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率連續15年攀升,婚真的可以說離就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心之助(微信:xinzhizhunvxing)

幸福婚姻秘籍~來自心之助00:0008:30

01

真的只有離婚一條路嗎?

今天看了民政部發布的最新數據,真是讓人膽寒!這已經是一個我們結不起婚,離不起婚的年代了嗎?

連續15年,全國整體離婚率不斷攀升。

02年的粗離婚率是15年的3倍。

2015年依法辦理離婚手續的共有384.1萬對,比去年上升5.6%;

2016年依法辦理離婚手續的共有415.8萬對,比去年上升8.3%;

2017僅上半年辦理離婚手續的共有記185.6萬對,比去年上升10.3%。

80後、90後已成為離婚主力軍。

大數據下的,是一顆顆疲憊受傷的心。

「我寧可孤獨終老,凈身出戶,都不想在和他躺在床上一句話不說,背對背玩手機了。

「婚前,你說我身材真好;婚後,你說我擋住你看電視了。

叫我怎麼忍?」

真的只有離婚一條路嗎?我們,何以守得住一世的感情?

圖註:日劇《最完美的離婚》劇照

02

守不住婚姻?因為你的武器太陳舊了!

我們守護感情的武器往往是從父母那裡繼承下來的。

童年時,我們通過觀察和感受父母之間愛的流動學習夫妻之間如何相處,成年後,我們會無意識地重複父母之間的相處模式。

雖然,父輩的夫妻相處之道其實很粗劣,很多人從意識層面都不願意繼續重複,潛意識的力量比我們想像得更強大。

如果父輩之間習慣互相挑剔,互相指責,在這樣家庭長大的孩子,也會對自己的愛人指手畫腳。

把頭埋在沙子裡,不願意直面問題的人,往往也有習慣迴避矛盾、埋藏衝突的父母。

慢慢地,很多人在婚姻里變成了當初他們自己討厭的人。

婚姻里的三道坎,換一個人你就能闖過去了嗎?

未必。

1. 不契合

你是急性子,他卻慢吞吞;你很嚴謹,他卻很隨性。

兩個人的基因、年齡、童年經歷、教育背景等等都不同,因此很少有三觀完全契合的兩個人。

離開現在正在磨合的愛人,另一個人真的就能契合了嗎?

2、期待幻滅

熱戀期的時候,我們或許會被甜蜜沖昏了頭腦,看不到對方的缺點。

但時間久了,愛人身上總有和自己的期待不一致的地方。

你喜歡浪漫,他連情人節送你什麼禮物都要問你;

你希望他多顧家,他經常應酬到深夜,回家倒頭就睡;

其實,愛的學習,是從期待的幻滅之後才真正開始的。

3. 彼此干擾

過度的遷就之後很容易產生怨懟。

如果親密關係中總是一方在退讓,這絕非一個良性的現象。

彼此之間付出不平衡的問題不會每一次都升級為爭吵,然而卻容易給感情埋下隱患。

當疲憊的一方不想再繼續付出時,感情很容易走向終結。

圖註:《離婚潛規則》劇照

03

掌握化解婚姻僵局的高尖端武器

看到這裡,有的人可能絕望了。

人生已經如此的艱難,回到家還這麼的扎心。

心之助的平台上每天都會收到很多類似的留言,大家特別期盼有個傳授「如何守住愛」的好老師。

經過很多努力,我們終於請到了台灣著名的心理專家——錢維德老師!

他追隨國際親密大師克里希那南達和阿曼娜多年,是美國《愛的學習》研究機構中國團體首席講師,他還自己出書立著 《擁抱你內在的小孩》和《走出恐懼》幫助很多國人提升了內在的維度。

他掌握了高尖端的武器,可以助你化解婚姻里的僵局!

錢維德老師說:「多數人對於愛的認知是有問題的。

愛的能力像是心理上的肌肉需要鍛鍊,我們需要重新學習愛的課題。

經過精心的打磨,我們推出了系列精品課《簡單四步,讓你愛的人更愛你》。

在上一期的學習中,我們得到了很多積極又溫暖的反饋。

有的學員表達感謝,比如:

「昨晚錢維德老師的講課有很多收穫,解決了我許多愛的迷思,很受教!感謝錢老師!感謝心之助邀請到心理專家來講座!」

有的學員聽哭了:

「哭了,好課。

「哭了出來,那些指責的聲音就好像現在在隔壁一樣。

太難過了。

本周「愛的衝突,如何化解關係里外的爭端和內在抱怨」即將開講!

本周課程將會引導大家去學習:

1、親密關係會經歷的幾個階段——蜜月期、衝突期和戰爭期

2、你看對方不爽,為什麼可能是你的陰影人格在搗鬼?

3、依賴和反依賴如何影響了我們的親密關係?

4、如何把相處視作成長的機會,去化解內心被遺棄的感受?

錢維德導師說:「在關係里,我們錯以為要想法行為一致才行。

事實上,相反才是真相:學會和一個跟自己不同的人在一起相處,才是關係的藝術。

我們甚至可以說:關係的親密和深度,就是了解彼此的內在有多麼的不同,同時接受這個不同。

如果不了解自己的童年,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和思想模式;如果不了解對方的童年,我們更不能理解為什麼對方會這麼想這麼做;少了這層理解,兩個人在關係里就像瞎子摸象一樣,活在自己片面的揣測里還自以為是。

愛的正確的打開方式,原來是加密的。

但幸好,我們有人引路。

幸好,每個人都有心力、有腦力,可以破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