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更重要?研究顯示:「自律」比「智商」更能預測成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根據多項國際研究指出,自律,比智商更能預測一個人未來的學業表現、事業成就、健康情形等。

但什麼是自律?一般人可能聯想到自我控制、意志力、負責任等 ... ESG遠見|華人精英論壇|城市學|健康遠見|遠見行動誌|電子報|註冊|登入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關閉首頁教育親子教育自律更重要?研究顯示:「自律」比「智商」更能預測成績文/未來Family   2019-07-12瀏覽數65,950+圖片提供:未來Family專題企劃/王惠英、陳培思、高竹君 文/王惠英根據多項國際研究指出,自律,比智商更能預測一個人未來的學業表現、事業成就、健康情形等。

但什麼是自律?一般人可能聯想到自我控制、意志力、負責任等特質。

但所謂的自律,不只是循規蹈矩或照章行事,而是能夠延緩一時的滿足,做出好的選擇。

《未來Family》採訪多位學者專家及家長,介紹4大觀念、4個故事案例、7種操作方法,幫助父母快速掌握教出自律小孩的心法及工具方法。

 每年學校放暑假,總有不少家長痛苦哀號:「校門關,比鬼門開還可怕!」面對漫漫兩個月的空白時間,對雙薪父母或專職爸媽來說,沒有學校「幫忙管教」,孩子能不能自己做好學習或生活上的規畫安排,讓父母少操一點心,是很大的教養挑戰。

多位專家指出,有大量空白時間的暑假,正是讓孩子學習自律的好時機。

從德國教育看自律,十分注重個體的獨特性,包括平常沒有太多功課、寒暑假也沒有作業,不會將學習排得滿滿的。

因為讓小孩有「無聊的時間」,他們面對無聊才會去想要做什麼,同時學會如何利用、控管自己的時間。

「自律」比「智商」更能預測學業成績其實,孩子能夠自律,不僅有「讓父母輕鬆過個暑假」這麼表面的好處。

根據多項國際研究指出,自律比智商更能預測一個人未來的學業表現、事業成就、健康情形等。

美國賓州大學一項針對八年級學生的研究顯示,「自律」比「智商」更能預測學業成績。

紐西蘭的「丹尼登(Dunedin)跨領域健康發展研究」指出,從小有自我控制能力的孩子,在健康、財富、工作等各方面表現都比較好,呼應了知名的美國史丹佛大學「棉花糖實驗」。

國際上許多功成名就的人士,多半自律甚佳。

台灣首位米其林主廚江振誠,一天只睡四小時,每天要同時做很多事,就是透過自律的力量,不斷超越自己。

他認為,紀律就像健身,想要練胸肌、手臂或肌耐力,就要有規律的計畫鞭策自己。

也許剛開始舉100公斤啞鈴,習慣了換110公斤,再換120公斤,不斷累積,體能就會逐漸提高。

面對人生的壓力或挫折,就跟挑戰重量一樣,有紀律的學習訓練,就能讓自己的能力愈來愈強。

自律的三個層面什麼是自律?一般人可能聯想到自我控制、意志力、勤勉審慎、自我覺察與調節、負責任等特質。

但所謂的自律,不只是循規蹈矩或照章行事,而是能夠延緩一時的滿足,做出好的選擇。

友緣基金會諮商心理師陳奕安指出,一個人是否具備自律的能力,可從下列三個層面來看:1.在生活上能否自理及獨立。

2.是否能調節自己的情緒、想法及行為,幫助自己達成目標。

3.是否考量到自己與他人、環境的關係及互動,不會過度影響別人。

「教導紀律,不應是控制你的小孩,而是教他們控制自己,」現居美國的心理治療師艾美.莫林(AmyMorin)在〈教小孩自律的重要性〉一文中談到,自律的孩子更有能力面對人生的挑戰、管理壓力,即使爸媽不在身邊,也會做出健康的選擇。

自律,愈來愈重要。

臨床心理師張黛眉觀察到,這個時代的誘惑太多,加上孩子生得少,自律變得更困難。

陳奕安也提出,現在的環境對孩子的挑戰很大,一方面是生活中太多方便的東西,可以立即獲得滿足,無法耐性等待;另一方面,都會區的孩子很多學習都被安排好了,沒有機會探索或培養興趣,以及練習規劃如何運用空閒時間。

一個人的自律能力與大腦前額葉皮質發展有關,通常會隨著年紀增長變得愈來愈成熟。

不過,大腦皮質發展是先天基因加上後天經驗的互動結果,父母本身是否重視自律,並會教導小孩,對孩子的自律發展有重大的影響。

從大腦科學看自律的發展友緣基金會諮商心理師陳奕安談到,自律與大腦的執行功能密切相關,包括下列幾個部分:1.自我控制及衝動控制:例如功課寫一半跑去打電動、看電視;存錢買東西,但仍忍不住花錢,都是缺乏自控力的行為表現。

2.工作記憶:能夠把事情放在心上。

例如現在想喝一杯飲料、但又要買玩具,就要把這兩件事拿來分析比較,做出決定。

3.心智彈性:根據當下實際的狀況,可以適時轉換注意力、調整做事的方法。

其他像是自我覺察也很重要,了解自己的狀態、需要及情緒等,才能訂定出可以達成的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大腦前額葉皮質發展最晚成熟,實際運用與成熟度也不一樣,同時與處理壓力、情緒或威脅直接相關。

如果父母經常責罵、威脅小孩,不但無助於自律的發展,反而變相鼓勵孩子運用本能。

綜合多位專家建議,《未來Family》歸納出自律養成五點關鍵做法:關鍵做法1.幫小孩找到動機,啟動孩子自律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教養科學」(ParentingScience)網站創始人葛溫‧德沃爾(GwenDewer),在〈教導自我控制:實證訣竅〉一文中建議,培養小孩的自律能力,要將「必須做」(mustdo)的事情變成「想要做」(wantto)的事情。

「孩子並非沒辦法控制自己,而是缺乏動機,他需要的是去發現做事情的樂趣。

」德沃爾說。

一個人有目標,也就有了動機,自然會為了達成目標而管理自己。

從屏東到紐約發展的英雄聯盟設計師江孟芝,5歲就知道自己要當藝術家。

高中時不惜家庭革命,決定念男校、上美術班。

大學到研究所時期半工半讀,最窮的時候戶頭只剩35美元。

但她沒有停留在自怨自艾,而是選擇專注讓自己成長、靠自己解決問題,以及欣賞各式各樣的人。

關鍵做法2.孩子需要有自己做主安排的空間在自律教養的過程中,大人要看見的是「孩子」的「我」,不只是自己的「我」。

因為有自我覺察,才能真正走向自律。

德國教育很小就教孩子自主,給予很大的空間。

德國媳婦吳品瑜的大女兒Rebecca在這樣的養成下,能夠自主自律,高中畢業後自己規劃了間隔年(GapYear),到台北師大學中文、到斯里蘭卡擔任醫療志工、到瓜地馬拉學西班牙文等,探索自己將來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後來她選擇分子生物研究,希望未來能夠發揮更大的影響力,並有機會到世界各地工作。

關鍵做法3.大人以身作則,是最好的自律教材「小孩出生後就像一張白紙,深受家長教育的影響,如果可以適時給予引導,從穿衣、刷牙、洗臉等生活層面,逐漸拉大到學習態度、人際互動等層面,就能幫他們形成自律的生活習慣,」宜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陳復說。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洪蘭曾為文指出,不要以為孩子小、不懂事,他們會透過觀察、模仿,再經過神經迴路的回饋(feedback),逐漸修正原有的動作。

「孩子一有不對的行為出現,大人可以馬上糾正,使該行為的神經迴路在還沒有固定成習慣時就被阻止掉。

孩子雖小,卻可以透過這種方法教他規矩,學會自我控制。

」關鍵做法4.一次一件事,環境的塑造很重要面對缺乏自律的小孩,父母總有一堆焦慮的問題,包括功課做不完、無法專心上課、人際衝突等等。

「家長對於前額葉發展較慢的小孩,千萬不要以為口頭教導就夠了,必須透過引導、設計環境,讓小孩做出有自律的行為,一次只要一件事,累積自信心。

」張黛眉說。

小孩碰到困難,爸媽就教方法。

有三個小孩的張瓊文談到,大女兒剛入小學時,對寫功課十分抗拒,加上書寫困難,經常要花好幾個小時。

於是,媽媽每天陪著她逐項檢視,回家後先攤開聯絡簿,決定先後順序,規劃個別科目要花多少時間,接著把要寫的部分在簿本上圈出來,最晚睡前一定要完成功課。

經過長期反覆練習,張瓊文的女兒從原本丟三落四,到就寢時間還無法完成功課,到現在可以自動自發,甚至自己會彈性調整休息及寫功課的時間。

關鍵做法5.透過體驗後果,學會自控及負責透過運用阿德勒學說的「自然後果」與「邏輯後果」,亦有助於培養小孩的自律力。

「自然後果」指事件自然的發生,比如天氣突然變冷,小孩堅持不穿外套,可能會感冒生病。

「邏輯後果」則是經由人為安排附加在行為之後,比如對長輩不禮貌,就要幫忙做一星期的家事,必須符合邏輯性且被孩子理解和接受,不然會變成是懲罰。

親職教育講師澤爸(魏瑋志)分享,如果小孩忘了帶鉛筆盒、水壺或餐袋,爸媽千萬不要幫忙送去學校,而要讓他去承擔後果。

比如去跟同學借或找其他替代品,感受痛苦的經歷後,才能學會為自己負責。

「我不定時會看到女兒的鞋子上放東西,因為她曾經忘了帶東西,自己走過經歷幾遍後,想出這樣的辦法,現在幾乎都不會漏東西,」澤爸說,大人想的是放門口,女兒想的是放鞋子上。

陳復建議,孩子大一點的時候,大約進小學開始,多跟他對話及思辨。

不要害怕彼此觀點有矛盾或衝突,此時更需要思辨的能力,引導孩子學會辨識觀念的真假或虛實、面對事情做出選擇及決定,同時知道會產生什麼影響,自己要負責任。

「真正的自律,與人的心靈覺醒狀態有關,需要給予探索的空間。

」他說。

一旦小孩養成自律的習慣,一輩子將受用無窮。

《未來Family》七月號專題報導,採訪多位學者專家及家長,介紹4大觀念、4個故事案例、7種操作方法,幫助父母快速掌握教出自律小孩的心法及工具方法。

延伸閱讀:1.情緒的教導要及早2.如果你不是主要照護者,只偶爾回家「沾醬油」請體貼承擔重任的辛苦手足3.英雄聯盟設計師江孟芝勉台師大畢業生致詞:出身不會決定你是誰,只有你自己可以決定成為誰4.爸媽一定要知道的事:關於孩子的長高關鍵期,醫生建議4件事情少不了!5.最好的教育不是讓孩子們去很好的學校,而是從家庭開始,讓家庭充滿和樂與愛的氛圍首圖來源:未來Family(本文獲授權轉載;內容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

)台灣高教,你怎麼看?各種角度都代表一種可能!延伸閱讀只要改變一點,就能擦出不同火花!修復家庭關係4步驟對孩子放手,沒有家庭聯絡簿可以嗎?小孩不聽話?用「代幣系統」養成守紀律精神生活親子高等教育熱門文章1威脅統一「霸主」地位的,不是全聯而是統一超自家人?2「年輕人,你很孝順!」我想離開,到一個沒有人叫我孝子的所在3阿湯哥票房登上台灣影史第7!全國票房前10電影你最愛哪部?4下定決心買房可儘早入手!胡偉良:6種愈來愈值錢的「黃金屋」5聽不到小女兒一聲爸爸!低收慈父照顧11年無腦症女兒無怨言熱門快訊聚焦科技首都打造幸福竹縣!《哈佛商業評論》100週年盛典數位專輯當月期刊2022年8月號才救活慘賠百億的陽明海運,鐵血董座謝志堅卻在最好時刻、華麗轉身?海運會重現2009年崩跌?航商自保「關鍵40%」!保瑞從門外漢變身「製藥獲利王」全憑這秘訣購買訂閱目錄2022年7月號電池「聖杯」在台灣?從躲棉被痛哭到跑贏全球?輝能CEO第一手告白串接6院聯防抗疫,台大雲林分院副院長馬惠明破除白色巨塔高牆小火慢燉,技嘉葉培城:先苦後甘更有成就感購買訂閱目錄2022年6月號小齒輪大增速,鈞興EPS超8元,咬合E-bike兩輪商機達方綠能營收近百億,E-bike品牌和零件憑什麼出海皆有成?神防疫!小港醫院守護南國門,AI判讀確診僅1秒購買訂閱目錄最新出版抗通膨投資攻略一本通經濟寒冬、疫情打擊、通膨升息,全球資本市場迎來一波熊市…心慌慌的你該怎麼辦?遠見以「抗通膨投資攻略一本通」為題,邀請六位大神:市場先生、雷浩斯、財女Jenny2022大學暨技職入學指南2022年,對學生、家長和老師來說,都是無所適從的新起點。

首先,新制考招上路,考科項目、題目內容、採計科目均大換血。

國家新政策也連番上陣,「半導體學院」「國際金70位領袖預見永續新未來華人社會最高規格的年度盛會本專刊記錄了第19屆高峰會的論壇精華內容,是70位與會貴賓的思想結晶、參與盛會者的美好回憶,也是未能參與者的最佳跨年讀物。

在這202全民拚運動打造健康好習慣2020年奧運會落幕,台灣選手贏得史上最佳獎牌表現——2金、4銀、6銅,不僅成就了個人,也掀起一股全民運動熱潮。

本期運動特刊談如何借力使力為運動風潮推波助瀾,帶大動盪時代拿回退休自主權後疫時代,通膨和失業率一起囂張;經濟頹靡與復甦一起共舞,一個波動、脫序,卻又嶄新的大動盪時代隱然成形。

過去170年,美國曾發生33次經濟衰退,有20個年度通膨率看此文章的人也看了...最新GDP成長預測12日出爐,學者:台灣保三有兩大變數20萬竹北人僅一網球場!人擠人排隊或至外地,球友無奈兩岸資安戰!駭客頻入侵,中國製品禁令擴大父親節送什麼?台積電股票竟成爸爸們的心頭好全球半導體補貼戰!美晶片法案能換來半導體產能?兩岸資安戰!駭客頻入侵,中國製品禁令擴大國軍戮力戰備傳不幸!中科院副院長歐陽力行恆春猝逝遠見電子報每週接收國際、財經、科技、教育報導幫助您快速掌握趨勢訂閱加入LINE按讚粉絲專頁訂閱YoutubeGoogle新聞追蹤我們IG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