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這種對待孩子的方式,可能會毀了孩子一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放學回家了。

一進門,看見媽媽在沙發上看著電視劇。

「媽媽我今天在學校里交了個新朋友……」孩子開始對著媽媽的背影眉飛色舞。

「等一下哦,這是大結局了!」媽媽有一句沒一句地回著,眼睛直直盯著電視螢幕。

孩子尷尬地站了一會,聳聳肩,自己回房間了。

在很多人眼中,這似乎是件稀鬆平常的事。

孩子回到家,媽媽沒有主動去詢問孩子的心情,而孩子興高采烈地分享自己的見聞時,媽媽也沒有給予回應。

心理學家指出,這些在家長們看來「沒什麼」的日常,其實是一種「童年情感忽視」,可能給孩子造成深遠的負面影響。

圖自Pexels

「童年情感忽視」指的是父母沒有充分回應孩子的情感需求。

這種忽視常常是隱形殺手,甚至連父母、孩子自己也無法真正意識到。

並且,它也可能存在於非常有愛、和諧的家庭中。

童年情感忽視,會給一個人帶來什麼長遠的負面影響呢?

1. 影響大腦發育

研究表明,在嬰兒時期和童年早期的忽視會阻礙大腦神經通道的發育,這會直接影響腦內各個區域的交流互通。

其次,忽視會特別損害前額葉皮質,一個負責計劃、決定和記憶的重要大腦區域。

極度的忽視還可能直接導致大腦小於常人的大腦。

這一系列的影響導致的最終後果可能包括低智商認知能力的發展(影響學習能力)行為問題等。

2. 影響成年後的人際關係

由於在童年沒有得到足夠的情感關懷,孩子成年後會不自覺地認為,自己的情感需求不需要也不應該被滿足。

這使得他們無法信賴他人,也不願意依賴他人。

到後期,他們甚至根本不會提出自己的需求,因為他們已經假設不會被滿足,這使得他們無法與他人建立深刻、穩定的關係。

圖自Pexels

3. 影響人格

遭受過童年情感忽視的人,成年後更容易感到自卑。

由於童年爸爸媽媽對他們的忽視,他們潛意識裡認為自己不夠優秀,也不受人喜愛和歡迎。

因此,他們通常對自己有很苛刻的要求。

當他們覺得生活不順時,找不出問題的源頭,往往會把責任推到自己身上。

4. 影響情緒的感知和管理

曾遭受過情感忽視的人,在長大後會很難感知、管理和表達自己的情緒。

例如當他們覺得自己心中很「不舒服」的時候,他們無法準確識別那種「不舒服」到底是沮喪、難過還是自責。

這是因為在他們小的時候,他們的父母從沒有教會他們如何識別自己的情緒,甚至用忽視給他們一種「我的情緒不重要」的感受,令他們在長大後感到負面情緒時,也不會主動去處理和疏通。

很多經歷過童年情感忽視的人長大後常常會感到「空虛」

這種空虛就是來源於他們對處理自身情緒的無能,從而用空虛來掩蓋自己的其他情緒。

最終,對情緒的極度不敏感和不重視會讓他們在成為父母后,自然而然開始忽視孩子的情感,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圖自Pexels

那麼,父母到底該如何做,才能不忽視孩子的情感需求呢?

1. 處理自己的情感忽視

我們在上面提到,情感忽視是會代際傳遞的,如果你意識到你存在忽視孩子情感需求的情況,那麼你需要先審視自己的經歷,自己是否也曾經被情感忽視過呢?

如果是,那麼,在做到滿足你孩子的情感需求之前,你可以先嘗試著多留心自己的情緒和情感需求,當你學會了識別、關心自己的情感,你也會自然而然地開始關心孩子的情感需求。

2. 更加好奇孩子的想法

多問問孩子,今天過得怎麼樣?和朋友一起做了什麼事?遇到了什麼困難?做孩子最忠實的聽眾,給孩子積極的回應,用行動告訴他:你很重要,你的每個想法和需求,都很重要。

3. 和孩子一起探討情緒

等孩子的理解能力達到一定程度後,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討情緒。

嘗試問他,你現在有什麼感受?如果他表達不出來,試著幫助他通過語言將自己的情緒準確地表達。

情感交流十分重要,當孩子打開心扉,沉浸在某種情緒中時,你也要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嘗試和孩子進行共情,即將自己放在和孩子相同的立場,體會孩子的感受,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和孩子進行溝通。

歡迎關注頭條號"家有寶寶學心理」——全網超過400萬用戶信賴,專業的親子育兒心理社區,陪伴你和寶寶幸福成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的情緒不重要」「你的感受是錯的」

「我應該比現在更開心才對。」「我找不到生活的意義。」「有時候我感覺自己是個圍觀者,觀望著那些真正在生活的人。」「我為什麼總是照顧不好自己?」「我到底是怎麼了?」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能意識到,...

如何看待情感忽視與情感滿足得的區別是什麼?

有時,我們雖然和另一半在一起,卻好像不會得到對方的注意、回應和支持。雖然關係中並沒有爭吵、抱怨和虐待,但在表面的風平浪靜之下,我們卻會真切地感到,自己在被對方無視著。久而久之,我們甚至會對自己產...

孩子童年期情感被忽視,竟然影響這麼大?

當一個人在童年遭受過身體的虐待,也許周圍人能通過他身體展現出的傷痕,較容易的判斷出他是受害者,然而,還有一類受害者,他們遭受的巨大傷害是隱形的容易被忽略的:童年期父母的無視和置之不理,讓他們長大...

北大留學生萬字長文控訴父母|心理學有話說

北大畢業留美生,12年春節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這個新聞之所以掀起大家的激烈討論,是因為它太有代入感了。王猛(作者的化名)萬字長信里描述的諸多細節,讓網友們感同身受:「看吧,原來我不止我覺得受傷...

80%的孩子都是這樣變壞的!

天下沒有完美的父母,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最大努力照顧自己的孩子是他們的義務與願望。但是有些家長忽視了孩子情感,這可能是父母特殊而典型的教養方式,也有可能因為家長在成長中就曾缺乏情感的關懷。從心理學...

是什麼決定了你在感情中的表現?

是什麼決定了你在感情中的表現?文:knowyourself有些人在親密關係中總是容易感到不安、焦慮,渴望對方的一舉一動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有些人卻恐懼與伴侶過度親密,希望凡事都能獨自解決;還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