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留學生萬字長文控訴父母|心理學有話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北大畢業留美生,12年春節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

這個新聞之所以掀起大家的激烈討論,是因為它太有代入感了。

王猛(作者的化名)萬字長信里描述的諸多細節,讓網友們感同身受:

「看吧,原來我不止我覺得受傷。

當然,我們無從得知王猛和父母相處的完整生活,更沒有權力去批評任何一方,畢竟一切「事實」都是經過主觀解讀的事實。

但從長文中王猛視角的記憶片段、以及網友共鳴的留言回復,我們看到的是中國家庭中常見的一種「情感忽視」——

孩子的情緒痛苦沒有得到父母理解和回應,父母沒有讓孩子感受到情感上的支持。

今天,我們很有必要藉此機會聊一聊這個。

情感忽視是一種「不明顯的傷害」,面對孩子的情感需求,家長總是不可及、不回應、遺漏的

這3點是什麼意思呢?

1. 「不可及」

「不可及」指的是當孩子有情感需求時,家長無暇理會,或是由於家長不在場,所以孩子很難找到家長並向他們求助,比如對於很多留守兒童而言,父母就是不可及的。

父母的缺席,讓這些孩子的情感需要始終得不到滿足,得不到父母的愛和關心。

2. 「不回應」

「不回應」指的是家長不會積極響應孩子的情感需求,而是有意識地採取迴避、否認或者批判的態度。

比如轉移話題、或是批評孩子「想太多」、「太脆弱」等等。

相比於客觀上的「不可及」,父母在身邊、卻依然「不回應」,是中國父母「情感忽視」更為常見的情況——

就像很多針對王猛事件發表評論的很多人所說的,當他們在學校受欺負的時候,當他們感到傷心難過的時候,父母經常甚至從來沒有為他們站出來,也沒有對他們表達過基本的愛與關心。

3. 「遺漏」

「遺漏」指的是家長疏忽了對孩子提供情感支持。

家長可能會關注孩子其他方面的需求,但並不會過問孩子的情緒如何、是不是開心等等。

就像很多評論此次事件的人所說,儘管父母也供我吃穿用度,但他們最關心的是我的學習成績,從來不過問我是不是不開心,是不是受委屈。

為什麼說情感忽視是一種「不明顯的傷害」?

因為你真的很難通過外在的表現,來看一個人有沒有遭受情感忽視:被情感忽視的人身上沒有傷痕、他們的父母也並沒有對他們大吼大叫,甚至要比其他父母更加頻繁的「噓寒問暖」。

因此,許多人直到成年以後,才發現自己在情感需求方面,有哪裡不太對勁。

就像這次事件讓很多人回憶起自己的成長經歷,細數曾經受到過的、不曾被自己意識到的那些「傷害」。

情感忽視會造成哪些後果?

被情感忽視的他們可能是「自己情感的陌生人」:孩子哭泣時,會照顧孩子情緒的家長會詢問「你現在是不是很難過呀?」然後孩子會明白,哦,自己現在這種情緒是難過。

而如果家長無視孩子眼淚、甚至譏諷孩子軟弱,久而久之,孩子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哭,無法很好的識別自己情緒感受。

長大後就更難明白自己內里的強烈情緒波動。

被情感忽視的他們可能「不知道怎麼讓自己好過一點」:沒有學會關注、分辨自己情緒的孩子,痛苦時,也不懂得如何進行自我關懷。

他們會想:「既然父母不在意我的需求,說明這些需求並不重要,我不該有這些需要。

」一方面,他們不會正視自己的情感需要;另一方面,很多人會覺得「空虛」,甚至用酗酒、暴飲暴食等不健康的方式去應對情緒。

而在與他人的相處中,被情感忽視的孩子,很容易忽視他人的情感需要,他們連自己的感受都搞不懂,更無法理解別人的情緒;他們總是說「我沒事」、「我很好」,潛意識裡也不相信會有人真正關懷自己,也就更加不會主動向他人提出自己的情感需要。

批評王猛的父母或者質疑王猛(總會有人說,在中國這樣父母多了去了,怎麼就你出問題),在網絡上對他人口誅筆伐很容易。

但是如何藉助這次激烈的討論,讓中國的家庭調整含蓄的文化、變得更加善於表達愛,卻是更為現實的挑戰

最後,在大家童年記憶中不愉快部分被這次事件「激活」的同時,也希望已成年的我們不要忘記:我們的人生的確受到兒時經歷的影響,但歸根結底,我們已經有了看到問題、回溯反思的能力,是我們自己,要對接下來的人生負責

不管前路如何,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學會關懷自己吧,並且汲取經驗,讓自己成為小時候自己所期待的、更溫暖的父母吧。

關於這次事件你有什麼想說的呢?在評論區給我們留言吧!

收藏文章?不如順便關注我們——頭條號「知我心理學」,三百萬北上廣青年都在追的心理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的情緒不重要」「你的感受是錯的」

「我應該比現在更開心才對。」「我找不到生活的意義。」「有時候我感覺自己是個圍觀者,觀望著那些真正在生活的人。」「我為什麼總是照顧不好自己?」「我到底是怎麼了?」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能意識到,...

是什麼決定了你在感情中的表現?

是什麼決定了你在感情中的表現?文:knowyourself有些人在親密關係中總是容易感到不安、焦慮,渴望對方的一舉一動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有些人卻恐懼與伴侶過度親密,希望凡事都能獨自解決;還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