怒、失望,並轉而「貶低」對方或這段關係。

我想起之前看過的一個案例,案主是一位商界女強人,她在外出應酬的時候,總希望能帶上她的先生,可是她先生不太願意去出席這類活動。

有一次,先生又拒絕了她的要求,於是她摔門而出,說:「你只會顧著自己的事情,我下次再也不會叫你了,反正說了也沒用!」

也許在一開始,她對先生抱有「時刻陪伴在自己身邊」的期望,但當發現對方其實更願意把時間花在其他事情上時,她心中的理想化想像便破滅了。

期望的落空使她無法接受,因此她便轉而去貶低先生,把對方想像成一個自私不顧他人的人,讓自己心裡好受一點。

無可否認在一定程度上,貶低能夠讓我們快速擺脫痛苦、重建自尊、找回自我完整性。

但是當貶低到極致時,我們可能便會離開這段親密關係,去尋找下一段關係。

我們或許可以離開自己的伴侶,繼續尋找下一個「理想」的伴侶,但如果我們依然逃避自己的期望和需求,就永遠無法擺脫「理想化破滅 - 貶低」這個模式的病態循環。

而且如果一直保持這個慣性,我們可能永遠也不會對一段關係滿意。

再合適的戀人,也可能曾經讓你失望過;一段良好的親密關係,又應該如何面對愛情中的失落感呢?

親密關係中的衝突無法避免,而衝突所帶來的失望也在所難免。

美國婚姻專家溫格·朱利在她的書《幸福婚姻法則》中寫道:

「在這個世界上,即使是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會有200次離婚的念頭和50次掐死對方的想法。

與避免衝突相比,更重要的是去容忍衝突所帶給我們的失望、焦慮和憤怒等情緒;並在有了衝突後,及時和對方溝通,化解衝突。

以下是3個應對的建議和方法:

1. 調整那些不切實際的期望

首先,你要知道你的期待是什麼;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自己的期望都是明確的。

第二步,便是評估期待的合理性;有哪些期待是合理的,有哪些期待是不合理的。

在這種情況下,建議可以制定出循序漸進的期望,比如這次是做到第一步,下次做到第二步,如此類推。

如果期望本身是合理,那就把過高的期望細分成在合理的步驟,而不是簡單粗暴地一刀切。

2.「失望並沒有那麼可怕」

請相信,失望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可怕。

心理學家在研究母嬰關係的時候發現,即便是最好的母親,也會平均每19秒對嬰兒做出一件錯事,但是這並不導致母嬰關係的損害。

因為好的媽媽,會在關係破裂的時候,主動地進行情感溝通,化解衝突。

而修復了關係的母子,依然能夠保證很好的親子連接,孩子依然會對母親產生信心。

親密關係也是如此。

只要是一段能被修復的關係,那就是好的關係;而溝通是修復親密關係中的一劑良藥。

3. 溝通你的期望背後的願望

我們知道,人們的每一個行為背後,其實都有心理上的動機和需求。

因此,與其告訴對方你的期望,倒不如直接跟對方溝通你期望背後的情緒和需要。

比如:

我想你陪我外出應酬,只是希望在我喝醉時會有你的肩膀和照顧;

我想生日時收到你的禮物,只是希望異地時有你為我挑選的東西陪伴我;

我想你這樣做,只是希望可以感覺到你更在意我;

……

當對方真正明白了你的想法和心意,才能理解你心中那些大大小小的期待,並盡努力為你一一實現。

如果你是「期望」的那一方,請嘗試放下無效的自我保護;

如果你是「被期望」的那一方,請嘗試去了解你愛的人心裡的念頭和想法。

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一個完美的戀人,能夠時時了解我們的需要,無時無刻滿足我們的需求;但是通過有效的親密溝通,我們可以無限接近那個地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失戀的總是你?

面對親密關係,很多人會有一些困惑,有些人會擔心伴侶離開,於是總向對方提出需求,希望對方證明自己不會離開,另外一些人呢,覺得伴侶沒有安全感,總要自己向他報備,讓人壓抑喘不過氣來!

林宗凱:親密關係中最大的迷思是什麼?

導讀: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有一段美好的親密關係,但只要是人,幾乎就不可能沒有親密關係的煩惱。到底造成親密關係問題的關鍵癥結是什麼?親密關係中最大的迷思是什麼?奧南朵在剛剛過去的《對幸福說是》嘉年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