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童年期情感被忽視,竟然影響這麼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當一個人在童年遭受過身體的虐待,也許周圍人能通過他身體展現出的傷痕,較容易的判斷出他是受害者,然而,還有一類受害者,他們遭受的巨大傷害是隱形的容易被忽略的:童年期父母的無視和置之不理,讓他們長大後自我封閉,無法很好的識別、理解及表達情感,難以和別人建立深刻的情感關係,甚至找不到生活的意義……
「童年期情感忽視」危害究竟有多大?
來自德國比勒費爾德大學的博士通過網絡問卷和自我報告分析得出結果:比起身體虐待、性虐待和身體忽視(忽視生理需求,孩子餓了也不給吃飯),情感忽視和同伴傷害更容易使一個人長大後有社交焦慮障礙,甚至造成精神問題。
而來自以色列的本古里安大學和巴爾伊蘭大學的三位在校大學生尋找203名志願者兩次調查後,也得出類似的研究結論:遭受情感忽視,可能會導致一個人心裡防禦強、過度自我批評和對社交依賴,同時自我效能感低(不夠自信),遭受挫折後無法迅速平復情緒。
你看,幼時自己的情感需求長期得不到父母足夠的認可、接納和回應,孩子便學會了隱藏或壓抑真實感受,造成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哭鬧真是無理取鬧,一邊呆著去,我才不理你;
有什麼不喜歡的?你就應該喜歡。
我替你做主了;
我很忙,還要賺錢養家,別總纏著我陪你……
孩子的情緒長期不被重視和接受,就會覺得自己的感受不重要,成年後,他們缺乏忍受衝突、表達需求的能力,常常誤讀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在親密關係中存在諸多困擾。
如果她們在童年期情緒能得到重視,就會避免很多問題的發生。
這也給了我們很大的警告,爸爸媽媽一定要做到的是:
1、在嬰兒期,及時關注和回應寶寶的情感需求,對ta發出的信號及時做出一致和恰當的情感回應,建立彼此信任的安全依戀關係,而爸爸除了要更加疼愛妻子並照顧媽媽的身心,也要幫著妻子分擔責任,親吻、撫摸、擁抱、逗一逗寶寶都是不錯的選擇。
2、當孩子有情緒時,不要置之不理,要先用同理心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情緒,然後心平氣和的搞清ta情緒背後的想法和需求,不指責、不批評,但是在關鍵事情上不讓步,教會孩子做自我情緒的管理,和勇於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
3、不要強硬的否定孩子並要求ta乖乖聽從自己的話,多尊重孩子的主觀意願,尤其是要相信孩子有自我調整的能力,給ta足夠的自由探索和做決定的空間吧!
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可以讓未來變得美好,讓我們多表達自己的愛,關注愛的人的情緒情感需求,讓對方知道:我的心情你在意,我的感受對你來說很重要。
附:
「童年情感忽視」自查問卷
1. 有時候和朋友或者家人在一起,我心裡卻沒有什麼歸屬感
2. 我非常驕傲自己不依賴其他人
3. 尋求他人的幫助,這對我來說比較困難
4. 我的朋友或者家人會抱怨我在感情上和他們比較疏遠
5. 我感覺自己在生活中並沒有實現自己的潛力
6. 經常想一個人呆著
7. 內心深處覺得自己不誠實不真實
8. 在社交場合通常感覺不自在
9.經常對自己感到失望或者生氣
10.對自己的評判比對別人的評判要苛刻的多
11. 和別人相比,經常覺得自己缺少點什麼
12. 和人相比,我更容易喜歡動物
13. 經常莫名其妙的感到不開心,容易被激怒
14. 我不太能知覺自己在很多情境下當時的心理感受
15. 不確信自己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16. 偶爾感覺自己仿佛在圍觀別人的生活
17. 相信自己是那種可以如隱士般生活的人
18. 我不太容易使自己平靜下來
19. 感覺有某些東西把自己拽住了,總不能活在當時當刻
20. 我有時候感到很空虛
21. 隱秘的覺得自己哪裡有問題
22. 生活中不自律,比如照顧不好自己的起居飲食
以上問卷由 Jonice Webb 博士編寫,Dr. Song 翻譯。
對上述至少 6 個題目回答「是」,表明你童年遭受過某種程度的情感忽視。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張博士快樂家
「你的情緒不重要」「你的感受是錯的」
「我應該比現在更開心才對。」「我找不到生活的意義。」「有時候我感覺自己是個圍觀者,觀望著那些真正在生活的人。」「我為什麼總是照顧不好自己?」「我到底是怎麼了?」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能意識到,...
奇葩同事或朋友?這也許不是人品問題,可能只是TA的童年陰影
有時困擾到我們的人,或者事,可能不是自身的問題,而是早年經歷造成的我們身邊總會遇到一些「吃喝無度」的人,上班的時候隨時看到TA在那裡吃東西,時而「噸噸噸噸」地喝碳酸飲料,時而仰脖吃著辣鴨腸。曾經聽一個
心理學:這種對待孩子的方式,可能會毀了孩子一生
孩子放學回家了。一進門,看見媽媽在沙發上看著電視劇。「媽媽我今天在學校里交了個新朋友……」孩子開始對著媽媽的背影眉飛色舞。「等一下哦,這是大結局了!」媽媽有一句沒一句地回著,眼睛直直盯著電視螢幕...
80%的孩子都是這樣變壞的!
天下沒有完美的父母,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最大努力照顧自己的孩子是他們的義務與願望。但是有些家長忽視了孩子情感,這可能是父母特殊而典型的教養方式,也有可能因為家長在成長中就曾缺乏情感的關懷。從心理學...
你的情感,被忽視了嗎?
情感忽視是一種不明顯的傷害。所謂情感忽視是指,在相處過程中,一方沒有給另一方提供應該給予的情感支持。那麼,在一段感情或者關係之中,我們應當怎樣判斷是否存在情感忽視呢?一般被忽視的人會有如下幾種感...
親密關係心理學:衝突與溝通
在親密關係里,衝突對很多人來說是個難解的題,面對衝突,我們可能會失去理智,更何況那是在親密關係里。那麼,大家想一下,你們自己(在親密關係里)是如何處理衝突的呢?下面結合心理諮詢技巧來介紹一下,非...
北大留學生萬字長文控訴父母|心理學有話說
北大畢業留美生,12年春節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這個新聞之所以掀起大家的激烈討論,是因為它太有代入感了。王猛(作者的化名)萬字長信里描述的諸多細節,讓網友們感同身受:「看吧,原來我不止我覺得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