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試過愛一個人愛到失去自己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少女生跟我抱怨:建立長期的親密關係,為什麼這麼難?

「當我試圖跟另外一個人去建立親密關係的時候,內心會恐懼,退宿,甚至抗拒,似乎總有一雙手在拉扯,想把我拉回安全地帶」;

「我的原生家庭里並沒有教會我有效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在父母身上看到的更多是反面教材」;

……

大多數人過去的成長環境裡,並沒有教會他們有效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

01

原生家庭與自我分化水平

近年來,「原生家庭」這個詞在情感類的文章里出現的頻率不低,而喜歡將自己當前不如意的生活狀態歸結於原生家庭不好的人也不少。

今天我想聊一聊,這個在親密關係里繞不開的話題——原生家庭。

每個人的一生中,通常會有兩個家庭。

  • 一個是原生家庭,由父母和兄弟姐妹組成的家庭;

  • 一個是再生家庭,即當他/成年後,進入婚姻、孕育孩子,重新組建的家庭。

網上流傳一句話「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這句話簡單粗暴地概括了原始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

當一個人從原生家庭脫離,進入新生家庭的時候,ta在原生家庭裡面形成的習慣/觀念/行為模式會被帶入新的生家庭,包括在原生家庭裡面未得到解決的負面影響,逃脫不了在再生家庭裡面復現的命運。

(可能你尚未察覺,但仔細觀察,總會找到蛛絲馬跡)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深入骨髓。

看過冷愛微問答的朋友,可能會留意到,他曾在微問答里多次提到一個詞——自我分化水平。

簡單科普一下:自我分化是鮑文家庭系統理論里一個核心詞彙,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理智和情感;另一方面是親密和疏離。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比較理想的情況是,每個個體都能達到較高的自我分化水平。

通俗來說,就是能夠在理智和情感之間取得平衡,然後在與別人親密和獨處之間也能獲得平衡。

再直白點來說,就是我可以感受到我的感受,能夠處理我的情緒情感;我能夠愛你,但我仍然知道我是誰。

但你往往會發現:很難,太難了。

你從一個嬰幼兒在原生家庭里長大,在原生家庭中,往往是自我分化水平最低的那個,遇到問題時,你無法解決,需要求助其他成員。

看《歡樂頌》的時候,很多吃瓜群眾對樊勝美那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很不理解為什麼她要被那個重男輕女糟糕的一家子拽入深淵,脫離不出來。

這是因為她是自我分化水平低,無法脫離原來的家庭。

自我分化水平低還有一些明顯的表現狀態:情緒一來,理智就不知道去哪兒了;愛一個人愛到失去自己。

02

原生家庭的傳遞鏈

案例一:孩子容易成為犧牲品

如果一個家庭里,夫妻之間長期衝突不斷,孩子容易成為犧牲品,甚至呈現出某些症狀,比如神經官能症。

一個女性來訪者,阿南,43歲,夫妻關係不和,經常提離婚,甚至瀕臨離婚。

但是女兒突然生病了,醫生診斷抑鬱症。

兩人開始為女兒求醫問藥,離婚的打算也擱置了。

如何幫助女兒,自己該以什麼樣的心態面對這樣的情況,成了夫妻倆的核心訴求。

阿南跟丈夫衝突不斷,伴侶關係極其不穩定,甚至瀕臨破裂。

此時女兒生病了,不穩定的關係,由於女兒的生病,變得相對穩定。

他們開始把注意力放在女兒身上,兩人之間的矛盾得以擱置。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是關係的受害者。

女兒的抑鬱症具有功能性,緩解了兩人的矛盾。

如果阿南跟丈夫的關係本身不能夠修復或者正常處理,女兒的病症將一直存在。

案例二:影響個人的擇偶

小俊是個男性來訪者,30歲,獨生,有車有房,月入過萬,人也上進、朋友不少,各方面都不錯,他想要脫單。

你會不會好奇:為什麼條件這麼好,他還沒找到合適的對象?

原來,他跟母親關係很要好,休息日會跟母親一起去溜冰,母親有空的時候也會跟他一起去吃披薩,且基本上每天會給母親通電話。

你發現有什麼不對了嗎?

是的,他跟母親關係的親密度超出了大眾默認值,「過度親密」了,也就是女生常說的「媽寶男」。

小俊的父親跟母親關係不是很好,基本上不怎麼說話,處在對抗的狀態。

當母親在伴侶關係中的情感需求、性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很容易轉向兒子,將很多的注意力放在兒子身上,從兒子身上獲得愛意。

兒子能夠覺察到母親需要他,也會作出相應的反應表達自己的愛。

當兒子需要建立親密關係,尋找自己的伴侶時,伴侶是很難忍受他跟母親這麼親密的。

而長期養成的習慣,一旦母親這樣的需求一直存在,兒子就很難抗拒不去回應對方。

而跟「媽寶男」交往的女性,上演「婆媳大戰」幾率會更高,女生往往望而卻步。

案例三:不好的溝通模式會「遺傳」

小夕28歲,已婚,老公28歲,有個3歲女兒,跟老公經常吵架,

她的訴求是:為什麼總是跟老公吵架,怎麼能不跟老公吵架。

小夕在跟老公吵架的時候,經常會指責對方。

比如,老公沒有及時倒垃圾的時候,對話可能是這樣子的:

「你怎麼老是這樣子,你這人就是不靠譜!」

「不就是個垃圾,至於麼?」

「倒垃圾都記不住,我還能指望你什麼?」

「你以為你有多好啊,做個菜都做不好....」

問題最終會上升到

「我們離婚吧!」

「離就離!」

當我讓小夕去感受她跟丈夫說的對話時,她說她想到了自己的母親是如何對待的父親的。

她說「很神奇,我一直不想成為母親那樣子的人,平時也確實不像母親。

但是,當丈夫惹怒她的時候,她就直接作出反應了,控制不住自己。

03

關鍵時候,應該掉鏈子

千萬種家庭,千萬種模式,並不存在完美無缺的原生家庭,我們要做的,是解決好上一輩留給我們的不太美好的負面影響,給自己的孩子創造一個相對較好的原生家庭。

最終的落腳點是增強個體的自我分化水平。

為了詳細呈現案例點,這裡引用婚姻家庭治療常用的工具:家譜圖,方便大家理解。

方塊代表男性,圓圈代表女性。

同心圓/同心框代表來訪者。

咱們簡單表示一下這個家庭。

案例一

處理應對建議:

阿南首先需要意識到她的再生家庭(女兒的原生的家庭)的整個家庭系統,她和丈夫的衝突給女兒的影響。

然後增強自己的自我分化水平。

比如當跟老公起衝突的時候,明確自己的有效溝通方式,不再把離婚經常放在嘴邊(她並不是真的想離婚),學會非暴力溝通(事實+感受+需求+請求)。

同時呈現給女兒:自己是可以處理好夫妻關係的,夫妻關係衝突與女兒無關。

當夫妻關係比較和諧,不再需要女兒的症狀的維護,女兒的症狀也會慢慢消退。

案例二

兩條直線代表親密,三條直線代表過度親密。

處理應對建議:

小俊,同樣要意識到他自身在家庭系統裡面的角色,他是作為父母關係的緩衝地帶。

之後,明確他跟母親的界線。

增強自我分化水平,降低對母親的依賴,比如,不用每天都給母親打電話,通話頻率先到一周兩次,到一周一次。

或者,做個家庭諮詢,修復父親和母親的關係。

同時,在交往對象的時候,尤其要選擇能夠跟自己一起去愛母親的那一類女生。

多一個人來愛她,母親對小俊的關注度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案例三

處理應對建議:

小夕首先要意識到自己受到原生家庭裡面母親的影響,她習得了母親的行為模式,以及父母之間的互動模式。

重點要先覺察自己情緒的發生過程,進而有意識地管理自己的情緒情感,練習非暴力溝通,以丈夫愛的語言去表達愛。

比如,在討論倒垃圾的時候,就事論事,不上升到人的品格問題上。

結語:原生家庭的影響深入一個人的骨髓,融入血液,但是通過我們的後天學習,當我們意識到這些影響,並且知道如何應對。

那時,負面影響不再負面,而是支撐我們面對生活的力量。

(想要獲取更多情感乾貨文章,歡迎關注公眾號花鎮情感(ID:huazhen2008),我們一直都在,陪你用心學會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夫妻關係的重要性

夫妻關係優於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有的家庭把孩子的需要看得高於一切,其實這並不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如同今年高考結束後很多夫妻辦理離婚,平靜地結束了多年來為孩子守護的「完整家庭」,孩子真的在這18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