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你內心充滿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先說這個話題之前,我們需要看一下這張圖:

我們發現了哪些自己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說自我成長,說到自我成長,可能有的人會問了,啥是自我成長?我每年都在成長啊,比如今年又老了一歲,其實自我成長是心理的成長,比如說我能否體會他人內心真實的感受?我在說話方式上是否做到了善意的提醒和溫柔的堅持?

我們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我們在讓自己變好的時候,也在讓他人變好,這樣回饋給我們的也會是好。

那麼第二點我們內心缺乏的部分是否會去外面投射?比如我缺少愛我就要去索求愛,我不是給予,我是索求,因為我自己覺得我無法給出愛。

可是真是這樣嗎?我們如何關懷自己就會如何關懷他人,就是說你去想像你是對方,你需要什麼需求,也許對方也會有什麼樣的需求。

比如說老師在講課時,時間太長了,你會覺得如果你是老師講這麼長時間會口渴和咽喉干,這時候你即時地遞過一杯水和一片含片,這就是你愛的體現。

我們其實首先愛我們自己,才會懂得如何愛別人呀!

就是說我們在用什麼樣的語言對待自己,就會用什麼樣的語言去對待他人,比如對自己要求過於嚴格,不讓自己犯錯誤,那麼看到自己家人或者孩子犯錯誤了就會嚴厲指責批評,因為那是你的價值觀,你的認知。

我們無法給到自己沒有的東西,我們只會給到我們擁有的東西。

如果我們從小就生活在家教嚴格的家庭,在成長的過程中如果不自知,也會習慣於嚴格地教育別人。

如果家裡是以指責為主,那麼長大如果不自知,也會習慣與指責別人。

什麼是自知,通俗講就是自己知道自己咋回事,自己了解自己來自於原生家庭的模式,自己知道自己的局限性,自己知道自己並不完美,自己知道自己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好。

那麼我們在一段關係里,如果做一個劃分的話,親情,友情,愛情要各占多少比重呢?我之前有一篇問答里提到了這塊,我選的是親情30%,友情40%,愛情30%,因為以朋友相處的關係才是最穩定的,你想一下,你會幹涉朋友的生活和婚姻嗎?你會去干涉朋友會去交哪些朋友嗎?你只是需要做的是當朋友有求於你時盡力幫助他,平時的時候聊聊天,讀讀書,你們各自過著你們的生活。

而親情很多時候是一種捆綁,我們很多時候不能做自己,有的是來自父母的壓力,有的來自親戚的壓力,這時候使得我們很難做自己,這就是說我們的父母和親戚缺少邊界感,因為那是你們的事情,我有我要做的事情,我們不要過於親密,親密到像兩滴水一樣沒有了彼此的自我價值感。

這樣是極不利於自我成長的。

而且有的時候我們的親人或者愛人會急於我們變好,大家有這樣的體驗嗎?他們急於讓我們變好的初衷是沒錯的,可是他們自身的問題呢,也是很多年養成的了,我們做到了善意的提醒和溫柔的堅持了嗎?我們要讓對方追求得更高些,不要整天柴米油鹽醬醋茶,要去尋找詩和遠方,要理想,要追求精神,而不必太在乎物質。

可是這些都是你想要的,你並沒有說明那是你的需求,而你現在變成了要改變我們的需求,達到你的期望值。

而更多時候是這樣的,當對方覺得你總達不到他的期望值以後,再也不管你了,撒手不管了,比如很多父母說等你到十八歲就給我滾出去,你不是你讓我管了嗎?行,有種,小子你自己獨立去吧。

這是低級的攻擊,在這張圖裡面是蔑視和責備。

那麼高級的攻擊是正確些,和成長快些。

很多教師家庭,還有本身就是教師的父母就會容易犯高級攻擊的模式,話是對的,聽起來哪兒都對,但就是讓接收方感到不舒服,因為你是想讓對方改變成你希望的樣子,而且改變從來都不是被逼著,被命令著,被嘮叨著改變的,是自己內心深處想改變,而自自然然地改變的。

我們很多時候在人際交往時總想改變對方,因為對方的行為在我們看來是不對的,是不舒服的,他這樣以後對待別人不就完了嗎?可是有的時候真的需要他自己去體驗,他自己體驗到的才會更印象深。

當道理再也不想聽時,會不會是這個講道理的人有一些問題?當道理再也不想聽時,接收方是不是有了逆反情緒?

我們不是要把話說出來就行,而是要注意效果。

要知道只有建立好的關係,才會有好的溝通效果。

不管是親密關係,朋友關係,陌生人關係都是這樣的。

只有建立好的關係,才會有好的溝通效果。

我們不要只是像傾倒一樣說出來,問問自己,你和對方的關係好嗎?你有注意你的溝通效果嗎?你是不是在方式上有一些問題呢?如果這些都不去思考的話,你想想,你會有好的人際關係和親密關係嗎?

很多時候我們的情緒被卡住了,而愛只有在流動中才會產生。

我們的情緒被卡住有一下幾個原因:

第一是說話人的語音語氣語調使得我們心理不舒服,感到不平衡。

第二是說話人講的是自己認為對的事情,而沒有考慮到我們的感受,比如說話人講的道理是對的,可就是不走心,走不到我們心理去,我們也感覺到道理對,可就是覺得哪裡怪怪的。

第三是我們誤解了對方的意思,也許對方是好意,可是因為理解的不同,所以有不同的情緒和結果。

那麼如何讓情緒流動起來?我們需要給情緒做一個疏導,需要有排解情緒的方式,比如聽音樂,比如跑步,比如運動,暫時不去想這個困擾我們的事情,當我們情緒好了以後,再來去想這個事情,首先自己內心平和,再跟對方談這個事情,也許你無法改變他按照你的方式跟你交流,他也無法改變你用你的方式給你交流,但是有一種方式是大家都需要用的,也是都需要學習的,那就是《非暴力溝通》。

這本書里說明談話的四要素,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

我們需要運用這四個步驟去跟自己內心交流,當我們內心平和了,再運用這四個步驟去跟對方交流。

那麼就需要我們自我成長,需要我們不斷地自我成長。

最後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最好的管理是自我管理。

也只有雙方都自我成長了,才會有更好的親密關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果你學不會好好地和對方說話,怎麼辦?

通常我們的第一反應和表達並不是通過理性思考之後,而是當下跟著情感情緒脫口而出的。特別是在氣頭上,情緒不好的時候,更加沒有辦法去理性地讓自己好好說話。往往我們的覺察可能在事情的過後,冷靜下來之後,...

薦書|原來,「傾訴」即是最好的療愈

人都是害怕孤獨的,誰也不想鬱郁而生,甚至很多名人也會因為孤獨、不被理解而感到痛苦,產生抑鬱。在生活中我們無可避免地與一些負面情緒不期而遇,如果找不到合適的途徑被傾聽、被理解,我們就容易陷在情緒的...

為什麼不能和女人講道理?

幾乎所有的男人都會有這樣一個共鳴,那就是女人統統都不講道理,尤其是自己的女人,更是不可理喻,有人認為是開始對方和自己演戲,現在原形畢露的胡攪蠻纏不講理,有人猜疑感慨說是被自己慣壞了恃寵而驕的結...

為什麼關係越親密的人,越經不起疏遠?

親密關係禁不起疏遠,人與人之間的羈絆可絕不是強韌的鋼絲繩!但是,對於這種羈絆——對於這種鋼絲繩,我們發生了誤解。我們誤以為無論怎麼拉扯,動作如何粗暴,任其風吹雨打,也不會斷開。我們認為這種羈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