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親密關係中使用非暴力溝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每天我都會收到很多人的諮詢,從諮詢中看到親密關係的相處真的是很難的一件事,同時我也看到無論我們在親密關係中有多麼糟糕,但我們總是想要盡力去做到最好。

無論在親密關係中的兩個人遇到多大的困難,我們的內心總是渴望去解決問題的。

這是我們每個人心靈深處的慾望,是不自覺的、無意識的,是我們的心靈在呼喚「愛」,是我們的靈魂指引著我們去學習如何真正地愛自己。

       親密關係中的問題是讓我們去真正明白「愛」一直都在,痛苦是一種轉機,讓我們通過親密關係去成長。

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個人成長一般會經歷三個階段。

「 第一階段:「情感的奴隸」在這個階段,我們相信自己需要為他人負責——讓他人快樂是我們的義務。

如果別人不高興,我們就會感到不安,覺得自己有責任做點什麼。

處於這個階段的人並沒有真正的愛自己,他們犧牲自己來滿足愛人的需要。

問題就在於他們認為自己有責任讓愛人過得快樂。

他們可能會指責愛人,太依賴了、太控制了、或者不關心等等,然後要求分手,或者提出離婚,如果不能意識到這些問題的根源是來自於自身的,那麼親密關係就難以繼續下去。

「 第二階段:「面目可憎」在這個階段,我們已經疲憊不堪,我們不願意一直這樣生活下去——為他人的情緒負責,犧牲自己迎合他人。

我們在生活中一直委屈自己,壓抑著自己的憤怒情緒,我們開始對生活變得麻木,為了一點小事大發脾氣,或者我們把不能表達的憤怒扔向我們的孩子。

我們不再彼此關心、體貼,而是變得態度生硬、疑心病、尖酸刻薄、諷刺挖苦。

這一階段是相由心生的階段,我們的面貌也開始因為心境而發生轉變。

「 第三階段:「生活的主人」在這個階段,我們為他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出於愛,而不是出於恐懼、內疚或羞愧,我們自由且快樂地生活著。

我們明白,我們無法為他人的快樂負責。

我們能夠表達自己的感受、需要和請求,我們對自己的語言和行為負起完全的責任。

語言及表達方式對我們的生活產生著巨大的影響,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學習「非暴力溝通」,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我們不再條件反射式地反應,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願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

我們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

這樣,在每一次互動中,我們都能聆聽到自己和他人心靈深處的聲音。

同時,它還促使我們仔細觀察,發現正影響我們的行為和事件,並提出明確的請求。

它的方式雖然簡明,但能帶來根本性的變化。

非暴力溝通有四個要素,分別是: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首先,留意發生的事情。

我們此刻觀察到什麼?這裡最重要的是,清楚地表達觀察結果,不加任何的判斷和評估。

接著,表達感受,例如害怕、生氣、恐懼、開心等等。

然後,說出哪些需要導致那樣的感受。

這三個要素幫助我們誠實地表達自己。

比如,媽媽對孩子說:「小君,看到洗水池旁邊的髒衣服,我有些生氣,因為我希望家裡能夠整潔。

       接著,就是非暴力溝通的第四個要素——提出具體的請求:「你是否願意把髒衣服放到洗衣筐呢?」這一要素明確告知他人,我們期待他採取哪一種行動來滿足我們的需要。

       這樣,這位媽媽就清楚地說出了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

藉助這四個要素誠實地表達自己,是非暴力溝通的一個方面。

非暴力溝通的另一方面是藉助它們關切地傾聽。

我們首先通過體會他人此刻的觀察、感受和需要,與他們建立聯繫,然後聆聽他們的請求,來發現做什麼可以幫助他們。

這樣,雙方便可持續互動,我此刻的觀察、感受和需要是什麼;為了改善生活,我的請求是什麼;你此刻的觀察、感受和需要是什麼;為了改善生活,你的請求是什麼……非暴力溝通的精髓在於對這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的覺察,而不在於使用什麼字眼進行交流。

非暴力溝通適用於各個層面的交流和各種環境:親密關係、家庭、學校、組織機構、心理治療及精神輔導、外交和商業談判、任何性質的爭論和衝突。

有些人用非暴力溝通增進與伴侶的感情,一位參加研討班的學員說:「當我運用非暴力溝通與他交流,我不再覺得受傷,也沒有退縮,而能傾聽和領會他的情感。

我發現,這個與我結婚28年的男人,內心原來那樣痛苦!在我參加『非暴力溝通』研討班前的那個周末,他甚至提出了離婚。

幸虧非暴力溝通挽救了我們的婚姻,否則,今天我們不可能一起來到這裡。

我試著體會他的感受,說出我的需要,聽取不中聽的回答。

他來這裡不是為了討我歡心,我來也不是為了他的幸福。

我們學著成長、接納和愛,只有這樣才能各得所願。

」一位醫生說:「我經常使用非暴力溝通。

一些病人問我是不是心理學家,因為醫生通常並不關心他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對疾病的態度。

非暴力溝通幫助我敏銳地覺察他們的需要,了解特定的時刻他們需要聽些什麼。

在過去,一旦得知病人患了致命的疾病,我就心灰意冷,難以真誠地鼓勵他們擁抱生活。

通過運用非暴力溝通,我開拓了視野,找到了新的溝通方式。

它與醫療活動相輔相成,我更加熱愛工作。

」「非暴力溝通」不只是溝通方式,它更是一種持續不斷的提醒,使我們專注於更可能滿足我們人生追求的方向。

非暴力溝通並不主張忽視或壓抑憤怒,它認為,通過深入地了解憤怒,我們可以充分表達內心的渴望。

充分表達憤怒的第一步是我們不再歸咎於他人。

如果我們認為「他讓我很生氣」,那麼,我們難免就會指責他人。

然而,實際情況是,我們的情緒和他人無關。

我們總是用內疚來控制他人,指責他人成為了一種習慣,為了使這種手段行之有效,我們就會認為一個人可以主導另一個人的情緒。

比如我們對孩子說:「你的成績不好讓爸爸媽媽傷透了心!」,這樣的話是希望孩子相信,他的行為造成了父母的痛苦。

       同樣的,愛人之間可能會說:「你沒有送我生日禮物,讓我很不開心。

」類似的話還有,「你要氣死我啊」「你那樣做讓我很難過」「你真給我丟臉」等等。

到底是什麼讓我們生氣呢?聽到這些不中聽的話時,我們有四種選擇:1. 責備自己;2.指責他人;3. 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 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當我們選擇第二種反應時,我們認為別人應當認錯或受到懲罰,這就是我們生氣的原因。

當我們選擇第三種反應時,我們專注於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我們用心體會著自己,而不再分析別人犯了什麼錯。

我們越是用心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們也就越能留意到自己的心理活動。

我們可能會有強烈的情緒,但不再生氣。

可是,如果意識不到自己尚未滿足的需要,一心考慮別人的過錯,我們難免就會生氣。

除了專注於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們還可以選擇去體會對方的感受和需要。

此時,我們也不會感到生氣。

只要我們專注於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憤怒也就不再存在。

憤怒是我們的思維方式造成的。

它的核心是尚未滿足的需要。

如果我們能夠藉助憤怒來提醒自己,我們有需要沒有得到滿足,那麼憤怒就是有價值的。

比如,如果我們發現了孩子偷拿錢,當我們去問孩子有沒有拿錢的時候,孩子否認了,我們可以說孩子撒謊,可是去指責孩子不是非暴力溝通所教導的方式。

如果我們能夠用心去體會孩子的感受和需要,直接表達我們的感受和需要,就能夠將此事妥善解決。

我們去傾聽孩子的感受,他感到害怕,他的需要是保護自己避免受到父母的責罰。

然而,如果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我們已經把他看作是不誠實的孩子,不管我們有沒有把自己的這個想法說出來,孩子都能夠感覺到,他就會因為害怕而不敢說出事實。

換一句話說,如果我們把孩子看作是撒謊的人,那麼,我們的這種看法很可能就會成為預言。

如果孩子知道說出實情會受到責罰,那麼他為什麼還要說出事實呢?如果我們滿腦子都是「是非」、「對錯」、「好壞」,那麼我們就很難與孩子、或者和我們的伴侶建立良好的關係。

批評和指責使人傾向於自我保護並變得更有攻擊性。

批評和指責他人都無法真正傳達我們的心聲。

      如果想充分表達憤怒,我們就不能歸咎於他人,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

與批評和指責他人相比,直接說出我們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們的願望得到滿足。

表達憤怒的四個步驟是:(1)停下來,除了呼吸,什麼都別做,感受自己的身體,感受自己的情緒;(2)想一想是什麼想法使我們生氣了;(3)體會自己的需要;(4)表達感受和尚未滿足的需要。

表達憤怒需要我們在一個單獨的空間去完成,不是將我們的憤怒扔向他人。

我們需要有足夠的耐心來學習正確合理地表達憤怒和運用非暴力溝通。

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我們的第一反應常常是習慣性的反應,我們潛意識的行為模式和信念,可能會讓我們對孩子、對伴侶憤怒、口不擇言。

我們要學習用負責任的態度來溝通,不致對對方說出指責的話。

當我們和伴侶吵得很激烈的時候,我們的確是不可能想起來這只是導火線,我們真正的憤怒來自於童年的經歷,但事後還是要記得提醒自己我們生氣的原因並不是現在所發生的事,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如果我們想要讓自己成為自己生活的主人,實現自己人生的選擇,我們就要給自己充分的時間去學習。

       親密關係是治療情緒傷痛的最佳環境,親密關係是真正的療傷之路。

如果我們還沒準備好跨出那一步,去面對痛苦並從中學習,那麼我們就會選擇抗拒痛苦。

然而抗拒並不能使我們遠離痛苦,痛苦將會永遠存在,痛苦不會因為我們抗拒它而消失。

我們企圖讓我們的痛苦成為對方的責任,都是他(她)的錯,因為在潛意識中我們覺得痛苦超出了我們所能承受的範圍。

人必須經過痛苦,才能成長。

親密關係給了我們機會去覺察過去和現在的痛苦,讓我們能夠成長並了解真正的自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非暴力溝通之憤怒情緒的處理

1.憤怒的原因。非暴力溝通認為人可以通過了解憤怒從而可以充分表達內心的渴望。當我們認為「他讓我很生氣」,我們就會指責他人,可我們知道,我們的心情不取決於他人的行為。同一件事,不同的需要會導致不...

打開愛和理解的密碼

作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好人,也許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和暴力扯上關係,不過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現實生活中的談話方式,並且用心體會各種談話方式給我們的不同感受,我們一定會發現,有些話確實傷人。言語上的指責、嘲...

非暴力溝通

連一隻螞蟻都不願意踩死的我們會和暴力扯上關係?我們的行為、語言在無意識中給別人帶來傷害,就是暴力。非暴力溝通希望人們出於對生命的愛而改變行動,非暴力溝通用來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改善與人的聯繫。

一吵架就冷暴力?說話之道一直很重要!

有時,我們可能會與人發生矛盾、口角。過後想起來,如果當時我這樣或者那樣的話,是不是就會有其他的結果?大多數時候我們的關注點在於發泄情緒,而並非感知自己及他人的需要並予以滿足。在發泄情緒的時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