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同事或朋友?這也許不是人品問題,可能只是TA的童年陰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有時困擾到我們的人,或者事,可能不是自身的問題,而是早年經歷造成的
吃喝無度的同事
我們身邊總會遇到一些「吃喝無度」的人,上班的時候隨時看到TA在那裡吃東西,時而「噸噸噸噸」地喝碳酸飲料,時而仰脖吃著辣鴨腸。
曾經聽一個人親述自己「吃喝無度」的經歷:TA好幾次把自己吃到吐。
已經非常飽了,可TA還想喝最後一碗湯,而當那碗湯剛下肚以後,就會刺激得TA把胃中的東西都吐了出來。
TA說,若情況好一點的話,會自己扶著牆去洗手間吐。
如果這些行為在無關緊要的場合發生,只需要心疼TA,可是如果在商務宴會,就會有損公司的形象。
若是有客戶拜訪公司,看到員工桌上堆滿了零食,還在猛吃,恐怕也不會留下好印象。
作為同事、朋友或上司的你,可能會將「貪吃」、「懶惰」、「不自律」、「在公共場合沒有自我意識」等「人品」標籤貼在TA身上,可能會看不起TA,不待見TA,甚至當TA「咔嚓咔嚓」咀嚼薯片的時候,希望TA即刻消失。
但讓試著我們從另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也許我們會多一些對TA的理解和包容。
「吃喝無度」的行為,有可能是自身的「空虛感」造成的。
這種令TA無措的空虛感,只有通過過量的行為來緩解,比如不停地吃東西。
總有空虛感,是成年人因為童年期情感忽視 (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而產生的影響之一,簡單說就是童年陰影。
「童年期情感忽視」理論,是具有超過25年心理治療和研究經驗的Jonice Webb博士提出的,並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她用幾個層面解釋了什麼是「童年期情感忽視」:
它指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情感需求沒有足夠的重視,同時,相對於「打罵」等傾向暴力的行為,情感忽視是一種不作為。
對孩子的感受沒有反應、沒有注意、沒有反饋,而這種忽視的行為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它不可見、不易察覺,也不會產生印象。
Jonice Webb博士說,情感忽視,就如同家庭關係中空白的部分,它潛伏著,隱身著,並默默製造著長遠的傷害。
而另一方面,「童年期情感忽視」是非常普遍的現象,無論是物質條件優渥的家庭,還是父母關係和諧的家庭,都可能產生這樣的不作為,而只有孩子在成人之後,才能逐漸感受到相應的影響。
所以有些認同這個理論的心理學家總結說,童年期情感忽視是難以察覺的,卻會對個體產生長期的具體且嚴重的影響。
不過除了字面意義上的忽視,Jonice Webb博士還說,在童年期沒有給孩子足夠的規矩讓他遵守,不重視孩子的自律能力,也是「童年期情感忽視」的一種。
前文所提到的「空虛感」,除了腸胃總感到空虛,也會有胸口、咽喉常感到空虛的情況。
而另一種「空虛感」的表現,是麻木。
想改善這種「空虛感」導致的行為,首先是要對自己的「空虛感」有意識,並逐步進行克制練習。
比如把不停地吃,改為「獎勵」性地吃——完成某項工作任務後,可以稍微吃些零食等等。
缺乏領導力的好青年
一個很勤奮很靠譜的年輕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人又聰明謙虛,簡直是金牌員工。
可是這麼一個妥妥的職員,上升至管理層,卻發現TA特別缺乏管理能力,只知道在那裡悶頭做事,不注重任務的分配,下屬工作進度的跟進。
上級領導提醒過很多次,但好像沒什麼作用。
如果作為這位年輕人的上級領導,願意去詳細了解一下為什麼TA寧願自己做更多的事情時,就會發現,TA習慣了「不麻煩別人」,TA連列印文件、買咖啡這種事都不好意思讓實習生去做,更別提其他任務。
TA覺得把自己可以做的事交代給別人做,有一種依賴他人,麻煩他人的內疚感。
「獨立」是一種很好的品質,但「童年期情感忽視」會讓孩子成年以後,會奔向一個「獨立」的極端,特別在意「不去麻煩別人」這件事。
甚至他人主動提出幫助和關心都會令TA感到不適、無所適從。
到處可見的直男癌
強行撩妹的時候,用自己特有的方法,令全場人感到尷尬到憤怒;對女人的定義,就是多生孩子,可是這個過程中從來也不去關心對方的感受和需求;缺乏情趣,還喜歡生氣,生氣起來又不理人,問他怎麼了他也不說,還很難哄好;會和女同事、女同學吵架,但即便自己錯了也不道歉;無論是同事還是朋友甚至自己的孩子,只要有人哭,他就受不了,只會說「能不能別哭了,有什麼好哭的」……
你們是不是邊看邊點頭啊,身邊這種令人想掐死的奇葩男可以說筆筆皆是了。
他們的行為所表現出來的,基本上可以用愚蠢、自私、大男子主義 、缺乏同理心、沒有教養等概括。
但其實這也可能是童年期情感忽視的陰影,而且是一個嚴重的陰影。
因為兒時的經歷,他們的情感不被全面地關注和體會,他們也缺乏分辯情緒和情感的能力,更無法理解很多細膩的感受,同時在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情緒時非常困難,說不出口。
他們之所以尷尬撩妹,是因為他們沒有能力體會女孩子的情感需求,就算你把這種需求掰開了揉碎了說,他們也10腦袋蒙圈。
他們生氣的時候,都不知道自己在生氣,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具體生氣在哪一點,只會覺得糟透了,真氣人;因為從小缺乏情感表達的途徑,他們不但不會示愛,還會對別人的情緒感到惶恐。
如果本身素質不高,又很自大,很可能會非常招人討厭。
只能說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了。
正經的解決方法在文末有。
還有一些其他的行為,也可能是「童年期情感忽視」造成的
1.對自己缺乏正確的評估,不知道自己的長處、也不知道自己的弱點,不清楚自己擅長什麼,在大部分處境中不知道什麼對自己重要。
2.很難對自己的錯誤和尷尬釋懷,對負面事件(比如外界的批評、因為客觀原因的不順利)反應過度,不能輕易讓其過去。
常常陷入自責、內疚的情緒,更負面的是會通過憤怒、抱怨來表達這種情緒。
3.感到自己不受歡迎,不是個招人喜歡的人,並覺得這是自己的問題。
4.對自己過於苛刻,可是對他人卻又太寬容。
不過這些問題很多人都有,也比較常見,如果能意識到這些問題的根源,並儘量有意識地避免不斷重複地陷入到這些問題造成的情境中,則會發現會有很大的改善。
Jonice Webb博士也給出了一些相應的建議
「嘗試去分辨自己的情緒,通過界定它是正面情緒還是負面情緒開始,意識到哪些情緒讓你感到愉快,哪些則令你不適。
對於長期疏離、不關心自己情緒的成年人來說,這個持續的練習,可以讓你慢慢發現不同情緒及情感的微妙差別。「具體化的你的需求,並逐步去實現。
很多有「童年期情感忽視」經歷的成年人常困惑自己想要什麼,以及如何去得到。
有時覺得什麼都想要,有時又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有時又覺得什麼都不重要。
首先,先用具體的詞彙來界定自己的需要,比如「必須要換一個工作」,一旦這個具體的要求浮出水面,你就要毫不猶豫地開始行動了。「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觀,解構你自己相信的一些理念,你會發現很多你很早就認同的東西,其實是很荒謬的,比如「不要給別人添麻煩」「哭是懦弱的表現」等等。
然後拋開這些陳舊的觀念,去發現你內心真實的需求。「慢慢開始學會善待自己。
用溫柔的方式,一小步一小步地開始「自我觀照」,這種關照的目的,是讓自己在身體和心靈上更加愉悅。
比如先從改掉自己的一些壞習慣開始:保持充分的睡眠,多參加社交活動,不要總是批評自己等等,當你感到內疚的時候學會釋懷,慢慢地你會發現自己變得更快樂、寬容並充滿熱情。
REF:http://www.drjonicewebb.com/about-emotional-neglect/
孩子童年期情感被忽視,竟然影響這麼大?
當一個人在童年遭受過身體的虐待,也許周圍人能通過他身體展現出的傷痕,較容易的判斷出他是受害者,然而,還有一類受害者,他們遭受的巨大傷害是隱形的容易被忽略的:童年期父母的無視和置之不理,讓他們長大...
80%的孩子都是這樣變壞的!
天下沒有完美的父母,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最大努力照顧自己的孩子是他們的義務與願望。但是有些家長忽視了孩子情感,這可能是父母特殊而典型的教養方式,也有可能因為家長在成長中就曾缺乏情感的關懷。從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