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絕不讓我的生命屈從於他人的意志丨波伏娃去世30周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每一次紀念,都是重新解讀那些不過時的思想,那些不落後的精神,那些不低俗的感情。

4月,是最殘忍的季節,帶走了太多的人,其中包括這對契約愛人—讓-保羅·薩特和西蒙娜·德·波伏娃。

1980年4月15日讓-保羅·薩特因病逝世,西蒙娜·德·波伏娃沒有等到6年後薩特的祭日,提前一天於4月14日離世,死後兩人合葬於巴黎蒙帕納斯公墓。

可愛的小海狸:

勞您駕,把我的內衣(衣櫃下方抽屜里)交給洗衣女工,上午就洗好嗎?我把鑰匙留在門上。

我懷著柔情愛您,寶貝。

昨天您說:「您正眼瞧我了,正眼瞧我了!」您的樣子太可愛了。

一想起來,我的心就柔情萬種。

再見,小好人兒。

1929年

——薩特給波伏娃寫的其中一封信。

在信中,薩特對波伏娃的從不稱「你」而是「您」和「海狸」,十分可愛。

兩人共同生活51年,沒有結婚,彼此有過很多的情人,但仍堅守契約,使得這段「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愛情成為傳奇。

締造這份傳奇愛情的女主角波伏娃自己也是一個傳奇,她不僅是法國著名的存在主義作家,更是女權運動的創始人。

波伏娃和薩特

出身在一個天主教家庭里,從小酷愛讀書的波伏娃,從來有著很強的獨立性。

14歲時,她「突然對神失去了虔誠的信仰」。

在19歲時,她就發表了一份自己的 "獨立宣言 ",宣稱 "我絕不讓我的生命屈從於他人的意志"。

而她隨後的一生,也正是這句話的寫照。

幼年時期的波伏娃

沒有什麼,比自己的生活更真實了。

只是,那真實總是無法言說。

人們憋得太久,難免會有些一反常態的表演。

讓一切更虛幻。

」——波伏娃

她與薩特那段遺世獨立的愛情故事,是她一生「無法言說的真實」。

而事實上,這樣自由的戀愛安在波伏娃的身上,卻又不覺得奇怪。

她從青年時期已經開始注意婦女問題,廣泛搜集材料,進行深入研究。

步入中年後,思想日益成熟的她,著手完成了經典作品——《第二性》,探索女性獨立的可能。

這本書被譽為有史以來討論女性的最完整、最理智、最充滿智慧的百科全書;女人的「聖經」;西方女性的必讀之書,為當代女權運動的完成了奠基。

女性是第二性,排除在男性以外的「他者」。

權力歸於男性,女性僅僅是附庸。

附庸的庇護來自權力,歧視也來自於權力。

打扮不僅僅是修飾,它還表明了女人的社會處境。

少女時常以極其強烈的方式展開想像生活,正是因為她從中找到一種藉口,使她能迴避具體的體驗。

————《第二性》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寫作了女人在出生、青春期、戀愛、結婚、生育到衰老各個階段,以及在農婦、女工、妓女、明星或知識分子等各個階層中的真實處境。

她發現,只有女性經濟地位變化才能帶來精神的、社會的、文化的等等後果,只有當女性對自身的意識發生根本的改變,才有可能真正實現男女平等。

有人評價,「波伏娃女士是絕無異議的光源,身上時刻散發著瓦數超強的光芒。

你可以說她是女權運動家、女性楷模,也能稱她為哲學家、社會學者,再又劇作家或小說家她也一樣擔當得起。

透過波伏娃的作品,你看到一名思想意志完全意志的女性;聽聞了她與圈內諸人各種八卦後,你覺得她放縱不羈、特立獨行;她發願做一個完完全全的自己,但又以振聾發聵之作代言了普世女性。

「我渴望能見你一面,但請你記得,我不會開口要求要見你。

這不是因為驕傲,你知道我在你面前毫無驕傲可言,而是因為,唯有你也想見我的時候,我們見面才有意義。

」《越洋情書》

「宇宙是個無可奈何的囚徒。

「沒有一個標誌是真正靠得住的。

你沒有雄心,這是你的福氣。

」 《人都是要死的》

西蒙娜·德·波伏娃,

可能是每一個女人真正意義上的夢想。

田朴珺

微信:tianpujun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波伏娃:我想要的是生活的一切

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 ,1908年1月9日-1986年4月14日),又譯做西蒙·波娃瓦。法國存在主義作家,女權運動的創始人之一。畢業於巴黎高等師範學院。

雌雄大俠波伏娃與薩特

薩特1964 年,瑞典學院決議頒發薩特諾貝爾文學獎,可大俠薩特大手硬邦邦一揮:「我拒絕一切來自官方的榮譽!」拒了世人夢寐以求的諾貝爾獎!

我的肉體對別人開放,但靈魂只為你獨享!

只要提到女性思想解放,一個永遠繞不開的里程碑就是西蒙娜•德•波伏娃和她的《第二性》。擁有如此先鋒女性思維的人,感情生活也不會索然無味,她和哲學家讓-保羅•薩特的真實感情生活,同她的作品一般精彩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