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銀娣:薩特與波伏娃驚世駭俗的戀情(第23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至今為止,我還沒有見識過這種驚世駭俗的戀情

它不沾煙塵,它不毀滅浪漫,它不耽誤成名

所以才有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重量級人物

薩特是個長傷了的男人。

這個男人居然拒絕領取諾貝爾文學獎。

波伏娃長了一幅哲學的容貌,無法用美這樣簡單的言語來詮釋她。

她能感知世界裡只有一種幸福,那就是寫作的幸福。

兩位偉大的作家,思想家,哲學家。

薩特,波伏娃,他們不愧是喧鬧的半個世紀的領航人。

什麼樣的批評和怨恨都不能使他們的光輝形象黯然失色。

這是兩個重量級別的人物。

他們的思想從未傾斜,他們的戀情在思想的天枰上給了歲月一抹光輝。

傷感的浪漫

冬日,法國瀰漫著從天上傾瀉下來浪漫的光,這種跡象被我血管里的響動一步一步的推向了沸騰。

穿越凱旋門,走進演繹過悲劇的巴黎聖母院,漫步在塞納河岸。

也許是臨近了他們的靈魂,耳邊不停的跳動:薩特。

波伏娃。

在我的世界裡,我已經揣摩他們倆許久了。

大地靜止,空氣凝固,搖曳的黃葉停留在了空中............

那天是個悽美的日子。

薩特彌留之際抓住西蒙娜.波伏娃的手腕,閉著眼睛呢喃到:「我非常愛你,我的小海狸。

」說完,他向她遞過了唇,波伏娃慢慢俯身擁吻薩特,淚水洗著最後的日子。

之後,薩特陷入昏迷之中。

再之後,薩特駕鶴西去了。

六年後的一天,波伏娃也駕鶴西去了。

人們把波伏娃與薩特葬到了一起。

薩特,波伏娃天堂呢喃

波伏娃坐在薩特的身邊說,我一生最成功的事情,就是和你保持了那種關係。

薩特故意幽默的問,是哪種關係?

你比我提前了六年來到這裡,你竟然學會了裝糊塗!波伏娃故意諷刺薩特。

薩特假裝不開心的樣子,我不是裝糊塗,你想啊,我們活著在一起待了幾十年,死了還要在一起,我的小海狸,你說,鬱悶不!

波伏娃調侃到,你以為我願意,我多想換一個試試,可現在沒辦法,他們好心的把我們倆又拴在了一起。

這樣吧,我的愛,你就當我們走到了精神高地,怎樣?我們身體各自保管,讓他們各自尋歡,娛樂,怎樣?

薩特說,這個建議很有建樹,就這樣定了。

他們相對一笑,然後,兩個人的手輕輕的撫摸在了一起,安然睡去。

兩位罕見的人物在天堂也是這般獨特,這般的有趣。

題外話

先從薩特的長相說起,我並不是以貌取人。

但必須說說他的相貌,才能道出他的獨特叫絕的魅力來。

薩特長得矮小,個子一米五八,(如果五八反過來是不是更妙一些)左眼斜視,就是這樣一個長「傷」了的男人,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和波伏娃相見,這次歷史性的會見,成就了人類世上獨一無二的愛情。

上蒼讓薩特,波伏娃的愛情在不經意的場合下撞上的,絕看不出來是精心策劃斟酌的產物,我深信不僅只是這些,上蒼雖然讓薩特長傷了,可給了薩特有一幅出色的好口才,他不俗的談吐以及豐富的學識和幽默感,使他不但博得了波伏娃的青睞,也贏得了許多漂亮女人的垂涎。

瞧瞧,長傷了都這樣誘惑,如果沒有長傷,那還了得。

當然,成就了他們成為一生的靈魂伴侶是睿智。

薩特,波伏娃,他們給這個世界留下了比愛情更輝煌的智慧之光。

閒聊

在多年前看過薩特的小說《理智之年》裡面的一個經典的細節至今叫我感慨。

故事的細節大意是這樣,主人公馬洛,在誘惑的情人家裡幹完那事後,馬洛光著身體,看著兩腿之間躺著垂頭喪氣的傢伙,他突然意識到,這傢伙就像個大兒子,讓馬洛終身都在為它操勞。

想起這段描寫,我知道薩特很明白的是拿主人公說事,他替平淡凡俗的男人道出了經典的哲理,其實,這句話承載了男人一種悲憫的心裡狀態。

這種悲憫,從男人有性開始,它就會一直一直延伸到用不動自己的身體為止。

我曾經和著名作家張賢亮(他已在天堂)談起過這段故事。

說,讓男人們趕快把那些慾望「吐」乾淨吧,別再累那「傢伙」了。

他笑著搖頭,你說的很經典,吐乾淨。

只可惜上帝造物就是讓它們耗盡血力,如果讓他們吐乾淨!這個世界還有意思嗎?別拿走他們的慾望。

你也別以為他們是在享受。

就因為他們不滅自己的慾望,才充滿了誘惑和無盡的悲哀。

是啊,這個世界要是沒了性,那愛還存在?沒有了愛,人類還存在?

結果,我和他的眼神碰到了一起,說,那傢伙不屑我們的談話,還是勇往直前,我們都是徒勞的。

薩特的思想里也和我們一樣在悲憫可憐著那個傢伙。

薩特

薩特是法國當代著名作家,哲學家,存在主義文學的創始人。

他父親是海軍軍官,在薩特兩歲時去世,後來他就跟隨寡母到當大學教師的外祖父家中生活。

薩特二十歲考入巴黎師範學院哲學系,畢業後擔任中學教師。

1933年去柏林,投身於德國著名的哲學家胡塞爾和海德格爾的門下深造。

回國後,他在執教的同時從事寫作。

193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薩特應徵入伍,第二年被俘,一年後獲釋。

20年代,柏格森的學說把薩特引進哲學的殿堂,與此同時,他也受到笛卡兒的哲學影響。

大學期間,他廣泛涉獵馬克思、弗洛伊德、尼采等人的著作。

畢業後參加教師學銜會考,以第一名的成績取得哲學教師資格,並結識了名列第二的波伏瓦,從此他們成為不謀而合的終身愛侶.

50年代以後,薩特進入最為政治化時期,對國內外一系列重大問題都表明了鮮明的立場。

他的傑出政治活動,為他贏得了「20世紀人類的良心」的巨大聲譽。

晚年薩特失明,不得不告別長達半個世紀的創作生涯,以談話方式繼續自己的理論運動,直到逝世。

薩特是當代法國哲學界、文學界的首要人物,他以他的存在主義哲學思想,影響了法國以至全世界整整兩代文學家和思想家。

薩特一生筆耕不輟,為後人留下了50卷左右的論著。

薩特的思想極其豐富,他那充滿自由氣息和找來真理精神的作品,已對整個時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被授予1964年諾貝爾文學獎金,但薩特沒有接受這一獎金,理由是「他謝絕一切來自官方的榮譽」。

薩特這一撼動世人的舉動折斷了所有人的光點,這光點成為了迷茫,在世間一直徘徊著。

我們要有多大的氣場才能涵蓋這樣的氣魄.。

我沒能找出更叫絕的言語來把握和拿捏這樣的氣勢。

薩特為世人拿出名動世界的《存在與虛無》、《詞語》、《噁心》等著作,它們已經永遠載入了人類文化哲學系之中。

波伏娃

波伏娃偉大的著作《第二性》。

這是一部為女人「聖經」的經典之作,也是女人生命史上的一部革命性著作,只有波伏娃這樣智慧的女人才能詮釋出盪氣迴腸的關於女人的生命理念。

這是一次重大顛覆,這是一部厚重的著作。

波伏娃生活和創作的核心建立在令人驚駭的反叛性上。

19歲時,她發表了一項個人 "獨立宣言 ",宣稱 "我絕不讓我的生命屈從於他人的意志 "。

在當時法國的第一高等學府巴黎高師讀書時,她與薩特、梅洛·龐蒂、列維·史特勞斯這些影響戰後整個思想界的才子們結為文友。

在通過令人望而生畏的教師資格綜合考試時,波伏娃的名次緊隨薩特排在第二。

以後她便在馬賽、巴黎里昂教書並和薩特同居。

但是,這兩個有志於寫作的人並沒有結婚,而是彼此維護著自己的自由和獨立,一起工作一同參加政治活動。

他們住在不同的地方,保持著一定程度的隱私權,但每天都要見面,共同工作或是邊喝威士忌邊交換意見,而且常常一起外出旅行。

波伏娃的一生,薩特可以說是她最深愛、最尊重的人物,不過,兩人也都有被其他異性吸引的時期。

波伏娃一來到這個世上就知道自己要什麼了,她頭腦明晰,判斷力極強,意志力更強,還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和強烈的好奇心。

在她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窮教師時就開始寫作,那時她就決心要成為一名名作家。

為了這個信念,她終身不斷努力,勇往衝殺,踢開了無數個擋在前面的坎坷,撥開了無數擋在眼前的荊棘,沿著這條路,堅韌不拔的跋涉著,上天終究眷顧了這樣的奇女子。

最終成為了20世紀思想界的巨星。

波伏娃的個人經歷比任何文學虛構所能達到的程度更豐富更複雜更精彩。

歷史上,還從未有過哪位女性,能像她這樣在那麼多的領域獲得赫然的座席、贏得震耳的名聲:現代婦女運動最早的權威理論家;現代存在主義思潮的發起者之一;龔古爾文學大獎獲得者;聖西門式的傳記家;激進的左派人士;社會主義陣營的朋友;驚世駭俗的女才子 ......法國的兩屆總統密特朗和席哈克,都把她的才華和成就引為法蘭西的驕傲。

可惜,人們牢牢記住的是她與薩特驚世駭俗的戀情。

薩特與波伏娃的戀情

薩特和波伏娃的愛情已經超越了生命存在的範疇,更超過了那種俗人的慾望,他們高於一切的結合是徹底的。

他們在一生交往的過程中,各自都有過自己的愛情,慾望,甚至有過三人在一起的情感混亂,可最終他們的情感跨過了一切障礙,獲得了無與倫比的碩果。

他們的愛有著特殊的氣質,特殊的氣味。

經過了時間的打磨和考驗。

直到今天仍經久不衰。

他們曾就一些敏感問題回答過記者的提問。

談到不生孩子的選擇,波伏娃說:對我而言,那是理所當然的。

並不是我對養育小孩這件事本身感到厭惡。

當我還很年輕,並憧憬著與表兄傑克締結一個布爾喬亞式的家庭時,我也許想要有小孩。

但我與薩特的關係主要是建立在知性而非婚姻或家庭的基礎上,因此我從無生小孩的慾望。

我並沒有特別的慾望去複製一個薩特 。

薩特這個把偉大的諾貝爾獎都不當回事的舉世無雙的男人,他對婚姻更不感興趣,可他卻在感情上和波伏娃一生一世不離不棄,直到生命的終止。

薩特與波伏娃,他們這是怎樣的情感,怎樣的深情,怎樣的情重!紅塵中的男女情色怎麼可能有這樣的分量和這樣的感情砝碼。

薩特和波伏娃在靈魂精神上他們心中的那桿秤從來就不曾傾斜過。

我想,這都來自波伏娃堅定的尊重自己的選擇,波伏娃的美妙就在於承擔了自己從容。

至今為止,我還沒有見識過這種和諧的戀情,它不沾煙塵,它不毀滅浪漫,它不耽誤成名。

所以才有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塞納河養育了兩個舉世難尋的重量級的大人物,永恆的沉默才能但當的起這樣重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鄭克魯:每個人都能讀懂波伏娃

作者:徐晗溪1月9日是西蒙娜·德·波伏娃的誕辰。她是著名的存在主義女作家,1908年,波伏娃誕生於法國巴黎,從巴黎高師哲學系畢業之後,她便走上一條與哲學相伴一生的傳奇之路。她是存在主義大師薩特的...

淺談《花神咖啡館的情人們》

淺談《花神咖啡館的情人們》「薩特與波伏娃一直在用背叛的方式來確認對方的忠貞。就像邪教中的父神與母神,四處捕獵年輕美麗的情人宰殺在祭壇上,以鮮血喚起對方的激情。他們都深知再無人有那樣強大的靈魂來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