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懂事的女孩越容易單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壹心理主筆團 | 觸角 編輯 | 藍莓小姐

最近,我有個朋友剛結束一段失敗的相親,這段經歷讓她懷疑人生。

男方條件不錯,我的朋友則從小懂事聽話,是一個溫柔、樂於照顧別人的女孩,所以男方家長很滿意她。

但兩人接觸了2個月後,男方突然提出分手,理由讓人咋舌:

她實在是太聽話太懂事了,但好像一點也不需要我;雖然很會照顧別人也很獨立,但卻沒有一丁點自己的個性和想法,我感覺像是和一個保姆在談戀愛。

面對這個回復,朋友很委屈:

懂事、聽話、愛照顧人有什麼問題嗎.....

為什麼每談一次戀愛,最後對方都是以這個原因結束。

問題的根源在哪裡?

我周圍有太多優秀、成熟的男生女生朋友,他們從小非常懂事,但卻總難以維持一段有活力的戀愛關係。

我發現,「懂事」「老實」就像是一個人戀愛的魔咒。

01

懂事的人為什麼談不好戀愛?

朋友從小就是一個非常願意照顧別人的女生,非常顧及對方的感受。

學生時期,其他人一到周末就會睡懶覺、出去玩,只有她早早起床待在家裡幫忙看店,讓爸媽可以多休息一會。

這種習慣延續到了戀愛中。

她會陪著男朋友熬夜打遊戲,經常帶著親自做的食物坐一兩個小時的車去找對方,幫對方打掃屋子洗衣服,離開時對方想送她,她卻推辭:實在太遠了,外面太熱了,不用送我了......

儘管如此努力,她卻總是遇到不負責任的男生,分手的理由一致的扯:

你很好,我配不上。

有一次看她實在太難過,我去問了那個男生為什麼你覺得自己配不上,對方說的幾點讓我印象深刻:

她總是很緊張地想要照顧我,這種付出讓我很是愧疚,也很有壓力;

但自己不開心的時候,又不告訴我。

有一天她回家後,看上去挺緊張和害怕,但我問她時她總說沒什麼,後來才知道那天被上司罵的太狠。

她很少和我聊自己的事情,感覺不需要我的照顧一樣,我們之間就越來越有距離感了。

為什麼一個人這麼懂事,卻總是談不好戀愛呢?

因為太懂事和愛本來就是互不相容的。

一段親密關係是兩個人不斷靠近的過程,需要不斷勇敢地「自我暴露」。

羅蘭·彌勒在《親密關係》里提到,伴侶能夠一起玩樂,就能更長久的在一起。

前提是,兩人要互相了解,彼此袒露,進入到對方的世界中。

一個太懂事、總是照顧別人感受的人,常常會習慣性先考慮別人的感受,而不是去表達自己的感受,袒露真實的自己。

當這樣的人進入到親密關係中,一方面會因為照顧別人太多也自我壓抑,另一方面由於自我袒露太少,內心最真實的部分無法向對方敞開,會讓對方沒有安全感。

自然,兩個人的距離就會越來越遠。

02

從小懂事,是一種絕望的防禦

這樣讓人吃虧的懂事,又是如何養成的呢?

台灣知名心理治療師王浩威講了自己一個男性來訪者的故事:

35歲,長相和經濟條件都很好,未婚,戀愛次數也少,他很想交女朋友卻總是沒有遇到合適的對象。

他表面溫和,但一接觸就會感覺高冷。

曾經有個他暗戀的女孩子經常找他,但他卻總覺得自己條件不好,認為對方不會喜歡自己,因此不了了之。

即使偶爾遇到互相來電的人,他也不敢去嘗試,害怕進入愛情後的未知狀態。

從諮詢中了解到,原來他是一個留守兒童

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長期離開他出去工作,他非常不情願但卻沒有別的辦法,只能哭著目送他們離開。

白天他要去外婆家,但因為外婆要照顧其他的弟弟妹妹,所以常常被冷落。

有一次父母回家,卻發現他變得非常懂事成熟,不哭不鬧,竟然會幫忙照顧弟弟妹妹了。

父母很高興,但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

因為這樣的懂事,是一種絕望的防禦。

心理學上有個現象,叫「小大人症候群」

一般發生在父母經常吵架打架、父母離婚無法照顧好孩子、父母長期外出工作、早年失去父母的小孩身上。

每個小孩天生都有被照顧、被滿足安全感的需求,當他們的需求被一次次剝奪時,他們會一次又一次感覺到自己被拋棄。

為了不用再體驗這種被拋棄的感受,他們索性不再表達自己需要父母照顧,也開始否認自己需要父母的照顧的需求。

只要不開口就不會被拒絕,只要不想要就不會被拋棄。

漸漸地,他們不再展示出自己真實的情緒,而是變得懂事和成熟,成為一個「照顧者」,成為父母和老師的幫手。

這樣的人進入愛情後,會習慣性照顧別人,封閉自己,難以真正進入和維持一段親密的關係。

03

懂事的人要如何才能卸下防禦,獲得真愛?

之前在一個成長工作坊中遇到同樣受困於「懂事」的女同學。

她在工作後談了第一段戀愛,她總是無法在不舒服的時候表達自己的想法,委屈自己,和男友維持著表面和諧的關係。

有一次,男友出差了一個月,她很希望男友回來後能第一時間來找他,但對方因為工作太忙總是抽不出時間。

她內心有些不滿,但沒說什麼。

好不容易熬到了周五晚上,男友在電話里開起了玩笑:「要不挑戰一下兩個月不見面怎麼樣?」

她的願望一下子破滅了,掛掉電話,關掉手機,一個人在房間裡悲傷痛哭,但又不斷地強迫自己平復情緒。

還好男友察覺到不對勁,馬上趕到了她家裡。

在男友不斷的道歉和安撫下,她哭了出來,索性把之前所有對男友的抱怨和失望都說出來....

恰恰是通過那一次吵架,兩個人才知道對方心裡在想什麼。

反而關係靠近了。

後來,她回憶說,「當時說出來後,真的很擔心他會不會就這樣走了...還好他沒有走,還認真地一起討論了我們的問題,這是我在戀愛中第一次那麼有安全感.....」

一個懂事的人儘管從小習慣掩蓋自己的感受,但只要觸及到愛情,那些被愛的需求還是會被牽扯出來。

有的人選擇了壓抑它們,繼續懂事,以避免被傷害和被拋棄的感覺,而有的人選擇了突破,說出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告訴對方「我需要你」,讓關係更近一步。

親密關係更需要兩個真實的人去碰撞和理解,這才是愛的意義所在。

04

如何在愛里成為一個真實的人?

有人說戀愛關係是原生家庭關係的複製,其實,戀愛關係也可以是一個人脫離原生家庭模式的重要機會。

如何在愛里成為一個真實的人?

首先,覺察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想法,勇敢袒露出來,讓真實的自己慢慢暴露在關係中。

要想打破懂事,你需要從照顧別人的習慣中掙脫出來了。

戀愛過程中,提升自我覺察,多問問自己喜歡怎麼做,而不是應該怎麼做。

大膽地向對方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和需求,包括你的脆弱、嫉妒、開心、以及任何你想要的東西。

放心,真正愛你的人自然願意接住你的感受,和你一起磨合,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

其次,在自我袒露後,接納自己的不安和焦灼。

懂事的人很難忍受在這個過程中的不安和失控感,所以很容易在感情衝突和磨合中妥協。

一旦不做「為對方好的」事情,就容易焦灼,怕做錯了什麼,更是害怕重複小時候求愛不得的感受,墜入那種絕望的深淵。

但事實上,只有摘下懂事的面具,用真實的自己去進入關係,才可能獲得真正的愛和理解。

相信真實的自己值得被愛,允許自己在不安中呆一呆,偶爾吵吵架,你才能發現暴露真實的自己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你不會被拋棄,還可能獲得從未得到過的理解和關心。

最後,如果實在很難做到,可以尋求諮詢師的幫助。

畢竟無論是否獲得真愛,人要至少一次活出真實的自己,才是值得的人生。

註:本文部分資料來自於王浩威的《親密與獨立 —— 愛是一門藝術》課程內容,以及周小寬老師的專業支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找男友的800條標準,這條最重要

不知道你是否曾在生活中,遇到過這樣的男人:他總是閉嘴不說話,但是那嫌棄的眼神卻讓你受不了,於是你試圖和他吵一架,可還沒等你開口數落,他轉頭就走,根本不願意跟你溝通,讓你一口氣堵在喉嚨里,咽不下去...

戀人之間越親密越絕望 七種讓人抓狂的愛戀

1、我愛你,所以我要離開你我們常常在一些唯美的故事中讀到些「一見鍾情」的故事,唯美之處就在於,一見之下,情已深,人卻消失了。大約就是因為故事的戛然而止,使故事停留在了最美好的時刻,所以才那麼吸引人吧。

你情路坎坷嗎

很多朋友都會疑惑這樣的問題,我長相不錯、人品挺好、家境也過得去,可是為什麼戀愛總是不能有個好結果呢?真真切切的體會了「相愛容易相處難」,根本無法與人建立長期而穩定的戀愛關係,到底是命運的捉弄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