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情感忽視與情感滿足得的區別是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時,我們雖然和另一半在一起,卻好像不會得到對方的注意、回應和支持。

雖然關係中並沒有爭吵、抱怨和虐待,但在表面的風平浪靜之下,我們卻會真切地感到,自己在被對方無視著。

久而久之,我們甚至會對自己產生懷疑和絕望。

但與此同時,被認為是在忽視的另一半,卻可能根本意識不到自己做錯了什麼,他們反而會對另一半的抱怨感到不解和委屈。

實際上,這種對自身與他人情感需求的忽視,確實往往也不會被忽視者本人感知到。

長大後會忽視他人的人,極有可能是在小時候被自己的父母情感忽視過。

在成長過程中,Ta的情感需要從來沒有得到過父母的重視,而長大後,Ta也習慣了不去注意人們的情感需要。

心理學家Jonice Webb的《無盡的空虛(Running on Empty)》中,談到什麼是情感忽視、為什麼家長會情感忽視、以及如何擺脫被情感忽視的影響。

被父母情感忽視的孩子,和父母在一起時是什麼感覺?

或許你會困惑:一個人怎麼能夠知道,自己是不是被父母情感忽視的受害者呢?

如果你遭遇了來自家長的情感忽視,你可能會有這樣的感受:

· 你可能會有「被拒絕感」。

當你向父母提出自己的情感需要,總會得到來自父母的迴避和否認。

比如,每當你試圖和他們談論你的情感,父母就顯得不自在,或是轉移話題。

你感到在你們中間有一堵牆,你的情感需要總是撞在牆上,沒有被父母接納。

· 你可能開始「自我懷疑」。

你會懷疑自己的價值,心想:「我是不是不值得被關懷,我是不是不夠好,所以他們總是忽視我的感受。

」也有些時候,你可能會懷疑自己的情緒感受,你會想:「我有這樣的感受,是不是我不正常?」

· 甚至,你開始為自己有情感需要感到愧疚。

你會認為是自己過於貪心,為自己的情感需要感到羞恥。

有時你提出自己的情感需求,卻遭到了父母的嘲笑或斥責。

父母說:「我都養你、給你錢了,你還想怎樣。

」於是你開始自責,認為是自己要得太多。

· 最後,你可能發現自己不了解、也不提起自己的需求。

當父母問你:「你想吃什麼/你想要什麼」時,你發現自己總會說「隨便」、「你們定就好」。

如果仔細想想,你會發現不太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也不在乎自己的感受。

如果你發現自己符合以上的描述,可能你就是情感忽視的受害者。

那麼,到底什麼是情感忽視呢?情感忽視又怎樣影響了自己的生活?如何擺脫被情感忽視的影響?

情感忽視是什麼?

它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1. 情感忽視是一種「不明顯的傷害」

情感忽視指:家長沒有提供給孩子自己本應該給予的情感支持。

面對孩子的情感需求,家長是不回應(unresponsiveness)、不可及(unavailability)和/或遺漏(omission)的。

「不回應」指的是家長不會積極響應孩子的情感需求,而是有意識地採取迴避、否認或者批判的態度。

比如轉移話題、或是批評孩子「想太多」、「太脆弱」等等。

「不可及」指的是當孩子有情感需求時,家長沒有閒暇去理會,或是由於家長不在場,所以孩子很難找到家長並向他們求助。

「遺漏」指的是家長疏忽了對孩子提供情感支持。

家長可能會關注孩子其他方面的需求,但並不會過問孩子的情緒如何、是不是開心等等。

情感忽視是一種「不明顯的傷害」。

你很難通過外在的表現,來一個人有沒有遭受情感忽視:被情感忽視的人身上沒有傷痕、他們的父母也並沒有對他們大吼大叫。

因此,許多人直到成年以後,才發現自己在情感需求方面,有哪裡不太對勁。

2. 情感忽視會造成哪些負面影響?

1. 「我是自己情感的陌生人」:對自己情緒不熟悉

在情感忽視中成長的孩子,長大後對自己的情緒並不熟悉。

他們很難識別自己的情緒,也難以區分情緒與情緒之間細微的不同。

因為在成長過程中,家長沒有幫孩子學會識別自己的情感。

比如,一個會照料孩子情感需求的家長,在孩子哭泣的時候會關心孩子的情緒:「你現在是不是很難過?」,於是孩子明白了自己的情緒狀態是「難過」;而情感忽視的家長,可能會無視孩子的眼淚,或者譏諷孩子的軟弱。

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哭,不明白自己的內在為什麼有如此強烈的情緒波動。

2. 「我不知道怎麼讓自己好過一點」:不懂得自我關懷

被情感忽視的孩子長大後,在自己痛苦時,不會也不懂怎麼進行自我關懷(self-care)。

這是因為,在成長過程中,父母沒有教他們如何去應對自己的負面情緒。

久而久之,孩子開始否認自己的情緒需要,他們想:「既然父母不在意我的需求,說明這些需求並不重要,我不該有這些需要。

一方面,被情感忽視者不去正視自己的需要,不去關懷自己的內心狀態;另一方面,他們常常用不健康的方式去應對情緒。

許多被情感忽視者時常感到有種空虛感,Webb博士認為這是他們用空虛來掩蓋自己的其他情緒。

3. 「我沒事,我很好,我不想要」:不向他人提自己的情感需求

被情緒忽視的孩子長大以後,他們也不常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

這可能是因為他們長期得不到父母的關懷,於是傾向於認為別人都不會提供支持,產生了「習得性無助」。

他們不再相信被人會回應自己的需求。

而由於他們不表露需求,別人更加不清楚他們想要什麼,甚至可能因為他們的不信任而遠離他們。

4. 「我搞不懂你為什麼難過」:忽視他人的情感需要

在情感忽視中長大的孩子,也容易忽視他人的情感需要。

我們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推測他人的需求,而被情感忽視者長期不關注自己的情緒,因此也不會注意到他人的情感需求,或是雖然能意識到他人情緒低落,卻不知道該怎麼讓別人好起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北大留學生萬字長文控訴父母|心理學有話說

北大畢業留美生,12年春節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這個新聞之所以掀起大家的激烈討論,是因為它太有代入感了。王猛(作者的化名)萬字長信里描述的諸多細節,讓網友們感同身受:「看吧,原來我不止我覺得受傷...

你的情感,被忽視了嗎?

情感忽視是一種不明顯的傷害。所謂情感忽視是指,在相處過程中,一方沒有給另一方提供應該給予的情感支持。那麼,在一段感情或者關係之中,我們應當怎樣判斷是否存在情感忽視呢?一般被忽視的人會有如下幾種感...

研究:被伴侶情感忽視怎麼辦?

經常看到這樣一類話:「雖然我有伴侶,但依然時常感到孤獨。因此我只能更多地選擇用朋友和家人來填補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先向對象求助,因為覺得Ta不會回應我、自己得不到對方的支持。當我和對方在一起時,會...

你已多久沒有真實的表達自己情感了?

你是一個難以表達情緒的人嗎?難以表達情緒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就會表現出種種跡象。比如,如果有人問你「現在心情如何?」,你可能總是回答「我很好」。即使你剛遇到了很大的挫折,內心酸楚差點憋不住眼淚,但當...

80%的孩子都是這樣變壞的!

天下沒有完美的父母,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最大努力照顧自己的孩子是他們的義務與願望。但是有些家長忽視了孩子情感,這可能是父母特殊而典型的教養方式,也有可能因為家長在成長中就曾缺乏情感的關懷。從心理學...

「你的情緒不重要」「你的感受是錯的」

「我應該比現在更開心才對。」「我找不到生活的意義。」「有時候我感覺自己是個圍觀者,觀望著那些真正在生活的人。」「我為什麼總是照顧不好自己?」「我到底是怎麼了?」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能意識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