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愛上渣男的女生,都有這個共同的軟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壹心理創作者 | 周周 編輯 | JK

和一個朋友聊天,得知原來的同事萍萍離婚了,朋友唏噓:

以前看她那些對象都不靠譜,全都不到一年就不要她了,去年好不容易得到她結婚的消息,沒想到半年又離了婚。

是啊,論相貌萍萍是出眾的,工作上又很少有什麼難題能困住她,為何感情,卻成了她屢戰屢敗的死穴呢?

為什麼好女人,卻總是遇不到好男人呢?

01

沒見過好的親密關係,

又怎能分辨出好的男人?

在生活中,我們習慣把人群分為好壞的二元對立,當我們看到一個人充滿善意,就說他是好人,反之,就是壞人。

而談到婚戀觀,我常聽一些女孩說:我的夢想就是找個對我好的男人過日子。

但是,什麼才是好男人呢?她們通常又答不出所以然來。

那麼問題來了,當我們對願景中「好」的認知如此模糊,縱使極度渴望遇到一個珍惜和愛自己的男人,又拿什麼路標做指引呢?

這就是很多所謂的好女孩的困惑,她們通常認為自己足夠好,對未來伴侶的要求也僅限於對自己好,結果兜兜轉轉,卻總是不得要領,找不到那個對的人。

正所謂沒見過的東西,又怎麼找得到呢?

於是他們怪命運不公平。

如果真有什麼命運的話,那麼童年與父母的關係,以及父母的婚姻質量,都是左右我們親密關係的命運推手。

你只有見過好男人,才能按圖索驥找到相類似的人;

經歷過和諧的關係,才有能力再造一段新的和諧關係;

被呵護過,才可能引導他人重視並呵護自己。

這是一個健康的原生家庭延伸出來的良性循環。

如若不然,就會如萍萍一樣,進入屢戰屢敗的惡性循環。

02

所有的親密關係,

都是與父母關係的翻版

當萍萍一再抱怨自己的遭遇是錯誤的、不公平的時候,她渾然不覺,那些不夠好的男人,不過是受她某種氣息的吸引,自然的來到了她身邊。

萍萍的父母在她三歲那年就離婚了,很快,父親重組了家庭,卻很少來看他,有幾年的生日,父親都是答應來看她,結果又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出現。

萍萍說,小時候見父親成了最大的心愿。

而當心愿屢屢落空,那種被拋棄的委屈就在心裡扎了根。

得不到父愛的萍萍非常渴望有一段關係取代她和父親的關係,有個男人能取代父親來陪伴和照顧她,所以每當有個男人對她好一點,她就如飛蛾撲火,渾然忘我。

和很多遇到渣男的女人一樣,她們的潛意識裡,對親密關係的渴望程度會阻礙他們去辨識男人。

她們來者不拒,加上小時候受到父親「壞」的影響,為她們指引錯誤的路標,導致她們長大後成了渣男的收割機。

所以說,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所有好與壞都是在重複童年的經歷。

所有我們強烈排斥的,卻反而更容易來到我們身邊。

我們可能會成長為與父母完全相反的人,走上完全不同的路。

然而更多的情況卻是,我們成為了他們的翻版。

03

你給自己畫地為牢,

才會總是遇上渣男

曾經在武志紅老師的書里看到一個印象深刻的案例:

一個客觀條件很優秀的女人結了三次婚,但三次都遭遇了家暴。

最後一次結婚對象,她慎之又慎的選擇了一個儒雅的男人,別說家暴,連爭吵都沒有和他人發生過,但奇怪的是,他們結婚半年,對方還是對她動了手。

後經了解後得知,這個女人從小見過太多次父親毆打母親的經歷,她已經在潛意識裡將男人的畫像定義為:面目猙獰,暴力成性。

正是源於對暴力的恐懼,導致她只要和伴侶有矛盾,就會激將對方:你是不是想打我了,看你的樣子,就是想打我了。

如果對方遲遲不動手,她還會火上澆油:你看看你,慫了吧,不敢了吧……

直到對方的拳頭落到她的身上,她仿佛如釋重負,繼而又傷心欲絕:為什麼所有男人都是這樣的暴力!

這正是我們受困於自己內心信念的典型表現。

這個女人在心底相信所有男人都是暴力的,因此她的潛意識就會推動她去驗證這個信念:
不斷地挑釁對方,讓自己感受到小時候的那種恐懼,只有通過暴力,她才能確認到對方的「愛」。

這和某些在童年裡經歷過父母出軌的孩子一樣,正是由於對出軌方的排斥,所以他們對婚姻所有的訴求就是:只要對方不出軌,只要對方不背叛我。

而當他們帶著對「被出軌」的恐懼進入婚姻以後,就會密集關注丈夫的行蹤,盤查他們交往的對象,直到將所有可疑點串連成線,最終把丈夫成功塑造成見異思遷,背信棄義的出軌男。

有句話叫做:世界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我們成年後,所有關係的縮影,都是源自於我們的原生家庭,和父母的關係,以及父母之間的關係的映射。

所以,與其說是自己遇上了渣男,不如說是我們受潛意識的推動,去吸引或者塑造了與我們內心信念符合的渣男。

即使這些關係會使我們反覆地受苦,至少這種痛苦是熟悉的、安全的,我們便不願意離開。

我們心底也認定了,不管再怎麼樣,這也比陌生的、不熟悉的相處模式要好。

然而我希望你知道,這並不是一個「舒適圈」,這是畫地為牢。

04

那麼如何改變渣男體質,

重塑自己的親密關係?

有心理學家說,當我們發現了問題的癥結,問題就解決了一半。

因此,當發現自己是渣男的易感體質時;

1. 首先是覺察這與我們原生家庭的關係:

讀者小小說,她的家庭特別不和諧,父親賭博,母親抱怨,家裡三天兩頭就吵得雞飛狗跳。

從小她的願望就是要遠離父親這樣的男人,不做母親這樣的女人。

但很快她就遇到了賭博成性,還背負高利貸的男友,當男友的真實面貌露出後,她陡然發現:原來我明著是要遠離父親,實則是在追隨母親。

當有了這個覺察後,她的恐懼就消減了一半。

2. 放下對母親的追隨

著有「原生家庭」一書的蘇珊說:

孩子對父母的愛是超乎想像的,一個人如未經歷巨大改變,基本會無條件追隨父母的生活印記。

很多遭遇不靠譜男人的女孩,他們表面排斥父母的婚姻關係,但又甘願成為母親的追隨者。

因為他們覺得只有讓自己也過得不幸,才能分擔掉母親的痛苦。

這是我們內心小孩的一個多麼純真又讓人心疼的想法!

小小就是如此,因此當她認識到自己在無意識追隨母親、拷貝母親的命運後,她做了一個儀式,就是在心裡將父母都放下。

頓時,她整個人輕鬆了很多。

3. 釋放滿腔怨恨

正如心理學家蘇珊所說:

只有釋放了內心的悲痛和憤怒,將責任歸於那些應該負責的人,真正的解放,真正的改變,才會發生。

對於在親密關係中屢遭不幸的人來說,找到痛苦的源頭,並釋放掉與父母糾纏的情緒,將父母生活的責任歸還給他們,讓自己的人生從原生家庭中分離開來,才能得到成長,遇見幸福。

4. 重新勾勒理想婚姻的圖像

心理學家M.斯科特·派克說,我們每個人的潛意識都有一副人生地圖,這份地圖是由童年就勾畫好的,卻在無意識中影響著我們的人生。

因此,無論是感知到何種不幸,都可以通過修改人生地圖(也就是潛意識圖景),來改變人生境遇。

比如幾度經歷過不幸感情經歷的張雨綺曾說:

是的,我看男人的眼光確實不好(也是經歷過父母的離婚),那是因為我不知道什麼叫好男人,現在我知道了,我也就找到了。

這和小小的經歷類似,當她從父母的婚姻包袱中走出來,並有意識地在內心重塑好男人的形象時,具體到他的一眸一笑,甚至他的喜好和習慣,她就像造夢般的一步步將他移栽到了潛意識裡。

如今她夢想成真,先生不僅溫文爾雅,還頗具上進心和責任感。

有人說,人生是被動的,因為我們無法掌控自己的童年。

也有人說,人生是極具挑戰樂趣的,因為只要我們願意,完全可以通過後天的覺察和努力,去改寫將來的人生。

無論如何,渣男只是一個不幸的載體。

他的出現,是在試圖提醒女孩們,是時候放下對父母的執著,是時候改變內在理想男人的圖像。

然後當我們放下恐懼,擁抱自己的時候,就擁有了全新的人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何讓原生家庭,不影響現在的你

01. 「小時候,我最怕的事情是吃飯」「我小的時候,我爸爸對我非常非常嚴厲,我有一度很不能理解為什麼會這樣」「每天早上要我到操場跑1000米,而且不許照鏡子,還不讓媽媽給我做新衣服。」「活著還有...

挑男人,除了他的財力還要看他的什麼?

有一些學員在戀愛關係中無法找到舒適的相處模式,還有一些在婚後才發現自己的生活一直受到老公家長的影響。今天我想要跟大家分享的一個秘訣就是,挑男人,最重要的是什麼?慣例先上實例。我表妹結婚前夕,她的...

與原生家庭握手言和

從小到大,我一直非常愛我的父母、我的原生家庭,但是當我想要踏入一段親密關係並組成一個屬於自己的新生家庭時,原生家庭中的一些烙印就像一雙雙看不見的手,左右著我在親密關係中的認知與言行;與此同時,我...

為什麼你的愛情,總在重演原生家庭的錯誤?

很多朋友都直言,遭到父母的情感勒索綁架,我也在文章中說了怎麼去面對應付,但這是一個漫長的旅程,內心要有足夠的力量,才能夠對父母的意見、狀態,真正的免疫和放手。這周我們探討原生家庭的問題。首先要說...

為什麼總有人想離婚

我們曾以為你是我世界上最愛的人,然而轉眼幾年,我們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你說話的語氣,你冷漠的眼神,把我丟進悲涼的深淵。甚至讓我覺得呼吸都那麼無力。以前那個年代的人,對待婚姻就像冰箱,壞了就反覆...

容易愛上渣男的女生,都有這個共同的軟肋

和一個朋友聊天,得知原來的同事萍萍離婚了,朋友唏噓:以前看她那些對象都不靠譜,全都不到一年就不要她了,去年好不容易得到她結婚的消息,沒想到半年又離了婚。是啊,論相貌萍萍是出眾的,工作上又很少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