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愛又不敢愛,這是一種什麼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寂寞芳心》觀影小感

經朋友推薦,觀看了一部土耳其愛情電影——《寂寞芳心》(又名《孤獨的男人/ Alone》)。

電影敘述了一對時尚男女之間的情感糾葛,講述了一個讓人唏噓不已的愛情故事。

青年男子阿爾貝(Alper)是一家餐廳的老闆,相貌英俊,事業有成,卻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

孤獨時,他與不同的女人做愛,付她們錢,換取一晚短暫的溫存,卻從不留任何女人過夜,從不與女人有深層次的接觸。

他每天就這樣孤獨地生活著,自由而又寂寞。

直到有一天,他在一家二手書店,邂逅了美麗的女子艾達(Ada)。

他對艾達一見鍾情,並展開了熱烈的追求。

艾達開朗、迷人,宛如天使。

儘管她明白愛的脆弱與殘酷,但還是勇敢地接受了阿爾貝的追求。

她讓阿爾貝真切地體驗到了愛與被愛的感覺,給阿爾貝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和幸福的感受。

阿爾貝將艾達介紹給自己的母親認識,帶到他的工作場所、介紹給他的同事認識。

阿爾貝的母親語重心長地對他說,「艾達是上帝帶給你的禮物」,希望他好好珍惜。

在一片溫馨、祥和的景象中,兩人關係漸入佳境。

正當大家都以為他倆會有一個大團圓結局的時候,阿爾貝卻毫無徵兆地向艾達提出了分手。

艾達失聲痛哭,她問自己,「人為什麼還會為他們早就知道的結果痛不欲生呢?」

從相識的開始,艾達就預感到,阿爾貝的個性早已註定了他們最後要分離的結局。

但或許她還存在一些幻想,希望自己可以改變阿爾貝,而且最重要的是,她已無可救藥地愛上了他。

面對分手來臨的這一刻,艾達沒有再做太多的掙扎、挽留。

臨走前,艾達只對阿爾貝說了一句話,這句話將永遠刺痛阿爾貝那顆孤傲而又脆弱的心。

「你陷在雪地里,快要被凍死了。

長眠的感覺固然好,但你會死去而不自知」。

雖然遠離親密關係,你可以不用面對複雜的情感糾葛,讓自己有短暫的寧靜;但沒有了關係的牽繫,圍裹著自己的,只剩下徹頭徹尾的孤獨感,那感覺跟死亡也沒有太大的區別。

分手後,阿爾貝卻仍對艾達念念不忘,時常跑到她工作的地方,遠遠觀望。

但他再也看不到艾達的身影,因為受傷的她已遠走他鄉。

阿爾貝繼續著自己孤獨的生活,與他人保持著很淺層次的接觸,「永遠借別人的生活充當自己的人生」。

五年後的一天,他倆偶遇了。

大家都壓抑著對對方的思念,編造一些自己美好的生活,儘量讓自己顯得輕鬆一些。

但各自的內心裡,洶湧澎湃,思緒萬千;尤其是再一次分別前,那深深的一抱,千言萬語,讓人回味無窮。

那一刻,艾達在心裡暗暗地對阿爾貝說,「在我腦海里,編織了一個關於你的故事,我為它加上了一個幸福的結局,我和你促膝坐在房間裡,你沉默著坐在我旁邊,那就是結尾,是另一種生活,只有你和我……我們應該那樣,我們的故事就在某處,它將永遠陪伴著我,因為只有這樣,我才能活下去」。

但艾達清楚地知道,如果阿爾貝自己不去改變,沒有人能夠幫助到他,沒有人能夠真正進入他的內心,他終將一直地孤獨下去。

阿爾貝對家人、對朋友、對下屬,甚至對妓女,對所有人都很慷慨,唯獨除了愛情,除了對自己最親密的愛人。

他沒有能夠與艾達,包括任何其他女人,建立起親密關係。

「我配不上你」是他真實的想法,但很多人都不太願意相信,以為這是他拋棄艾達的託詞,認為他是始亂終棄、風流成性的愛情騙子。

「我不想闖入任何人的生活中,也不想讓任何人進入我的生活,我生來就是這樣的人,沒有原因。

如果我能找到原因,就可以做出改變」,這是阿爾貝內心真實的世界。

阿爾貝曾經反覆地對母親說「太難了,太難了!」是生活太難?事業太難?愛情太難?他的母親,也許,包括我們很多人,對此都沒明白。

事業、金錢、女人等平常男人稀罕的,只要他想要,似乎他都能有。


其實,阿爾貝真正渴望的,是能夠在這個世界上,遇上一個所愛的人,建立一段親密關係。

對此,他十分明白,但就是無法做到。

猶太裔哲學家馬丁·布伯說:「你在並且我在」。

一個人只有在關係中,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而戀人間的親密關係,是最能讓人獲得存在感的途徑。

因為在這種親密關係中,會反覆地呈現「我的眼裡只有你」,確認到自己的存在。

那是一種獨一無二、無比美妙的感覺。

既然親密關係如此美好,為什麼還會有人如此害怕親密呢?

建立親密關係,需要把自我最深處的部分向對方、也向自己展現,沒有任何偽裝或防衛;自我揭露,必然呈現出自己內心的脆弱。

這種身心赤坦的相處,可能一些人產生恐懼,害怕這會給自己帶來無法承受的傷害,害怕自己會被親密關係所吞沒,喪失了自我。

於是,他們會盡一切努力去阻止這種親密的發生,而且,為什麼自己會這樣做,他們往往不明所以,因為,這些行為受潛意識的影響。

比如一個具有迴避型人格的人,一方面他會顯示對親密的需要,與此同時,他又會無意識地迴避這種關係。

他更喜歡那種來去自由的感覺:當他感受到了自己對親密的需要時,或是當他感到某種內疚時,便會向自己的伴侶頻頻示好,去取悅對方;當他的需要得到滿足後,或是當他感到對方企圖保待這種親密狀態,或對自己有進一步需求時,他便會立即退縮。

需要依賴他人的想法,會讓迴避型人格產生不安全感,特別是在親密關係方面。

當他感覺另外一半對他越來越重要、他有可能會對她產生依賴時,他的內心會產生強烈的不安,「我夠好嗎?我配得上她嗎?」、「她是真的愛我嗎?她會不會離開我?」

隨著他們的關係日益親密,他的不安和恐懼會越來越強,最後,當他無法承受被拋棄的恐懼時,無意識地會選擇先一步離開那個「被拋棄」的危險,突然之間抽身離去。

我們無法僅僅從影片中阿爾貝的行為表現,來準確推斷他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人;也不清楚,阿爾貝是通過自身體驗、還是外界灌輸,或是自我幻想,形成了自身的問題?

但如果阿爾貝無法找到自己行為背後的原因,就只能強迫性地重複「逃離」的命運,終其一生,都無法建立起親密關係,只能無奈地、痛苦地在茫茫人海中,永遠地「孤獨」下去。

生活中不少人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阿爾貝的影子,因此,影片才能引起共鳴、打動人心。

(本文作者:張文生,深圳市全程心理衛生研究所資深心理諮詢師,擅長青少年心理輔導、親子關係、婚戀情感、情緒管理、職業生涯及個人成長)

更多文章資訊,請關注全程心理諮詢微信公眾號:quanchengxinli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人人都在出軌,為什麼我們還要結婚?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咨我情感(一個可以免費諮詢的公眾號)想解決遇到的情感困擾,請移步諮詢微信(ID:ziwohm)李小璐出軌風波到今天差不多已經告一段落,事情真相如何,我們畢竟不是當事人,無法坐...

為什麼你難以建立起親密關係?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期待能遇上一個親愛的人,建立一段親密的關係,與這個親愛的人在一起,就像回到媽媽懷裡的襁褓,我們與那個人緊密的聯繫在一起,享受著他的溫暖,他的氣息。與他在一起,我們自己的心...

你是哪一種依戀型人格?

1985年7月,美國科羅拉多州的《落基山新聞報》刊登了一份問卷,這份問卷看似平淡無奇,實則是20世紀心理學界最轟動的問卷之一。其作者是兩名美國丹佛大學的心理學家:辛迪哈贊和菲利普沙弗,這是一則愛...