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治療學派@ 一所讓孩子找到好老師的學校 - 隨意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 人有二項基本需求:愛與被愛、自我肯並與他人肯定的價值感。

· 2. 人的問題來自需求的挫折,因此必須協助當事人在現實社會中選擇正確的方法取滿足心理需求。

· 3. 經常有 ... 一所讓孩子找到好老師的學校熠熠東陽幸福飛揚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0905032221現實治療學派?研究論述現實治療學派 (一) Glasser早期接受傳統精神醫學的訓練,卻發現在實物治療上有很多的限制和不足,其反對理由如下:把當事人看做病人、重視過去就能有所改變、強調過去會使當事人避開自己應負的責任等, *1960至1980現實治療時期:(尚未具備理論體系) 1. 人有二項基本需求:愛與被愛、自我肯並與他人肯定的價值感。

2. 人的問題來自需求的挫折,因此必須協助當事人在現實社會中選擇正確的方法取滿足心理需求。

當事人須為自己的行為的對錯負責任。

現實生活中只有他自己能讓自己快樂起來。

3. 經常有成功的經驗,對自己便會產生成功的認同;反之則是造成失敗的認同。

4. 現實治療八個步驟的要義:「現在你正在做什麼?」 「你」為自己負責;「現在」、「做」、「什麼」不沈溺過去,看清現在進行的行為,為自己做更好的選擇。

*1980至1990控制理論:(有理論依據) 5. 控制理論最早由Weiner(1948)所提出,用於人工機學,Power將之衍生至生物系統之中,Glasser進一步將之引用至人的行為系統之中。

認為人的行為由內在動機所驅動,行為的目的在滿則個體內在的需求。

所有的行為都是為了控制外在世界,以滿足當前的需求所致。

6. 人所有的行為都是自己的選擇,必須為所有的選擇負責。

藉由控制自己的行為來達成控制周遭世界的目的。

7. 四個體系: 外在世界→知覺體系→內在世界→行為體系 ◎ 外在世界:刺激、訊息 ◎ 知覺體系:輸入、轉換、輸出。

傾向於以自己所知覺的世界是真實的世界,而且相信別人所看到的世界和自己的一樣。

◎ 內在世界:心中期望的理想世界,以控制外在世界來獲得滿足。

◎ 行為體系:四個車輪(行動、思考、感受、生理反應),個體所能控制的是行動和思考,而不是控制別人。

*1990至1996優質學校:(控制理論用之於教育的延伸) 8. 出版「優質學校」、「優質學校的教師」,主張用內在控制(經營)的理論來教育學生,而非外在控制(強制)。

9. 學生問題→讓學生自己選擇一個不再讓問題出現的行為 (重點不在評斷對錯、永遠不傷害學生的自尊) *1996至2001選擇理論 1. 因為「控制」,容易被誤解為操控他人來滿足需求,且不易說明。

2. 提出發展訓練學生十個步驟,常被教師誤用為把所有力氣放在「訓練」上,使得教育是在控制學生,將無法實現優質的教育、 3. 治療不再是一個機械化的直線歷程(八個治療步驟),而是將選擇理論的精神融入治療之中。

4. 早期強調「道德」、「負責」的重要性,因容易被誤用,而不再那麼強調,改以「選擇」的概念取代。

因為選擇中即蘊含負責的意涵。

5. 個體的行為是為了控制外在世界以滿足需求,容易被誤會成是在教導人們控制外在的世界,而實際上是在控制自己的行為。

6. 「關係」是治療核心,強調內在控制對增進人際關係獲解決人際問題的重要性。

7. 現實治療時期重視人須為行為的對錯「負責」;控制理論時期用「控制」來替代「對行為的選擇負責」;選擇理論時期強調「行為是自己的選擇」,更能表達積極正向的感覺、人是可以主動選擇自己所要生活的方式與內容。

(二) 其實這三個學派,其精神是一脈相承的,只是後期的理論澄清了一些容易遭人誤解的概念,並加進了一些新的作法,所以三者間並無衝突,都有其實用之處。

但漸次發展修正的結果,後期的選擇理論相較之下,則顯得較為周延,因此個人比較傾向於選擇理論,茲將個人十分認同的觀念作法,分述如下: 1. 重視現在:「你正在做什麼?」過去值得尊重,但不值得留戀。

因為沈湎或歸咎過去,會讓人畏縮逃避,怨天尤人,轉移面對現實及解解決問題的焦點。

2. 行為動機與問題:行為的產生在滿足內在的需求(歸屬、求權、自由、娛樂),當需求無法獲得滿足就會產生挫折。

問題的成因往往是當事者的某種需求未獲滿足,這個解釋十分的實際,對於學校諮商輔導實務有大的幫助。

3. 為行為負責:不接受藉口,當需求與實際有所落差時,治療者主要在提供選擇的機會,引導其做抉擇。

因為今天的結果是自己選擇的結果,並非外界所造成的,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批評別人或自己並沒有幫助。

4. 成功經驗:為滿足需求,為人師長者或教育單位,在多元智慧的理念下,有責任提供多元的成功機會,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建立成功的認同感,當一個人有價值感,在生活中有了立足的空間,相對的就不會以其他偏差的方式來尋求認同,問題就會減少很多。

因此在協助當事人訂立計畫時,應因應個別差異且是具體可達成的。

5. 治療關係:建立在溫暖的、接納、支持的關係下,可以增進當事者改變的勇氣,靜下心來檢視自己的生活,認真看待自己的選擇。

因此老師與學生發展共融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

6. 解決問題:提醒當事者「你現在做的事對你有幫助嗎?」當個案認清自己所做的對解決問題毫無幫助時,他們才可能改變或學習新的行為,因此,協助當事者對他的行為作自我評估,學習評斷行為的對錯,在整個輔導過程中是重要的。

7. 沒有藉口、沒有懲罰:當不能完成時,不接受藉口與批評責難,再訂立一個新的計畫,重點在往前看與解決問題。

其治療的目標明確,可避免當事者找藉口逃避及再挫敗,我覺得十分適用。

8. 永不放棄:有問題的個案,也想有所改善,只是自己的因應方式出了狀況無法解決問題。

如果治療者失去了耐心,就再也沒有人可以拉他們一把,如此,經歷無數挫敗之後,其問題將更加嚴重。

這個理念和「把每個學生帶上來」是一致的。

wu/Xuite日誌/回應(0)/引用(0)我較認同的學派|日誌首頁|完形學派上一篇我較認同的學派下一篇完形學派回應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vla866's新文章1100617東陽國小線上畢業典禮1100616老師的停課不停學~週三線上進修研習1100616心心相印1100610教學大樓拆除重建工程第35次監造會議1100617線上畢業典禮邀請1100603給二班畢業生的一堂線上課1100602老師的停課不停學~週三線上進修1100603生日快樂!1100525歡迎外師Joalette1100525給家長的一封信 我的相簿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關鍵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