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虹的「忠誠說」與她意識的覺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曾說,女人在45-50歲之間的時候,已經完成了生兒育女這一延續物種的使命,這時女人從女性本性強加給她的奴役中解放了出來。

這一時期的她們,她意識開始覺醒,不再將婚姻視為人生的全部,更為關注自身的興趣與發展。

表現在44歲陶虹身上,就是那段令人大吃一驚的」忠誠說「。

陶虹在關於徐崢出軌的問題上是這樣說的,記者問其「忠誠對於婚姻重要麼?」對方稱:這事看怎麼說,所謂形式上的忠誠和內心上的忠誠是兩回事,當記者再問「 那肉體和精神上的忠誠,你更看重哪個」時,陶虹給出的答案讓人吃驚,她說道:肉體就是生理層面上的嘛,生理上的事兒那都不算事兒。

那是一個健康問題。

其實說忠誠這都是矯情。

一段關係和忠誠根本沒有關係。

如果你願意接受,他忠不忠誠你都覺得挺好的。

你要是不願意接受,他就是很忠誠,你也覺得他煩人。

我覺得陶虹這一關於婚姻的觀點,是一種強大與自信的表現,也是她意識的覺醒表現之一,與徐帆那種「反正我們家是男的,倒在我們槍底下,我們家不吃虧」的論調要更高級。

這種覺醒,意味著看清了自己,看淡了婚姻,看穿了配偶。

這一時期的女性,是獨立而強大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強大,更是精神上的強大,更加關注自己,將自己放在了與男性平等的位置上。

而回到波伏娃本身,波伏娃與薩特是「多配偶制婚姻」,薩特終身情人不斷,而波伏娃將自己定義為「終身等待」薩特的唯一女人。

波伏娃和薩特那份著名的協議,就像薩特的《存在與虛無》以及波伏娃的女性聖經《第二性》被人所提及。

協議約法三章:雲遊四海,多配偶制,一切透明。

簡單說,就是靈魂緊緊相依,身體可以自由,關係要透明。

遵守則合,違約則離。

這份契約像極了陶虹的那段「忠誠說」。

2

今年有一部評分很不錯的法國小眾電影《ELLE》,海報上就是於佩爾那張神經質的臉,頗像沉默羔羊里的朱迪—一張典型的受害者的臉。

看完了電影,才知道她非但不是典型的受害者,反而是一個絕對的強者。

你是很容易就能給這部電影貼上女性電影的標籤的: 一切故事都圍繞著於佩爾所飾演的米歇爾而展開。

她是一個強勢的女性,以鐵血手段管理著自己千瘡百孔的人生。

身為一名遊戲公司的主管,她生活的一切細節都與你能想像得到的那種所謂的「白人精英」完美吻合。

她全然地強大,自足,自成體系。

鋼筋鐵骨般堅不可摧。

我無法不被這種超人般的意志力折服。

因為她其實是一個不斷面臨外界入侵的女性:擁有一個犯下殺人重罪的父親,罪行之轟烈,在她長大成人的過程中都一直被媒體反覆提及。

和下屬關係不和,而成為惡搞的對象。

親密關係一團糟:前夫找了個年輕貌美的博士,當健身教練之餘還能讀懂波伏娃。

母親沉迷於與比自己年輕幾十歲的男人的戀情中,甚至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

兒子一事無成,連在quick打工這樣的工作都應付不來,喜當爹還樂在其中。

最驚心動魄的,是她在自家的房間內,遭遇到了陌生人的暴力性侵。

對於所有的人生隱疾,米歇爾都採取了強硬,殺氣騰騰的態度。

像一名精準的外科醫生,將腐爛的息肉用力一割,又能假裝是個健全的人。

除了表演是女性的勝利,電影其實還或多或少的有些女性自主的意味在其中。

「羞恥心並沒有強大到令我們停止做任何事,」米歇爾在電影中對密友安娜說。

她對性的自主十分坦然,當小三的原因也不過是「我就是想要了」而已。

作為一個事業上的女強人,她看淡了父親的罪孽,看慣了母親的放肆,看懂了手下的伎倆,看穿了情人的秘密,看透了前夫的天真,看明白了兒子的幼稚,更看真切了施暴者的心理狀態。

她從始至終,都只是做自己而已。

所以作為一個生活在巴黎的新時代女性,她獨立自主,絕不會因為因生理上被強姦就屈服,也不會因心理上被仇視而軟弱,更絕不會因為在遊戲世界裡被獸人OOXX而崩潰。

她會掩埋浴缸里的紅,葬送命運里的黑,最終在理智和事實前選擇白。

這才是女性的偉大勝利。

或許這是對獨立女性她意識覺醒的最美詮釋。

3

現代社會,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會主動選擇單身,特別是在北上廣深,這些一線發達城市,此種觀念和現象,已經變得特別普遍。

從權威的調查數據來看,往往條件優越的都市女性,卻更願意選擇單身。

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單身。

而原因之一,就是她意識的普遍覺醒。

這已經成為現代文明的一面旗幟,催生了太多的繁榮,也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大幅提升。

今天的中國,女性已經可以完全為自己的婚姻、事業及人生作主。

在這種情況下,她們首先要衝擊的就是,傳統的婚姻和男尊女卑思想,她們非但可以向不合理及不合意的婚姻說不,更可以主動選擇和追求自己喜歡或合適的終身伴侶。

經濟的獨立,也為她意識覺醒提供了必要條件。

對於一個足夠自立的女性來說,男人已經不是不可或缺了。

因為她們自身有足夠的能力,去賺錢養活自己,讓自己過得更好,並擁有優質的生活。

說得難聽一點,就算是性生活,就算是繁衍,她們也有太多的選擇和解決途徑。

她們完全可以在沒有老公或男朋友的情況下,享受女人可以享受到的一切,並且當上真正意義上的母親。

有的女性,在完成了延續物種這一使命後,最終擺脫了女性本性強加給她的奴役,進化到更高級的人生狀態;有的女性,則早早看穿一切,自如的掌控自己的生活,比如說現在越來越多選擇單身的女性。

娛樂圈的「黃金剩女」徐靜蕾曾說:「從情感上我不需要保障,經濟上更不需要誰保障我,我為什麼要結婚?我不愁吃不愁喝,生活挺幸福,我拍電影還是要讓自己高興

」這個觀點,可謂是大部分選擇單身女性的心裡話,也是女性她意識覺醒的完美證明。

誠如《第二性》中所言「女人不是生成的,她是造就的」。

雖然現在單身女性還在被口誅筆伐,但不得不承認她們的選擇權已經越來越廣泛;雖然婚姻仍然被認為是一個女人最終的幸福歸屬,但波伏娃們已經在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婚姻只是女性人生的一部分,而並非全部。

電影總是帶著前瞻性的,《ELLE》中於佩爾她意識的覺醒,又何嘗不是未來女性獨立強大的一個預告版本。

本文由桃夭原創首發於今日頭條

微信公眾號:yuexiaqingshanA

轉載請後台聯繫授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波伏娃最好的作品不是《第二性》,而是她自己

今天是三八婦女節,我想好好聊一聊波伏娃這個人。一提到波伏娃,普通人最容易想到的三個標籤分別是:女權主義者、《第二性》作者、薩特的女友。僅僅從標籤上來看,「女權主義者」和「薩特的女友」這兩個標籤明...

佐佑原創|「未婚」面對「出軌」的思考

看到這一個題目,我自己都嚇了一大跳。一千個人的眼中有一千人哈姆雷特,一千人對結婚的意義有一千個說法。如果仿造尼采「人生的意義在於它的無意義」這話,那麼婚姻的意義在於它的無意義了。無意義也是一種意...

趙格羽:原來,有種愛是肉體不忠但精神忠誠

文/趙格羽這世界最美好的東西,無外乎兩種,第一是愛,第二是自由。可是,當你愛上一個人的時候,你的身心通常就無法自由了。那麼,一個人,可以既擁有愛又擁有自由嗎?法國女作家西蒙波伏娃,她就做到了,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