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花神咖啡館的情人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淺談《花神咖啡館的情人們》

「薩特與波伏娃一直在用背叛的方式來確認對方的忠貞。

就像邪教中的父神與母神,四處捕獵年輕美麗的情人宰殺在祭壇上,以鮮血喚起對方的激情。

他們都深知再無人有那樣強大的靈魂來與自己匹配,只有彼此才是soul mate。

」---------豆瓣短評

河狸和她的獵手

河狸是薩特對波伏娃的愛稱,在圖書館時薩特早已對這位聰明又美麗的女士狂戀不已。

他追上她逃離的腳步說:「您就是這樣有運氣,您不為此高興嗎?您是個完美的女人!」

進擊

由於兩人在哲學上有著旁人不可及的契合,薩特與河狸共同準備索邦大學哲學教師考試,並分別斬獲第一名、第二名的好成績。

俘獲

基於先前愉快的合作經歷,河狸慢慢對薩特有了一定的了解。

哲學上的探討和薩特在田野的痴情等待,終於得到河狸的青睞。

共同語言和大膽追求向來是追愛之路上的兩把利器,那些畏畏縮縮的人從來都是離自己想要的東西遙不可及。

交融

河狸不願接受父母安排遂與其決裂從家中搬出與薩特一同生活,二人確定彼此的伴侶關係並同意對方擁有偶然的邂逅,且無須婚姻的捆綁,偶然的新鮮愛情為他們日後的作品提供了充足的素材,最美的存在主義女王和存在主義大師享受這種約定並維繫至死。

存在主義女王

河狸的女學伴羅拉曾描述了平平常常的女性心理:「我渴望白色的婚紗、一個男人的臂彎和家裡的一群孩子。

」河狸說不願成為男人的附庸,在那個時代,女人獨立工作是不被世俗認可的,但河狸做到了,並以不婚且多伴侶的行為對世俗予以反擊。

不論是在東西方,女性向來被視為弱者,被限制受教育與自由出行的權利,中國古代揚言「女子無才便是德」,在家從父兄之意,為婦從夫、子之綱,而影片中的法國也在宣揚女人從屬於男人而活。

正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波伏娃以《第二性》在法國掀起兩股極致的浪潮,一邊是長期受壓抑猛然聽見女性的心聲被書寫出從而對波伏娃狂熱的崇拜,一邊是被體制化的人群狂熱的詰責。

她均不予理會,瀟洒走過兩撥人群,任他們作評。

在波伏娃三十四五的年紀,她遇見了奧爾格林,這個美國男人高大、英俊且對她絕對占有,這一點是薩特無法給予的。

且人到中年竟開始渴望一個躲避風浪的臂彎,女性內心深處是希望被保護的,尤其是強勢的大女人,女王的王冠在台灣的頭上壓得越久就越重、頭越疼。

而此時的奧爾格林可為她擋下所有的唇槍舌劍,只需要她點頭同意結婚,從此這個男人的臂彎只為她準備,但是,她不能!此時的法國女性一建將她奉若神明,假使存在主義的女王結婚了,她就是一個背棄了自己的信仰的人,萬千女性的信仰之塔也會隨之倒坍!思忖些許時日,她拒絕了奧爾格林的求婚,選擇了繼續戰鬥!

1986年4月,波伏娃戴著奧爾格林給她的戒指與薩特合葬在巴黎蒙巴納斯墓地。

我敬畏她的奉獻,更心疼她的犧牲。

孤獨的戰鬥隨著年齡的增大會愈加無力,但俯觀追隨她的人她還是堅定不移地邁著越來越沉重的步伐前行,100多年前她付出了多少,10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在時間的長河中向她深深致禮。

也希望我們21世紀的女性不從屬、不附庸,獨立自主,保留自我。

「西蒙娜·德·波伏娃是出人頭地的作家群中的一員,是劃時代的前鋒。

她的一生、她的作品和她的鬥爭導致法國及整個世界女性和男性的醒覺。

(法國總統密特朗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就怕流氓有文化

流氓不可怕,只怕流氓有文化,這話放在電影《花神咖啡館的情人們》的男女主角身上最合適,因為,這男女兩個「大流氓」確實太有文化了。

鄭克魯:每個人都能讀懂波伏娃

作者:徐晗溪1月9日是西蒙娜·德·波伏娃的誕辰。她是著名的存在主義女作家,1908年,波伏娃誕生於法國巴黎,從巴黎高師哲學系畢業之後,她便走上一條與哲學相伴一生的傳奇之路。她是存在主義大師薩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