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愛情為什麼不平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段令人痛苦的關係,註定是一個不平等的關係。

我想閱讀本文的讀者都經歷過失戀或者婚姻的失敗,當我們回過頭來看,越是讓我們痛苦的失戀,這段關係越是不平等,關係中總會有一方付出的更多,卻很難獲得平等的回報。

你雖然心裡積怨已久,但是對方時不時的微小回應就會讓你拋下過去的痛苦,繼續為對方,為這段關係默默付出,但是對方並不會真的發生改變,長期的衝突積累,可能因為一些導火索發生爭吵,最後走向分手或者離婚。

更令人鬱悶的是,我們如果換了新人開始一段關係,很有可能還是會落入過去的那種關係模式,慢慢又會變成你的付出遠遠多於對方的付出,最後仿佛噩夢一般,這段關係和上一段關係的發展一樣,越努力關係越糟糕,最終還是走向失敗。

如果你有過類似的經歷,比如遲遲無法下定決心結束一段長期不平等的關係,又或者過去的幾段感情,都是付出較多的一方,那很有可能,你在關係中是討好型人格。

一、什麼是討好型人格

討好是不自信、依賴他人的表現,具有討好特徵的人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往往抬高對方、貶低自己,使自己處於弱勢地位,這樣別人才不會嫉妒自己、攻擊自己,甚至會保護自己,自己心裡才能感到踏實、有安全感,在說話的語氣和行為舉止上也處處小心,致力於營造一種和諧的氛圍,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不惜犧牲自己的利益,從而滿足他人合理甚至不合理的要求,以取悅於對方,讓對方配合自己製造緩和的氣氛,但在這其中有種潛台詞,那就是——我為了讓你滿意、高興,付出了如此多的努力,請你不要責備我。

討好型人格給人的感覺往往是非常溫和、舒服,但同時會讓人覺得依賴感太強,過於尊重他人的意見和感受,而忽視了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感受,放棄了探索和發現客觀真相的權利,放棄了與別人爭論的機會,這樣事情的結果不是自己主導下產生的,事情實際上由他人完成。

討好型人格的本質,就是內心想法和外在表達的極度扭曲,不一致。

二、討好型人格缺乏對愛情的了解和感悟

一段親密關係是由「外在表現」和「內在核心」兩部分組成的。

外在表現就是情侶雙方日常非常近距離的互動,指兩個人每天聊天,每天見面,甚至住到一起;內在核心是指情侶雙方對對方有「愛」的情感,在「愛」的前面我們常添加的一個修飾詞,就是「無條件的」愛,你對對方的付出,是不期望自己的付出能有什麼回報,我願意接受一個脆弱的、會犯錯誤的另一半,我並不會覺得TA是完美的,我才愛TA,只要TA不觸犯法律,我都會支持TA。

這就是「無條件的愛」,
一段高質量的親密關係,「無條件的愛」一定是雙方給予給互相彼此的。


但是討好型人格在付出的時候,很多情況下都是處在「害怕」的狀態下,害怕對方離開自己,害怕對方嫌棄自己的要求,害怕對方生氣討厭自己。

雖然在外在表現上來看,也是在行動上付出了很多,但是與「無條件的愛」的內在出發點是有本質差別的。

一個是「愛」,一個是「害怕」。

討好型人格在親密關係中是不自信的,或者說是不相信「無條件的愛」的,TA們努力在外在表現讓關係上更加親近,卻不敢和另一半做深層次的溝通,隨著時間的發展,互動中的矛盾越來越多,雙方的內心卻沒有走的更近,那麼最後的結局就可想而知了。

三、討好型人格模仿了父母的交往模式

前面說過,討好型人格本質上是因為自身表達過程中,內心想法和外在表達的扭曲,所以一般說來,討好型人格不會僅僅在親密關係中處於不平等地位,「討好」已經成為了TA們日常生活的一種模式,討好行為存在於父母之間、朋友之間、同事之間等,但是程度不一,很多時候在親密關係的互動中最為突出,因為這是最親近的人際交往。

一般說來,討好型人的原生家庭模式有兩種,一種是父母一方強勢,一方討好,這樣討好型人格就自動學習了討好的模式;另一種就是父母均很強勢,TA只能採用討好的方式生存下去。

討好型人格其實就是在擁有強勢父母原生家庭下的一種生存策略,由於我們一出生就接觸這種模式,所以我們一點也不會覺得討好別人是有問題的,我們會一直帶著這種模式生活、工作和戀愛。


接下來我們談一談如何改變自己的討好型人格

一、日常生活中的改變

討好型人在做事的時候要把著眼點放在事情本身,不要在沒有開始的時候就想到做錯事的嚴重後果,從而畏手畏腳,導致沒有想清楚的時候輕易地聽從別人的意見,讓別人承擔實際的責任,要從事情的開始到結束始終保持高度的專注度和持續的思考,讓自己真正的思想貫穿事情的始終,即便錯誤也是有收穫的,要勇於做事,勇於犯錯,勇於承擔責任,知錯就改,做錯比不做要好得多,這樣才能學會掌控自己的生活,讓自己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對待他人提出意見的情況,一方面尊重對方對事情的關注和提出的寶貴意見,另一方面也要抱著批判的態度審視對方的意見和出發點,遇到與自己觀點不一致的情況,先思考,不清楚時與對方討論、爭論甚至爭吵,換句話說,要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爭取本來屬於自己的權利!

不要過度關注他人的態度,別人態度不好可能與此事無關,即便有關係,又或者對方的態度本身就是有問題的,如果本著論事不論人的精神,自己也無須緊張和苦惱,通過其他方式與其緩和關係,正常的人際關係都是有一定彈性空間的,關係越緊密衝突就會越多,但是不代表有了衝突你們的關係就會毀了。

如戀人或閨蜜這樣的親密關係自然可以「近」一些,多付出一些,很可能就會得到同等的回報。

而在朋友關係和一般關係中,你在付出之前,就要問清楚自己,內心是否真的願意去做。

如果不願意,可以拒絕和說不。

心理學稱之為:「沒有敵意的堅決」。

畢竟你的精力有限,需要愛更多值得你愛的人,對更值得的人去付出。

二、嘗試學習和體驗純粹的愛和關係

前文說過,高質量的愛是無條件的,但是卻是稀缺的,討好型人的「愛」卻帶有恐懼,你去嘗試發自內心的去「愛」一個人,如果剛開始做不到,可以從一些小動物入手,去無條件的照顧它們,有的時候它們可能會惹怒你,但是你仍然願意為這些你愛的小動物付出。

親密關係中的愛,也是如此,我並不是因為害怕你生氣,害怕你離開我,我才「愛」你,我「愛」你,只是因為你就是你,你好與不好,我都愛,所以我也希望你愛我,如我愛你一般,愛真實的那個我,那樣我就不用再苦苦的偽裝。

三、嘗試在關係中去表達自己的要求

我們想像一下,你愛一個人,對方提出的合理要求,你會拒絕嗎?對方對你交流負面情緒你會嫌棄嗎?你是不是希望在你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讓對方開心?如果以上的答案都是「是」,那你就是在愛著對方。

一段高質量的關係本身就是需要兩個人都愛著彼此,你愛著對方,當你提出合理要求,當你暴露你的脆弱一面,對方如果愛著你,他也會無條件的接納,如果不愛你,TA才會嫌棄你,無視你

那如果這樣的話,我們可以選擇結束這段關係

在我很愛你的前提下,當我願意無條件為你付出的前提下,我們可以嘗試在關係中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建議採用循序漸進的辦法,從小到大的節奏,對自己的一些真實的想法和情緒進行自我暴露,從而不會因用力過猛嚇到對方,也可以讓你們的關係走的更近。

我們可以從最簡單的要求開始,比如從決定約會的項目,要求更多的陪伴,要求更多的關心開始,帶有「愛」的要求對方,你會心存感激,也一定會更好的回報對方,這並不是一個自私的行為。

慢慢到後來,可以嘗試分享內心的脆弱和自卑,如果你們雙方都能夠順利的完成這些表達和溝通,我想你們的心會越來越近,也會越來越愛對方,

最重要的是你們的關係也會越來越平等。

最後把心理學大師薩提亞的一首詩送給大家:

《如果你愛我》

請你愛我之前先愛你自己

愛我的同時也愛著你自己

你若不愛你自己

你便無法來愛我

這是愛的法則

因為

你不可能給出

你沒有的東西

你的愛

只能經由你而流向我

若你是乾涸的

我便不能被你滋養

若因滋養我而乾涸你

本質上無法成立

因為

剝削你並不能讓我得到滋養

把你碗裡的飯倒進我的碗裡

看著你拿著空碗去乞討

並不能讓我受到滋養

犧牲你自己來滿足我的需要

那並不能讓我幸福快樂

那就像

你給我戴上王冠

卻將它嵌進我的肉里

疼痛我的靈魂

宣稱自我犧牲是偉大的

那是一個古老的謊言

你貶低自己

並不能使我高貴

我只能從你那裡學到「我不值得」

自我犧牲里沒有滋養

有的是期待、壓力和負擔

若我沒有符合你的期望

我從你那裡拿來的

便不再是營養

而是毒藥

它製造了內疚、怨恨,甚至仇恨

我願你的愛像陽光

我感受到溫暖、自在、豐盛喜悅

我在你的愛里滋養、成長

我從你那裡學會無條件的給予

因為你讓我知曉我的富足

與那愛的源頭連接,永不枯竭

永遠照耀

請愛你自己吧

在愛他人之前先愛自己

愛自己不是自私

犧牲自己並不是愛的表達方式

愛的源頭就在那裡

然而,除非你讓自己成為管道

愛不能經由你而流向我

你若連接

愛會滋養你我雙方

你若斷開連接

愛便不能經由你而流向我

你的愛便不是真愛

而是自我犧牲

然而,那不是我想要的

愛自己,是生命的法則

除非愛自己

你不可能滋養到別人

我願意看到充滿愛和滋養的你

而不是自我犧牲的你

因為,我也愛你

我愛你

必先愛我自己

否則,我無法愛你

而你,亦當如此

生命的本質是生生不息的流動

生命如此

愛如此

請藉此機會好好愛自己

維吉麗亞·薩提亞

喜歡,請轉發並關注我,持續輸出情感類和心理類文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好的親密關係除了理解還有什麼?

好的親密關係除了理解還有什麼?一、一個人愛你,Ta就願意做出改變兩個人吵架了,總有一個人先讓步,這樣爭吵才可能最終有了一個相對好的結果。常常是先讓步的那個人總是主動讓步,時間長了,主動的人就受不...

親密關係中的哄與猜

我們聽過太多這樣的故事,戀愛時男人各種遷就忍讓各種體貼付出,最後女人感動了,考核通過最終修成正果。可是結婚之後,慢慢男人沒那麼遷就了,也不那麼體貼付出了。他們有了第一次忘記生日,第一次破記錄的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