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想變「刀子嘴」,我只是想讓你了解我的感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是宗凱與你分享的第146篇原創文章,支持你活出更好的自己!

「一旦意識不到我們是自己的主人,我們就成了危險人物。

」---馬歇爾·盧森堡

有位女士,與先生的關係出現了一些問題。

他先生總是說她太強勢了。

於是,我就叫她說一下與先生互動時的例子:

她說,一次先生因為要做一個小手術,需要住院三四天,這時她先生誰都不要,就只要她全程陪護。

這時,她有點沒好氣地說:「哎喲,現在想起要人全程陪了,我之前住院的那七八天,要你陪時,你跑哪去了?」 ……

雖然最後她還是在醫院陪了先生幾天,可在先生出院後,需要回去複查時,即使先生再虛弱,也沒再叫她陪過。

還有一次是情人節,之前的情人節先生是沒有任何表示的。

這次先生突然一隻手把她抓過來,說:「走,今天情人節,我給你買個禮物。

我們別再吵了,我們好好過。

而她說:「現在才想起來要給我買啊?之前都去哪了?我做你的太太這麼多年,你就沒有留意到我的脖子上少了點東西嗎?」

經過一番鬥嘴之後,雖然先生還是給她買了禮物。

可是,她看得出來,先生心裡不舒服。

她說,其實當先生住院時她是願意陪的,當先生要給她買禮物時,她心裡是挺開心的。

只是在那時有一股氣、一股委屈從心中湧出來了,讓她說了那些話。

對於先生說她強勢,她覺得挺鬱悶的,她說:「我覺得自己挺溫和、挺小女人的,怎麼在先生面前就變得強勢了呢?」

我們常說某個人是「刀子嘴、豆腐心」,為何她明明是「豆腐心」,說出來的話卻讓人覺得她是「刀子嘴」了呢?

其實,「刀子嘴」背後真正的心聲是:「我不是想變「刀子嘴」,我只是想讓你了解我的感受。

「刀子嘴」背後的心理過程是這樣的:

「我不知道如何讓你了解我的感受,所以我只好通過一些比較極端的方式,如:說話故意刺痛你或用行為報復你等方式讓你和我有同樣的感受。

當你和我有同樣感受的時候,我就感覺舒服了,因為我終於被了解了。

其實,每個人在情緒激動時都會有變成「刀子嘴」的時候,以下的場景我們是不是很熟悉?

老公對老婆說:「就你事多,你就不能快點啊?」

老婆對老公說:「就知道打遊戲,乾脆你跟電腦過算了。

老師對學生說:「你笨死了,我怎麼才能教會你。

這些話我們都不陌生,我們每個人都曾聽過,甚至說過,這樣的話對一個人在情感與精神上的傷害,甚至比肉體上的傷害還要久,還要深。

哪些話會導致彼此的疏遠和傷害?

1、道德評判:

你從來都不尊重我!

你這個人沒有修養!

你這個人沒有時間觀念!

2、進行比較:

「你看別人家是怎麼做的,你又是怎麼做的?」

「XX她老公一個月工資好幾萬呢!你看看你!」

「你看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又好,又會幫媽媽做家務,而你卻只會玩。

3、迴避責任:

「你這次成績這麼差,讓媽媽感到很難過。

「我沒辦法,我不得不這麼做。

「都是你惹我生氣了。

4、強人所難:

「你再這樣,我就揍你。

「我數到三,你給我回來。

「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當我們在評論、比較、指責或威脅他人時,往往暗含著我們的內心的期待,它們間接表達了我們尚未滿足的需求。

但如果我們通過這種方式來提出主張,人們的反應常常是申辯或反擊。

結果往往得不到我們所想要的。

如何正確而有效地表達我們的需求呢?

我們需要先做以下四項工作:

1、學會區分事實和評論

我們來看一下,以下這四句話是在評論,還是在說事實?

「你太大方了!」

「如果你飲食不均衡,你的健康就會出問題。

「米奇花錢大手大腳的。

「索菲長得很醜。

有人會說,這四句話都是事實啊!其實,它們都是我們的評論。

我們再來看一下,真正的在描述事實會怎麼說:

「當我看到你把午飯的錢都給了別人,我認為你太大方了。

「如果你飲食不均衡,我擔心你的健康就會出問題。

「米奇上周買電腦花了一萬元,我覺得她花錢大手大腳的。

「索菲對我沒有什麼吸引力。

描述事實是最不容易引起對方防衛的。

我們可以體會一下,這種表達方式會給人以什麼樣的感受?

2、體會和表達感受

很多人在表達感受時是這樣說的:

「我覺得他根本沒有把家當做家,他把這當作旅館了。

「我覺得他不尊重我!」

他們可能會說:「這就是我的感受啊!」 其實,他們表達的都是想法,而不是感受。

那怎樣表達才是感受呢?例如可以這樣說:

「當你每天晚上都十一點鐘後回來時,我感到很難過。

「我覺得很憤怒。

我們在表達感受時會用到諸如:難過、憂傷、痛苦、孤獨,開心、愉悅等詞彙。

附:情緒詞彙表

3、找到感受背後的根源——需求

當一個人覺得情緒受傷的時候,都是因為我們的一些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而我們常常因為陷入情緒里,而忘記了自己要的是什麼。

其實,當情緒來臨的時候,是我們了解自己深層需要的好時機。

如,當我們感到難過時,我們靜下來,讓自己去體會這樣的一種情緒,然後問自己:我的需求是什麼?或者是:我想要老公怎麼做?

只要給自己一點耐心,答案就會浮現出來。

4、如何說出請求

有很多人說出自己的請求時,習慣說不要什麼。

例如,那位太太說:「你以後不要那麼晚回來!」 結果,老公是早回來了,可一回到家就坐在沙發上玩手機,不說話。

然後,太太又說:「你不要老是玩手機啊!」

結果老公火了,說:「家裡就沒有一個可以讓我清靜的地方!」 然後就生氣地摔門而出。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說出請求時,要避免使用模糊抽象的語言和命令的語氣,如:「你給我早點回來!」

這句話的問題有兩個:一、幾點回來算是早?二、在用命令語氣說話時,人的本能反應就是抗拒(你叫我早點回來,我就回來,那我不是很沒面子?)。

如果換一種語氣,用正面而清晰的表達方式,又會是怎樣的呢?例如,太太可以說:「我希望你能夠每周有三天晚上八點鐘之前回來,我們可以一起吃晚飯。

這樣說感覺是不是好很多?

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步驟

接下來,總結一下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步驟:

描述事實:這一星期你有五天都是晚上十一點以後才回來,而且身上都有酒味。

表達感受:我感覺特別的難過。

表達需求:因為我希望我們的家像一個家,而不是一家旅館。

說出請求:我希望你能夠每周有三天晚上八點鐘之前回來,我們可以一起吃晚飯。

如何避免潛在的語言暴力的傷害?

有人可能會說:「我可以做到說話不傷人,但我不能保證別人和我一樣啊!」所以,接下來我們來談一下,如何避免潛在的語言暴力的傷害?

假設一天你和同事發生了一些衝突,然後你的同事說:「我從來沒見過你這麼自私的人!」

這時,我們一般會有四種不同的反應:

  • 責怪自己:我可能沒有考慮到別人的感受,真是太自私了。

  • 責怪別人:你沒有權利這麼說,你才自私呢!

  • 體會自己的需要:有些傷心,因為我被誤解了,我需要被理解。

  • 體會他人的需要:他傷心生氣可能是因為他需要理解和支持。

所以,在面對他人的語言暴力時,我們至少有以下兩種做法:

1、在可以保持覺知的情況下,去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並將它說出來。

如,我們可以說:

「我看到這件事情讓你很生氣?」

「當然生氣了,你怎麼可以……」

「所以,你需要別人對你的理解和支持。

當一個人的感受和需要被了解之後,他的情緒自然就平息了。

被理解和支持是每個人內心的渴望。

當一個人內心的渴望得到了滿足之後,在其之上的需求自然就放下了。

2、在痛苦得無法傾聽時,我們可以:

  • 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我有些傷心,因為我被誤解了,我需要理解。

  • 大聲地提出請求:這個事情我們等下再溝通可以嗎?我現在需要冷靜一

    下。

  • 換一個環境。

今日回顧

1、導致兩個人彼此的疏遠和傷害的話有哪些?

2、為了準確而有效地表達我們的需求我們需要先做些什麼?

3、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步驟是什麼?

4、當我們遇到別人的語言暴力時,我們有哪幾種選擇?

今日踐行

我的一位同學,在學了這四個步驟之後,就將它抄在手上,每天在跟她老公溝通之前先看一遍,想好要怎麼說後,再去和老公溝通。

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後,兩人的關係果然有了很大的改進。

我們也一起將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步驟應用在工作和生活中吧!

參考資料:

馬歇爾·盧森堡 :《非暴力溝通》

#關於宗凱#

林宗凱,二級心理諮詢師,NLP專業執行師,催眠治療師。

研究心理學近十年,專注於親密關係、親子教育以及個人成長領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讀書分享:馬歇爾·盧森堡《非暴力溝通》

序:我曾以為,我的一生將致力於對生命的痛苦做出反應。後來我發現,這個過於沉重、過於灰暗。如果我只看到痛苦,我的心難免會被烏雲籠罩,被絕望所吞噬。在徘徊中,終於有一天,我發現我的人生可以對生命的美...

如何好好說話(上)

首先,我想先問一個問題,廣大男性同胞們,當你晚上很晚才回來時,你們的老婆或者女友有沒有說過你怎麼才回來,你在外面幹啥了,我覺得你沒有以前愛我了之類的話,我想大多數都聽到過得吧,你們的感受大都是...

吵架惹,別著急說「都是我的錯」!認錯有方法

一個人認錯,可能有理由,也可能沒有。不管有沒有理由,認錯都是吵架後非常重要的一步。可是,你發現沒有?即使都是認錯,效果也千差萬別。有的人能通過認錯,拉近彼此的關係,讓雙方消除誤會,加深了解。有的...

如何在親密關係中使用非暴力溝通

        每天我都會收到很多人的諮詢,從諮詢中看到親密關係的相處真的是很難的一件事,同時我也看到無論我們在親密關係中有多麼糟糕,但我們總是想要盡力去做到最好。無論在親密關係中的兩個人遇到多...

怎樣讓自己在工作,朋友,家庭溝通中不生氣?

我們必須承認,在交流中使用非暴力溝通的模式並不容易,因為這與我們傳統的思維模式不同。非暴力溝通注重與自我的聯結,是溝通雙方內心深處的感受和需要,而不是判斷和指責,但我們卻已經習慣於讓自己的表達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