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變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個人認為人性的變化,就如天氣一般!時刻都在變化!

社會學定義

現代社會學家認為,世界上只有一個人類,只有一種人性。

這是不同民族之間能夠交流、達成理解的前提。

根據對嬰兒反覆實驗,顯示人性是進化的結果。

人性中與生俱來即存在由於祖先生存的險惡環境衍生的對生存的渴望,對勝利的渴望,對與自己相似的伴侶的渴望,對同類間自己地位的關心,及由於史前人類的習慣和同理心還有對同類幫助的衝動。

從人腦的結構來看,這些都直接對前額葉造成影響,可以被出生後的記憶和周圍事物所改變。

哲學定義

馬克思主義雖承認人性的存在,但否認存在普遍抽象的人性,認為只有從人的社會性和階級性出發,才能得出對人性的正確解釋,並由此斷言,在階級社會中沒有超階級的人性。

無產階級有一個人性,資產階級有另一個人性,這兩種人性是不可調和的,只能通過鬥爭解決。

西方諺語:正因人性本惡,民主是必須的;正因人性向善,民主是可能的。

人性心理學

郭念鋒經自1986年至1999年的審慎思考,結合臨床案例的對比分析,再對各種心理學理論重新學習,最後認定,只有從「人的本質屬性」,即「人性」出發,才能擺脫當今臨床心理學「各執真理一面」的局限,去正確地闡明人的心理活動、心理結構、心理動力、個性及其發展、心理病理變化以及心理診斷、諮詢和矯治等問題。

人性是人與其他動物相區別的質的規定性。

其本質而言,人的三種基本屬性的辯證統一體:

(1)它是被精神屬性和社會屬性制約的生物屬性。

它體現為人作為生物體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新陳代謝)的過程;

(2)以生物屬性為前提、社會屬性為內容的精神屬性。

它體現為為生存發展而對外界環境進行的探究反射,這是與外界進行信息交換的過程;

(3)以生物屬性為基礎、以精神屬性為表現形式的社會屬性。

它是個體對群體的依附本能,體現為個體與群體間的利益交換(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

《啟蒙文》定義

《啟蒙文》中將「人性」定義為就是人與其他一切所有事物的「本質差別屬性」,其實這種「本質差別屬性」也就是人與其他一切所有事物區分開來的原因。

《啟蒙文》告訴我們這種區分原因共有四種,即「人性」共有四種。

分別是「存在性」——使人與「非存在性宇宙」(或稱為「彼岸世界」)區分開來;「生命性」——使人與我們這個宇宙的一般無生命物質區分開來;「社會性」——使人與我們這個宇宙的植物和低級「活動性」動物區分開來;「精神性」——使人與我們這個宇宙的其它「思維性動物」區分開來。

因此人是一種具有「存在性」、「生命性」、「社會性」、「精神性」的物種。

人的這四種屬性,決定了人有四種本能,一是「生命本能」,二是「社會認同本能」,三是「自我認同本能」,四是「解脫本能」。

這四種本能對應了人應該有的人生目標分別是」健康「、」成功(社會認同)「、」幸福(自我認同)」、「智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從憂鬱開始說起

現在全世界上的人都很抑鬱,憂鬱,這個原因很多,也很複雜,因為憂鬱分為社會性的憂鬱和個人憂鬱。社會性的憂鬱就不用說了,小時候要讀書,長大了要結婚買房,為了工作為了生活為了家庭的幸福,我們不得不打...

賣貨的技術之需求挖掘(上)

人們買某件商品,是因為對某件商品有需求,小到買賣一件鉛筆,大到一家跨國大企業,都是為了滿足需求而存在。而需求挖掘,就成了一件非常有技術含量的事。需求,可以分為顯性需求和隱性需求,顯性的需求往往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