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波伏娃 唯有你也想見我的時候,我們見面才有意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渴望能見你一面

但請你記得

我不會開口要求見你

這不是因為驕傲

你知道我在你面前毫無驕傲可言

而是因為

唯有你也想見我的時候

我們見面才有意義

—— 波伏娃《越洋情書》

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 ,1908年1月9日-1986年4月14日),又譯做西蒙·波娃。

法國著名存在主義作家,女權運動的創始人之一,二十世紀法國最有影響的女性之一。

著作有小說、議論文、傳記等,著名小說有《女客》(L'Invitée)、《名士風流》(Les Mandarins),哲學散文《第二性》(Le Deuxième Sexe)是現代女權主義的奠基之作。

她和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是非傳統的伴侶關係。

童年波伏娃

童年的波伏娃

波伏娃降生在一所富裕的公寓中,公寓坐落於巴黎拉斯巴耶大道。

等到五歲時,波伏娃便被送進了只為出生於好人家的姑娘而提供教育的學校(le Cours Desir)。

她的妹妹,伊蓮娜(人稱「洋娃娃」),兩年後和姐姐一起進了這所學校。

從小,波伏娃就憑藉自己超群的才智而脫穎而出,每年與另一位女學生,伊莉莎白-拉柯恩(人稱「伊莉莎白-瑪碧耶」,並在波伏娃自傳中被稱為「扎扎」),在學習上並列第一。

扎扎很快成為了她最好的朋友,儘管波伏娃因自覺在這場友情中付出更多而默默承受。

在十五歲時,她已暗下決心要成為一名有名望的作家。

1925年,中學會考之後,波伏娃開始了她的大學學業,在法國巴黎天主教大學學習數學,在納伊(法國巴黎的郊區)的聖瑪麗學院學習文科。

她在第一年便得到了巴黎大學的一系列證書,涵蓋數學,文學和拉丁語。

第二年,她開始學習哲學,並在1927年6月獲得了哲學證書。

在1928年的春天,在獲得倫理心理學科證書後,波伏娃最終拿到哲學文科學士學位,並與此同時,她開始著手編寫一本有關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茲的畢業論文。

在巴黎大學的文學院裡,她遇到了許多有抱負的年輕學者,其中包括讓-保羅·薩特,從認識薩特的一刻起,波伏娃就覺得他是一個天才。

自此,一段神秘的情感交織於兩人之間,直到入土而止。

薩特對波伏娃說她是他的「必須的愛情」,而他也需要其他的「偶然的愛情」來幫助彼此更好的認識彼此。

1929年,波伏娃在高中教師招聘會考中名列第二,僅次薩特。

薩特後來回憶了第一次見波伏娃時所留下的印象:「我認為她很美,我一直認為她美貌迷人,波伏娃身上不可思議的是,她既有男人的智力,又有女人的敏感。

」 他們很快墜入了愛河,開始整天整天的約會。

每天清晨,波伏娃只要能溜出家門,就一定要去見薩特。

他們在一起談論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朋友、書籍、生活、前途……長久的散步和漫長的談話讓他們彼此欣喜不已。

波伏娃論愛情

「愛情」這個詞對男女兩性有完全不同的意義,這是使他們分裂的嚴重誤會的一個根源。

拜倫說得好,愛情在男人的生活中只是一種消遣,而它卻是女人的生活本身。

幾乎所有的女人都夢想過「偉大的愛情」: 她們經歷過愛情替代品,她們靠近過這種愛情,它以未完成的、危險的、可笑的、不完美的、虛假的面目造訪過她們,但很少有人把自己的生存真正奉獻給它。

那些愛得發狂的女人,往往沒有在幼稚的輕浮愛情中耗儘自己的心;起先,她們接受了婦女的傳統命運: 丈夫、房子、孩子;要麼她們經歷了悽苦孤獨;要麼她們把希望寄托在多少失敗了的事業上;當她們把自己的生活奉獻給一個精英時,她們看到了拯救自己生活的機會,便狂熱地投身於這種希望。

■ 波伏娃的經典作品《第二性》

《第二性》是為探索女性獨立的可能而作。

它被譽為有史以來討論女性的最完整、最理智、最充滿智慧的百科全書;女人的「聖經」;西方女性的必讀之書。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寫作了女人在出生、青春期、戀愛、結婚、生育到衰老各個階段,以及在農婦、女工、妓女、明星或知識分子等各個階層中的真實處境。

她發現,只有女性經濟地位變化才能帶來精神的、社會的、文化的等等後果,只有當女性對自身的意識發生根本的改變,才有可能真正實現男女平等。

《第二性》的五個關鍵思考

「女人不是天生的,女人是形成的。

女人是什麼?通常的答案來自生物學意義:月經、卵巢、子宮、生育等。

波伏娃則一語驚人:「女人不是天生的,女人是形成的。

波伏娃剖析了從搖籃時期開始就壓在女性身上的限制。

人們為女孩子設定的生活就是取悅他人,在沒有任何自主思想的狀態中完成她們的自然宿命,承擔不妥協的人生義務──婚姻和生育。

波伏娃的結論是:妻子和母親的命運,是男人發明出來用以否認女性自由的。

女人之所以成為女人,絕非單純的生物學原因,而是取決於社會制度和文明。

打破性別神話

波伏娃認識到,很多女性並不了解成為女人意味著什麼。

「我們在目前女人的處境中如何才能獲得成就?在我們面前展開的是一條什麼樣的路?哪一條路是不通的?如何能從處處依賴男人的環境下變得獨立?什麼樣的環境限制了女人的自由?她們如何能去克服那些困難?」這些最基本的問題,成為她創作《第二性》的最大動力:「至少能使我同時代的婦女了解自己、了解她們的地位。

波伏娃打破了籠罩在「女人」這個命名上的性別神話:社會性別是社會強加給兩性的。

婚姻和家庭可能限制了女性的探索

「父系制度公開允許男人有釋放、滿足自己性慾的自由,卻要求女人必須忠貞。

「沒有人想否認婚姻生活的悲劇性及不堪回首的缺陷。

波伏娃認為婦女若要充分體驗人的價值,就應該拒絕一夫一妻制度的保障和家庭的限制。

在她看來,任何東西,哪怕愛情,都不應該阻礙我們去充分地生活,探索整個世界,讓自己經歷更多的事情、更多的邂逅,即使有時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女性必須成為主體

波伏娃發現並定義了女人的「他者」地位:「定義和區分女人的參照物是男人,而定義和區分男人的參照物卻不是女人;她是附屬的人,是同主要者相對立的次要者。

他是主體,是絕對,而她是他者。

波伏娃鼓勵女性由「他者」成為「主體」,打破一切社會成見、習俗觀念以及自身的心理偏見,不要讓自己禁錮在女性功能中,要去追求有主觀意識的生活,承擔自己。

自由至上

波伏娃把自由置於一切之上,她認為,人沒有天定的本質,也沒有什麼宿命,他要成為什麼,取決於自己的選擇,自己的行動,自己的「介入」。

這一份自由既是人所獲得的最好的禮物,也是加在人身上的最重的負擔。

我之所以能自然而然地轉向存在主義,是因為我的經歷為此做好了準備……在19歲的時候,我就已經堅信,只有自己才能賦予個人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波伏娃的經典語錄

1、男子間的友誼,是建立在個人的觀點和興趣上,女子間的交往,則是由於她們處於共同命運。

2、如果你活得足夠長,你就會發現每個勝利都將變成失敗。

3、男人要求女人奉獻一切。

當女人照此貢獻一切並一生時,男人又會為不堪重荷而痛苦。

4、需要很多力量,很多傲氣,或者很多愛,才能相信人的行動是有價值的,相信生命勝過死亡。

——《人都是要死的》

5、"啊!我要是兩個人就好了,"她想,"一個說話一個聽,一個生活另一個看,我多麼知道愛自己!我誰都不羨慕。

"她關上手提包。

在這一分鐘,成千上萬的女人在顧影自憐。

——《人都是要死的》

6、我和所有人一樣,一半是同謀,一半是受害者。

7、人們常說,女人打扮是為了引起別的女人的嫉妒,而這種嫉妒實際上是成功的明顯標誌;但這並不是唯一的目的。

通過被人嫉妒、羨慕或讚賞,她想得到的是對她的美、她的典雅、她的情趣——對她自己的絕對肯定;她為了實現自己而展示自己。

—— 《第二性》

8、我厭倦了貞潔又鬱悶的日子,又沒有勇氣過墮落的生活。

9、男人的極大幸運在於,他,不論在成年還是在小時候,必須踏上一條極為艱苦的道路,不過這是一條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則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

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第二性》

10、服飾對許多女人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它們可以使女人憑藉幻覺,同時重塑外部世界和她們的內在自我。

——《第二性》

11、但情況依然是,女人打扮得越漂亮,她就越受到尊重;她越是需要工作,絕佳的外貌對她就越是有利;姣好容貌是一種武器,一面旗幟,一種防禦,一封推薦信。

——《第二性》

12、宇宙是個無可奈何的囚徒。

——《人都是要死的》

13、我理解他們,現在我理解他們。

在他們眼中,有價值的東西永遠不是他們得到的東西,而是他們所做的東西。

假若他們不能創造,他們就要毀滅,但不管怎麼樣,他們要拒絕存在的一切,否則他們不成其為人了。

我們妄圖代替他們建立一個世界,把他們關在裡面,這只會招致他們的憎恨。

我們夢想為他們建立的這種秩序、這種安寧,會成為最壞的天罰. ——《人都是要死的》

14、婚姻是聯合兩個獨立個體, 不是一個附和, 不是一個退路, 不是一種逃避, 不是一項彌補。

被供養控制的婦女, 並不因為手中有一張選票 就從男人那裡得到解放! 她還是處在奴僕的地位, 只有勞動才是她真正自由的保證。

婚姻是神聖的結合,任何從中取得的快樂應加以限制,必須伴以認真和嚴肅。

15、一根草,只是一根草。

每個人都以為與眾不同,每個人都自憐自愛。

大家都錯了,她也和其他人一樣錯了。

——《人都是要死的》

16、當生活亂了套時,文學就出現了。

17、您到這個世界才不久,過不了幾年又要離開的,怎麼居然以為在這裡找到了歸宿? ——《人都是要死的》

18、成人是什麼,一個被年齡吹漲的孩子。

19、只有當女人認為自己有不結婚的自由,才會是真正的自由。

20、壓在婚姻上的詛咒是,兩個人往往在他們的軟弱中,而不是在他們的力量中結合,每個人都要求對方,而不是在給予中獲得快樂。

波伏娃和薩特的墓碑

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女性,巴黎塞納河上的第37座橋以她的名字命名。

波伏娃曾說過:我的生命將在墳墓外延伸。

毫無疑問,她做到了——《第二性》已經被翻譯成50多種語言,無數的女性讀著她的《第二性》成長為獨立自主的女人。

文本由「小鎮的詩」整編,圖文源自網絡, 轉載請與後台聯繫。

美物推薦

惜木 · 綠檀木梳

它可以相伴到老,讓歲月生香

長按二維碼 立即購買

或點擊閱讀原文,尋覓更多美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雌雄大俠波伏娃與薩特

薩特1964 年,瑞典學院決議頒發薩特諾貝爾文學獎,可大俠薩特大手硬邦邦一揮:「我拒絕一切來自官方的榮譽!」拒了世人夢寐以求的諾貝爾獎!

鄭克魯:每個人都能讀懂波伏娃

作者:徐晗溪1月9日是西蒙娜·德·波伏娃的誕辰。她是著名的存在主義女作家,1908年,波伏娃誕生於法國巴黎,從巴黎高師哲學系畢業之後,她便走上一條與哲學相伴一生的傳奇之路。她是存在主義大師薩特的...

不輸薩特的存在主義女哲學家——波伏娃!

波伏娃,全名西蒙娜·德·波伏娃,法國哲學家,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女性之一,薩特的戀人,她的代表作《第二性》奠定了她作為女性主義思想的地位。但是在西方哲學界,她作為存在主義哲學家的身份,長期沒有得到肯...

淺談《花神咖啡館的情人們》

淺談《花神咖啡館的情人們》「薩特與波伏娃一直在用背叛的方式來確認對方的忠貞。就像邪教中的父神與母神,四處捕獵年輕美麗的情人宰殺在祭壇上,以鮮血喚起對方的激情。他們都深知再無人有那樣強大的靈魂來與...

如果你遇見了波伏娃|開放式關係真的不行嗎?

如果一個女人在工作中很投入,會被人們稱為「女強人」,而若換成是男人,大家會覺得這個男人「有上進心」、「事業心強」。同樣的特質,對於女性而言是貶義的,而放在男性身上就是令人欣賞的。當你畢業後想去大...

趙格羽:原來,有種愛是肉體不忠但精神忠誠

文/趙格羽這世界最美好的東西,無外乎兩種,第一是愛,第二是自由。可是,當你愛上一個人的時候,你的身心通常就無法自由了。那麼,一個人,可以既擁有愛又擁有自由嗎?法國女作家西蒙波伏娃,她就做到了,既...

陶虹的「忠誠說」與她意識的覺醒

1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曾說,女人在45-50歲之間的時候,已經完成了生兒育女這一延續物種的使命,這時女人從女性本性強加給她的奴役中解放了出來。這一時期的她們,她意識開始覺醒,不再將婚姻視為人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