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係中,說真話一定比說謊好麼?|為什麼說謊言也能提升信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真話還是說謊話

並非影響信任的根本因素

善意的謊言(white lies orprosocial lying),其實指的就是人們出於善意,比如為了避免傷害對方的感受,或是為了緩和氣氛,而說的一些與事實不符的話(Levine & Schweitzer, 2014)。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說過或被說過這樣的謊言,而這樣的善意欺騙也被認為最常發生在親近的人之間,比如伴侶,親子或朋友(Bernstein, 2017)。

儘管很多人都認為不論是否懷有善意,說謊、欺騙都會讓人們對一個人的信任有所折損。

不過,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近期的研究發現,善意的謊言是能夠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的。

為了研究這個問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學者Levine與Schweitzer(2014)邀請了300名被試參與了一個實驗。

在這個實驗中,研究者扮演成「信息告知者」,會看到電腦隨機拋擲硬幣的結果,而300名被試被安排為「信息接收者」,無法看到電腦,只能從告知者那裡知道結果。

研究者安排一部分「信息告知者」(由自己人扮演)如實告知結果,按照實驗設置,如實告知結果的情況下,告知者會得到2美金,接收者得0美金;而另一部分「信息告知者」則告知一個假結果(故意說反),按照設置,此時告知者可以獲得2美金,而接受者可以獲得1美金。

也就是說,當告知者說謊時,接收者實際上會從中獲利。

這個環節結束之後,研究者會公布實際的結果,被試於是可以知道告知者在剛才的實驗過程中,說了真話還是謊話。

然後填寫了信任的相關問卷,題項包括:是否在態度上信任對方、所感受到的對方的善意等等。

問卷結果顯示,被試實際上,更相信那些對自己說了謊,卻照顧到了自己利益的告知者們。

不僅如此,研究人員還繼續開展了一系列實驗發現,不僅當一個人所說的善意的謊言有利於對方時,對方容易更相信Ta,而且在善意的謊言對雙方都有利時(mutual beneficial)——對方即便知道說謊者也從中獲益,對方也仍然願意相信Ta

Levine和Schweitzer(2014)強調,這些實驗說明了:人們所感受到的善意,並不會因為它隱藏在謊言中就有所折損。

他們認為,我們願意去相信一個人,對那個人的行為或意圖有積極、正面的預期,甚至願意在這個人面前展現脆弱(Rousseau, et al., as cited in, Levine & Schweitzer, 2014)——這樣的信任的建立,關鍵在於對方的言語行為背後,是否包含了真正的善意,是否包含了對我們利益的擔憂和考慮,而不在於行為本身是否符合一般意義上的誠實。

一個人心智成熟的其中一個表現,就是ta有能力脫離言辭的字面,而去理解人們真正的意圖,對他人形成整體性、連貫性的理解。

在關係中,你不需要太過糾結一時的話語,而更要關注更長的時間限度里,對方的行為,是否會經常考慮到你的利益?ta有沒有把你的感受看得和他自己的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

但有時人們自以為善意的謊言,

是為了自己(Self-serving)

學者們認為,有些看似是「善意」的謊言,其實不過是從說謊者自身角度出發的善意——儘管自認為是對方有益的,但實質上卻是在過程中優先考慮了自己的利益的,而人們對於這種「自利」可能是自知的,也可能是不自知的。

· 為了避免衝突、「照顧對方的感受」

人們會僅僅為了避免衝突而選擇欺騙。

很多人會誤以為,無論如何,在關係中衝突都應該是被避免的,所以,自己為避免衝突而說的謊就永遠是善意的。

然而,衝突其實並不只包含憤怒和敵意,如我們在「如何用衝突提升親密」一文中所說,它也是有利於雙方充分地自我表達的一種方式。

伴侶之間這種情況很常見,人們為了避免爭吵,都不肯說出自己實際的感受,「你怎麼了?」「沒事啊。

」維持著表面的和平。

在這種情況中,所說的謊言是否是善意的,取決於一個人能否在說謊所「造成的後果」與「帶來的益處」之間為對方做出一種權衡。

而有些人會一味地為迴避衝突而說謊(僅考慮造成的後果),但卻錯過了修復關係、或者幫助對方改正錯誤、提升自我的機會。

你所認為的「照顧了對方的感受」其實是服務了你自己「不用面對衝突」的目的。

因為比起「感受被照顧」,對方可能更需要了解現實。

這種問題在一般人際關係中也存在。

比如,當你的好友將要在一個重要會議上做報告,Ta來向你尋求一些建議。

此時,你明明有一大堆疑問和建議,卻為了避免雙方就此展開更多細緻的討論,引發對方爭執和衝突,於是你選擇「善意地欺騙」Ta,告訴Ta講稿完全沒有問題或只有一些小問題。

這看似是一種善意,但其實卻可能讓對方在會議上出糗(Bernstein, 2017)。

· 為了在關係中獲得更多控制

而還有一些謊言的「善意」就僅僅存在於說謊者的「巧言令色」與「操縱伎倆」里了(manipulation)。

回到文首的情境中來看。

在一段關係中,一方喜歡上了一個關係外的人。

Ta選擇隱瞞,並謊稱自己只喜歡伴侶一個人。

此時,ta的動機,是一個最為關鍵的因素。

可能,ta的確是出於保護伴侶的目的。

Ta可能持有這樣一種感情觀,認為在長期的關係中,喜歡上其他人是一件難以避免的事,但ta並不打算將這種喜歡付諸任何行動,也不認為這種喜歡會改變兩個人之間的關係。

Ta因而認為,不用把此事告知對方,可以避免對方情緒上的波動和痛苦,而自己能夠很好地處理不讓關係受到影響。

但也有另外一種可能。

Ta選擇隱瞞和欺騙,是為了讓自己掌握更多的主動權。

一方面不希望伴侶對自己的感情因為這個發生改變,同時也不希望與另一方的可能性被自己的伴侶影響。

但這些人,也非常擅長用「我是為了照顧你感受才說謊的」為自己開脫。

此時,說謊者為了自己的利益,不僅有意欺瞞對方,還試圖改寫對方對「現實」的認知——明明在傷害Ta,卻不斷反覆強調、洗腦(brainwashing),讓Ta相信這都是為了Ta的利益,直到Ta失去對「現實」的判斷,也開始相信說謊者這麼做是為了Ta,最終說謊者便獲得了對Ta更多的操縱和控制。

要區分這兩者,需要依據你對對方在更多事件和更長時間中的判斷來開展。

Ta是否一貫是一個會把你的利益和感受看得很重的人?如果ta在很多小事上都經常照顧不到你的感受,相信我,這件事ta也不會是為了你而做的。

而有時,有些「坦誠」也是自利的

也有時候,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之所以選擇坦誠而不說謊,並不是因為該信息有益於對方,而是為了獲得對方對自己的認可、對自己道德品質的肯定。

而這種「自利」的坦誠,研究發現,其實並不會讓對方更信任說謊者(Levine & Schweitzer, 2014)。

同樣在文首的情境中,如果伴侶中的一方,總是向另一半袒露自己對其他女性的好感,甚至傾訴地極為深入,ta也有可能只是因為非常不在乎另一半的感受,只是為了滿足自己談論這些事的需求。

Ta並不在意這些坦誠是否是有利於對方的感受和利益的。

那些是為了另一半的感受而進行的訴說,你會感受到ta在言辭中的情緒,且不會過分討論細節,也不會無所顧忌地抒發對另一個人的感情。

因此坦誠,也和說謊一樣,可能出自兩種完全不同的目的。

由此可見,真正重要的,是真相或謊言背後,那些為對方和雙方共同利益所作出的考慮,以及飽含的善意。

我們是能夠感受到善意的,只要你相信自己的心。

那些用「善意」包裝的其實是利己的謊言,你也一定能感受到些微的古怪和不適。

在這件事上,你需要相信自己的直覺,同時基於你對對方長期、一貫、既往的了解,做出對ta說謊或者坦誠這個行動的判斷。

如何判斷我們該選擇坦誠

還是選擇說善意的謊言?

那對於當事人來說,有時我們會面臨「說真話好」還是「說個善意的謊言好」的問題。

以下是我們給出的一些方法。

首先,權衡利弊。

當你有機會考慮是否要欺騙對方時,也就意味著在某種程度上,你掌握了比對方更多的信息,也擁有比對方更多的「權力」,如婚姻家庭治療師William Doherty所說,A lie is a form of power over someone(as cited in, Bernstein, 2017),當你有機會說謊的時候,意味著你已經有了超過對方的權利。

此時,你也有了相應的責任,去為對方及彼此去更全面考慮和權衡。

而正前文所說,你需要去權衡真相或謊言可能給對方「造成的後果與帶來的利益」,「短長期的利益」等。

比如,考慮到善意的謊言僅能使對方一時心情愉悅,但卻可能使Ta在會議上表現欠佳,你可能應該選擇告訴對方實際需要改進的部分(Lupoli,etal., 2017),但若你知道情緒將極大影響Ta的表現,你可能又可以有不同的做法。

其次,考慮時機

Bernstein(2017)建議,當你在做判斷的時,若對方仍然有機會做出應對、調整或改變,即「事前」,你應該選擇告訴Ta真相;而如果是「事後」,你可以考慮以善意的謊言給予對方更多的肯定、安撫。

比如,當伴侶在出席晚宴前向你尋求意見,那麼你應該告訴伴侶真相——Ta的衣服不合身;而若是對方在晚宴結束後詢問你看法,那麼你可能更應該以善意的謊言安撫Ta——Ta今晚的打扮很奪目。

除此之外,你還需要明白,一個謊言常常的確是需要我們用更多的謊來圓的。

另外,若基於以上這幾點的考量,你認為自己還是應該向對方坦誠,但又擔心真相可能會傷害到對方,以下建議供你參考(Bernstein, 2017; Schuder, 2016):

1. 在說出真相之前,不妨先問問對方是否想要了解真實的情況。

以一種「尋求許可」(ask permission)的方式,幫助你了解對方的接受度,以便調整你坦誠的方式或程度。

2. 設身處地地去思考,如果是你即將面對這樣的真相,你希望這個真相被誰,被以怎樣的方式表達。

你的誠實,也仍然可以是友善的(be honest, but also be kind)。

3. 在溝通時,可以選擇一些私密、安全、放鬆的環境;並且準備好對於一些突發情況的應對,比如對方的沉默、情緒崩潰等等。

4. 在坦誠的同時,你也可以提供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幫助對方更好地應對真相,並且感受到你的善意和支持。

你的伴侶有沒有過保護了你的謊言?或者傷害了你的坦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謊言零容忍?探尋伴侶背後的動機與想法

「女友覺得我太常說謊,我們常常為了這件事吵架。我沒有出軌、我愛她、我想跟她在一起,也不是每一件事情都騙她,都是一些小事,我怕她失望、怕她難過、怕她生氣,不知道為什麼有時候沒辦法對她說實話」,志強...

我不要真相,請對我說謊

美國熱播闖關節目《The Moment Of Truth》(真心話大冒險)中,嘉賓們為了奪得高額獎金,不惜說出真相使家人和朋友遍體鱗傷。在某些特定的環境下,真話顯然不能起到「良藥苦口」的作用,而...

『我愛你』就是最大的謊言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男人靠得住,母豬都會上樹。要我相信男人改的了惡習,我寧可相信狗改得了吃屎。撒嬌是女人的天性,撒謊也是男人的本能。

一次不忠,百次不用是有科學根據的!

外面的花花世界總是帶給人新鮮感和刺激感,不少定力不足的男生都會受不住誘惑,當不幸被你識破後,他一面誠懇並答應你不會再有一次,值得給他一次改過的機會嗎?普林斯頓大學神經科學系發表研究結果,腦袋會有...

你能容忍愛情中存在謊言嗎?

前幾天朋友突然來跟我說,女朋友正跟鬧他分手,原因是他跟女朋友說自己要出去聚會,並且特意強調在場的全是男生。結果剛好被女朋友撞見了他是和幾男幾女一起吃的飯。女朋友特別生氣地跟他說:"你出去玩有女生...

夫妻之間最「記恨」這三件事,千萬不要去做

導語: 夫妻雙方之所以能一起走進婚姻的殿堂,是基於對彼此的信任。所以說到底婚姻關係是一種建立在彼此信任基石上的信託關係。這種關係中的什麼行為會引起對方的記恨呢?就是那種肆意踐踏和辜負對方對你的信...

這些高明的識謊技巧,教你識別謊言

在社會交往中,我們不可能不撒謊。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一位心理學家費爾德曼研究稱,每人平均每日最少說謊25次。當然,謊言有不同層次之分,有的謊言是出於善意,這種的謊言我們稱為「白色謊言」,不僅是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