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陰安神擺脫自律神經失調- 康健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焦慮、眩暈、心悸、胸悶……,中醫與自然療法幫你緩解自律神經失調的惱人症狀。

... 張原福觀察到,「陰性人格」的人比較內向羞怯、拘謹保守,容易緊張 ...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 大人社團 康健知識庫 癌症問康健 康健線上學習 康健嚴選 康健出版 康健影音 書香花園 天下網路書店 康健好書 雜誌 訂閱康健雜誌 訂閱電子報 首頁 看文章 養生保健 中醫養生 滋陰安神 擺脫自律神經失調 收藏 圖片來源/周書羽 瀏覽數293,092 2013/03/01· 作者/曾慧雯 ·出處/康健雜誌 第172期 放大字體 焦慮、眩暈、心悸、胸悶……,中醫與自然療法幫你緩解自律神經失調的惱人症狀。

現代人情緒壓力大,因為自律神經失調而求助中醫或自然療法的患者愈來愈多。

中醫典籍雖然沒有「自律神經失調」這個名詞,但卻記載「七情內傷五臟」,也就是說,壓力、情緒會干擾到人體臟腑的運作,且從頭到腳都可能會出現症狀,包括「上焦區」的頭部、五官、循環及呼吸系統,「中焦區」的消化系統,「下焦區」的泌尿、生殖系統,以至於全身的皮膚、神經肌肉骨骼與精神系統。

「由壓力引發自律神經失調,是臨診的大宗,且症狀會從你原先最脆弱的地方開始發作,」高雄信安中醫診所院長張原福指出。

很多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都有焦慮不安、睡眠障礙的問題。

中醫認為五臟是「廣義之腦」,心、肝、脾、肺、腎都具有些許精神、情緒功能,例如「肝主謀慮」、「脾主思」、「腎主恐」,壓力一旦侵襲五臟,除了身體不適,精神與睡眠也會連帶受到影響。

外在壓力、內在陰性人格,讓身體失衡究竟自律神經失調是不是一種病?專長於治療心理、精神疾患的張原福說,自律神經失調不是病,只是「功能失調」。

明医中醫診所院長楊世敏也認為,所謂「自律神經失調」其實是陰陽長期失衡之下的結果,心神過度消耗、不斷擠壓自己,身體就會失去平衡。

廣告 「很多生理的疾病或不適,其實和心理情緒的不平衡或心靈的不平靜,有很大的關聯,」台灣全民健康促進協會理事長、美國自然醫學博士陳俊旭表示,人體各系統之間的交互作用複雜且奧妙,自律神經失調是神經系統的不平衡,和內分泌、情緒與壓力都息息相關。

自然醫學醫師把人的身心靈看為一個整體,陳俊旭發現,在紓解情緒壓力的過程中,病人的生理問題往往也跟著逐漸康復,甚至不藥而癒,例如許多人胃潰瘍反覆發作,可能都是壓力太大引起,當壓力緩解釋放後,胃潰瘍自然也就能治好。

壓力是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主因,然而每個人都有壓力,為什麼有些人特別容易身體不適?中醫師認為,這跟個人體質有關。

除了壓力以外,熬夜、睡眠不足容易造成肝鬱、陰虛陽亢體質,人就會變得焦慮不安。

楊世敏提醒,體質是會遺傳的,例如媽媽懷孕過程中的壓力、睡眠及勞累程度,和孩子未來的情緒發展有極大的關係。

張原福觀察到,「陰性人格」的人比較內向羞怯、拘謹保守,容易緊張焦慮、患得患失,自我要求高卻自信心不足,她們事事追求完美,最容易受到壓力侵襲,也是自律神經失調的好發族群。

他發現,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女多於男,她們守本分、責任感重,往往盡心盡力付出、努力想達到別人的要求,卻因為失眠、不快樂、恐慌、焦煩、頭痛、眩暈、肩頸僵硬、心悸、胸悶、月經異常、頻尿或習慣性便秘等困擾前來求診。

廣告 因此,想要改善自律神經失調所帶來的種種不適症狀,必須從紓壓安神、穩定神經方面著手,才能治本。

放鬆、滋陰、安神,緩解自律神經失調症狀若是因為壓力引起自律神經失調,最根本的解決之道就是找出並處理壓力源頭;壓力一降,許多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即可緩解或不再發生。

同時,中醫與自然醫學也有一些輔助治療方式,例如中藥、針灸、氣功等,都可以改善自律神經失調帶來的不適。

1.放鬆長期處於緊繃、壓力大的環境中,可能會導致自律神經失調,因此「放鬆」顯得格外重要。

楊世敏建議不妨做「有節奏而和緩的舒展運動」,例如瑜伽、拳術、氣功、游泳(蛙式)等,或是一邊走路一邊配合呼吸(三吸三吐,走路時不要聊天),也可以一邊深呼吸,一邊雙手畫圓、高舉過頭,都有助於放鬆全身肌肉。

從自然醫學觀點,陳俊旭也非常推薦太極拳、八段錦等「身心運動」。

他表示,以他過去的經驗來看,能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的藥物並不多,倒不如練習氣功,使身體動作和心理意念融合,對於放鬆身心有很大助益。

2.睡眠充足、規律作息 廣告 熬夜、睡眠不足的人容易焦躁,情緒也受到影響。

碰到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楊世敏從不強調用藥,而是要求患者先改善生活習慣,例如經常熬夜的人,可以先從每天提早半小時睡覺開始做起,逐步調整作息。

3.中藥因為自律神經失調引起的身體症狀可能各異,須依個別情況下藥,不過通常都會加強滋陰藥群,具有鎮定神經及輕微補養作用。

例如面對焦慮的病人,張原福常使用的藥材包括元參、生地、女貞子、五味子、知母、黃柏、柏子仁、酸棗仁、茯神、茯苓、丹皮、麥冬、沙參、洋參、冬蟲、玉竹、石斛、山藥等,可以滋陰、安神。

楊世敏多使用浮小麥、人參、參鬚、甘草、紅棗等,「甘麥大棗湯」是他常用的處方。

而中醫常用的龍骨、牡蠣等藥材含有鈣、鎂,有助放鬆肌肉及神經,也可以減緩自律神經失調帶來的不適,陳俊旭說。

4.穴位按摩中醫認為,人之所以會感到焦慮,是因為心氣、心血不足,送到腦部的血液量與營養都不足導致,因此,當你突然感覺焦慮不安時,楊世敏建議按壓手指甲床兩邊的「井穴」,尤其中指、無名指,分別有心包經、心經通過,按壓後對鎮定情緒有很好的效果。

此外,平時也可按壓百會、內關、神門、陰陵泉、三陰交等穴道自我保養。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

※編按:此文為2013年發表,文中人、事、物背景或已有調整、變動,造成不便還請見諒。

推薦閱讀:別掉入「自律神經失調」4陷阱醫師公開最好的特效藥心臟外科權威教你5個練習調整自律神經簡文仁:腳痠別直接舉起靠牆想放鬆這樣做才對 看更多 文章關鍵字 放鬆 中醫 壓力 熬夜 穴位 自律神經失調 陰性人格 您正在閱讀《康健雜誌》172期 【閱讀全文】自助篇:不吃藥,輕鬆調好自律神經 【閱讀全文】情緒篇:敲打8穴位 改善情緒型肥胖 【閱讀全文】感冒時沒胃口,怎麼吃? 更多本期內容 分享 收藏 訂閱 重點分享 加入康健Line好友 看下一篇文章 益富40年,營養是專業,更是志業 熱門文章 1. 抗發炎、滅身體的火,做對6件事遠離癌症、慢性病 4. 太陽眼鏡戴錯更傷眼!這個顏色千萬別選 2. 她60歲靠練肌力和飲食 擊退骨鬆、練出馬甲線 5. 冷氣開除濕可以順便降溫? 3招保持涼爽又省電 3. 睡前做好「2件事」,每天都精神飽滿 6. 【請問醫生】蹲下就發出「喀喀」聲,是關節退化嗎? 推薦文章 活動看板 推薦閱讀 美容保養 頭髮愈來愈少,妳該怎麼辦? 最新專題 中年後重新愛父母 6個名人故事一起迎接新時代孝順之道 新冠確診、快篩陽怎麼辦?從預防感染到康復完全教戰 新冠復原指南 北榮專家說|讓醫療新知變得更簡單清楚 染疫醫生的確診日記 【母親節特輯】今年,不再與媽媽有距離 測測看,你有沒有心血管疾病?2022心腦血管就醫指南|康健雜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