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00年前,這位女性就在倡導女人要「好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主編薦讀

李小璐「夜宿門」事件從2017年末轟轟烈烈持續至今,快要占據社交網絡流量的半壁江山。

雖然賈乃亮在6號晚上已經聲明全家人因此事件遭受嚴重打擊,尤其是女兒甜馨讓人心疼,但並沒有讓狗仔和媒體們停下腳步。

一個家庭在繼續被強大的社會輿論撕碎著。

雖然是主動破壞婚姻忠誠契約的一方,但李小璐作為女性出軌者,她現在所面對的惡意已經遠遠超過了她所犯下的錯。

在她遭受隱性的「浸豬籠」時,丈夫賈乃亮也被貼上「卑微」、「軟弱」的標籤。

但看看早先經歷過出軌風波的那些男明星們,社會卻對他們似乎寬容得多。

這個世界,對男性和女性的雙重道德標準仍然存在。

所以今天,我想介紹你認識一個早在幾十年前就立志打破這種歧視,並用自己的一生證明女人該如何活得瀟洒恣意的奇女子。

今天文章大約2500,閱讀需要4分鐘

PS:繼續招聘微信編輯,坐標北京。

簡歷發至[email protected],等你。

「男人的極大幸運在於,他,不論在成年還是在小時候,必須踏上一條極為艱苦的道路,不過這是一條最可靠的道路;

女人的不幸則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

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這段話用來描述李小璐夫婦似乎很貼切。

它出自法國存在主義作家、女權運動的創始人之一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 ,1908年1月9日-1986年4月14日)。

今天,是她誕辰110周年紀念日。

作為一名傳奇女性,波伏娃的個人經歷比文學作品更豐富更複雜更精彩。

法國的兩屆總統密特朗和席哈克,都把她的才華和成就引為法蘭西的驕傲。

1908年1月9日,波伏娃出生於巴黎比較守舊的富裕家庭,父母均是天主教徒。

她從小過著安定、舒適的生活。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父親的律師工作受到影響,全家生活陷入窘境。

波伏娃從小就具有很強的獨立性,拒絕父母對她事業和婚姻的安排。

19歲時,她就發表了一項個人 「獨立宣言 」,稱 「我絕不讓我的生命屈從於他人的意志 」

她在長大離家後,只以旅館為棲身之地,因為她不要做家務:既不為別人做,也不為自己做。

在法國的第一高等學府巴黎高師讀書時,波伏娃認識了薩特,法國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並與他展開了那段長達50年的驚世駭俗的愛情。

1929年,21歲的波伏娃以第二名的成績通過了令人望而生畏的教師資格綜合考試,薩特獲得第一。

隨後她便在馬賽、巴黎里昂教書。

波伏娃從小的夢想是當一名作家,她從未放棄。

1943年,她發表了處女作《不速之客》。

1949年,41歲的波伏娃出版了著名的《第二性》,在思想界引起極大反響,成為女性主義經典。

1954年,她又憑小說《名士風流》獲龔古爾文學獎。

1980年,薩特逝世,為了紀念薩特。

波伏娃在第二年出版了她最後一部著作《永別的儀式》。

書里描畫的是薩特最後十年進入暮年,兩人相依為命的和諧生活。

1986年4月14日,波伏娃在巴黎科尚醫院因肺水腫醫治無效逝世,享年78歲。

她戴著情人美國作家阿爾格倫送她的戒指,與薩特合葬在巴黎蒙帕納斯公墓。

「女人不是生下來就是女人,是後來才變成女人。

提到波伏娃,就不能不提到她的代表作《第二性》。

作為她獲得世界性成功的一部巨著,《第二性》被譽為女人的「聖經」,成為西方女人必讀之書。

在這本書中,波伏娃以涵蓋哲學、歷史、文學、生物學、古代神話和風俗的文化內容為背景,縱論了從原始社會到現代社會的歷史演變中,婦女的處境、地位和權利的實際情況,探討了女性個體發展史所顯示的性別差異。

本書最著名觀點是:婦女真正的解放必須獲得自由選擇生育的權力,並向中性化過渡。

波伏娃認為,女人作為妻子和母親的命運,是男性強安在她們頭上,用來限制她們的自由的。

女人因為體力較差,當生活需要體力時,女人自覺是弱者,對自由感覺恐懼,所以男人用法律形式把女人的低等地位固定下來,而女人還是甘心服從。

波伏瓦提出了女性獲得經濟獨立的必要性,也強調了只有女性經濟地位變化才能帶來精神的、社會的、文化的等等後果,只有當女性對自身的意識發生根本的改變,才有可能真正實現男女平等。

《第二性》出版後在法國引起軒然大波,法國哲學家加繆指責她「敗壞法國男人的名譽」,梵蒂岡把它列入禁書目錄。

但最初的反對聲浪過後,是無數的靈魂被震撼,看到了一個新的世界和無限新的可能。

法國總統密特朗認為,《第二性》導致法國及整個世界女性和男性的醒覺。

美國女權運動家凱特·米列特甚至說,波伏娃為全世界的婦女打開了一道門。

她的《第二性》改變了全世界人類億萬人的命運。

但波伏娃本人卻表示,希望這本書儘快過時,因為這就意味著「女性的處境能好起來,不再是第二性」了。

「壓在婚姻之上的詛咒是,兩個人往往在他們的軟弱中,而不是在他們的力量之中結合,每個人都要求對方,而不是在給予中獲得快樂。

波伏娃的愛情,同她的作品一樣驚世駭俗,振聾發聵。

從21歲結識薩特到死後與其合葬,波伏娃與薩特之間的故事一直被人津津樂道。

雖然匈牙利作家阿瑟-凱斯特勒、美國作家納爾遜-阿爾格倫等名人都曾上過波伏娃的情人榜,但都只是一段插曲,波伏娃一生都與薩特維持著開放式戀愛的關係。

他們每天都見面,時常共同工作一起外出旅行,他們保留了各自的住房,也從未結婚,彼此維護著自己的自由和獨立,甚至允許彼此有另外的伴侶。

唯一的條件是必須保持絕對的坦誠,要毫無保留地跟對方坦白髮生過的所有細節。

作為風流才子,薩特的身邊從來不缺情人。

而美麗睿智的波伏娃也是如此。

30歲那年,波伏娃認識了薩特最聰明的學生博斯特,比她小8歲,長著褐色頭髮和綠色眼睛。

波伏娃如實匯報了與博斯特的情愛細節。

而薩特接到信時也很平靜,只是問波伏娃怎麼擠得出時間去看博斯特。

這段戀情持續了三年。

44歲時,波伏娃又與小自己17歲的記者朗茲曼相戀。

朗茲曼是波伏娃唯一共同生活過的男子。

哪怕薩特,他與波伏娃也只是在巴黎的旅店裡租了樓上樓下的房間,定期地住在一起,很快又分開。

與朗茲曼的戀情在波伏娃五十歲那年結束。

對於波伏娃,薩特在晚年的表述是:「大部分情形下,我和波伏娃之間的關係是最重要的,而且也一直都是如此。

我和其他女人之間的關係,則是屬於次要的層次。

波伏娃在一起是生命的全部。

相信波伏娃也是如此認為。

終其一生,波伏娃肯定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女人,她對愛情的態度放到幾十年後今天也算前衛另類,但她並不會為外界的觀點而左右,而是忠於自己的個人意志,勇敢的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所以,在她撰寫回憶錄時,她有底氣說出:「回顧我的過去,還沒有一個人值得我羨慕。

最後,也許你並不能接受波伏娃處理親密關係的方式,但是也不妨讀一讀她對愛情的這些觀點,也許會有所啟發。

真正的愛情是建立在兩個自由人的彼此了解和認識上。

壓在婚姻之上的詛咒是,兩個人往往在他們的軟弱中,而不是在他們的力量之中結合,每個人都要求對方,而不是在給予中獲得快樂。

我渴望能見你一面,但請你記得,我不會開口要求要見你。

這不是因為驕傲,你知道我在你面前毫無驕傲可言,而是因為,唯有你也想見我的時候,我們見面才有意義。

男人要求女人奉獻一切。

當女人照此貢獻一切並一生時,男人又會為不堪重荷而痛苦。

男人要求女人奉獻一切。

當女人照此貢獻一切並一生時,男人又會為不堪重荷而痛苦。

無數的女人都在反覆重複著這樣的生活方式--無聊、期待和失望。

即使是自戀者,也包含著想被別人欣賞的意味。

女人的第一次性體驗極端重要:它們的影響將貫穿於她以後的一生。

有一天,女人或許可以用她的「強」去愛,而不是用她的「弱」去愛,不是逃避自我,而是找到自我,不是自我捨棄,而是自我肯定,那時,愛情對她和對他將一樣,將變成生活的源泉,而不是致命的危險

青音姐的知心話:

這個世界從來不缺乏對女性的惡意,更不缺乏性別偏見。

在昨天剛剛過去的第75屆美國金球獎頒獎典禮上,有60位女星集體穿黑色禮服亮相紅毯,她們想用實際行動向世界發出對「女性力量」的宣言:「這個世界,請對女人給予平等尊重和對待。

李小璐出軌事件後無休無止的輿論壓力,讓我們看到的是這社會對男性出軌和女性出軌的不同的容忍度,出軌當然有錯,但是否因為她是女性,於是社會輿論的討伐就該格外粗暴呢?

今天是世界女性主義啟蒙者西蒙德波伏娃誕辰110周年紀念日,我們團隊緊急采寫了這篇文字,紀念這位20世紀思想界的巨星,也讓我們從對她精彩一生和偉大思想理論的回顧中,反思我們的當下。

女人們,我們需要認清的現實是,即便我們已經到了智慧型手機和移動互聯引領生活方式的時代,但性別歧視問題依然存在,我們明明是和男性一樣努力,卻得不到平等的待遇的案例比比皆是,我們甚至常常要為自己的性別局限和對我們美好外貌的誤解,付出比男性更多的努力才能獲得這社會的認可。

但是,so what?!女人們,愛你自己,並請相信你自己,你可以選擇要怎樣度過你的一生,不跟隨,做你自己!(這話跟李小璐事件無關)。

⊱作者簡介⊰

思思申

公眾號「青音約」總編,十年電台記者,資深新媒體老編 。

新聞理想猶在,文字熱情不死。

重度強迫症患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鄭克魯:每個人都能讀懂波伏娃

作者:徐晗溪1月9日是西蒙娜·德·波伏娃的誕辰。她是著名的存在主義女作家,1908年,波伏娃誕生於法國巴黎,從巴黎高師哲學系畢業之後,她便走上一條與哲學相伴一生的傳奇之路。她是存在主義大師薩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