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親密關係的建立與維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心理學家通過調查發現,健康的人際關係,通常擁有4到6段親密關係,少則會出現社會離棄感,多則影響自己在親密關係中的「收益」。

通常情況下,親密關係主要是指3種關係,伴侶(愛情)、友誼(友情)、家庭(親情)。


因為各種原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失去獲得並維持親密關係的能力。

促使我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我在組織參觀博物館活動的時候,認識的一位男士,我從一些細節中發現他是一個善良和藹的人,他在地鐵上看書,邊上一個拎著鑽孔機的小伙子歪頭看,男友鄰就把書挪挪讓他看,下車時候把書送給了那個小伙子。

後來他提前下車去書店,又買了一本,我說:「你沒看完幹嘛給別人?」他說:「就是覺得我什麼時候都能看,他錯過了這次機會,想再接觸這類知識就比較難。

」但是就這樣一個人,卻少有親密關係,他總是被動等待別人做出建立並維持親密關係的行為,他自己知道這個問題,卻不知道如何改變自己,希望我能給他一些建議。

於是我決定寫這篇文章,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人都有跟他類似的困擾。

在發展親密關係之前,先要識人,這跟我們的價值觀和原生家庭教育有直接關係,對一個很糟糕的人全力以赴,意識不到對方的問題讓自己在一段困窘的關係中筋疲力盡。

我老家有句俗語:「好良言勸不了該死的鬼。

」說的就是這種人,一直消耗自己直到崩潰。

一段親密關係要想持久,雙方要都能保持一個互相「充電」的狀態,如果是互相「消耗」的狀態,負能量關係是雙方的拖累,讓雙方陷入困窘。

識人不光要看物質條件,我一直反覆強調,錢、車、房這些東西,只要是人沒問題,到了年紀都會有,但是人是個關鍵問題,人有問題就很難改變,改變一個人的難度比換個人可大多了。

很多人覺得愛情是一種感覺,實際上愛情是一種行動,行動中的理性程度直接影響結果。

兩性關係專家丹尼爾·威爾(Daniel Wile)說過,挑選一個伴侶就等於挑選一大堆問題。

世界上沒有不存在問題的候選人。

當你把物質條件放在首位,你就不可避免的在其他方面放寬要求,這就容易悲劇。

我單身的時候,就很注意提高自己的賺錢能力,讓自己在選擇伴侶的時候,不用太在意物質條件。

這就無形中讓自己在選擇的時候,更有餘地,即使我找不到伴侶,我也能衣食無憂的做自己喜歡的事。

你可以理性的評估一下,你自己不可觸發的底線是什麼?按優先級羅列底線,比如我就介意,黃賭毒、家暴、自控力差這些會對人有致命摧殘的事情。

當你找到一個心儀的對象,可以通過4種類型的行為建立親密關係,身體的、情緒的、智力的、共享活動。

我之前組織參觀博物館、廚藝學習、讀書會的時候,總是會出現相愛、相知、結婚的例子,其實這就是大家一起完成一項挑戰和任務即共享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從非人際關係發展為人際關係,通過交流互相了解,互相吸引建立親密關係。

建立親密關係後,就是維持親密關係,經過研究發現女人比男人更擅長維護親密關係(因為女人更願意個人坦露)。

但這不代表在親密關係中男人就不用行動。

關係是相互作用的,如果你想建立好的婚姻關係,你要先了解男女性別角色的影響,男女表達方式的不同,會造成男女親密關係中的誤會和矛盾。

男人更願意用共享活動即幫助別人做事和與別人共同做事來表達親密感。

女人更願意用情緒、語言的互動來溝通。

雙方都要考慮對方的感受,並理解對方的「語言」。

比如男生在爭吵後想發生關係,有時候不是他們想發泄,而是他們希望能通過共享活動維持親密關係。

當然有部分渣男就是想發泄。

不努力的兩性關係是難逃一死的,是不健康的。

雙方需要努力才能夠進行正確的溝通,溝通是雙向的,說在點,聽在心,雙方都要努力。

需要努力才能發現並解決雙方不同的期望和想法。

這並不是說世界上沒有人「永遠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而是更應該說「他們永遠幸福快樂地為雙方的關係而努力」。

我們這代人,對回家過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牴觸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家庭關係處理的不自信。

尤其是面對婆媳關係,的確是很頭疼。

首先明確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不同價值觀、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的人突然要變成「親密關係」相處,這對每個人都不容易。

這就需要夫妻雙方,以及溝通的各方都互相理解包容。

這當中的訣竅就是了解對方的底線在哪裡,然後從這個點開始逐漸培養兩人的關係。

對我來說,婚姻最主要的一個特徵就是你要鼓勵伴侶成長,也要讓對方鼓勵你自己成長。

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堅持「婚姻,最好也是最壞,都要因為愛」。

單純靠一紙婚約約束,要壓住火,的確是太難了。

在一段關係中,成長型思維模式讓你能夠擺脫責備去理解問題,並嘗試著去修復它——共同修復它。

如果你打算要孩子,或者已經有孩子,更要重視這件事。

原生家庭的溝通方式對孩子有著終身影響。

如今家庭的意義已經脫離了傳統的宗族形態,我們可能會遇到繼父、繼母,或者不同父母的兄弟姐妹。

無論你的感覺是什麼樣,你選擇婚姻以後,就意味著要生活在3個家庭中,你自己的家庭,你和伴侶的原生家庭。

與其被動的等待對方反應,不如自己先做出準備。

這就要求我們先擺正自己的角色,我在自己家是妻子,是媽媽,回到丈夫家是兒媳婦,回到自己父母家是女兒。

家庭溝通就是這些家庭組成角色的互動,對自己的角色有清晰認知,不要過分的期待你角色以外的權利。

認清自己角色的另外一個目的是搞清楚「邊界」,尊重每個人,每個家庭的邊界感很重要。

通俗的講,就是手別伸的太長,當你觸犯到別人的邊界,別人的正常反應是對抗你,你的溝通模式就要升級到解決衝突的模式了。

其次我們要了解自己家庭的溝通模式,針對不同的溝通模式,做出應對。

最後,在行動中,儘量運用愛的5種語言(肯定的語言、有品質的時間、禮物、服務行為、身體接觸)。

從人類自身成長發展的角度分析,家長是一個逐步放手的狀態。

※嬰兒時期給孩子儘可能多的支持,讓孩子有足夠的照顧和安全感;

※幼兒時期幫孩子養成好的生活自理習慣,讓孩子擁有基本生存技能;

※兒童期引導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擁有自學能力;

※青少年時期引導孩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愛情觀;

※青年時期,針對孩子的情況,給出建議,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等孩子進入中年期,家長進入老年期,父母反過來尋求孩子的意見和幫助。

家長在不合時宜的時候,過度干預,沒有邊界意識,會造成孩子對家庭親密關係迴避甚至放棄。

俗話說:「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寬心」。

除了溝通上的問題,我們還要保持一個成長型思維,進入一個健康的上升期,這對提高家庭話語權,改變家庭依附關係有決定性作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學會這三步方法,從源頭擺脫吵架

前面我們花了好幾章來了解吵架的話題,我們發現了吵架未必是一件糟糕的問題,但事實上吵架的確會影響我們的心情跟狀態,就算我們知道了如何處理這樣的衝突,我們也知道了吵架是彼此說出想法的好機會,可我們難...

兩個人適合在一起嗎?從這個四個方面判斷

你看,即便一起共度幾千個日夜也還是不知道枕邊人原來跟自己走在兩條路上,所以僅僅花時間是沒用的,而是要把時間花在刀刃上,看清楚關鍵又核心的問題。畢竟,你做的每一件跟相互了解有關的事都是時間和機會成...

為什麼失戀的總是你?

面對親密關係,很多人會有一些困惑,有些人會擔心伴侶離開,於是總向對方提出需求,希望對方證明自己不會離開,另外一些人呢,覺得伴侶沒有安全感,總要自己向他報備,讓人壓抑喘不過氣來!

如何避免異地戀分手?

關鍵詞:異地戀、分手1、問:我跟我女朋友在一起四年了,異地,我們都是學生,她跟我提分手了,我想挽回。她說感覺和我一起有點心累,說和我不合適。平常幾乎就是在線就聊天,每天都膩在一起。可是突然跟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