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醫新聞-預防運動猝死你有權利踩煞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雖然運動可促進健康,但須衡量個人狀況及環境,當身體有一些狀況,像是疲累、感冒、休息不夠、中年以上,或是天氣急劇變化,對自己的評估要愈保守愈好,不適合運動的 ...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earch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 進階搜尋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Plurk[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twitter[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email[另開新視窗] 掛號服務 醫師簡介 醫師休(代)診資訊 查詢/取消掛號 醫師看診查詢 掛號須知 網路掛號 電子門診表 就醫指南 門診服務 住院服務 就醫資訊參考 醫療收費基準 證明文件申請 就診科別查詢 疾病症狀索引 為民服務白皮書 就醫費用協助 電子病歷專區 民眾自費檢驗COVID-19門診 衛教專區 藥品資訊 營養百科 受試者保護專區 人體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 圖書教育資源 互動交流 政府資訊公開 公文公開專區 社會服務 醫病共享決策輔助平台 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 民眾感謝函 健康諮詢FAQ 保有管理個人資料項目 利益衝突迴避法公開專區 單一陳情 院訊雙月刊 建教合作 臺北國際醫旅 表單下載 線上申辦系統 認識市醫 使命願景及定位 策略地圖 醫院沿革 首長介紹 部科介紹 上方連結 網站導覽 回首頁 台北通-健康服務 單一陳情 院訊雙月刊 員工信箱 English 雙語詞彙 下方連結 雙語詞彙 FAQ 單一陳情 本站使用正體字 隱私權及資訊安全政策 資通安全政策及目標 宣導使用ODF開放文件格式 ::: 上方連結 網站導覽 回首頁 台北通-健康服務 單一陳情 院訊雙月刊 員工信箱 English 雙語詞彙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Plurk[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twitter[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至email[另開新視窗] 字級 小 中 大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掛號服務 醫師簡介 醫師休(代)診資訊 查詢/取消掛號 醫師看診查詢 掛號須知 網路掛號 電子門診表 就醫指南 門診服務 住院服務 就醫資訊參考 醫療收費基準 證明文件申請 就診科別查詢 疾病症狀索引 為民服務白皮書 就醫費用協助 電子病歷專區 民眾自費檢驗COVID-19門診 衛教專區 藥品資訊 營養百科 受試者保護專區 人體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 圖書教育資源 互動交流 政府資訊公開 公文公開專區 社會服務 醫病共享決策輔助平台 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 民眾感謝函 健康諮詢FAQ 保有管理個人資料項目 利益衝突迴避法公開專區 單一陳情 院訊雙月刊 建教合作 臺北國際醫旅 表單下載 線上申辦系統 認識市醫 使命願景及定位 策略地圖 醫院沿革 首長介紹 部科介紹 search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 進階搜尋 首頁 聯醫新聞 聯醫新聞 網頁功能 列印內容[另開新視窗] 注音 :::預防運動猝死你有權利踩煞車 發布機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聯絡人:和平婦幼院區災難醫學科 郭鐘太主任 發稿日期:109年1月24日 運動時出現喘不過氣、暈眩、失溫、中暑等警訊,就是身體告訴你應該停下來了。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災難醫學科主任郭鐘太指出,心跳驟停在10分鐘內搶救回來的機率較高,若第一張骨牌倒下,便會引發一連串無法挽回的遺憾。

急診每天面對各式意外狀況,郭鐘太說,又以心血管疾病最為緊急,因為其他器官發生問題,都有一段時間可緩衝,心臟卻會在幾分鐘內出現戲劇性變化,與大部分猝死事件最為相關。

雖然運動可促進健康,但須衡量個人狀況及環境,當身體有一些狀況,像是疲累、感冒、休息不夠、中年以上,或是天氣急劇變化,對自己的評估要愈保守愈好,不適合運動的時候,有權利說「不」。

運動強度詃如何拿捏?國民健康署建議,國人每天運動至少30分鐘,分段累積的效果和一次做完相同,但每次至少要連續10分鐘。

運動強度方面,持續從事10分鐘以上,無法邊活動,邊跟人輕鬆談話,屬費力運動;若還能順暢對話,但無法唱歌,屬中度運動。

不太費力的輕度活動,則不能列入每週150分鐘的運動累積量。

郭鐘太說,要活就要動,近年有些研究顯示,身體的軟組織和骨骼等,與免疫系統息息相關。

他了解有些人喜歡挑戰運動極限,但健康不只為自己負責,也要為家人負責,如果運動時出現喘不過氣、暈眩、失溫、中暑等警訊,就是身體告訴你應該停下來了。

根據統計,急性心肌梗塞來不及送醫而不治的病人,男多於女,郭鐘太分析可能與社會文化要求男性要堅強有關,雖然教育鼓勵大家堅持到底,不過也應有踩煞車機制,運動應回歸個人狀態,自覺到達臨界點,不強迫過度身體負荷也是一種合理選擇。

郭鐘太強調,身體素質的訓練相當重要,也能透過運動累積年老後的生理儲備性,但並非每個人都一樣,超過臨界線,可能造成身體機能受損,有些受損可復原,但萬一不能復原,往往都是人生遺憾。

除了自身的煞車板以外,更應建立社會文化的煞車板,避免因群體壓力,造成個體對自身的錯誤身體使用。

一旦進入急救或醫療流程,往往都是超過臨界線的第二道關卡,而第二道關卡的不確定性更大,例如不見得現場有急救設備或是某些醫療或場域限制,這些問題都可能面對更大的身體風險。

民眾可參考國民健康署根據加拿大運動生理協會的身體活動準備度問卷,翻譯為中文的簡易自我評量方法,來掌握自身狀態及規畫適合的運動。

超過69歲且不常活動,增加活動量前應先詢問醫師意見。

  身體活動簡易自我評量表(適用於15~69歲) 問題 是 否 1.醫師是否告訴過您,您的心臟有些問題,您只能做醫師建議的運動?     2.當您活動時是否會有胸悶的感覺?     3.過去幾個月以來,您是否有在未活動的情況下出現胸悶的情況?     4.您是否曾因暈眩而失去平衡或意識的情況?     5.您是否有骨骼或關節問題,且可能因活動而更惡化?     6.您是否有因高血壓或心臟疾病而需服藥(醫師處方)?     7.您是否知道您有任何不適合活動的原因?     評估方式: .勾選1個「是」以上,增加活動量或做體能測定前,應先詢問醫師意見。

.所有問題都答「否」,先做體能測定評估,繼而規畫增加活動量的方法。

.有下列狀況請暫緩增加活動量:感冒、發燒、懷孕。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網站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571&pid=9777  點閱數:654 資料更新:111-03-0213:31 資料檢視:111-03-0213:31 資料維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發布日期:109-01-24 回上一頁 ::: 掛號服務 醫師簡介 醫師休(代)診資訊 查詢/取消掛號 醫師看診查詢 掛號須知 網路掛號 電子門診表 就醫指南 門診服務 住院服務 就醫資訊參考 醫療收費基準 證明文件申請 就診科別查詢 疾病症狀索引 為民服務白皮書 就醫費用協助 電子病歷專區 民眾自費檢驗COVID-19門診 衛教專區 藥品資訊 營養百科 受試者保護專區 人體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 圖書教育資源 互動交流 政府資訊公開 公文公開專區 社會服務 民眾感謝函 健康諮詢FAQ 利益衝突迴避法公開專區 單一陳情 院訊雙月刊 建教合作 認識市醫 使命願景及定位 策略地圖 醫院沿革 首長介紹 部科介紹 廠商入口專區 供應商入口網站 採購案件資訊 採購法令 衛材試用 技術移轉專區 智慧病房場域實驗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資通安全管理規範文件 重大建設計畫 下方連結 雙語詞彙 FAQ 單一陳情 本站使用正體字 隱私權及資訊安全政策 資通安全政策及目標 宣導使用ODF開放文件格式 更新日期111-09-16院址:103212臺北市鄭州路145號總機:(02)2555-3000 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轉888本院客服中心(外縣市請撥02-25553000) 24小時語音掛號號碼:(02)2181-1995 本網站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024x768 本網站內容所有權歸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所有,禁止任意轉載、複製或做商業用途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