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親密關係除了理解還有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好的親密關係除了理解還有什麼?

一、一個人愛你,Ta就願意做出改變

兩個人吵架了,總有一個人先讓步,這樣爭吵才可能最終有了一個相對好的結果。

常常是先讓步的那個人總是主動讓步,時間長了,主動的人就受不了了。

於是就會覺得:憑什麼是我讓步?為什麼Ta就不能為我改變一次?為什麼要我先改變呢?這不公平......於是你就給自己一個心裡過得去的理由:也許是Ta不夠愛我吧,ta要是愛我,肯定願意為我改變吧。

然後這份關係就埋下了隨時可能分手或結束的地雷。

對於一些主動改變的人來說:你改或者不改TA可能都不會先改變。

為什麼呢?因為他Ta不是不願意改,而是無能為力,不知道怎麼改。

這就像趕鴨子上架,為難別人也苦了自己。

有一次,我的朋友跑過來跟我吐苦水說:我女朋友,讓她她不做飯她不做,讓她洗碗她不洗碗,氣死我了!一定是她不夠愛我吧,如果愛我,她就會願意為我改變。

我已經為她改變很多了,她卻不想為我改變,那就是不愛我吧,也許她早就為以後的分手做了準備,你說呢?

我很吃驚的看著他,這是一對看起來很相愛的情侶,至少我知道他的女朋友還是非常認真的投入這段關係。

不過說來也怪,他的女朋友總是一臉幸福又痛苦的樣子。

她對我說:我不知道喜歡他什麼,但是誰也無法替代,心裡又幸福,又害怕他可能不愛我了,我已經因為他做了挺多改變,因為不想失去他......

今天朋友的這句話,讓我猛然理解了當初那個女孩為什麼一臉幸福又痛苦的樣子。

在生活里,如果一個人陷入愛情,我們是可以真實的感受到的,一種迷糊,難以控制的為對方改變,不知道為什麼就喜歡了一個人,毫無理由,你覺得那個陷入愛情的人有點天真又令人羨慕的執著。

愛情里的人,多半是幸福快樂的背後總有一絲絲的憂慮。

在外人看來,他們實際上是彼此相愛的,奇怪的是兩個人都覺得對方是不是不愛自己了?

他來求證的不是對方愛不愛自己,而是她為什麼不按照我希望的方式去改變。

為什麼總是我先改變?

一個人如果愛你,Ta就願意為你做一些改變,這句話是可信的。

在兩個真正相愛的人那裡,為對方做出改變是極大可能的。

只是Ta做的讓步或者改變未必是你喜歡的,也許你沒有看到對方已經在其他的地方默默的做出的了改變,而你只是盯著自己想要他做的事情。

這就更像是控制,我們都不願意被控制,可是我們卻總是不自覺地做著控制他人的事情,是嗎?

二、在親密關係里,我們喜歡控制

1.贏了Ta,輸了全部

在與親人、戀人、朋友的互動里,我們總是陷入了不自覺的控制與反控制中。

看似平常的爭吵,卻實際是兩個人內心權利角逐的征戰場。

我們吵架不是為了解決問題,卻是為了輸贏。

一定要吵贏了對方,才能結束。

結果最後總是吵不出勝負,誰也不服氣誰,然後讓這些未被解決的問題壓壓抑起來,留待以後解決。

每一次的爭吵,總是從雞毛蒜皮的小事,上升到人格攻擊;從炒菜放鹽放多了上升到你總是不顧及我的感受,很自私!你到底愛不愛我?說了多少次你不聽!被罵的一方,也不服氣的認為:你不做飯,很懶惰,而且從來不管家務事,還挑三揀四,你這個人怎麼那麼不負責任!最後雙方吵到面目全非,以至於自己都忘記了當初開始吵的是什麼。

這場較量中沒有勝負,即便是贏了,對方認輸,也只能算是兩敗具傷;沒有解決問題,最後白白的傷害了關係。

想要主動控制的一方總是通過強勢的壓倒的陣勢來獲得控制感,內心看起來更有價值。

他們好像在說:你看我就是對的,都是你的錯!而如果我們理解對方的話,就會發現,外表的強大總是用來掩飾內心的弱小;不想承認錯誤,不想承認失敗;而且強勢的一方總是能夠很敏銳的找到對方出錯的地方,而恰好搭檔的那個人又總是很容易被找到犯錯的地方,然後不得不甘拜下風,沒有台階可下,像是被一群人指責,逼到牆角無處躲藏,既委屈,又感到難堪。

最後那個甘拜下風的弱勢一方,他們的潛台詞總是:既然你說我錯了,那就錯了吧,都是我的錯。

接下來就是長久的沉默,不說話,生悶氣。

與其說誰誰錯,不如說兩人合謀了一場控制與被控制的關係。

但是細心的人會發現,如果一個人總是完完全全的被控制,就像一隻毫無反抗能力的囚徒,如若沒有強大的心智,他是很難再內心的囚籠里生存下去。

所以被控制的一方會發展出一種隱性的控制來獲取內心的相對平衡。

2.隱形的控制,雙方疲憊不堪

在親密關係中,有人並不喜歡吵吵鬧鬧,至少,看起來他們是非常討厭爭吵的;他會刻意迴避直接的衝突,雖然最後的結局總是又控制不住的、忍無可忍的陷入了一場"意外"的爭吵,這種忍無可忍之後的爆發往往會令對方感到震驚。

對於討厭爭吵的人來說,他們擅長迴避衝突,迴避承認自己的真實需要和感受,害怕表達了自己會嚇跑了對方,因此會失去關係,然後熟練的選擇了壓抑住內心的委屈,想法。

他以為通過迴避衝突,忍讓,可以讓關係好起來,可以使得對方看到自己的付出,至少展現出一種狀態:我忍讓你,不攻擊你,你要什麼我儘量滿足,這樣你就不可以攻擊我,不可以離開我,離開我就是你的錯。

而且常常是,他們盡其所能的默默付出,甚至是犧牲自己的,但是他們同樣希望對方可以同樣的為自己付出,也就是:我不說,你也要懂得為我付出,要不然我會很生氣,很受傷。

他們會認為:我為你付出那麼多,你應該知道為我付出,你怎麼就做不到?這時候,關係中的另外一方會感覺懊惱,不知道什麼時候就不小心踩了地雷,因為對方根本不知道他的需要。

實際上,委屈求全的,迴避吵吵鬧鬧,不過是他們害怕衝突會失去一段關係,害怕被拋棄,害怕失去愛,想要努力的維護好關係來獲得愛,獲得安全感。

然而,對方總是不領情,得寸進尺,得理不饒人。

最後,內心的委屈,怒火,終於控制不住像衝破閘口的洪水鋪天蓋地傾斜而來,最後失去了理智。

等清醒過來,開始後悔自己說了一些不該說的狠話,嚴重傷害了關係,追悔莫及,然後馬上道歉,反悔;保證以後再也不會這樣失去理智;而實際上,這種控制-失控的場面總是不斷的上演。

3.你那麼理性,卻無論如何控制不了那個想逃避的人

還有一些人,他們看起來文質彬彬,博學多才,理性而不失優雅。

但你就是覺得他們理智起來哪裡有點不近人情,鐵面無私也總是讓人苦惱的。

例如,有的父母堅持認為,幼兒發燒是一種自我保護,只要沒有長時間超過40度的高燒就不需要吃藥控制,多喝水休息就好了,堅持認為吃藥對孩子的肝腎傷害很大。

於是,他就看著時間,看著自己的孩子被發燒折磨的痛苦不堪。

而另外一方父母,則是忍受不了看著孩子痛苦,就堅持吃藥,給孩子頻繁餵大量的退燒藥,實際上超過了正常用藥間隔,結果孩子被兩個父母折磨的更加痛苦不堪了。

這個時候很理智的人,難以阻止對方的行為,於是又開始像唐僧念經一樣不斷的重複用藥的危害。

聲音開始變的更大,更頻繁,但是從外表看又是冷靜的,真是讓人難以置信。

這樣的關係里,一個想要通過理智迴避屏蔽情感,一個直接沒有理智的逃避情感,雙方都處於失控的狀態,誰也無法控制,最後就是關係失聯了。

有時候很理智的人對那個逃避的人憤怒不已,但是他從來不通過衝突的模式,而是通過講道理的方式去試圖控制;逃避的一方是最討厭這種像唐僧一樣不近人情的理性。

最後誰都不想做出一些改變來緩和關係。

又或者是,我先改變一步,等著對方,看看他有沒有按照我希望的方式去改變,如果沒有,我就停下來,繼續陷入過去的控制-反控制-失控循環。

三、在關係里,除了理解自和他人,還是理解自己和他人

1.在關係里,我們不僅要看到對方,還要看到對方身後的家庭

有時候我們被另外一個人氣的不知說什麼好,然後盯著對方某一處錯誤一發不可收拾的攻擊,好像什麼都看不到了,只看到他做了某件愚蠢並且讓你生氣的事情,越罵越生氣。

這種場面就是兩個人吵架,六個人在場。

不是兩個人在吵架,很可能是他媽跟她媽在吵架,吵得是兩個人完全不同的價值觀。

這個時候,我們跳脫出來兩個人的關係,去看到他不僅僅是 一個人,背後還有他的父母,甚至他的祖父母,他來自一個跟你完全不一樣的家庭,有著非常不同的成長經歷,我們也就更容易理解對方為什麼會做出一些行為。

我的爸爸是一個愛嘮叨的老頭兒,雖然他看起來還是非常和藹的,但是總是忍不住的嘮叨你接受各種思想,總也讓人感到厭煩。

有一次,爸爸在家人的微信群發了一個微信分享,就是那種"此視頻不看,你一定會後悔",打開看的話總是那種教導兒女要如何孝順父母,父母是如何辛苦的養你長大,說有些年輕人就是對父母的嘮叨不耐煩,忘記了小時候父母是如何耐心的教你說話。

爸爸經常會分享此類信息到群里,每一次群里的年輕人們都保持沉默。

於是,我開始對此類信息非常的反感,感覺爸爸總是擔心我們不孝順,擔心我們會嫌棄他嘮叨,所以一遍一遍的發視頻教育孩子要孝順父母,父母如何辛苦。

久而久之,兒女也就心生厭倦了,畢竟贍養父母是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這不同於父母愛孩子是天生的。

可是突然有一天,我隨意的翻看家人的合影,看到爸爸站在家人中間笑的像個孩子一樣,有點靦腆,但是很滿足的樣子,想起他也是在一個多子女的家庭長大,那個年代的他是非常缺乏父母的愛,他安慰自己說我的爺爺奶奶很疼愛他,但是我們看到的是滿滿的忽略和心疼。

如今他做了我們的父親,他帶著從自己父母那裡沒有得到的遺憾,做了我的父親,依然像從前那樣驚慌的害怕被子女拋棄;現在他老了,像個孩子一樣開始依賴子女,他僅僅是害怕被拋棄,害怕被拒絕。

我有一個敏感多疑的爸爸,他也是個孩子。

想到這裡的時候,甚至有些開始心疼爸爸,也就理解了他不斷的發一些讓人無法理解的視頻。

當我們超越一個人,去看到他背後的父母和家庭,就多了一份理解和寬容。

同時這一份理解也包括了對自己的理解和接納。

我們怎麼可能理解別人的同時沒有理解自己呢?我們怎麼可能在拒絕別人的時候沒有拒絕我們自己呢?

是啊,當我拒絕看到爸爸的脆弱的時候實際上也拒絕了看到自己的脆弱。

當我理解了爸爸的不安,理解了他需要依賴的時候也就理解了自己有時候那麼焦慮不安的需要別人的回應。

2.把關係中的他當作一個普通人來看待

我們會在想到父親,想到母親,想到丈夫或妻子的時候頭腦里有一些固定的角色期待,父親應該是高大威猛,愛孩子,包容接納,果斷,堅強等,想到母親應該是溫和,充滿愛心,善解人意,想到丈夫應該是負責任,有擔當,不計較,懂得謙讓,想到妻子就應該照顧家庭,任勞任怨等。

可是,他人成為父母,成為丈夫或妻子之前首先是一個人,一個像其他千百萬男人女人一樣平凡的人。

他們有開心、難過、幸福、痛苦。

有過成功,也有過失敗,有的時候善解人意,有的時候尖酸刻薄,不可理喻。

我的媽媽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人,她像一個普通女人一樣懷孕,生下我,養育我,照顧我,她很平凡,但卻是我能擁有的最好的母親。

沒有人能夠替代,她已經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媽媽。

也許我們需要從許許多多過高的期望中釋放出來,對於媽媽來說,她是一個普通女人,而我有著過高,對她來說難以企及的期望;這樣高的期望,自己的母親都無法完成,更何況放到伴侶身上。

3.永遠不要試圖改變別人,我們只能理解自己,改變才可能隨之而來。

學習心理學只能理解別人,除了理解還是理解,你不能拿來分析對方。

如果發現對方堵在自己的情緒里走不出來,一心想要幫助他快點走出來,雖然發心是好的,但是結局卻會讓你很失望。

以前我在文章中強調如何才能在溝通中做到一致性溝通,那是一種技巧,可以學習。

但是前提是我們先要理解自己,理解他人,否則任何工具都可能成為控制他人的武器。

即便那是看起來科學的,冠冕堂皇的增進關係的方法,最終起到的效果也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控制欲,獲得優越感。

一旦我們嘗試開始改變別人,痛苦就會開始了。

這種想要迫不及待的改變別人,並且你覺得自己做的是一件特別高尚的事情。

這個時候我們更需要覺察自己:是我需要幫助別人,還是別人真的需要我幫助呢?如果是我需要幫助別人,來滿足自己的某些部分,那就要適時停止幫助或者企圖改變別人。

就算你能力強大,強行拿著鋒利的刀把對方雕刻成了你想要的樣子,然而同時自己也付出了代價,我們忽略了自己因為離對方很近,所以同時也是在被對方雕刻的。

最後彼此都被削去了部分,身上都是傷口。

你捨得讓自己心愛的人受這樣的待遇嗎?當初說好的相愛,卻成了彼此傷害,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有一次我跟自己的伴侶吵架,很生氣的跟爸爸吐槽伴侶愛生悶氣的行為令人討厭。

爸爸說你只能假裝不知道,不要再問他有沒有生氣?為什麼生氣?你要求對方跟你一樣去探索心理健康,生氣了就要探索出個所以然,這難道不也是一種病嗎?為什麼一定要聽你的,即便你說的冠冕堂皇的看起來正確,你也不能強迫別人去做你認為正確的事情嘛。

你和他來自不同的家庭,在咱們家,生氣了就說出來好了,可是他有自己的完全不同的成長經歷,怎麼能夠要求別人跟你一樣......這一點你只能理解他,而不是去拆穿他,畢竟誰都不想被看出生氣了。

如果他不想討論自己生氣了,你也就不要說了,說點別的吧。

假裝不知道,管好你自己的事情很重要。

再說了,你怎麼總是拿自己的強項跟對方的弱項比。

你是心理諮詢師,可是他不是呀,這不是純心讓人家不舒服。

你怎麼不去看到他的優點呢?

爸爸很可觀的分析,雖然我並不情願聽到這些理性分析。

實際上感覺爸爸並沒有理解自己。

另一方面,我的確不能強迫爸爸理解自己。

至少爸爸的話提醒了我,我正在用一個看似優雅,更高端的,打著為關係好的心理學名義去強迫對方改變,這何嘗不是控制,一種暴力呢?

掛掉電話我大哭了一場。

我喜歡在困難的時候,一個人鑽進被窩裡,想像著我在跟自己的諮詢師,跟我內心的那個父母對話,把自己的委屈和難過說給他們聽。

之所以哭,是因為我那麼粗魯的對待自己的愛人,傷害了心愛的人也委屈了自己。

我只不過是想要證明我在他心裡是重要的,我是被重視的,無論我如何作,他都會接受我。

就是有這些需要,我只不過是一個想要被重視的孩子。

想到這裡,就會大串大串的眼淚無聲的留下來,這些眼淚似乎在訴說著心疼,我心疼的是小姑娘何錯之有,她只不過想要被重視,想要被無條件的接受。

這眼淚還在訴說著委屈,好像再說:你終於看到我了,我等了你將近三十年,只是希望你回來陪陪我,抱抱我,我很孤單害怕。

實際上,過去的二十幾年中,我以為離開了那個脆弱的內心小女孩我會更加優秀,然而離開她,我一點也開心不起來。

過去,我去向父母要求,要求他們無條件比我,要求男朋友像理想父母一樣重視我,無論何時何地。

最後,我所有的需要對他們來說是不可承受的,也許是他們沒有吧。

我想,那個愛自己的人,如果他們有我想要的東西,他們一定願意給吧。

可惜的是他們也沒有,而我無從怪罪任何人。

再也不能怨恨任何人沒有為自己負責任。

從此我就像那個從冰天雪地醒過來,很傷心的發現自己僅有的一雙鞋子是破的,只能光腳在冰天雪地行走,直至走到春天。

一邊流淚,一邊努力的往前走,那淚水更像是看到春天不遠了的期待和堅持。

4.關係里沒有完全的對錯,我們要為關係負百分百的責任

有時候我們心情好,就會覺得另外一個人也非常美好,感覺我們的關係非常和諧,幸福。

可有時候,當我們自己心情糟糕,脾氣暴躁的時候,就會發現對方變成了惡魔一樣,非常令人討厭,看哪裡都不順眼,這個時候我們總是喜歡找茬。

其實不是對方變了,而是我們在不同的心情狀態投射了不同的部分出去。

例如我自己心情煩躁,不喜歡自己,當看到別人稍微表現出一點讓自己不如意的地方,我們就開始認為對方很討厭,開始指責對方。

而如果仔細去考量,就會發現,我們不接納自己當時很糟糕的自己,就把那些煩惱,生氣,扔到對方身上,認為對方很糟糕,就可以去合理的攻擊對方來釋放自己的情緒了。

在關係里,沒有完全的對錯,誰也撇不清關係。

如果說對方生悶氣不對,那麼我們首先需要覺察的是我到底做了什麼讓對方感覺生氣?我一定是投射了什麼出去,而且是讓人不舒服的投射。

關係里的對方就是我們的鏡子,如果你投射出的是友好,那麼他就會感覺舒服,至少不會莫名其妙生氣。

而如果你潛意識投射的是攻擊,蔑視,不想讓對方開心,那對方肯定會敏感的收到,並且反彈回來......

看了這麼長的文,最後我們來總結:好的親密關係,除了理解還是理解。

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然後還是理解自己,理解他人......

我們不能通過任何其他的方式,例如分析,例如一些緩和關係的技巧來去引導對方改變。

任何試圖改變他人的想法最後極大可能會失敗,除非您願意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人,而是這個人背後的父母,他的成長記經歷,他的更多的不同於你的生存經驗。

這時候我們才可能真正的理解一個人,進而通過理解一個人去影響到他。

以上我說的都是廢

話,除非你能理解~

如果你喜歡,歡迎把這麼長的文章轉發給需要的人,普雅在自媒體時代,專門寫長文,堅持專業打磨,木有華麗的排版和圖片和視頻,我們逆風飛翔~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觀不合,並不是親密關係難以為繼的藉口

經常聽到一些人說,不管是戀人夫妻,經常因為「三觀不合」、價值觀不同,而出現爭吵,甚至分道揚鑣。那究竟錯在哪裡呢?哪裡出問題了呢?很多人找原因,就會提到「性格不合」、「三觀不合」、價值觀不同…但這...

不要試圖改變你的另一半

我們永遠無法改變另一個人你要看到,想要他改進,只是你自己的投射。同時,我們人間最大的一個幻象,就是我們誤以為自己可以控制一切,可以改變別人,但我們發現不行。你可以做的就 是,創造一個對方願意改變...

不想失去愛情的姑娘們,別輕易問男人這句話

一對男女吵架,男執意要走,女拉住他手說:你為什麼不愛我了?你說我哪裡不好,我改還不行嗎?於是,男留了下來。一天,因為一件小事情,男憤怒了,對女說:跟你說了多少次呢?你一點變化都沒有,你要我怎麼相...

男女性這麼相處,感情越來越長久

心理學上,不同情侶之間的親密關係的共同點就是兩人的心理距離足夠的近,一般包含了了解、關心、彼此依賴、互動、信任和承諾。正因為如此,很多日常關係中的準則在親密關係中往往不適用。親密關係有自己的規則...

女生一直主動,愛情會不會長久?

當我們沉浸在愛情漩渦當中的時候,好像從來不會考慮誰主動,誰不主動的問題。因為在愛情中,我們願意為對方而付出,每一次我們的付出,都能及時從對方那裡收到回應。而當我們開始思考,誰主動誰不主動的時候,...

薦書|原來,「傾訴」即是最好的療愈

人都是害怕孤獨的,誰也不想鬱郁而生,甚至很多名人也會因為孤獨、不被理解而感到痛苦,產生抑鬱。在生活中我們無可避免地與一些負面情緒不期而遇,如果找不到合適的途徑被傾聽、被理解,我們就容易陷在情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