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原生家庭,不影響現在的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01. 「小時候,我最怕的事情是吃飯」
「我小的時候,我爸爸對我非常非常嚴厲,我有一度很不能理解為什麼會這樣」
「每天早上要我到操場跑1000米,而且不許照鏡子,還不讓媽媽給我做新衣服。
」
「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幼小的她,曾在陽台邊上寫下這樣厭惡人生的話。
這個人,是被公認為「央視一姐」的董卿。
近幾年憑藉《詩詞大會》《朗讀者》,董卿又火了一把,而在一檔電視節目中,一向成熟穩重的她談到自己的原生家庭,淚流滿面。
董卿說,「小時候最怕的事情是吃飯,因為這個時候,爸爸總是說,你這個不對,你那個不對,經常是邊哭邊吃。
」
雖然如今她也能理解父親嚴厲的愛,但這種「為你好」的嚴厲,還是讓她從小對自己非常沒有自信。
「我就像輪子上的倉鼠,總是忙於滿足父親的各種決定,也總是無法達成父親的各種期待」。
在大多數人眼中無比優秀的董卿,對自己卻還是永遠不滿意。
「當別人在花前月下,陪男朋友去吃個飯,我還坐在沙發那地毯上,反思自己這一天的過錯。
」她自己說原生家庭給她的影響,是非常缺乏安全感,對自己嚴厲到苛刻。
其實對很多人來說,自己何嘗不像董卿一樣,看似光鮮得體的背後,內心始終住著那個父親面前戰戰兢兢的小孩。
原生家庭,可能是內心最柔軟、最不能觸碰、又無可奈何的地方。
畢竟,你無法選擇,也不是通過努力就能重來,但影響幾乎將會伴你一生。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弗洛伊德也同樣強調,童年經驗在人格形成中的重要性,個人行為狀況可以在其童年經歷中尋找根源。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比如:經常沒有安全感、莫名地焦慮、不自信,又說不出為什麼會這樣;在人際互動中,經常不自覺地仿照自己在原生家庭里學到的一些行為;過於要求完美,生怕自己搞砸,好像默認什麼事都要做到最好……
中國也有一句古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說的就是童年時原生家庭的影響。
幼年的經歷即使已經不記得,往往也會內化為潛意識中「隱形的誓言」,影響你的行為而你並不一定自知。
02. 原生家庭與我
「我總是不夠好」:原生家庭最深的影響
@ 匿名網友:
「受家庭傷害後,往往會嚴格要求自己,要求完美,你的強大只是表面。
」
「每當安靜下來與自己獨處的時候,內心總是空虛無助,不斷地尋求安全感,但是永遠沒有辦法真正尋找到。
」
「往往因別人的目光而活,沒有別人注視而失落,為了達到別人的期望而委屈自己,有人對自己稍微好點,都當作天大的恩德,暗含的潛台詞是自己不值得被愛。
」
苛責自己、缺乏安全感、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這些讓你得出「我總是不夠好」的結論,大概是中國式原生家庭對你產生的最深的影響。
考了99分的孩子,很可能得不到渴望已久的誇獎,取而代之的是父母一句「為什麼不能再仔細點考100分?」。
久而久之,父母對你的評價,最終會內化為你對自己的認知。
成年後的你,內心還住著一個過於嚴格的「父母」,時刻對你做出評價,鞭策你不斷地追求「完美」,以抵禦內心對於「要變得更好」的不安焦慮。
也正因如此,有時候你特別害怕失敗、怕把手頭的事搞砸。
其實你「害怕」的背後,不是針對生活中的具體某件事,而是「我不夠好」和「媽媽永遠無法滿足的要求」。
03. 原生家庭與我的婚戀關係
「為何我的婚姻越來越像父母」
@ 匿名網友:
「我想,我這輩子都不會談戀愛了,更不會結婚,害怕親密關係,所以總是保持距離。
」
「從小母親對父親都很強勢,現在我總是忍不住想要對方按照我的想法來做,儘管我並不想這樣。
」
原生家庭父母的關係,直接影響到你對親密關係的態度。
之前有一篇文章,說孫儷12歲那年父母離異。
這種傷害,除了讓她憎恨父親,還讓她產生了「以後不結婚」的念頭。
雖然現在孫儷和鄧超是娛樂圈的模範夫婦,但很長一段時間裡,孫儷都非常恐懼婚姻,明確告訴對方自己不婚,還為此差點拒絕鄧超。
是父母的婚姻,讓她對自己的親密關係本能地感到害怕。
原生家庭中,父母的婚姻模式也會是孩子將來婚姻的模版。
有時候男孩尋找另一半,無意識地參照母親的特質;有時候女孩很可能不滿父親的某種特質,恰恰找了與父親相似的另一半;有時候你不自覺地愛上某種特定的人,即使你們並不合適,連分手理由都相差不大。
你有沒有想過,你可能只是在尋找某種來自原生家庭的熟悉感,因為熟悉使你感到安全。
很多心理學家認為,在親密關係中,表面上我們是與伴侶相處,但實質上是,不斷重複經歷過去自己與父母的關係。
親密關係,可以說是我們與父母互動模式的重現。
04. 代際遺傳
「我變成了我父母,而我的孩子變成了我」
@ 匿名網友:
「對待孩子,其實我刻意避免受到父母教育方式的影響,當衝著孩子大吼大叫的時候,我想起了小時候父親的樣子。
」
「最驚恐的是,有一天你發現你兼具了原生家庭帶來的,你曾經最討厭的東西,它還同時出現在你孩子身上」
採訪的時候,主持人問董卿,父親的嚴厲對自己影響會持續多久?董卿肯定地說:「他影響著我,而現在我影響著我自己,將來也會影響到我的孩子。
」
千萬種家庭,千萬種家庭模式,而這些模式仿佛像刻在骨子裡的基因一樣,被不斷地複製和傳承。
撫養孩子,你會發現你竟然變得越來越像你的父母,即使你自認為並沒有按照原生家庭的模式去教導孩子,甚至刻意在避免。
但是孩子的感覺無比敏銳,即使沒說他也一定能感覺到。
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怎麼樣避免遺傳到下一代,這也是我們面臨的問題。
05. 原生家庭,
不該是你拒絕成長的理由
我們意識到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深遠影響,但「原生家庭已經不能再重來,那我能怎麼辦?」這恐怕是大多數人陷入無助感之前的自我發問。
有些傷害,代代相傳,我們的父母很可能也是受害者。
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同樣也沒有完美的家庭。
童年決定了我們生命初期的生命質量,但成長卻是我們自己一輩子要去完成的事情。
原生家庭重要,但並不意味著不能改變,我們還可以通過努力獲得自我成長。
並且,作為父/母的你,也將會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